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捌卦局


說句公道話,在漢初的七個異性王當中,真正被劉邦殺掉的只有燕王臧荼。而淮陰侯韓信和梁王彭越被擒以後,劉邦都不忍心殺他們,結果都被呂后幹掉了。為了給劉邦平反,我們看看七個異性諸侯王是怎麼死的。

七個異性諸侯王分別為淮陰侯(先是齊王后改封楚王,最後被廢掉,改封淮陰侯)韓信(呂后所殺)、梁王彭越(呂后所殺)、淮南王英布(長沙哀王吳回誘殺),趙王張耳(病逝)、燕王臧荼(被劉邦斬殺,後改封盧綰,盧綰死在匈奴)、長沙王吳芮(善終)、韓王信(被將軍柴武所殺)。

韓信是被他人誣告謀反,至於是誰誣告的,不得而知。即便是有人誣告,作為皇帝,也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由於韓信是一個謀略家,劉邦肯定也想到了。萬一韓信調動軍隊,造反怎麼辦?所以,陳平向劉邦獻計,以遊覽雲夢澤為由,讓韓信跟隨,目的是讓韓信遠離他的地方武裝。韓信不知道是計,高高興興地去見劉邦,結果毫無懸念地被劉邦生擒。

雖說韓信還有軍隊,由於遠離自己的封地,被擒以後也是群龍無首。親兵(親信)部隊去救他不是找死嗎?你想想,韓信被稱之為兵仙,打敗趙王、滅掉齊國,圍攻項羽,多麼牛的人物。在當時的漢朝可以說,軍事才能無人能及,結果呢還不是栽倒在了劉邦手裡。所以,比不上韓信,親信去救他簡直就廁所裡打燈籠。

此外,韓信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來形容劉邦,說劉邦背信棄義。劉邦最後還是赦免了韓信,將其貶為淮陰侯。從這一點來看,劉邦還是不忍心殺韓信的。包括梁王彭越,都被劉邦捉住,最後都放掉了。而呂后為了專政,根本容不下這些異性王。劉邦不捨得殺,呂后可沒有這麼心慈手軟。所以,劉邦不想大開殺戒,這幕後都是呂后在搞鬼。包括劉邦想廢掉太子,呂后能動員她的人際關係去勸說劉邦。說明,當時的反對派,已經被呂后肅清了。不得不說,呂后撿了一個大便宜,而劉邦成為一個背鍋俠。


謀士說


誘殺韓信是呂后做的事,並非劉邦。劉邦當時帶兵去平定陳豨叛亂去了,回來呂后就已經誘殺了韓信。至於韓信的士兵部下為何沒來救他,那就更簡單了,在垓下之戰後韓信就被劉邦奪了軍權。

項羽自刎於烏江之後,劉邦到了定陶。就直入韓信大營,收繳了他的兵權。而且把把韓信改封為楚王,楚國是項羽的地盤,韓信作為滅楚的大功臣,肯定是沒人擁護他的。



後來因為鍾離昧投靠韓信,韓信把他殺了,把首級獻給了劉邦。劉邦就綁了韓信,韓信說:“果如人言,狡兔死 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天下已定,我固當烹”。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劉邦也不好意思殺他了,就把他貶為淮陰侯。

後來韓信挑唆陳豨叛亂,劉邦親自帶兵征討。韓信託病沒有跟從,策劃叛亂。後來被人告發,呂后聲稱劉邦已經平定了叛亂,請大臣們上前來祝賀。


要說韓信腦子也瓦特了,你都打算叛變了,還來祝賀什麼。就這樣韓信傻乎乎就去了,到了地方蕭和就命人綁了韓信。並在長樂宮誅殺了他。


漁耕樵讀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眾所周知,“流氓皇帝”劉邦一手創建了大漢王朝,劉邦稱帝后,曾在大宴群臣時,對“韓信、張良、蕭何”給出了漢初三傑的高度評價。其中對韓信的評價是“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可見,韓信的軍事能力有多強,他作為統帥,曾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楚漢之時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但就是這樣一個立下赫赫戰功的統帥,在漢高祖劉邦誘殺他時,卻沒有一個親兵去救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準確地說,誘殺韓信的是呂后而不是劉邦,但呂后的作為肯定是得到劉邦同意的,要不然也不敢擅自做主,誘殺國之重臣。

1、為什麼要誘殺韓信?

俗話說“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也許是對韓信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個不得志的潦倒青年韓信,一舉成長一方諸侯的異姓王,他雖是千里馬,但肯定離不了伯樂劉邦的賞識和提攜。按理說,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韓信為劉邦攻城掠地,助他掃平天下,劉邦應大肆封賞才對,為何要讓呂后誘殺韓信呢?

一是韓信曾幾次得罪劉邦,讓劉邦對其忠心產生了懷疑。第一次,在平定齊地之後,韓信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 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劉邦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後,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 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可以說,當時韓信是借劉邦危機要挾劉邦封其為王,雖劉邦聽從張良之言,忍著怒氣封韓信為齊王,但這股氣和怨恨卻記在心裡了。

第二次,在項羽兵敗後,他的逃亡將領鍾離眛因素來與韓信交好,投奔了韓信。但劉邦記恨鍾離眛,聽說他在楚國,就下令韓信逮捕他,但那時韓信沒有照辦。於是有人藉機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其實是要捉拿韓信。 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本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自認為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於是就逼死了鍾離眛,提著鍾離眛的人頭去陳謁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戴上械具,押回洛陽,後考慮到政治需要,把韓信降為淮陰侯。雖然沒殺韓信,但劉邦已對其有了懷疑之心。

