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人演示
主要是因為小米缺乏了繼續投入的動力,根據最新的消息稱,小米內部又再次重啟了澎湃S2項目,但真假難辨,至少從資金、性能、外部關係等多個角度來講,對小米持續進行研發投入都存在眾多不利影響。
首先在資金方面,小米自上市以來,因為受制於財報上面的壓力,小米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比當初那樣從容,所以對這種前期投入比較大的項目,對上市企業小米來講都將是困難重重的。另外,華為能夠拿出滿足性能需求的芯片,也經過持續幾年花費幾十億的資金在裡面的,而小米除了上文所講的財報壓力外,在純粹的資金壓力方面小米也同樣缺乏這筆流動資金,目前小米手機銷量已經幾乎被基礎國內TOP5,因此小米目前在流動資金上正在面臨比較大的壓力,確實難以拿出如此規模的資金進行芯片研發投入。
另外在性能上面,小米投入了十幾億花費2年時間研發出來的澎湃S1,整體性能只能算是中低端芯片,用雷軍的話講,這款小米芯片搭載在小米手機上售價至少要到3K才能收回成本,而實際上呢,小米5c當初連1500的價都沒人要,這說明什麼?說明這款手機的性能仍達不到這個價位,也間接說明這顆澎湃S1芯片的性能無法滿足需求,試想高通、華為在首顆能安祖需求的芯片上市之前,都是經過幾代芯片以及十幾億資金投入才得以實現的,所以指望小米能夠在前兩代芯片就能滿足要求自然也不現實。
再者來講,在外部關係上小米目前的芯片供應商是高通,2017年高通曉龍800芯片小米給其提供了國內66%的銷量,這也說明雙方的合作關係是非同尋常的,而作為高通的主要合作伙伴,小米如果堅持進行芯片產業的投入,那勢必要得罪高通,那麼今後在曉龍芯片的首發那估計就有點懸了。
不過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小米目前急於發展其手機業務,因為目前小米流量的來源過分的以來手機板塊,誰讓當初的米聊沒做起來呢,那麼小米手機得以持續發展勢必也離不開芯片業務,而且芯片這種硬件業務只要發展起來,其他芯片體系也自然能夠培育起來,所以無論是手機業務還是智能家居產業,小米對芯片都是一種強需求,至於是否能夠發展起來,這就需要看雷軍的決心如何了。
木石心志
小米的手機芯片只出現在一款手機上就銷聲匿跡,根本不是有的答主說的,是小米證明了技術上有研發能力後深藏功與名。道理很簡單,既然小米證明了自己有研發芯片的能力,何不接著搞自研處理器?實際上,雷軍嘗試自研芯片後,發現不僅得不償失,還擎肘頗多,這才是小米澎湃處理器發佈S1之後就銷聲匿跡的原因。
小米5C市場反響特別差,在手機上市沒多久就從1499的價格降到1299。這款手機在京東的618活動的4天中,僅售出7臺。用戶普遍反映的問題是,耗電特別快,手機發熱嚴重。有用過火龍火麒麟的用戶肯定知道,這些問題多半就是處理器問題所導致的。除了處理器的問題,還有基帶也缺失僅支持移動網絡,同時手機也有WIFI斷流,網絡斷線的問題。時間點到了17年12月,小米5C在官網正式下架(下架之前第三方早缺貨很久了),5C壽命不足一年。小米到現在也再沒上新搭載澎湃S1的手機。
去年11月底,小米松果發佈了“自己”的NB-IOT芯片,但隨後就被多家專業半導體媒體質疑。因為松果團隊還沒研發NB-IOT芯片的實力,市場上也僅有華為高通中興RDA等少數幾家研發成功並上市。突破芯片的技術壟斷對整個國家來講固然至關重要,但我們需要的不是先說後做、不切實際的放空炮。
123咔嚓
小米的手機芯片只出現在一款手機上就銷聲匿跡,根本不是有的答主說的,是小米證明了技術上有研發能力後深藏功與名。道理很簡單,既然小米證明了自己有研發芯片的能力,何不接著搞自研處理器?
