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雍正王朝》中康熙帝派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王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是一部經典歷史劇,劇中鄔思道分析的很透徹!康熙帝王心術和權謀之道!

十四阿哥為接班人?康熙心中的接班人已定,保護真正接班人的“替身”。八爺黨坑人的手段康熙心知肚明,前太子就是一個活生生例子,不願讓雍正也倒在暗箭之下。以保薦十四阿哥任大將軍王,來進一步考察雍正是否有人君之器。

壯大八爺黨的勢力?分化瓦解八爺黨,消弱其在京城的勢力。十四阿哥乃武力蠻人,單獨難以成事,可是有他在八爺黨裡面,有文有武對政權交接危害太大。

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合適嗎?十三阿哥關在宗人府,又與蒙古王公有親屬關係,不是大將軍王合適的人選。西北打仗打的是錢糧,八阿哥兼管戶部管錢糧,非其黨羽去西北必敗,十四阿哥是八爺黨成員,八爺會相對會支持的。十四阿哥有帶兵能力,能夠勝任大將軍王。

十四阿哥統領十萬大軍威脅雍正即位?雍正推薦年羹堯任陝甘總督,為十四阿哥提供糧餉,掐住了大軍的“咽喉“,扼守大軍回師的關隘,十萬大軍難成大患。雍正的意圖,康熙當然明白,核准了雍正的奏請。

後續,為完成順利交接,安排隆科多保管傳位詔書,張廷玉監督隆科多。貶謫張廷玉、馬齊待雍正啟用,防止他們戰隊失誤雍正損失能臣。留下傳位詔書,召王爺們進御前,由張廷玉、隆科多當眾宣讀,把權力的順利交接到雍正的手中。


物語影視


果然,大家對這件事還是有很大的疑惑,是啊,在奪嫡關鍵時刻,康熙帝為什麼要指派老十四胤禵出任撫遠大將軍?

畢竟在當時所有人看來,此舉就如同把老十四胤禵定為了儲君人選,難道康熙帝就不怕給下一任君主留下禍害?

直到康熙帝駕崩之時,他也沒有講出選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的原因,但不妨礙我們來推一推他的真實意圖!

一、

《雍正王朝》整部劇的主線就是圍繞著錢展開的,同時前半部又夾雜著九子奪嫡的劇情。等到了康熙五十七年,整個奪嫡的局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謂九子奪嫡,實際上等時間的車輪走到這裡的時候,已有三人退出了競爭:

老大胤禔是最早退出的,倒不是說他實力不行,而是智商不足,玩什麼魘鎮,最終被康熙帝大罵蠢豬,被永久圈禁;老三胤祉是第二個退出的,雖然他也努力地討好康熙帝,可實力確實較弱,因跟老大胤禔互掐,被康熙帝罵書都讀到了狗肚子裡去;再就是太子胤礽,本來他安安穩穩地做太子,行光明正大之事便不會出問題,偏偏他也學習其他兄弟爭寵,最終兩次被廢。

剩下的幾位皇子,真正能競爭皇位的,只剩下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

實際上在上次復立太子胤礽時,康熙帝就陷入了深思,因為他見識到了老八胤禩裹挾百官的實力。復立了太子胤礽,也僅僅作為擋箭牌使用,也就是這個時候,老十四胤禵發現了機遇,勇於蹦出來跟老十三胤祥幹了一架。

關於老十四胤禵蹦出來打架之事,其實他也是出於恐懼,不得不蹦出來破局:

當初為什麼要廢太子胤礽,導火索就是因為他“發兵”包圍了八大山莊,而老十四胤禵心中明白,這份太子手諭是假的。

不僅是假的,他還是模仿的老十三胤祥的筆跡寫的,這樣就把嫌疑指向了兩個人,一個是老十三,一個是太子。可是老十三胤祥被康熙帝以愛自己的孩子為由放了出來,太子胤礽又再次被複立,也就證明,這倆人的嫌疑已經被消除,他倆被消除了,康熙帝又不傻,咋辦?

此時的老十四胤禵必須要給自己洗脫嫌疑,而洗脫嫌疑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屎盆子往老八胤禩頭上扣,給眾人造成一種這都是老八胤禩指使的錯覺。

二、

所以,大家看當時整個打架的過程,老十四胤禵是替老八胤禩出頭,結果大家都看熱鬧,只有老八胤禩急著要拉開雙方。

更重要的是後面老十四胤禵跟康熙帝的爭辯:

“皇阿瑪,你當時不是也說過,江湖術士的話,有時候也能代表民意嗎?”

