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辯證法?

偉大的時代


唯物辯證法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就如一把手術刀,可以解剖萬物,學精辯證法,做事如同”皰丁解牛“一樣遊刃有餘。


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運用,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充滿究學氣,咱就說點重點。


其核心就是矛盾兩方面的對立統一,矛盾兩方面的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和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促進了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

辯證法包括很多內容,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 盡的,其核心,就是要從矛盾兩方面(即正反兩方面)考慮事情。

其實 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辯證法。

《孫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已”、“以實擊虛”、“以迂為直”、“以正合、以奇勝”、“ 分合”、等等,裡同的例子太多,都是從正反對立的兩方面考慮事情,這樣才全面。

《易經》中的三原則,變易、不易、簡易也是從變、不變對立的兩方面觀察萬事萬物。

《道德經》中“反者,道之動也”、美醜、福禍相依等等裡面太多例子,可以去閱讀思考一下。

舉點直觀的例子,理論與實踐、主觀與客觀、知與行,生產者與消費者組成對立統一關係 ;開車時油門與剎車等等,任何事都要分析對立統一的兩方面才能辦好事。不然就是片面主義、主觀主義,考慮事情不全面,很容易失敗。


唯物辯證法讓我們用全面的而非片面的、本質的而非表面的、聯繫的而非孤立的、發展變化的而非靜止的眼光觀察萬事萬物。


愛悟道



慈音1


看問題歸檔分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正好,筆者也只學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參與討論。要理解“什麼是辯證法”,最好先從種概念“哲學”開始。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即用什麼樣的方法觀察、探索和認識客觀世界。

辯證法——關於普遍聯繫和變化發展的哲學學說。

辯證法(dialectics)一詞,源出古希臘文,是進行談話和辯論的意思。後來指同形而上學相對立的哲學理論和方法。

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世界的發展是由它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推動的。

哲學史有古代的樸素辯證法、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三種基本形式。

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建立在徹底的唯物主義基礎上的辯證法,簡稱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本身有著自己的辯證運動規律,任何事物都是處在普遍聯繫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矛盾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由以上闡釋可以清楚明白地瞭解,辯證法是關於客觀世界,即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運動發展規律的宏觀認識方法論。它決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詭辯、狡辯和對於日常生活中小事的爭論(爭辯)。(完)


柔柔春風1


辯證法最早自赫拉克利特的“萬物流變,無物常駐”、柏拉圖理念的“通種論”、中國古代太極陰陽等均為其雛形,經過發展後再在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中得以完善,馬克思將黑格爾辯證法中的合理內核用到他的實踐唯物主義之中,便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在黑格爾那裡,辯證法並不是什麼所謂的方法,而本身就是事物運動發展的方式,是概念從此階段進展到下一階段的根據。在辯證唯物主義之中,世界並不是靜止孤立的,而是普遍聯繫發展的。辯證法便是其依據,包括三大定律五對範疇,即對立統一定律,質量互變定律,否定之否定定律,範疇包括形式與內容、偶然性與必然性、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可能性與現實性。對立統一定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來自於事物內部自身的矛盾;質量互變定律表明了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事物發展經量變積累後再由質變飛躍發展到下一階段;否定之否定定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道路和方向,由兩次否定三個階段組成,一階段為肯定階段經一次否定後進去二階段否定階段,再經一次否定後進入否定之否定階段,實現事物本身的歸復,但這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在更高階段上的發展,類似於事物的更新換代。

概念言盡於此,更深的理解需要看書和自身的思考。


小糯米糰子23862


不懂辯證法的人別亂說了,還什麼沒有絕對的是,沒有絕對的不是,這不是瞎說麼。

首先,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辯證是這麼來的:

通過歸納法,歸納出某一類事物都有具有相同額性質,即集合的劃分,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共性就是都有中國的戶口身份證,否則就不是中國公民,但是中國公民可以具有廣東人或者上海人的個性。往上歸納找共性,往下演繹看個性。

那麼,如果尋找到最普遍的規律,就需要對世間萬事萬物做出歸納,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觀察,萬事萬物這個總的集合具有一個共性,絕對運動。

既然我們已經瞭解到萬事萬物都具有一個共性:絕對運動。目前來講,這個公理是正確,因為沒有發現絕對靜止的東西。那麼運用公理化方法,向下演繹,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一、由於萬物可以被視為同一個範疇整體下的存在,因此萬物的存在具有全面性;