實際上,雷軍嘗試自研芯片後,發現不僅得不償失,還擎肘頗多,這才是小米澎湃處理器發佈S1之後就銷聲匿跡的原因。
自研芯片是燒錢遊戲
即使是使用ARM的公版架構,自研芯片也並不簡單,不是招一幫技術人員,花上一點錢就可以搞定。
實際上,不同芯片製程工藝下,芯片設計的費用也大不相同,採用的製程工藝越先進,相應的芯片設計費用也越高。
國外曾有專業文章介紹:28nm工藝製程下設計開發芯片,要投入5130萬美元;16nm工藝製程下,設計開發費用接近翻倍,需要1億美元;7nm工藝製程下,設計開發的費用飆升到2.97億美元;5nm工藝製程下,設計開發的費用又飆升到5.42億美元。
基本上,芯片製程工藝前進一代,相應的芯片設計開發費用翻倍。
澎湃S1處理器採用28nm製程工藝,這就意味著雷軍至少為它花了5130萬美元;傳說中的澎湃S2處理器將採用16nm製程工藝,如果消息屬實,那麼雷軍還要再花1億美元。
小米對澎湃芯片的定位是中高端,與之相對應的SOC芯片至少是高通驍龍660級別。驍龍660採用14nm工藝製程,遠比傳說中的澎湃S2先進。澎湃S2要保持競爭力,跟上14nm工藝製程的話,顯然1億美元開發費用不夠花,預算要接近2億美元。
近2億美元(約13.8億人民幣)對小米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小米招股書,2017年小米經營利潤122億元人民幣,設計開發澎湃S2芯片花的13.8億人民幣超過經營利潤的10%。
自研芯片時間耗不起
而且,13.8億人民幣還只是開胃菜,隨著芯片設計競爭烈度的升級,費用還會翻跟斗上升。直白地說,芯片研發會侵蝕小米利潤,而且窟窿還會越來越大,對每年需要數次向股東公佈經營業績的小米來說,壓力山大。
然而,揹負巨大壓力,所得卻微不足道。澎湃S1用在小米5C上,其銷量撲街,降價去庫存。
華為自研麒麟芯片,燒錢無數不說,其間跌過的坑讓後來者不得不三思而後行:
2009年發佈K3V1,遭遇失敗;
蟄伏三年,到2012年發佈K3V2,實現從0到1突破;
2014年發佈Kirin925芯片,才算在市場站穩腳跟。
華為自研芯片用了6年時間才找到立錐之地,這個時間,小米顯然耗不起。
自研芯片會惹高通不開心
即使小米不怕燒錢,也有耐心不怕耗時間,澎湃芯片如期發佈,而且性能表現突出,它仍然難逃被高通捏死的命運。
小米對澎湃芯片的定位為中高端,這個區間也是小米出貨量的集中區域。小米大規模採用澎湃芯片(不如此將難以產生規模效應),意味著數千萬片高通驍龍600系列芯片……賣不出去。
高通不高興了,小米將面臨兩大難題:
聯發科已退出高端市場,高通對小米斷芯的話,小米高端機將無芯可用;
小米在通信領域專利為零,缺少和高通談判的籌碼,高通發動專利戰的話,小米將動彈不得,市場盡失,成為第二個魅族。
總之,澎湃芯片在小米的版圖裡,最多是一次嘗試的產物,銷聲匿跡實屬正常,即使繼續存在,也是一個龍套式的存在。
魔鐵的世界
澎湃S1迄今為止只在一款手機出現過,那部手機就是小米5C。
小米5C市場反響特別差,在手機上市沒多久就從1499的價格降到1299。這款手機在京東的618活動的4天中,僅售出7臺。用戶普遍反映的問題是,耗電特別快,手機發熱嚴重。有用過火龍火麒麟的用戶肯定知道,這些問題多半就是處理器問題所導致的。除了處理器的問題,還有基帶也缺失僅支持移動網絡,同時手機也有WIFI斷流,網絡斷線的問題。
時間點到了17年12月,小米5C在官網正式下架(下架之前第三方早缺貨很久了),5C壽命不足一年。小米到現在也再沒上新搭載澎湃S1的手機。
澎湃s1處理器差沒有市場是主要因素,一部分人因為信任小米才買的5C,另一部分除開處理器不談5C的性價比也是挺高的。但誰知買後就入了坑,以致5C口碑非常差。在這種情況下,小米再出新澎湃S1手機賣不出去虧血本不說還佔倉庫,小米不會蠢到自毀招牌吧?
澎湃S1芯片研發初始的失敗其實並不算什麼吧,這一次的失敗是為了下一次的成功嘛。
在澎湃S1後不久就傳出了澎湃S2的消息。好些人也在疑問澎湃S2本不是應該發佈了嗎?這時間間隔太久了,是小米已經放棄芯片了?