第三次,是在劉邦率兵討伐陳豨時,韓信身為善於打仗的臣子,本應奉命隨軍出征,但他卻以生病為由沒有隨軍征討,並且還有傳言說陳豨被任命為趙相國上任時,曾密會韓信,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罪了劉邦,並且這也是他獲罪被殺的直接原因。

二是韓信功高震主,又不知急流勇退,遭劉邦忌憚。韓信在幫助劉邦爭奪天下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背水一戰擊敗趙國,伐齊擊潰龍且二十萬大軍,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在垓下擊敗項羽。劉邦的天下可以說有一半是韓信打下來的,這件事不但劉邦清楚,天下人也清楚。正因如此,劉邦對韓信十分忌憚,稱帝后征討匈奴,因怕韓信和匈奴聯手,所以不敢派韓信征討,而是御駕親征,導致了“白登之圍”,差點被活捉。

三是韓信不注重言行,沒有政治敏感性,引起劉邦懷疑。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留在京都任閒職,無兵無權。他從一個幾十萬的軍隊統帥突然變成一個只享受爵位的閒侯,心裡感覺受了委屈,不免牢騷滿腹,並且經常稱病不上朝,即使上朝也不恥與劉邦的嫡系武陽侯樊噲、潁陰侯灌嬰同列。從種種言行上表現出對劉邦的不服、不滿和怨恨。對劉邦來說,這是“不臣之心”,凡“不臣”者,就要被翦除,這是統治者的不二法則。但政治嗅覺遲鈍的韓信,卻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仍舊是我行我素。

四是劉邦要剷除隱患,為劉氏子孫執掌天下掃平障礙。劉邦曾經立下白馬之盟:劉邦死的時候,殺白馬,要求所有人發誓,自己死後,非劉姓不得封王,否則天下共討之。也就是說,在劉邦的心裡,異姓王是最大的禍患,絕對不能留的。其中,韓信就是異姓王,雖然當時劉邦不願封,但因韓信功勞太大了,不封堵不住眾人的口。

但韓信作為異姓王擁兵自重,專制一方,是漢朝大一統的隱患,也嚴重破壞了中央集權。從國家統一的角度來看,如果不除掉異姓王,戰禍就不會消除,人們就不可能休養生息。所以劉邦在採用陳平之計抓住韓信後,因沒理由殺他,只好將他貶為淮陰侯,留在京都任職。

但當時劉邦已經60歲了,張良55歲,蕭何48歲,韓信才34歲,蕭何、張良和劉邦按古代的人均壽命,已屬老年,況且他們還是文臣,並且非常注意急流勇退。韓信不但年輕,而且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韓信還有雄心壯志,可以確定的是,一旦劉邦死了,而韓信還在的話,朝野之上,將沒有人能壓制韓信。所以,韓信不得不死,只有這樣,劉邦才能放心。

2、為什麼沒有親兵救韓信?

稗史記載,因為韓信滅楚興漢功勞大,劉邦曾與韓信約定,對韓信“三不殺”,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器不殺。但韓信是怎麼被誘殺的呢?為什麼沒親兵相救呢?

漢十年(公元前197年),陳豨在鉅鹿造反,攻城取邑,自稱代王。劉邦一怒之下,便親自帶兵去討伐陳豨,留下呂后、太子劉盈、丞相蕭何鎮守京城。但韓信不但稱病不隨劉邦出征,還暗中與陳豨聯絡,準備與家臣一起,用假詔書放出監獄中的囚徒,用以襲擊呂后和太子,策應陳豨。部署己定,正在等候陳豨的消息時,因為一個門客不知何事得罪了韓信,被韓信關了起來,並準備殺掉。這個人的弟弟知道情況後,立刻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謀反之事。呂后本想直接把韓信召進宮來抓捕,又怕韓信藉口生病不應召,便找來蕭何商量。商量後,決定以前方傳來捷報,陳豨被擒獲處死,召群臣進宮慶賀為名,由蕭何將韓信誆進宮來。蕭何對韓信說:“你雖然有病,但這樣的大事,群臣都去慶祝,你就是勉強,也要進宮去慶祝一下。”韓信聽從了這位曾經成就了他的蕭何的勸告,跟著蕭何走進皇宮。剛入宮,就被武士拿下,最後被呂后斬於長樂宮鍾室,並被誅三族。

為了踐行劉邦對韓信“三不殺”的承諾,呂后用布袋將韓信套裝起來,並懸在長樂宮鍾室的大鐘下,讓韓信上不見天,下不著地,不用鐵器而用竹杆尖將韓信刺死。

可以說,當時韓信在蕭何的誆騙下急忙進宮,根本就沒有帶親兵,更何談親兵救他呢?另外,韓信因為懷疑而被劉邦貶為淮陰侯,留在京城任職,相當於是失了勢的侯爺,除了有看門的家丁和傭人,根本就沒有親兵,何談親兵救他之說?再者,即便韓信有親兵,但人數也不會太多,即便跟隨韓信入宮,走到宮門口時,也不會允許親兵進宮;即便親兵知道韓信被困,迫於皇威和宮中禁軍的力量,他們也沒有力量和膽量去救他。所以,韓信被誘殺時,根本就不會有親兵相救。