康熙帝說這句話的時候,老十四胤禵可不在場哦,那麼誰把這話傳給他的呢?除了老八胤禩,還能有誰?

這句話,就是把老八胤禩按在火裡烤啊,關鍵是還挑不出什麼毛病,面對康熙帝的憤怒,他不惜說出這話:

“家有諍子不敗其家,國有諍臣不亡其國。”

當然,他成功地激起了康熙帝的憤怒,最終康熙帝舉劍要砍,老四胤禛來了個空手接白刃……

但是,不得不說老十四胤禵走了一步險招,把自己說成了光明正大之人。變成了對某人有意見,或者看不慣某事,會直接說出來,甚至是面對皇帝,也是“諍子”,既然是一個光明磊落,敢作敢為之人,當然不會做出偽造太子手諭之事啊!

不得不說,老十四胤禵能入了康熙帝法眼,跟這件事關係非常之大。事後,康熙帝不僅沒有處罰老十四胤禵,還給了他兵部的差事,並把烏雅氏升了皇貴妃。

這也說明,康熙帝已經忌憚八爺黨的勢力了,而且也發現大家根本不把太子胤礽放在眼裡。也就說明,從這時起,康熙帝就開始瓦解八爺黨聯盟,同時,著手考慮儲君人選。

不要覺得,康熙帝就被老十四胤禵給忽悠住了,如果這點小伎倆他都看不出來,他也就妄稱康熙大帝了。關於他為什麼不處罰老十四胤禵,反而給他升官,我們之前講過多次,這裡略過,回到我們的題目。

三、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來看老十四胤禵出任撫遠大將軍之事:

之所以要選一位皇子出任撫遠大將軍,就像鄔思道分析的那樣,傳爾丹兵敗不是偶然,是必然!一方面供應糧草的戶部是老八胤禩管轄,不及時供應糧草。兵部又是老十四胤禵管轄,一個勁地催傳爾丹出兵,結果傳爾丹孤注一擲,冒進,中了埋伏,全軍覆沒。

對於康熙帝來講,他不傻,當然也明白這裡面的道道兒,此時的康熙帝身體已經不適,不然的話,說不定他就御駕親征了。

其實根本不用選,在康熙帝心中只有一個人能勝任,他就是老十四胤禵:

1、能帶兵打仗的將領很多,但是在當時兵部和戶部被八爺黨控制下,誰去都避免不了敗仗。如果讓八爺黨的人去帶兵,風險太大,很難保證儲君順利即位。思前考後,皇子中老十三胤祥被圈禁,只剩下老十四胤禵能帶兵,畢竟大敵當前,打勝仗最關鍵。

2、此時的康熙帝年歲已高,在當前的局勢下,他已經基本確定了老四胤禛為接班人。如果老十四胤禵仍然在京城,同樣風險太大!試想一下,如果老十四胤禵在,剛放出的老十三胤祥真的能順利接管豐臺大營嗎?

3、再有便是進一步分化八爺黨,實際上從復立太子事件之後,八爺黨就已經不穩固了。那次把烏雅氏封為皇貴妃,就等於宣佈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奪嫡希望最大。再加上撫遠大將軍給老十四胤禵,還傳播出,誰當大將軍誰就是儲君的言論。以此成功地轉移火力,使得老八和老十四互掐,而老四韜光養晦。

4、當然,此舉也是對老四胤禛的考驗,讓眾人舉薦大將軍,就是看大家有沒有大局觀。而朝堂之上,老九和老十的吃相相當難看,舉薦什麼老八胤禩出任大將軍,連廢太子的老師王琛都看不過去了,舉薦廢太子來噁心他們。反觀老四胤禛,一切為江山社稷著想,不惜舉薦八爺黨的人為大將軍,這才是帝王胸懷。

四、

事實上康熙帝此舉非常巧妙,老四胤禛緊隨聖意,暗地裡安插年羹堯、李衛去遏制老十四胤禵。老八胤禩等人也識破了康熙帝的用意,不僅在老十四胤禵身邊安插了奸細,還一個勁地催他別打勝仗。

但是老十四胤禵不這麼認為啊,他覺得老八胤禩那是嫉妒他,當初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他們就沒把自己放在眼中。

康熙帝也是故意的,說了這麼句話:

“朕決定從皇子中擇一賢者代朕出征,封為大將軍王。”