二、由於萬物具有絕對運動這一普遍的共性,因此萬物是普遍聯繫的;

三、萬物不間斷的絕對運動,可以進一步知道運動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都發生著,因此萬物是不斷髮展的。

即全面、發展、聯繫,即辯證。

“發展”+“本質”概念:事物在運動之中(自我內部的運動,與外部他事物聯繫的整體運動)發展,最初產生微小的變化,由運動而產生的微小變化又反過來影響著事物的運動形式,因此逐漸累積成巨大的變化。結合本質的概念: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根本特質——因此巨大的變化使得過去的本質消失,產生新的本質,舊事物轉化成新事物。這就推導出了“質量轉化”的命題(量變質變規律)和“度”的概念。

“全面”+“聯繫”:由於事物的全面性,因此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多層次、多方面的聯繫,有負相關的聯繫(互相制約、衝突),也有正相關的聯繫(互相促進、協作),也有多種聯繫在不同層面的結合,由此推導出矛盾對立和統一的原理。此原理進一步結合“發展”,即對立統一的事物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運動,是的事物的性質改變,相互關係也發生改變,由此推導出矛盾的轉化。在結合系統論層級性原理,可得出矛盾的主次。

以上便是《矛盾論》的主要內容,矛盾論涵蓋了這部分馬哲所有概念,即在抽象上描述事物的普遍關係及其變化的命題與概念。此即,唯物辯證法。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簡方程式


柏拉圖在《對話·國家篇》中對辯證法有過一個經典定義:所謂辯證法,就是不依賴感覺,而只是通過論辯達到真理認識的目的。這句話已經就表明了人們通常認為它的對立面的形而上學的客觀唯心主義的性質。為此康德有《純粹理性批判》一書專門研究形而上學作為工具理性的先驗論本性(本體),在此基礎上的黑格爾更加進了一步,將巴門尼德“思維與存在是同一的”命題邏輯化了,即這裡的“存在”,並不是指我國教科書中"思維與存在統一性問題,"這裡的“存在”是指言語語言邏輯矛盾(邏輯悖論)。它的本質是討論神人(有無)之間同一性的對話,因而黑格爾就將辯證法徹底形式化了。與同時,這也目前我在網上見人們討論老子《道德經》怪象百出的根本原因。這就是說,老子《道德經》中所討論的問題與黑格爾《邏輯學》中所討論的命題其實是同一個工具理性的本體論命題;換句話說來,也就是言語語言邏輯矛盾(邏輯悖論)的起源問題,或者從思想發展的歷史說來,這也就是還了辯證法自己的本來的面目,即獲得真知的一切思維運動,皆遵循著否定之否定自然律法的實踐本性。但“實踐”這個詞最初又是從倫理學中借用過來的,因此它又將人們通常意義中“道德”這個詞牽扯了進來。總之,辯證法作為工具理性發展到了今天這種程度,它現在就不再是以客體形式邏輯本體為對象,而是以它自己主觀思維邏輯形式為對象了。這其中分野的功勞又恰恰不能記在黑格爾頭上,而是記在黑格爾的好學生馬克思的帳薄上。


用戶3097950555020


最系統闡述辯證法內容的,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黑格爾的《邏輯學》中概念是一個內在矛盾,這個內在矛盾就構成了辯證邏輯的範疇。範疇與概念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概念是僵死的靜止的,而範疇由於自身的內在矛盾則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

範疇的運動、變化與發展,遵循如下三條邏輯規律:

一、量變到質變的規律;

二、對立面的鬥爭與統一規律;

三、否定之否定規律。

範疇按照這三個規律,以正、反、合的過程運動、變化和發展。

黑格爾舉例說:由水變為冰的過程,並不是一個逐漸趨近的過程,溫度不斷變化的過程是一個量變的過程,這個變化過程中水始終保持液體狀態,只有當溫度為零度時水就會一下子變成冰;這是因為量變引起了質變,由水變成冰就是物質形態質變發生的飛躍。

所謂的正、反、合的過程,比如好這一概念必然會有對立的不好的概念存在,所以好與不好就構成了一個範疇,同時存在正題與反題:

正題:好;

反題:不好;