3、“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據記載,在韓信降為淮陰侯留在京城時候,劉邦有一次找韓信聊天,韓信依然傲氣凌人,看不上劉邦手下的其他武將。劉邦讓韓信點評一下朝中各位武將的本領。並接著問:“那以你來看,我能帶多少人馬?”劉邦的意思是,問問在韓信心裡,自己的本領怎麼樣?韓信想了想說:“以陛下的本領,能帶十萬兵馬。”“那你呢?”劉邦繼續問道。韓信傲然回答:“臣多多而益善耳。”韓信的意思是,自己領兵,越多越好,不管多少,都能有效的統領。

劉邦一聽不高興了,合著你還是覺得比我強很多啊?於是再問:“你既然這麼厲害,怎麼還是作為我的臣子,要聽從我的命令呢?”韓信好在多少還有點政治智慧,知道自己說走了嘴,惹劉邦不高興了,急忙話鋒一轉,捧劉邦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韓信的意思是,陛下雖然帶兵打仗的本領不如我,但是您善於指揮、駕馭將領。這就是為什麼您是皇帝,我只是個將軍的原因。而且,您駕馭將領的本領乃是老天賦予您的,您就是天生的應該當皇帝的,這不是靠後天的努力能達到的。劉邦見韓信還算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對於韓信的話,也就一笑了之了。

這就是成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來歷。

所以說,韓信的死是死於他複雜多變和自以為是的性格。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韓信即便有過人的才能,但是因為君王的猜忌之心,再加上自己不知收斂,不注意言行,從而惹來殺身之禍。況且,在古代“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想殺一個人,從來就不需要理由,一定會先把這個人孤立起來,再殺之,所以韓信被殺時,根本就不會有親兵




葛大小姐


劉邦早就猜忌韓信了,派蕭何去取韓信兵符其實已經消去韓信一大半的兵馬,其實是劉邦授意呂后殺韓信的,劉邦故意不在是為除去很多的流言蜚語,還有萬一沒殺成可以推給呂后安撫一下韓信,說實話劉邦設局殺韓信他自己也沒底,因為韓信不一定孤身前來,韓信可惜了死在了太過於自信,沒有看清劉邦為人。

漢王遇我甚厚,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劉邦平定天下之後,就跟韓信不是一個陣營了。韓信在做齊王時,項羽還沒敗,這時候的韓信最有實力與劉邦和項羽爭權天下,可是這時候韓信還是決定幫助劉邦平定天下,他不忍叛漢,是認為這樣做是不義之舉。不過話又說回來,劉邦項羽韓信三人中,還是劉邦最適合做皇帝。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關張追隨劉備起兵,有絕對的忠誠,劉備對關張也是極為厚愛!劉備即使真的統一了天下,關張也老得差不多,有心估計也無力了!關張對於劉備來說就相當於許褚對於曹操是一樣的!韓信不一樣,年紀輕輕,功成名就,半路隨劉邦起兵,好大喜功,劉邦絕對容不下他,所以不管是不是真的謀反絕對是要除掉韓信!

韓信作為淮陰侯,身邊頂多有幾個護衛,數量不會過百,而且都是由京城衛戍部隊派遣,指揮權不在韓信!再則說韓信釋放囚徒叛變簡直是天方夜譚,淮陰侯又不是專職管理監獄囚徒的,就當你釋放了所有囚徒,你怎麼保證他們不是四散逃跑而是聽你號令為你賣命?一幫烏合之眾臨時湊齊了的人馬會有多大的戰鬥力?所以,這完全就是給他構陷的罪名!被軟禁在京城的淮陰侯就是一塊在案板上的肉,什麼時候切就看呂后的心情了。

韓信明明是被呂后蕭何弄死的。再說了,韓信死的時候劉邦還在千里之外平叛亂呢。很多人說韓信為什麼不自立,為什麼不聽蒯通之言,說實話,聽了蒯通之言又能怎樣?韓信那時候真敢自立估計活不過三天,就會有人要他小命。劉邦對韓信夠可以的了,就憑韓信三次不救主,討要齊王,不聽號令,不上朝,將將兵,目空一切,牢騷滿地,窩藏鍾離眛,陰謀造反等等罪名都可以殺他一百次了。但劉邦並沒那麼做,只不過將他貶為淮陰侯而已!個人覺得劉邦是一個城府很深,過河拆橋的傢伙,大夥都當他是首領,可惜沒一人看出他劉邦不信任任何一個,甚至殺忠於自己的下屬只因不放心自己領兵能力,殺敵人不行,殺自己人兇殘,機關算盡。 韓信對這種人效忠,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見鬼的儒家所影響。

自古謀奪天下稱皇者那有不毒不狠之人。什麼禮賢下士,三顧毛廬,都不過權宜之策,凡懷雄才偉略者一但成功必然狡兔死走狗烹,伴君患難之時君靠爾扶左一旦到共享受之時,君臥榻之則豈容外人安侵,天下那能與共奮鬥之人共享!

明擺著就是劉邦要殺韓信,但為什麼要殺?因為鳥盡弓藏?真正的原因還在韓信自身,如果他能夠及時功成身退,夾著尾巴做人,也許還有活命的可能。可惜,以他的行事風格必死!老劉為了保證自己的基業不受威脅,剷除功臣武將那是必須的,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沒到有些功臣為了保命那叫一個裝啊,有的稱病閉門不出,不與任何人來往,有的裝作貪財好色,自汙名聲。可就這樣還往往難逃一劫,何況韓信?!