剛好在不久前網上有看到這樣的一篇知乎回答的截圖。
其中紅框框住的內容跟澎湃S2有關係,這個回答是“小米內部員工”的料子。從文中描述來講,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
哈,小米的家事就不多談了吧。從內容可以看到芯片研發非常非常燒錢,並且燒錢也未必做的好。
不過我想小米如在手機界一直耕耘下去並且要做大做強的話理應得有代表自己品牌的芯片。小米沒理由也不應該放棄研製芯片路程。
在另一方面根據臺灣產業鏈的信息是16納米工藝的澎湃S2在今年5月已完成量產,處理器採用了4個A73大核+4個A53小核的八核心結構,GPU採用了Mali-G71MP8,整體性能和麒麟960看齊。
但直到今天,依然沒有見到澎湃S2真身。現在小米手機中已有搭載驍龍660售價僅1千多點的小米6X,如小米真上澎湃S2,不知道會在哪個價位出現呢?
IT數碼大排檔
小米的處理器肯定是不會銷聲匿跡的,只不過目前只推出了一款芯片而已,造芯片的路任重而道遠沒有深厚的積累是不能大批量出貨的,造出高端芯片就更不要說了!小米澎湃SI處理器採用了和聯發科P25以及高通626一樣的64位AMR的Cortex-A53內核,GPU採用的是採用ARM提供的Mali-T860,從硬件上來看這就是一塊定位中端的處理器。
大家都知道小米5C是搭載澎湃S1處理器的機型,首發價格是1499,從售價來看我們就知道這款機型的定位就是中低端機,所以規格參數平平的澎湃S1處理器搭載在小米5C上面也算是合情合理,雖然不高端但是性能也是絕對夠用的,採用了和高通626一樣的內核,高通626的口碑大家應該也是清楚的!
由於這顆處理器還是採用的老的28nm製程工藝,發熱的控制的一般其它的問題也不少,以至於有媒體說澎湃S1處理器造就了最短命的小米機型,發熱耗電就算了,關鍵是小米5C還支持移動4G網絡,聯通4G和電信4G都不支持,你叫用戶怎麼熱愛的起來?所以上架幾個月之後就匆匆下架了...
研發芯片沒那麼容易,小米的澎湃S1耗時28個月才完成,小米先是投資了10億人民幣,然後又追加了10億美元的投入,從2014年開始籌備,2106年年底才實現量產,而且花了這麼多錢,耗費了這麼長的時間推出的產品還不夠理想,就足以證明生產手機芯片的不容易了!
參考華為我們就能知道了,華為在2004的時候就組建了芯片研發團隊,直到五年後才推出第一款手機芯片,而且第一款芯片還沒有量產,十幾年過去了華為的970處理器性能和高通的處理器都還有一些距離,麒麟970的GPU運算能力還是不及高通835,做處理器還是任重而道遠啊。
小米投入了資金就不會放棄芯片的研發,第一款芯片沒有獲得市場認可是正常的事,第二款芯片肯定要準備好才能發佈,目前網上已經有爆出澎湃S2處理器的信息了,大家也不需要著急,在合適的時間肯定會推出的。
厚積才能薄發!
水哥愛搞機
小米公司在2017年發佈了小米公司的第一款基於ARM構架的移動端處理芯片——澎湃S1,並同期發佈了搭載澎湃S1的小米手機,小米5C。
澎湃S1的處理器性能,基本達到了高通625芯片的性能,用於當年的中低端的手機上還是沒問題的。不過2017年基本上趕上了消費升級的年頭,中低端的手機的競爭又十分巨大,因此小米5C的銷量就委實有限了。
在澎湃S1的發佈會上,雷軍同志慷慨激昂,表示小米公司會持續在芯片上繼續投入,力爭讓小米成為一家擁有核心科技的高科技企業。但是,雷軍也在發佈會上透露,芯片的研發是需要高昂費用的。而S1的誕生委實是有一些運氣的成分。
因為小米公司旗下的芯片研發團隊——小米松果其實是收購的。而澎湃S1實際上是在小米收購該公司時,已經研發得差不多了。因此,在S1的流片過程中,全是一把過!因此讓雷軍誤認為,做芯片也不過如此嘛!
但是到小米研發第二代芯片的時候,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了。所有的研發資金都必須小米公司自己支付。一次流片就幾百萬出去了。多次流片失敗之後,小米有些扛不住了。
隨後,小米松果團隊傳出瞭解散和重組的傳聞。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松果團隊在研發下一代芯片的過程中,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
除了自身在研發公關上出現問題之外,小米公司也有高通的投資。而高通是做什麼的,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所以我相信,小米公司要自研芯片,高通公司不做出一定的掣肘那都對不起自己吃的那碗飯對吧!
