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行者
趙構死於淳熙十四年十月,孝宗內禪的時間是淳熙十六年二月,也就是說趙構死後,孝宗還做了一年零四個月皇帝。
好吧,也許題主認為人生苦短歲月如梭,將近五百天“立刻”就沒有了
孝宗禪位給三太子的理由跟當年趙構禪位給自己的理由一樣,倦勤
我們知道,趙構一是嫌戴著皇冠不方便跑路,二來他幹了三十五年也是真幹夠了,他禪位的確有想退下來偷懶享清福這個因素,他說倦勤應該沒有人質疑
孝宗是兩宋較少的有為之君,他即位不到一年就匆匆忙忙發動了一次失敗的北伐,史稱“隆興北伐”。北伐雖然失敗了,但孝宗沒有跪,他一邊議和一邊備戰,搞得金世宗完顏雍很惱火,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接受孝宗提出的議和方案,扯了一年多皮後,雙方同意在紹興和議的基礎上達成了一份新的宋金和議——乾道之盟
孝宗在新和議中取得的兩大外交勝利是:
書不稱“大”,稱“侄宋皇帝”,稱名“再拜奉書於叔大金皇帝”。歲幣二十萬。~《金史》世宗.上
紹興和議規定南宋每年對金“歲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匹兩”,孝宗改為“歲幣銀、絹各二十萬匹兩”,每年銀、絹各省五萬,名目也由“歲貢”改為“歲幣”。南宋既得了實惠,說法也相對好聽些
紹興議和規定趙構對金稱臣,孝宗改稱金世宗為“叔叔”,替趙構認下了一個能幹的乾弟弟。稱臣是自認藩屬,放棄了一個王朝的正統性;自稱侄子雖然在輩分上吃了點虧,但侄子皇帝也是皇帝,跟“臣”有天壤之別
但是,問題就出現在輩分上
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正月,金世宗完顏雍死了,繼位的是他的孫子完顏璟
為了更方便理解,我們先盤點一下幾位男主角的出生年份
宋高宗趙構:北宋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
宋孝宗趙昚: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
宋光宗趙惇: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
金世宗完顏雍:金天輔七年(公元1123年)
金章宗完顏璟: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
趙構比完顏雍大十六歲,做幹兄弟不太掉份;完顏雍比趙昚大四歲,雖然叫叔叔喊老了點,但勉強也能接受;
趙昚比完顏璟大四十一歲,1189年趙昚是一個六十二歲的老頭,完顏璟卻是一個二十一歲毛都還沒長齊的大男孩。讓趙昚叫完顏璟叫叔叔,估計趙昚怎麼樣也開不了這個口;
從趙構的輩份算,完顏璟本來應該稱趙昚為叔叔,結果完顏雍一死,搞得趙昚反過來要叫完顏璟為叔叔,一進一出差著兩輩,太尷尬了。所以:
十六年春正月癸巳,金主雍殂,孫璟立……辛亥,帝始諭二府,以旬日當內禪,命周必大留身呈詔草。
完顏雍駕崩、完顏璟即位的消息十八天後傳到臨安,孝宗獲得這一喜訊的第一反應是“咱也幹不成了”,馬上宣佈十天內將要禪位,讓周必大火速擬定禪讓詔書
十一天後
二月壬戌,下詔傳位皇太子。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
~《宋史》本紀三十五.孝宗三
光宗即位十三天後
二月乙亥,遣諸葛廷瑞等使金弔祭。
過了差不多一個月,金世宗的死訊正式傳到南宋
三月癸卯,金遣王元德等來告哀。
~《宋史》本紀三十六.光宗
估計雙方使臣在半路轉角處的茶館還碰了個面
孝宗身體其實沒啥大毛病,他退位後又做了六年多太上皇,美中不足的是兒媳婦李皇后太強勢,兩宮關係比較緊張,紹熙五年六月,孝宗在鬱悶中駕崩
所以,孝宗雖然有禪位的打算,但並不是因“比年病倦”才在淳熙十六年二月就急匆匆禪位,按周密《齊東野語》的說法,在宣佈禪位的時候,孝宗其實都還有些猶豫,後來他的確後悔了,[“悔不用黃洽之言”。或至淚下。]但時間不等人,他必須趕在金使到來前幹完這件事,以避免稱前侄兒為叔叔。
至於光宗,雖然他本來應該與金章宗平輩,但事情緊急,四十二歲的前哥哥稱二十一歲的前弟弟為叔叔總比六十二歲的前叔叔稱二十一歲的前侄兒為叔叔好吧。虧是吃定了,卻也顧不上那麼多了
為國釣魚
宋孝宗趙昚七歲進宮,35歲被立為太子,同年即皇帝位。他於1132-1189年在位,27年的皇帝生涯,有25年籠罩在養父太上皇趙構的陰影中,好不容易趙構於1187年高齡去世,他可以自己完全作主了,為何卻在兩年後就禪位給兒子了呢?