合題:正因為好,所以不好(否定之否定);好的存在是以不好為前提的,不好的存在是以好為前提的(對立統一);因此,好與不好的內在矛盾,就構成了好與不好的否定之否定的發展:現在是好的,未來就是不好的,好與不好在具體條件下是統一的。

黑格爾將正、反、合的辯證推理論證方法,運用到了他的整個哲學體系。可以說,黑格爾哲學,就是以他的所謂絕對理念為基礎的範疇的正、反、合的辯證發展過程。

馬克思因此說,黑格爾的辯證法頭腳顛倒了,必須顛倒過來成為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唯物主義辯證法的範疇不是理念虛構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例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等等,都是以客觀存在為內容的範疇,並按照辯證法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

辯證法在古代中國與古希臘的哲學中同時起源。在中國的老子的《道德經》中有最初的辯證法的表述,在古希臘的拍拉圖的哲學中由特殊到一般的蘇格拉底辯論術也可以稱之為最早的辯證法,不過蘇格拉底辯論術往往會變成通向詭辯的橋樑。


經濟相對論580


辯證法有三大定律,即對立統一律,質量互變律和否定之否定律。辯證法是關於認知方法論的哲學思想。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辯證法在現代科學和管理學中的應用。

戴明環

戴明環最初用於質量管理,現在已經推廣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戴明環把管理的過程定義為計劃-執行-檢查-總結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不是執行一次就完成的,而是週而復始不斷循環,一次循環解決一些問題,未解的問題在下一循環中改進方法繼續解決,從而實現螺旋上升。戴明環的思想就是辯證法三大定律的具體應用。

科學方法論

科學方法論把科學研究的過程定義為五個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蒐集證據,得出結論。這5個步驟也是週而復始的循環過程。每一次循環都會解決部分問題,同時發現新問題,不斷地循環往復實現認知水平的螺旋上升。可見科學方法論也是辯證法基本原理的具體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從唯物主義觀點來看,辯證法概括了物質運動和變化的基本規律,但不是具體規律,辯證法要通過具體的方法論才能被合理運用。直接用辯證法去解釋個別現象很容易產生形而上學的結果。舉個例子,周易可以說是辯證法的鼻祖,但周易被用來預測風水,運勢就是典型的濫用,濫用的結果有目共睹,就不囉嗦了。


日衝信息 黃


什麼是《辨證法》?“唯物”是根本,精神是(事不避難,勇於擔當)辨明是非,改正錯誤。反之則為《詭辨》。

(根本)是要求人們必須把握,研究事物總和,從事物本身矛盾,發展運動中觀察它,撐握它,只有這樣才能客觀認識事物本質。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和發展中。都是由於內部和外部矛盾引起的。即“現存,現在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到後來可能會變成反動的”。

《辨證法》哲學之理論論述,可能來於中國的中醫學醫理之論《辨證論治》。兩《辨》有同工異曲之妙。

中醫《辨證論治》是根據病人的發病原因,病狀,脈象內外兼顧全面分析之後,作出最佳方案《治病救人》使病人恢復健康。

“事不避難,勇於擔當”。如早年實行計劃生育時代所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實為天下第一難事。但根據當時國策情況,不得不提出並執行了(一胎放環,二胎結紮,三胎重罰”這樣的口號與行為並都認為是正確的。

為什麼,現在又提倡生二胎政策呢?是通過了事物本質,認識了前因後果關係發生了變化,得出了原來的狀況以不適合了今天現實的需求。如同汽車駕駛員在公路行車一樣,根據道路變化情況隨時校正手中的方向盤。這也許就是《辨證法》。


寶樹光茂



說辯證法之前,先說一下辯證。就是事物的兩面性。

以慾望為例,墨子認為慾望是萬惡之源。主張扼殺人的一切慾望和精神需求。

而孔子能辯證的看待慾望。孔子既認識到慾望是萬惡之源。又認識到慾望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原動力。

慾望既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原動力。更是社會倒退的原動力。

所以墨子提倡滅欲。孔子提倡節慾、適欲。

以上是辯證的認識慾望。

把辯證系統化、理論化,就是辯證法。

老子的辯證法,最具有代表性,包括對立統一規矩和柔弱勝剛強。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總是朝著相反方向發展:月盈必虧,物極必反。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對老子辯證法的高度概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