所以,在內憂外困的情況下,澎湃芯片只出現了一代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我相信,小米公司並不會就此在自研芯片的道路上停住腳步。2019年,小米公司已經成為了一家世界五百強的公司,我相信,小米公司目前的盈利狀況,應該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撐芯片的研發。
當然,就算小米放棄了自研芯片,但是隨著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國會有大量的新的芯片公司誕生。前有華為海思,後有阿里平頭哥。還有更多的芯片公司拔地而起,所以,即便小米放棄,還有後來人。
感覺我說得有點道理,就給我點個贊,留個言,順手關注一下人家唄!~謝謝!
FungLeo
對於這個問題,我從幾個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1.獨立研發處理器和芯片是非常耗費時間和金錢的,而且在行業內,蘋果,高通,聯發科,三星,後來華為的海思麒麟已經是行業摸爬滾打很多年的大佬,在技術,資金,人才上已經積累了那麼多年的資源。並且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而這些對於小米只是新的開始罷了。小米收購了大唐電信組建研發隊伍。但大唐電信的核心產業也並非是芯片研發,所以小米和大唐電信的聯合也沒有改變他們“新人”的角色。處理器是高端科技技術,拿華為比較,華為的海思麒麟是華為前十幾年就已經開始研發做自己的處理器。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才實現芯片的量產和技術的突破!這是多麼不容易的!所以絕大多數手機廠商是不願意自己做業務的事——去自主研發處理器,代價太大,週期太長,核心技術的掌握和創新都是阻礙。所以,松果處理器的銷聲匿跡原因之一是其芯片研發的艱鉅性和週期性長,技術難度大,創新要求高等條件限制的。
2.小米的澎湃s1(也就是第一代松果處理器)雖然是小米比較有意義的研發產品,但是在性能,架構,製程上都只達到了一款市場上一款中低端處理器的水準。在性能和功耗表現上並沒有做出讓人震驚的地方,顯得相對普通。這也一定程度表明,對下一代處理器的研發必然是高要求。如果一味的只是研發出中低端處理器,這對於小米手機以後朝高端發展是毫無意義的,起不到作用。自主提供處理器的好處在於,可以降低對外購買處理器的依賴,節省手機成本,也能加強對生產的掌控。但下一代或者下幾代松果處理器不能有巨大突破,那就是一定程度的失敗。小米想為自家手機研發處理器。又以性價比為市場核心競爭力。顯然,自家芯片如果性能不好,觀眾是不買賬的。所以,松果處理器的銷聲匿跡也是為了厚積薄發!
3.現在市場上公認的高性能處理器無非就那麼離大家,小米想出來插一腳,也只能是後生可畏,處理器需要投入非常巨大的研發成本和時間,而小米不能學樂視,不能急於求成,把陣線拉長,出現無法兼顧,得不償失的情況。處理器本身就不是專項,與主要的產業相比,處理器的研發,放第二位才是最合適的,用不斷積累經驗和緩衝性持續性的資金投入,來探索和追求新的項目。時間上慢一點又有什麼不可以呢?這是聰明的做法!
頭號英雄中大獎
感謝您的閱讀!
2014年10小米悄悄成立松果子公司,設計芯片,到2017年2月發佈。歷時3年多,我們能夠感覺到小米的不容易,所以其實我們並沒有資格去評判小米澎湃做的好不好,多少個日夜的辛苦,我們看不到!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華為04年做芯片,14年的風雨,才讓麒麟風靡,三年,對於芯片還是太短了!
澎湃S1
14年小米松果公司成立,3年後,小米澎湃s1發佈,這款使用28nm工藝的處理器,搭載4×A53(主頻2.2GHZ)+4×A53(主頻1.4GHz),GPU使用的是Mali-T860。
那麼,它到底好不好,我們通過小米5C的跑分告訴大家,安兔兔跑分59334分,這個分數算的上不錯,在GeekBench單核多核跑分中,單核765分,多核2316分。雖然表現一般,但是著實不易,和驍龍625相當,基本達到中低端處理器的要求。
澎湃銷聲匿跡
開頭很好,為什麼澎湃s2銷聲匿跡呢?其實,這是不對的說法,我們沒有澎湃處理器的消息,並非小米不在研發,而是小米還是在留後手。
一方面可能受到高通的影響,作為小米的處理器直接供應商,自然不希望小米脫離它的掌控,另一方面受到市場影響,小米近期還在研發更有意義,更能推出市場的處理器,防止受各家處理器影響,而不能將處理器更好推向市場!