歷史深度揭秘


首先,這個問題存在錯誤,誘殺韓信的不是劉邦,而是蕭何欺騙,呂后滅殺。劉邦當時正在外面親率大軍討伐叛將陳豨,回來之後才知道韓信被殺的事。

至於韓信親兵未至,首先要考慮兩個問題:

一、有預謀的政治變局

公元前196年,是漢初最血腥的一年,這一年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先後被殺,漢初的三大軍事頂樑柱全部都被劉邦清洗。這是劉邦一場有預謀的政治變局。在征伐英布之後,劉邦於次年也離開了人世。呂后當權,宗室傾微,這才這一年完全體現出來。



公元前196年9月,陳豨正式自稱代王,對抗朝廷。劉邦率領大軍親征陳豨,此時京師空虛,精兵強將大多已被劉邦抽走。《史記》上記載,韓信曾與陳豨密會過,讓陳豨在外面起兵造反,自己在京師內解放刑徒,攻打皇宮,裡應外合。

後來,由於韓信的家臣告密,呂后與蕭何欺騙韓信入宮,在長安未央宮被殺。這一一系列的策劃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外人根本不得而知。就算韓信的家臣想要發難,也早已被御林軍剿滅。家臣在漢代已經變了味,早已沒有春秋戰國時代士為知己者死的覺悟,甚至侵佔主人家產或私通小妾,漢代有很多權臣人物莫不是栽在這上面。



韓信這個人有嚴重的性格缺陷,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他的驕傲來自於他的能力、他的戰功,對待劉邦舊部(豐沛集團)非辱即罵。即使被廢為淮陰侯,也不知道收斂性子,夾著尾巴做人。

比如在街上遇到樊噲,樊噲起身禮拜,甚為恭敬。他依舊當起楚王範,對樊噲辱罵。現在的韓信爵位與樊噲相同,而樊噲是當權者呂后的妹夫,皇親國戚,又手握實權,正是春風得意之時。韓信不過是官場失意,還處於危險期、觀察期,這種行為很容易得罪人。

而這時的漢朝,武將的地位已經下降,儒生的地位急劇上升。那些開國功臣並沒有完全佔據朝廷大權,還有第二批不是和韓信一同出道的當權者,自然不會對韓信感冒。



韓信是一個愚忠的人,他感謝劉邦的知遇之恩,蕭何的推薦之恩。所以,對於這兩個人是毫無保留的信任。即使當時到了楚漢戰爭關鍵期,他可以三分天下,也都毅然站在劉邦這邊。其實,個人而言,韓信之前的所有功勞已經完全抵消掉劉邦、蕭何二人的恩情。但他依舊選擇相信劉邦,直到死後才後悔明白當時手下的用意。

而劉邦三奪其兵權,廢其王位,在“雲夢澤”(陳州)傻乎乎被擒,他依舊相信劉邦,因為這幾次都是他能成功起事的機會。蕭何騙他進宮朝見,他依舊相信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二、韓信的部將、親兵去哪兒了?

韓信一生有三次被劉邦奪取兵權。第一次是攻滅魏趙,收編降兵。當天還在睡覺中,劉邦從彭城戰場逃回來,60萬大軍全軍覆沒,收繳了韓信的兵權。而這時的韓信有多少人?僅僅是魏趙兩國降兵就有20萬人。

第二次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這是韓信軍事生涯的巔峰,此戰剛滅掉項羽十萬大軍,還未清掃戰場,追擊餘孽,當天夜裡就收繳了韓信的兵權。還把韓信從齊王改封為楚王,奪走了他手下訓練有素的嫡系部隊。

第三次是劉邦借陳平之計巡遊天下,到了楚國把韓信捉拿,廢為淮陰侯,韓信的親兵徹底斷絕,還搭了好友鍾離昧的性命。劉邦三奪兵權,讓韓信沒有了嫡系部隊。任由他軍事才能再卓越,沒有人也起不來大風大浪。



韓信的手下在歷史上記載不多,大多是豐沛集團的人作為他的部將。從這裡可以看出,一是韓信沒有建立私人幕僚團隊,二是劉邦對韓信有防範之心。而豐沛集團的人效忠的是劉邦。曹參、灌嬰、孔聚、陳賀等都是曾是韓信的老部下,對主帥韓信還是比較尊重的。即使韓信落難,也不敢對其不敬。

如常山王張耳是韓信的副將,韓信又表薦他為趙王,兩者關係不錯,可惜張耳年齡很大,在公元前202年就去世了。而繼任者張敖又是劉邦呂后的女婿,在公元前199年因貫高謀刺被廢。趙相陳豨是韓信的老部下,聽信韓信之謀起兵造反,牽制了漢軍的主力,可惜兵敗被殺。所以說,趙王一系早已不成氣候。



韓信手下有兩大謀士,一個蒯通,一個是李左車。蒯通在楚漢戰爭關鍵期苦心勸說韓信自立,因為韓信不接受他的意見,擔心日後連累,便離開了韓信。

李左車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在韓信滅趙後被招為幕僚。李左車是被低估的軍事家,韓信對他推崇備至,從諫如流。後來,劉邦為了分解韓信的勢力,把他調到太子劉盈的門下,教太子訓練兵馬。韓信被殺後,他也退出了朝堂,過起了隱居生活,可見他與韓信的深情厚誼。


慵懶國王


歷史上有很多牛人平時默默無聞,一上戰場就才華橫溢,如衛青、霍去病、韓信、章邯、袁崇煥、熊廷弼、白象升。

韓信,淮陰人,早年沒落不堪,因祖上是“士”族身份,家裡有一把寶劍,韓信整日帶在身上,遊手好閒。

他曾經向河邊漂紗的老人要過飯,被老人家數落;去朋友家蹭過飯,弄得朋友妻子時常趁韓信還沒去,就早早開飯,結果等韓信去了,飯沒了。這樣的人,誰都不會相信會有當上大將軍的那一天。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項梁經過淮陰,韓信在無人可啃的情況下,參軍了。項梁被章邯偷襲而死,項羽繼承了他叔父的軍隊。項羽發現韓信儀表堂堂,足夠帥氣,就安排他做郎中,站在身後,很有面子。

在項羽軍中,韓信憑藉做近侍的機會,多次獻計與項羽。項羽是何等人物?他連亞父范增的話都不一定聽的進去,何況一位小小的郎中!

