探祕瓦罕走廊,阿富汗伸向中國的手臂,世界上最偏遠難達的地區


在我國西側鄰國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之間,有一段長約400多公里,最窄處僅15公里的狹長地帶,把阿富汗和我國新疆連接在一起,這就是瓦罕走廊。這條長長的走廊曾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通往南亞、中亞和西亞的重要通道,有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瓦罕走廊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在瓦罕走廊,瓦罕河穿越帕米爾群山,在群山間切出了一道河谷。整個走廊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最窄處僅15公里,最寬處約75公里。

這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屬於高寒山區,每年除6、7、8三個月外,均為大雪封山期。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區都是乾旱缺水、人跡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勢複雜,氣候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 這裡僅有極少量的耕地,生活著大約一萬居民,主要屬於遊牧部落塔吉克人和吉爾吉斯人。

瓦罕走廊歷史上曾是中國領土,唐朝在此設置“蔥嶺守捉”,唐朝著名將領高仙芝滅小勃律國,也是靠走瓦罕走廊達到突襲的目的。清朝長期在帕米爾地區駐軍鎮守,並一直對帕米爾地區行使有效管轄。此外,高僧法顯、玄奘曾沿著它西行求法,馬可波羅也是穿過這段通道才走向中原。瓦罕走廊對中西方文化經濟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

瓦罕走廊特殊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19世紀末,俄英兩大帝國由於在中亞爭奪勢力範圍,不斷在阿富汗地區發生衝突。為避免進一步的衝突,英俄兩國竟拋開了兩個最重要的當事國———中國與阿富汗,簽訂了《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瓜分了屬於中國領土的帕米爾,而且將興都庫什山北麓與帕米爾南緣之間的狹長地帶劃作兩國間的“緩衝地帶”,瓦罕走廊就這樣產生了。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駐守瓦罕走廊的國民黨守軍在錯綜複雜的邊境形勢中牢牢把握著對國境的控制權,瓦罕走廊整個防區沒有一個哨所棄土而逃,他們仍手握鋼槍,全部堅持等到解放軍部隊實地接收、平穩換防,為維護祖國領土作出了出色貢獻。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阿兩國正式劃定了瓦罕走廊的邊界線,確認以雙方實際控制線為劃界依據,由此確定了中國與阿富汗的權責歸屬。這條長約400公里的瓦罕走廊全,中國最終只得到了一小部分,只有100公里左右,剩餘大部分300公里則在阿富汗境內。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45公里。

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區都是乾旱缺水的荒漠,居民基本上靠天吃飯。事實上,整個瓦罕走廊是中阿兩國最為貧瘠的地區。然而在我國境內有瓦罕走廊唯一村莊———排依克村,帕米爾柯爾克孜族老鄉是瓦罕走廊唯一世居群體。村裡有46戶牧民,他們依山勢地貌用興都庫什山上衝刷下來的紅粘土修建房屋,在此守邊戍邊,一人戍邊,全家光榮,排依克村牧民發揚戍邊傳統,確保祖國邊境絕對安全。

從地圖上來看,瓦罕走廊就像是中亞伸出的一隻手,其戰略價值對於中國來說是巨大的。通過瓦罕走廊,可以很快進入阿富汗這個亞洲東西南北交匯之地。然後經開伯爾山口,就能南下印度次大陸,瓦罕走廊可謂中國向西發展的一扇大門,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如今,瓦罕走廊是阿富汗與我國陸路連接的唯一通道。儘管阿富汗長期動盪不寧,但這裡一直由北方聯盟控制,遠離阿富汗戰火,所以瓦罕走廊一直保持著相對的平靜。如今,瓦罕走廊依靠我國有效力的軍民聯防,成為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今天,瓦罕走廊依然處於反分裂反恐怖反滲透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