趙昚是有一腔抱負的,面對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他有心要恢復舊神州、光復汴梁城。按其作為,後世也稱其“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為何這位也曾努力過,也曾青春熱血過的中興之主,會提前退休呢?個人拙見,這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趙昚即位之初,力主抗戰,為被貶謫和罷免的主戰派平反覆官,召主戰派張浚入朝,為岳飛平反。積極備戰。
趙昚為北上抗金,很是磨拳擦掌一番。然而1163年的隆興北伐給了他當頭一棒。張浚主導的此次北伐損失慘重,宋、金再次議和,南宋向金稱侄。和談的唯一有益處是,將從前趙構手裡的“紹興和議”所納銀、絹各減五萬……
隆興北伐的失利,應該給了趙昚很大的打擊。此後雖挾虞允文的“采石之戰”之利,再次向金表示抗議,希冀能收回河南的祖宗陵寑之地,並改變宋帝站著接受金國朝書的禮儀,未果。這讓一腔鬥志的趙昚應該是黯然神傷的。
二、憤上輩無為,悲自身難越。
趙構在位時,力主求和。而趙昚一上位,即求主戰。這說明,太上皇的作為,趙昚應該是存保留意見的。但諷刺的是,趙昚自己,努力過,奮鬥過,最後的結局居然與趙構在位時差不多,這對於趙昚來說,是更深層次的無力。
三、何屈辱無顏,稱孫子為叔?
1189年,金世宗完顏雍去世,其孫子完顏璟即位。按隆興和議的條款,趙昚應稱完顏雍為叔,完顏雍比他大四歲,稱“叔”稍可遮羞。而現在21歲的完顏璟當了金國皇帝,62歲的趙昚照樣要稱他為“叔”。這將讓早已不堪金國之辱的趙昚的羞窘表露無遺。
1189年,無奈、痛心、屈辱的趙昚禪位給兒子,守在太上皇趙構靈旁,默數他的哀傷。
錢多多讀文史
實際上宋孝宗並沒有在宋高宗去世之後便馬上禪位,宋高宗去世於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而宋孝宗禪位於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這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宋孝宗實際上是在天人交戰。
皇太子,也就是日後的光宗趙惇很早就有了讓孝宗禪位的想法,而且還經常旁敲側擊的告訴孝宗,自己已經頭髮白了,皇帝也應該禪位啦。只不過宋孝宗並沒有為之所動,反而和自己的兒子打起了太極。
趙惇看此法不成,便想起了太上皇高宗和太皇太后吳氏,不斷的給他們進奉新鮮物什,太皇太后也找到了宋孝宗談了這件事,宋孝宗依舊沒有同意。
人事不成,趙惇只好虛席問神,一位道士告訴他淳熙十六年可即皇帝位,此為天機,不可道於外人。
實際上,宋孝宗不願意禪位是有原因的,一來自己的政治夢想還未實現,中興北伐,即便自己趕不上,也應該努力有一番作為,好讓兒子做一個太平之主。
再者,高宗還在,如果一旦禪位的話,自己的兒子又要撥款給高宗慶賀,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宋高宗去世,這對於宋孝宗的打擊還是特別大的。二人雖然只是養父子關係,但是感情特別深厚。宋孝宗悲痛欲絕,再加之年歲日久,宋孝宗想到了禪位。
禪位的原因,宋孝宗自己說是要服喪,可實質原因還是因為自己的精力早已大不如前。他曾在個別場合承認自己年來稍覺倦勤。
而且,自己的政治夢想也已經破滅了。剛做皇帝時,宋孝宗言怨不可旦夕忘,時不可遷延失,隆興北伐,卻錯看了張浚,以致所積兵敗,掃地無餘。
自隆興和議後,始終欲有為而不克。丟了夢想的人,再無精力去面對家國天下。
也緣於此,宋孝宗於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禪位於皇太子趙惇。
不過,孝宗可是所託非人了。
月曉YB
宋孝宗是南宋的中興之主,宋孝宗一朝是南宋國力最強的時期。
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
宋孝宗初繼位,就開始整軍備戰,他親自參加騎射訓練,使得南宋的軍事力量和軍隊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