韓信依舊默默無聞,不被重視。還要另尋出路!

鴻門宴之後,天下英雄非項羽即劉邦。項羽恃強凌弱,雖然封劉邦為漢王,但是,不讓他在八百里秦川做主,把他攆到了漢中的南鄭,實際上做了漢中王。

沒辦法,人家讓咱去哪咱就去哪,劉邦率領部隊從咸陽趕往南鄭。在經過棧道的時候,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燒燬了棧道。這個棧道,又叫閣道,依秦嶺懸崖走向而建,綿延一千餘里,古時候是連接四川、甘肅、陝西、雲南的重要通道。之所以要燒燬棧道,主要是做給項羽看的,自絕後路,老死漢中,再也不和你爭奪天下。

不燒棧道還好,這一燒,手下將領跑的更多,劉邦煩悶之至。就在這時,劉邦聽說蕭何也跑了,估計劉邦這時咬死蕭何的心都有,老班底啊,肱骨之臣,就這樣跑了。


兩天後,蕭何回來了,劉邦又喜又氣,怒問蕭何:“你為什麼跑!”

蕭何:“我去追韓信。”

劉邦:“那麼多逃跑的人你不去追,為何去追區區一個韓信!”

蕭何:“大王想要奪取天下,必用此人,請拜他為將。”

劉邦:“那你叫他來,封他個大將軍!”

蕭何:“不行,這樣不尊重人。需齋戒,築壇,當眾拜將!”

就這樣,韓信當上了大將軍。那韓信又怎麼認識的蕭何的?

當劉邦從咸陽趕往南鄭的路上,韓信棄項羽而尾隨劉邦。劉邦給了韓信一個“連敖”的官職,就是典官,負責聯繫上下官吏。


有一天,他的屬下犯了錯,按律當斬,韓信也被綁了。行刑者是夏侯嬰,先砍了十三顆人頭,韓信是第十四個。

輪到韓信時,他突然大喊:“大王想要奪取天下嗎,為何要斬殺壯士!”

夏侯嬰一聽,這人心裡有墨,再看這人儀表堂堂,確實有才,就給韓信鬆綁,和他談了起來。結果就是,夏侯嬰向漢王推薦了韓信。

這夏侯嬰原本是沛縣縣令的車伕,劉邦舉事後,他和蕭何殺了縣令,推舉了劉邦。

夏侯嬰一早跟隨劉邦,不僅戰功卓著,還有一項絕技——善駕車。憑藉夏侯嬰的卓越車技,劉邦多次死裡逃生。

夏侯嬰舉薦的人,劉邦怎好拒絕,就讓韓信做了治粟都尉,相比“連敖”,這是一個實缺。

治粟都尉主要是轉運糧草,自然和蕭何熟識,一來二去,蕭何向劉邦舉薦了韓信,當時,劉邦正在趕往南鄭的路上,把這事給忘了。到了南鄭,韓信見劉邦一直沒有召見自己,就不辭而別。由此,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劉邦拜聽信蕭何之言拜韓信為將,心有不甘,就問韓信:“我想東歸而王天下,你如何能償我所願?”

韓信:“大王比項羽如何?”

劉邦:“不如!”

韓信:“我是過來人,他有缺點!”

劉邦:“願聞其詳。”

韓信:“項羽雖然勇武,但是不能重用賢能之人,此乃匹夫之勇;項羽對待手下情同手足,知寒問暖,但是有戰功而得不到寸土,口惠而實不至,此乃婦人之仁;項羽入秦騙殺降卒二十萬,章邯、董醫、司馬欣獨活而被重用,秦之百姓即怨恨項羽,又怨恨三人,此三人守不住三秦之地。”

“大王你就不同了,入咸陽而廢酷刑,與民約法三章,深得民心,秦人莫不翹首以盼。假如大王裂土而封有功之臣,據巴蜀之財富而吞秦川,西出函谷而並六國,則天下可定!”


劉邦一聽,樂了,值!大將軍就是你了。

韓信的人生從此開掛。

漢王元年,劉邦命令周勃和樊噲重修此前自己燒燬的棧道,自己和韓信走一條荒廢多年的小路,直插陳倉,一舉擊敗章邯,進而吞併三秦。

漢王二年,劉邦趁項羽進攻齊國田橫的機會,聯合魏豹、韓王、殷王,會同投降過來的董醫、司馬欣合計三十萬人進攻項羽老巢彭城。

攻破彭城之後,劉邦老毛病又犯了,金銀美女盡收眼底。


沒等劉邦屁股坐熱,項羽抽調三萬人在半天之內疾馳六百里殺了回來,劉邦大敗而逃。三萬對三十萬,可見項羽軍隊戰鬥力又多強,漢軍戰鬥力有多麼弱。

彭城之戰失敗後,蕭何迅速從關中調兵送糧,韓信收拾潰敗軍隊,敗項羽軍隊於京、索之間,楚漢雙方在滎陽對峙。

這時韓信單獨行動,先滅代,後滅魏,再降燕,後滅趙伐齊,並且在齊國用水攻打敗了楚軍,殺死楚將龍且,最後和劉邦會師,聯合彭越、英布把項羽圍在了垓下。

滅掉項羽,劉邦第一件事就是奪了韓信的兵權,假借遊雲夢澤(鄱陽湖)之機,把韓信由齊王遷為楚王,後來又由楚王降為淮陰侯。

劉邦為何如此忌憚韓信?