最後
小米實在蟄伏,3年的時間已經做出了堪比驍龍625的處理器,那麼未來小米處理器應該也是小米需要重點研發的對象,這是小米必須要做的也是亟待發展的部分!
LeoGo科技
小米自主研發首款手機芯片澎湃S1,小米5c是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澎湃s1手機。小米澎湃S1雖然著實讓小米澎湃了一把,但由於研發成本高昂,性能方面沒太大優勢,市場認可度較低,另外迫於高通的壓力,所以小米澎湃S1僅應用在小米5c上,隨後就銷聲匿跡了。
澎湃S1研發成本非常高
雷軍在澎湃S1的發佈會上表示手機芯片行業10億起步,可以說澎湃S1的研發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由於搭載澎湃S1的手機僅有一款小米5c,由於市場表現一般,所以澎湃S1的實際出貨量並不是很多,攤銷到每臺手機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澎湃s1跑分表現不錯,但功耗控制和兼容性方面表現一般
雖然澎湃s1跑分在高通驍龍625之上,理論性能表現不錯,但由於澎湃S1採用了28nm工藝,發熱較嚴重,而且在技術成熟度較低,在兼容性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在整體性能和穩定性方面還是和驍龍625存在一定差距,而小米5c的市場表現也非常一般,這也是澎湃s1逐步銷聲匿跡的一個主要原因。
迫於高通的壓力
小米當初研發澎湃S1芯片,主要就是想擺脫對於高通的依賴。雖然小米澎湃S1芯片很難對高通芯片造成威脅,但還是讓高通有所忌憚。所以小米迫於高通的壓力,僅發佈了一款澎湃S1手機,就沒有下文了。
芯片研發需要長時間的鉅額投入,才有可能成功
華為最早推出的麒麟芯片技術成熟度較低,很多都是用在山寨手機上,但隨著華為持續的鉅額研發投入,目前麒麟手機芯片已經成為了華為手機的核心競爭力,讓華為具備了同蘋果、三星等國際手機大廠同臺競技的能力。澎湃S1作為小米的首款手機芯片,性能方面表現已經很不錯了,但由於缺乏後續的研發投入,所以小米的澎湃手機芯片也就悄無聲息了。
小米因為想擺脫對於高通的依賴,所以自主研發了澎湃S1手機芯片,但同樣由於高通的壓力,以及芯片自身原因,不得不被迫放棄了手機芯片的研發,對於小米而言也是很無奈的事情。雖然短期內小米依靠高通的大力扶植,小米手機的市場表現還是不錯的,但從長遠看,如果過度依賴於高通,很容易受制於人,所以小米手機如果要做大、做強,必須考慮自主研發芯片。
智慧新視界
去年2月份小米公佈了澎湃系列的首款芯片澎湃S1,當時雷軍任重道遠地說“小米選擇這條路是九死一生, 可能十年才能見碩果。”
而時隔不久,今年四五月份澎湃S2即將亮相的消息在網上盛傳,但是直至今日,這款自研芯片還是“未見其人”。與此同時,小米9月份公佈了一則消息,頗為耐人尋味,小米旗下的松果電子宣佈將與阿里旗下的中天微達成合作關係,未來將以中天微的RISC-V CPU處理器為基礎平臺,由松果電子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SoC硬件產品。
這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小米離雷軍所想的自研芯片越來越遠了,甚至也可以說,這是小米放棄自研芯片的一個預兆,未來很可能在芯片市場將以解決方案商的身份出現,而不是直接跟芯片大佬們搶生意。
雖然現在斷言還有些過早,但小米自研芯片遲遲不見上市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正視前段時間掀起的“自研”潮到底是不是一種商業噱頭。
在崇尚技術的今日,智能手機廠商及其它互聯網公司中但凡打出“自研”旗號的,幾乎無一例外地獲得一片叫好,但實際上,這些沒有芯片研發實力的企業,採用合作定製的方式,堂而皇之地對外發布芯片,還美名其曰是“自研”,這更像是蹭熱點、收智商稅的做法。比如,華米發佈不久的“黃山一號”,最後被確定是找杭州國芯定製的一款芯片。而此前,國芯也曾幫出門問問定製過一款類似的Ai芯片——“問芯”。
另外,去年11月底,小米松果發佈了“自己”的NB-IOT芯片,但隨後就被多家專業半導體媒體質疑。因為松果團隊還沒研發NB-IOT芯片的實力,市場上也僅有華為高通中興RDA等少數幾家研發成功並上市。
突破芯片的技術壟斷對整個國家來講固然至關重要,但我們需要的不是先說後做、不切實際的放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