宋孝宗推行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他大力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工程,發展了社會經濟,增強了南宋的國力。
宋孝宗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力圖北伐,恢復中原故土。為此,他不惜冒風險為岳飛平反,鼓勵主戰派。後來進行了隆興北伐,可惜失敗了。
雖然經過宋孝宗的勤政努力,孝宗朝達到了南宋國力最強之時,可惜宋孝宗一朝幾無可用的能臣。正如後人所評價的:“高宗朝有恢復之臣,而無恢復之君;孝宗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
宋孝宗時期,軍中將帥多是志大才疏之輩,僅有取得采石磯大捷的虞允文一人能擔重任。而且以太上皇宋高宗為首的主和派一直不停地搞破壞,宋孝宗還得付出極大的精力與主和派作鬥爭。別的不說,宋孝宗在位27年,前25年主和派頭子太上皇宋高宗始終健在,宋高宗在這期間一直持續對孝宗施加壓力,影響朝局。
外部環境也不樂觀。同時期的金世宗也是金國的一代明君,北方在金世宗的統治下,經濟也得到很大發展,社會也趨於和諧穩定。在此情況下,南宋北伐,也確實不是時機。
因此,在太上皇宋高宗去世後,當了27年皇帝的宋孝宗也是心力憔悴,乾脆學習宋高宗,傳位與兒子,當了太上皇。60多歲的人了,也該休息休息啦。
惰性人兒
南宋高宗趙構,於淳熙十四年十月,崩逝。一年多後,孝宗趙眘,於淳熙十六年二月,禪位於趙惇,是為宋光宗。其時趙昚62歲,5年之後逝世。
宋孝宗趙眘,被後世評為南宋最好的皇帝。他在位27年,除在經濟上很有成就,創“亁淳之治"外,還做了幾件大事,如為岳飛平反,發動"隆興北伐",簽定《隆興和議》等。
《隆興和議》並沒有徹底改變宋與金的關係。但較之《紹興和議》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是將原來的對金稱臣的藩屬關係,改為叔侄關係,從而為南宋爭得了主權。其次,將歲貢,改為歲幣,數量從原來的銀,帛二十五萬兩,匹,降為二十萬兩,匹。
那麼,宋孝宗為什麼在高宗死後不久就禪位呢?應該有三個原因,一,高宗的影響;二,稱謂問題;三,對事業的責任心。
一,高宗的影響。宋高宗於1162年禪位於孝宗,1187年才死去,也就是說在禪位之後又活了25年。在這做太上皇的25年中,他即活得舒服自在,又始終掌握著很大的權力。這不能不對孝宗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稱謂問題。按照《隆興和議》,宋朝皇帝對金國皇帝稱叔。當協議簽定時,金主完顏雍小宋孝宗4歲,為了國家的利益,孝宗向金主稱叔尚可勉強。但金主完顏雍死後,其孫21歲的完顏璟繼位,無論從輩份上還是從年歲(此時孝宗已62歲)上,孝宗再對金主稱叔都極不合適,因此禪位給年輕許多的輩份也較相當的趙惇,避免稱謂上的過度的尷尬,也就不得不為之了。
三,對事業的責任心。宋孝宗趙眘是一位雄心勃勃,奮發有為的君主。他繼位第一年,便給岳飛平反,召集抗戰派老將,發動北伐戰爭。這是何等的胸懷,何等的氣魄!但可惜時無良將,北伐失敗。應該說,孝宗的北伐,是搞得倉促了一些。倘多準備幾年再發動,可能效果要好一些。但我們於此也可以感覺到孝宗的志在恢復中原,洗雪國恥的急迫心情。一個有著如此胸懷,氣魄和心情的人,其對國家的責任心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因為這份心,才使他在北伐失敗後,勵精圖治於國內建設,使國內的政治經濟建設達到了南宋最好的狀況。也正是這份責任心,使他還健在的時候,就禪位給了下一代。即然北伐已無成功條件,那麼,還不如讓後代及時接班,自己還能從傍幫助一二。如果說高宗趙構的禪位真的是因為"倦勤"的話,那麼,孝宗的禪位則更多地是為了江山社稷後繼得人。根據這兩位皇帝的平生作為,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這一條應該是孝宗禪位的最主要原因。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理由簡單,趙構是50歲退休,把位子交給他兒子!孝宗當時35歲!趙構80歲才死的?宋孝宗被監視了30年,終於把這個太上皇熬死了!他也60多了!所以,趕緊享受一下夕陽紅的好時光唄!