一、因為韓信攻必取、戰必勝,勝過項羽,更勝過自己。甚至在攻取趙國時,劉邦抽走了韓信大部分精銳,僅僅給他留下三萬新兵,韓信背水一戰擊敗趙國趙軍,滅了趙國。有如此人物在身邊,劉邦豈能安睡?

二、劉邦受困滎陽之時,曾數次要求韓信、張耳火速趕來支援,但是韓信以項羽屢次襲擊趙國為由,僅僅派了一支隊伍前去,自己仍然呆在趙國,在韓信隱隱不受徵召的情況下,劉邦心裡已經知道了什麼。

三、漢高祖五年,劉邦撕毀盟約,率領二十萬大軍追殺項羽。同時,劉邦向韓信、彭越發出命令,讓他們發傾國之兵趕到固陵與他會師,合擊項羽。

當劉邦帶著興奮的心情打倒固陵時,他驚訝的發現,現場只有自己面對項羽,韓信和彭越根本沒來。

項羽一看劉邦不守信用,率領十萬楚軍殺奔而來,一次猛攻,斬殺漢軍兩萬餘人,劉邦敗走陳下,築璧自守。

好在張良建議劉邦給韓信和彭越增加封地,把陳縣以東到東海一帶給韓信,把雎陽以北到古城的地方給彭越,與他倆共分天下,這樣韓信和彭越才合圍而來。

通過這件事,劉邦深信,通過利益捆綁的異姓王不可靠,必須剷除。


四、韓信謀反。

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之後,因害怕劉邦忌憚自己才能,稱病不上朝,可越是這樣,劉邦對他的怨恨越深。

劉邦喜歡劉如意,把劉如意封為趙王。把劉恆封為代王,劉恆年幼,無法趕往封地,劉邦讓陳豨代管。

陳豨素來敬仰韓信,臨行前過來看望韓信,向他辭別。韓信與陳豨密謀,一個在外,一個在內,共同舉事。


陳豨去了代地,馬上廣招賓客,大力培養勢力,國相周昌見勢不妙,立刻上報劉邦,小心陳豨造反。劉邦一查,陳豨有很多犯罪記錄,就派劉盈去平反,想趁機做掉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這樣一來,呂后堅決不同意,哭鼻子抹眼淚的說,劉盈軟弱,駕馭不了你的那些弟兄們,如果你御駕親征,誰敢不效死力?為了我們母子,你就辛苦一趟吧!

打天下的是我,守天下的還是我!劉邦好不氣悶啊!劉邦出發了。

劉邦一走,韓信準備殺死呂后和劉盈。但是,在這大事之際,有人告密了。韓信手下有一個叫灤悅的舍人得罪韓信,韓信想要殺之,灤悅有一個弟弟,為了救哥哥,弟弟跑進宮裡告發了韓信。

呂雉想直接召韓信進宮誅殺,又擔心劉邦不在,韓信不聽詔令,於是召蕭何密謀……

突然,宮中假傳,劉邦回來了,陳豨已死,朝臣全體進宮朝賀,韓信不知真假,欲往宮中探聽虛實。

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太相信他的這位朋友了,在皇權與朋友之間,蕭何選擇了前者,因為他的丞相之位是皇帝給的。

韓信剛入朝,就有一群武士跳出來,乾淨利落的把他綁了,呂雉下令直接斬首。

韓信最終被宮女用竹籤子捅死在鍾室。


品讀春秋001


糾正一個錯誤,韓信不是被劉邦給殺掉的,而是呂后聽了蕭何的建議後殺死了韓信。

下面我們說說,呂后為何要殺韓信?韓信的親兵為何沒有來救他?

在漢朝的時候,諸侯王是有自己的軍隊的,像比王低一級別的侯爵,是不可以養軍隊的。在韓信被殺的時候,那時候他的官職是淮陰侯,也就是說,那時候的韓信手裡根本沒有兵。

韓信有的頂多是幾百個家奴而已。所以,在他被殺的時候,肯定就沒有親兵來救他的說法了。

那麼呂后為何要殺掉韓信呢?

根據史記上的記載,說的是韓信要謀反。

韓信到底要怎麼謀反呢?

史記上記錄的是,韓信聯合陳豨一起造反。

據說,當年劉邦讓陳豨去代地當相國的時候,陳豨見了韓信一面。

韓信就告訴陳豨,你去的那個代地,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那個地方任職,很容易引火燒身。而陛下又是一個多疑的人,當第一個人向陛下說你陳豨要謀反的時候,陛下可能不會相信。

但是,第二個,第三個都來告你謀反的時候,那陛下肯定會親自率領大軍去討伐你的。

陳豨最佩服的人就是韓信,因為韓信是料事如神的大將軍,他早已把韓信視為了偶像級的人物。

聽韓信這麼說,他就問韓信,若是以後事情真像你所說的這樣,我該怎麼辦呢?

