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深度解析太子为何要独自揽下散播童谣的罪名

童谣一起,众生皆恐。太子似乎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局面,趁着中秋家宴之际独自揽下了散播童谣的罪名。皇帝恼羞成怒对太子施以了廷杖之刑。本以为事情就此作罢,不料中书令反水与齐王沆瀣一气,唆使御史台横生枝节,让太子的苦心顷刻间化为乌有。

从太子与顾内人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已经做好了被廷杖的准备,才会让顾内人将创伤药给自己预留一点。只是让观众不解的是明明不是幕后的主使,为何要承认是自己所为?

《鹤唳华亭》:深度解析太子为何要独自揽下散播童谣的罪名

自武德侯未经召见,擅自回京,一场针对顾思霖的阴谋也就此展开。太子明白顾思霖是他在朝中的最后屏障,如果武德侯垮台,不仅会祸及顾家满门,甚至连自己的储君之位都难以为继。顾思霖只要还掌握着兵权,自己和顾家才会有相对的安全。任何针对武德侯的流言蜚语,最终的目的就是太子之位。

册封了赵氏为皇后,召回了未就藩的齐王,皇帝想借机制衡太子的势力,以维持皇权的稳定,让齐王又燃起了夺嫡之心。只是皇帝低估了齐王与赵皇后的心机,看似是皇帝借他们之手来制衡太子,其实他们又何常不是利用皇帝的私心来为自己铺平道路。

《鹤唳华亭》:深度解析太子为何要独自揽下散播童谣的罪名

齐王明白皇帝最为忌惮的就是顾思霖手中的兵权,要想彻底扳倒太子就必须投鼠忌器先除掉顾思霖。所以才有了御史陈九思匿名控告武德侯养寇自重的把戏。陈九思本就是前中书令李柏舟一党,背后自然是受了齐王的指使。没有想到太子釜底抽薪找出了写匿名信的陈九思,利用御史台戳穿了齐王的诡计。

皇帝对于这件事情自然是乐见其成,如果控告的事情会经三司,不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顾思霖都会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而交出兵权,皇帝借机顺水推舟一举收回兵权,也就不用在忌惮太子的势力。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齐王密令陈九思匿名控告武德侯的阴谋失败后,自然是心有不甘。眼看着武德侯就要返回长州,如果此时还不能将他除掉,今后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鹤唳华亭》:深度解析太子为何要独自揽下散播童谣的罪名

皇帝与顾氏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唇亡齿寒,但实际上皇帝对权利的贪婪让二者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赵皇后和齐王就是看透了皇帝的心思,才想利用童谣一事再次陷害武德侯。童谣的来由自是出自赵皇后,她是皇帝自潜低时就纳的侧妃,对于当时还是宁王的皇帝来说,他是靠着顾家的支持才登上帝位,这一点赵皇后也最为清楚。正是因为怕别人说自己得国不正,所以才会在家宴上大发雷霆之怒,势要将此事追查到底。

追查幕后主使是假,削除顾思霖兵权是真。这件事情已经严重影响到皇权的稳定。太子说的很对,这件事情查与不查全凭圣意。这一次皇帝找到了更加合理的理由。是关国体,皇帝心中巴不得将事情弄得满城风雨,朝野皆知。这样一来不用皇帝出手,御史台就会掀起一股弹劾风暴,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逼迫顾思霖交出兵权。如果顾思霖不交出兵权,正好坐实了不臣之心。

《鹤唳华亭》:深度解析太子为何要独自揽下散播童谣的罪名

太子在坊间听到孩童的传唱,立马感受到了杀机。才会让顾内人阻挠顾思霖参加中秋家宴。因为顾思霖一旦进了宫,在那样的局势下迫于无奈也会为了以安帝心而交出兵权,表明自己绝没有不臣之心。如果真是这样,齐王和皇帝就会成为此事的最终受益者。

太子揽下了所有的罪名,就是为了防止皇帝借机将事情扩大,从而导致舅舅的兵权被削除。皇帝明知道这件事情绝非太子所为,但依然无可奈何。这样一个大好机会被太子扼杀在了摇篮之中,皇帝才将所有的怒气撒到了太子身上,对他施以了廷杖之刑。其实皇帝与太子之间彼此心照不宣,太子挨了一顿板子,皇帝也明白了如果再追究下去,已经失去了意义。

《鹤唳华亭》:深度解析太子为何要独自揽下散播童谣的罪名

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没想到是齐王还留有后手。他利用张陆正的憨厚公子倒逼着张陆正反水。观众都知道张路正是典型的墙头草,为了自己的儿子他再次背叛了太子。在齐王的授意下行中书令封驳之权,让不明就理的皇帝以为太子上演苦肉计,从而又再生波澜。

在接下来的更新中,太子知道了顾内人的身份,而此事最终又如何化解,让我们一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