萌大叔來了
首先要糾正一下,在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宋高宗趙構去世之後,在位已25年年已63歲的宋孝宗趙眘並沒有馬上禪位給皇三子趙淳,而繼續在位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淳熙十六年,禪位於趙惇,趙惇即為宋光宗。趙昚自稱太上皇,閒居慈福宮,直至5年後病逝。宋孝宗趙眘是南宋諸帝中最有作為的皇帝,在位27年中有25年受到太上皇趙構的影響和牽制,好不容易擺脫了養父趙構的控制,可以自己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卻突然不想繼續幹了,讓位給自己的兒子宋光宗。細究箇中緣由,也是心酸一言難盡,下面就為大家簡要地分析一下。
出身宗室旁系,謹小慎微20多年登上皇位,長期受到養父掣肘
宋孝宗趙眘是宋太祖趙匡胤一系子孫,本來與皇位無緣,無奈宋高宗趙構因長期兵荒馬亂受到驚嚇失去生育能力,不得不在宗室子孫中挑選養子,準備從中冊立合適人選為儲君。本著從沒有太多根基的考量,趙眘(當時還叫趙伯琮)和另一個宗室子弟趙琢被撫育於皇宮,由於趙構當時還很年輕,還幻想著還能搗鼓出親生子,趙眘在宮中沒有什麼依靠,再加上趙構生母韋太后更喜歡趙琢,趙眘一直在宮裡呆了20多年沒有合適的名分,這段經歷不是所有的人能堅強面對的。到了紹興三十年(1160年),年近五旬的趙構終於放棄了幻想,通過各送10位宮女侍奉的方式考驗兩位養子,最終謹小慎微的趙眘沒有觸碰這些宮女,秋毫無犯,順利地通過了考驗,先後被冊立為皇子和皇太子,並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接受宋高宗趙構的禪讓,登上了皇位。趙構雖然退位為太上皇,身體卻還是很健康,長期對宋孝宗的許多時政方針提出要求和建議,使得趙眘難以有效地施展拳腳,這長達25年被人掣肘的皇帝生涯說起來也是一把辛酸淚。
宋孝宗禪位給兒子趙淳的原因分析
按理說,宋高宗趙構去世後,壓在身上的精神大山終於被搬開了,本來就打算勵精圖治的宋孝宗終於可以毫無束縛地大展拳腳,但此時的趙眘年已6旬,早已過了熱血沸騰的年紀,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心思早就被不給力的時局和大臣們磨滅得所剩無幾。個人拙見,宋孝宗趙眘突然撂擔子傳位給兒子趙淳有以下方面考慮:
一是對即位之初立下的伐金恢復中原的打算已經不可能實現,對現實心灰意冷。即位之初的宋孝宗趙眘意氣風發,在其即位的第二個月,就召回重用張浚等主戰派,積極謀劃北伐事宜;並採納群臣意見,下詔為以“莫須有”罪名遇害的名將岳飛恢復榮譽,追復其原官,封岳飛為鄂國公,諡號“武穆”。赦還岳飛被流放的家屬;不過趙眘對恢復中原的計劃有些操之過急,在準備才一年多的情況下,不顧右相史浩等大臣的反對,繞過繞過三省和樞密院等主和派,直接向李顯忠等將領下達了北伐的命令,發動了抗金戰爭,史稱“隆興北伐”。戰爭伊始,金國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進展比較順利。北伐部隊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將李顯忠率領攻打靈壁,一路由大將邵宏淵率領攻打虹縣。李顯忠方面進展順利拿下了靈璧城,而另一路邵宏淵則進展不利,遲遲拿不下虹縣,最後還是李顯忠派靈壁降兵前去勸降,虹縣守將才放棄抵抗。