韓信告訴他,那你就真的反了,到時候我也會在都城配合你。

一旦劉邦帶著大軍去討伐你之後,我就會集結家裡的傭人,然後趁著長安城防守薄弱的時候,殺進城去把姓劉的都給殺光。這樣我們的大事就成了,漢家的江山就斷送了。

這不是在漢十二年,陳豨果然反了,然後,劉邦帶著大軍去討伐陳豨,期初劉邦是有讓韓信一起去的,韓信說身體有病去不了,劉邦也就沒有在堅持。

劉邦出發不就,呂后就得到了韓信要謀反的消息。

原因是韓信手下的一個家奴犯了法,被韓信抓了起來,關進了監獄。但是,不知怎麼,這個家奴竟然跑了,還跑到皇宮告訴呂后,韓信要謀反了。

呂后得知情況,十分的著急。她立刻把蕭何給叫到了宮中,商議對策。

蕭何告訴呂后,其實這件事也挺容易辦的,就說陛下已經滅了陳豨,凱旋而歸了。為了慶賀,需要讓文武百官全部來到宮中給皇帝道喜。只要韓信一來,派幾個大力士把他給捉了,殺害不就行了嗎?

呂后一聽,這個計策確實不錯,但是,韓信會相信嗎?

呂后一連派了幾波人去請韓信,韓信都不去,說自已身體有病,不能外出。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蕭何親自出馬去叫韓信了。

別人的面子韓信可以不給,但是蕭何的面子他不能不給,因為若不是蕭何當年推薦他,他也就當不了大將軍,當不了大將軍也就沒有建功立業之說了。

所以,當蕭何來到韓信的府上之後,韓信就跟著蕭何到了末央宮。韓信之所以相信蕭何,是他認為蕭何是自己的好朋友,不會加害於他的。

可是,當韓信的腳一踏入到末央宮,他就被抓了。這時候他在回頭看蕭何去,蕭何跑的早已無影無蹤了。隨後,韓信被呂后滅了族。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雖然史記上是這樣記錄韓信因為謀反滅的族,但是,史學家一般都不相信這件事。因為即使當年韓信和陳豨有商議謀反,那也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事情,最後兩個人都被殺了,司馬遷是如何知道的這件事。

所以,很多人推斷,這可能就是徹徹底底的一場陰謀。你覺得呢?


史學達人


韓信受“胯下之辱”他忍辱負重不亞於勾踐,後來成為一代名將,用兵如神,但是一代名將不是戰死沙場,也不是被劉邦所殺,而是死於劉邦的媳婦呂后之手。

韓信功高蓋主

韓信英勇善戰,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劉邦曾經評價他:“戰必勝,功必取,吾不如韓信。”,並許諾韓信“五不死”,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但是“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還是在韓信身上上演的活靈活現。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打敗項羽幾乎是不可能的,韓信的功勞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項羽烏江自刎後,韓信對劉邦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利用價值,漢高祖劉邦對其有防備之心,將韓信削職為淮陰侯,韓信心中不滿,不去朝見劉邦,無論劉邦呂后有什麼活動一概推辭不去,表示無聲反抗。《史記》中這樣記載:“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冤望,居常鞅鞅,羞於絳灌等列。”韓信功高蓋主,讓劉邦和呂后很擔心,他們擔心劉家江山會落到韓信手中。

韓信被害的經過

北方的陳豨因為被周昌告發有反叛之心,並且他和韓信有交往,有飛鴿傳書的嫌疑,呂后和蕭何分析到如果韓信和陳豨理應外和,就會把把劉邦皇宮中的皇室殺光。呂后為了穩固漢室江山,聯合蕭何出謀劃策,目的是除掉韓信,他們想到了一個讓韓信“五不死”以外的死法。呂后放出假消息說皇帝來了捷報,謀反的陳豨被殺了,召集文武百官要來宮裡開慶功會。

她特意讓蕭何邀請韓信。為什麼讓蕭何相邀呢?原來蕭何被韓信敬為大哥,因他對韓信有知遇之恩,歷史上著名的那幕“蕭何月下追韓信”,讓韓信對蕭何心懷感激。韓信這次果然應邀,被人引領到長樂宮中,剛進門就發現,這是一場陰謀!他抬頭一看頂棚被遮的嚴嚴實實,不見天日,地上鋪著“地毯”不見地面,呼喊君王,此時的君王劉邦正在外面忙的不可開交,他正和英布打的熱火朝天。呂后說,我要滅你,不用繩也不用刀。話音剛落,幾十人蜂擁而至,群毆韓信,韓信只說出“我不服”三字,便吐血而亡,並被夷三族。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速度可謂神速,韓信哪有時間叫救兵?哪有機會叫親兵?既然是陰謀那就準備充足,防不勝防。可惜一代軍事奇才,死時年僅35歲。等到劉邦收兵回到長安後,得知韓信被殺後,劉邦心裡五味雜陳。《史記》中記載了劉邦的表現是“且喜且惜之。”

韓信死因

韓信死於他的優柔寡斷,貪戀名利,謀士蒯通就曾多次勸說韓信,讓他坐山觀虎鬥,待兩敗俱傷之時坐收漁翁之利。結果他很傻很天真,他眼裡的劉邦宅心仁厚,如果背叛,會落個不義之名,人家愣是沒聽從建議。既然選擇跟隨劉邦就應該一心一意,他倒好,私藏項羽部將鍾離眛(韓信的好朋友),被劉邦察覺,鍾離眛勸他聯合抗劉,有10萬重兵在握的韓信就是不聽。韓信逼死鍾離眛,鍾離昧唏噓長嘆:“公非長者。(你還年輕,並不是德高望重之人)”並說:“吾今日死,公亦隨亡。(我死了你也活不長久)”說完便拔劍自刎。韓信心存僥倖割下鍾離眛人頭獻與劉邦,劉邦立即把他降為了淮陰侯,收了兵權,並軟禁於長安,韓信後悔已晚。

軟禁期間他依然居功自傲,不知避其鋒芒,劉邦和其閒聊時,他霸氣側漏。劉邦問他:“你以為我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帶10萬兵而已”劉又問:“那你呢?”霸氣回答:“多多益善”。劉說,那你怎被我所抓?韓信說,您不能將兵,但能將將,所以我被抓。這次談話後劉邦心思沉重,被呂后看穿,立刻密謀堅決不讓韓信苟活,所以韓信就這樣死於女人之手。

在劉邦打江山時功勞最大的漢初三傑,蕭何做了宰相,張良選擇退隱,唯獨韓信落得個身敗名裂的慘局,連累一家老小。可嘆他想當帝王卻沒有帝王的殘酷無情,心狠手辣和果斷;他想當忠臣,沒有蕭何的規規矩矩,老實本分和甘居人下的小心翼翼。可惜他空有一顆不甘現狀,年少輕狂,放蕩不羈的心,最終卻致其人仰馬翻。


小姐姐講史


殺韓信的是呂后呂雉。韓信原來是項羽部下。項羽叔父項梁公元前208年父路過當地參軍。因得不到重用,從項梁處逃出到漢王劉邦。也因得不到重用逃,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說蕭何逃了那麼多大官你不追,你偏偏追韓信。蕭何說你想得天下嗎?劉邦說當然想。蕭何說你就要拜他為將,意思是讓他帶兵。劉邦按蕭何的要求築壇拜將,拜韓信為大將。於是韓信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其不意打敗章邯,奪得三秦。劉邦出三秦向東征伐。韓信伐趙,取代,徵燕,戰齊,垓下之戰滅項羽滅了楚。韓信攻下齊,上奏劉邦,齊反覆無常,求代王,壓著,劉邦不悅,張良說給他。韓信帶兵參加垓下之戰。此為被殺一禍根。垓下之戰勝後,劉邦登基稱帝。劉邦以韓信熟悉楚,讓他到楚,項羽手下鍾離昧躲到他那裡,被人告發,劉邦不容鍾離昧,手下門客建議不收留,鍾離昧說 :我之今天你之明天。鍾離昧自刎。劉邦到他那裡去,逮捕他沒有殺。讓他當淮陰侯。離齊失去根基,祛楚,失去勢力,被監視。禍根二劉邦後有非劉氏不王。禍根三。後陳豨出代地前,到過他那裡。陳曦反,劉邦詔韓信征伐,韓信稱病。此禍根四。韓信犯錯的懲家奴,家奴弟去告韓信謀反。蕭何與呂后商議以劉邦平定了陳曦反要諸將臣去祝賀。他跟蕭何去,被武士綁了,裝袋中,用竹尖殺死,滿足了他不見天不見地不見鐵的願。



用戶6663864333286gun


漢六年十二月,劉邦接到舉報,說楚王韓信謀反。

遠在關中的劉邦倒吸一口涼氣,對於韓信的本事,劉邦是清楚的,就在大約半年前,劉邦還曾當著群臣的面,把韓信一頓誇,劉邦當時的原話是: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可見,在劉邦心目中,韓信的本事該有多大,本事這麼大的一個諸侯王謀反,劉邦該怎麼辦呢?劉邦獨自解決不了,便把韓信被舉報謀反的事拿到朝會上去談,當初跟著劉邦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幾乎眾口一詞地說,打他韓信。

對於這個結果,劉邦並不滿意,所以,劉邦又去請教高參陳平,陳平給劉邦出了一個計策,叫劉邦假裝遊覽雲夢,於陳地會會諸侯王,作為諸侯王的韓信,必然會去,到那時,只需要一個大力士,就能把韓信給擒住。

劉邦覺得,陳平果然沒讓他失望,又給他出了一條好計策,就按陳平說的辦。

而可憐的韓信,也正如陳平預料的那樣,被劉邦擒住,韓信被擒後,總是在囚車中喊冤,說劉邦對他進行殘酷地政治迫害,說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他韓信功勞太大了,因此理應被烹殺。

韓信整天叫喊,把劉邦叫得心煩意亂。

那麼,問題來了,韓信無端地被劉邦誘捕,為何韓信的心腹沒有來救韓信呢?

說起來,這個問題可能比較殘忍,事實的真相怕是,當時的韓信還沒有得力的心腹。

從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來看,韓信這一生,參軍前所扮演的只是一個被人討厭的角色,在項羽軍營中的時候,也只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執戟郎而已,幾乎沒什麼朋友,在漢軍中突然被提拔為大將軍,也成了其他將軍眼中的攔路虎,縱使後來,韓信通過自己的能力證明了,他的確是那個出類拔萃的人,但那些跟在他身邊的將軍們,也只是佩服他的能力罷了,更要命的是,跟在他身邊的將軍們,幾乎都是劉邦的心腹。

也就是說,在韓信從底層走到人生巔峰時,幾乎沒什麼朋友,更談不上心腹。

當然了,韓信的人品不爛,要說一個朋友也沒有,那也是不客觀的,據記載,曾在霸王項羽帳下效命的將軍鍾離眜,便是韓信的好朋友。

可惜啊,在有人舉報韓信謀反時,鍾離眜正在韓信的王府中當座上賓,而當韓信得知劉邦將會諸侯於陳的消息後,便把鍾離眜的腦袋砍了,拿去獻給劉邦了。

韓信如此對待好友,還會有人拼死為韓信效命嗎?還會有人在韓信失勢時拼死營救韓信嗎?不可能的。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