由於邵宏淵這人心胸狹窄,嫉妒李顯忠的才能,因此在軍事行動上不配合李顯忠。李顯忠請邵宏淵一起乘勝進攻宿州,邵宏淵不願意配合,李顯忠只得獨自進軍宿州,並一舉攻下宿州。得知消息的宋孝宗對此大加讚揚,“近日邊報,中外鼓舞,十年來無此克捷。”但是邵宏淵卻因此對李顯忠更加嫉妒,在金軍對宿州進行反撲之際,袖手旁觀,使得李顯忠兵力不支,被迫從宿州潰敗,史稱“宿州之潰”。“隆興北伐”失敗和隨後的“隆興和議”宋孝宗希冀能收回河南的祖宗陵寑之地,並改變宋帝站著接受金國朝書的禮儀的想法收到金國和宋高宗的反對無果,給了宋孝宗很大刺激,他也因此放棄了大舉北伐的計劃,轉而重用主和派,專心發展國內經濟,當時出現了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史稱“乾淳之治”。他希望儲備糧草軍資等待良機才圖北伐,可惜的是,趙眘一直沒有得到金國衰退內亂的良機,因為同期在位的金世宗也是一位明君,在“隆興和議”後,金國也在積極發展經濟,國內政局穩定,兩國出現了40多年的和平局面。即使到了趙構去世,趙眘也自認為自己短期內看不到恢復中華的機會,正如後世所說的“高宗朝有恢復之臣,無恢復之君。孝宗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對現實心灰意冷,就決意參照趙構“倦勤”退位的做法,以“比年病倦”的理由退位為太上皇。
二是金世宗完顏雍去世使得宋孝宗趙眘要稱21歲的金章宗完顏璟為叔,這一羞辱性禮儀加速了宋孝宗退位的步伐。按照當年“隆興和議”的規定,南宋皇帝要稱金朝皇位為叔,那麼趙昚應稱金世宗完顏雍為叔,完顏雍比他大四歲,稱“叔”還算說得過去。而現在金世宗的孫子21歲的完顏璟當了金國皇帝,62歲的趙昚照樣需要稱這個乳臭未乾的年輕人為“叔”。這就讓多年以來忍受金人羞辱的宋孝宗趙眘再也無法忍受。據史料記載,淳熙十六年正月,金世宗完顏雍去世,消息十八天後傳到了臨安,得到消息的宋孝宗當即決定十天內就傳位給兒子趙淳,並命周必大馬上起草詔書。
“十六年春正月癸巳,金主雍殂,孫璟立……辛亥,帝始諭二府,以旬日當內禪,命周必大留身呈詔草。”“二月壬戌,下詔傳位皇太子。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宋史》本紀三十五.孝宗三)宋光宗即位一個多月後,金朝才派人來進行官方告哀,“三月癸卯,金遣王元德等來告哀。”這個時候,需要代表南宋朝廷履行站著接受金國朝書,並稱金章宗完顏璟為叔的只能甩給倒黴的宋光宗了,沒辦法,再讓62歲的趙眘去稱呼21歲的完顏璟為叔,趙眘的顏面就蕩然無存了。
事實上,退居為太上皇時的趙眘身體沒什麼大問題,在退位之後還活了5年多,他雖早有禪位之意,但如果沒有金世宗突然去世和“隆興和議”中羞辱性的稱謂禮儀規定,相信宋孝宗趙眘不會這麼快選擇退位。
滄海拾遺錄
首先一切為了政權的穩定傳承,高宗時由於戰亂的原因,南宋政權的合法性始終受到一些趙姓貴族的挑戰,(所以岳飛的關於立儲的言論是非常可怕的),為了能夠讓自己從小培養的接班人順利掌握政權,高宗選擇了退位,讓孝宗能夠有一段時間掌控天下,這樣的政治智慧也的確收到了良好的實際效果。到了孝宗也就繼續延續了這樣一種繼承模式。
李玟
他力主伐金,但用人不力,伐金失敗,他面臨國內外巨大的壓力,不願向金國稱臣賠款,迫於形勢而禪讓了。
宋孝宗是一位有骨氣的皇帝,無愧於趙匡胤的後代,但他識人不明,當時南宋像岳飛、韓世忠那樣的忠勇將領了了無幾,哎!時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