看了沒,明明知道號稱賢王的就是老八胤禩,偏偏講自己要選一位賢者出任大將軍王。這也就有了老八胤禩假惺惺地對老十四胤禵講,要舉薦他當大將軍王,實際上這是笑裡藏刀,老十四胤禵並沒中計:

“八哥,無論年資還是德望,十四弟都不及你一分,你這樣說便是懷疑我,我願歃血為盟以明心志。”

但心裡肯定不服啊,為了防止老十四胤禵被人舉薦,老九胤禟甚至先人一步堵上老十四胤禵的嘴:

“回皇阿瑪,胤禵現管著兵部,兒臣以為應聽聽他的見解。”

舉薦,只能舉薦別人,哪有自薦一說,不然,表現地也太過了,只要沒有人舉薦老十四胤禵,那麼老八胤禩就成了唯一人選。可惜康熙帝不傻,一眼就識破了,馬上堵上了:

“是呀,胤禵是管兵部,但朕現在想聽聽你的見解。”

這也等於進一步離間了老十四胤禵跟八爺黨的關係!

最終,康熙帝的選擇是正確的,老十四胤禵急於表現自己,一上任就連打勝仗。更是在康熙帝壽辰之際送上大獲全勝的大禮,暫時解決了邊境大患,這也成為了老十四胤禵的鼎盛時刻……

直到雍正帝都即位了,老十四胤禵仍然堅定地認為皇位是自己的,真是被人賣了還傻呵呵地數錢呢,變著法兒坑兒子的,也就康熙帝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最後一次較量應該就是大將軍王事件了,也是八爺黨和四爺黨的最後一次較量。

為何這麼說呢?康熙一開始其實就沒有讓十四阿哥當儲君的意思,因為十四阿哥缺點太明顯。

簡單來說十四阿哥同大阿哥其實就是一類人,這類人過分的相信武力,相信軍功。

他們不明白朝堂上是看不見的明槍暗箭,更不明白用人之道,這類人當上皇帝,缺點是非常要命的。


因為對於一個朝廷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帝王的獨斷朝綱,真正重要的是用人之道。

所謂權謀其實就是用人,而十四阿哥雖然有軍事才能,可是無容人之量。

這樣的人能擔得起一個急需改革的國家嗎?顯然是不行的,所以康熙當年一定是沒有立十四阿哥的意思。

立八阿哥都強過於十四阿哥,因為八阿哥沒有太大的缺點和優點,當個守成之君還是可以。



而康熙之所以讓十四阿哥當大將軍王,就是為了四阿哥順利即位,因為此舉可以讓所有人的矛頭都指向十四阿哥。

如此一來,四阿哥在朝中反而是少了危險,同時康熙此舉也是深謀遠慮,因為他篤定十四阿哥不敢造反。


為什麼呢?這還是因為康熙太瞭解十四阿哥了,他性格乖戾,當年羹堯控制其糧草之後,他沒有破釜沉舟的魄力。

加之十四阿哥是個不錯的將軍,所以康熙讓其當大將軍王,一點都不奇怪,反而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小司馬遷論史



這個之前宋安之在雍正王朝系列中分析過,今天再來大概說說。

康熙任命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原因在於西北傳爾丹兵敗,六萬大軍全軍覆沒,背後是因為八爺黨在使絆子,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康熙只能選擇八爺黨中的老十四來擔任大將軍王,前往西北平定叛亂,最起碼不用害怕背後有自己人捅刀子。

當然年老的康熙雖然對自己的兒子們仁慈的近乎沒有底線,但並非是老糊塗了。他任命老十四為大將軍王,也是順勢而為之下的一個聰明決定,就是這個大將軍王在當時朝野中成為象徵“儲君”之意的位置。

康熙後來傳位於老四,為什麼會弄這麼一出呢?

就是想製造這個假象,讓所有人以為大將軍王就等於是儲君,在皇位的誘惑下,老八和老十四自然是反目成仇了。

這樣一來康熙最起碼分化了八爺黨,老十四雖然身為大將軍王手握重兵,但老四一黨的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自然死死的將其牽制住。

當然更關鍵的是八爺黨的分化不在於老八和老十四的反目成仇,而是老十四遠在西北,更有著年羹堯牽制。所以康熙駕崩的時候,老四隻需要面對老八這個對手了,像老九和老十根本不足為懼,如果老十四當時也在京城,那麼老四同時面對老八和老十四,那麼就更危險了。

所以說康熙的方法還是很高明的!不只是順勢而為,而且還就勢給老四順利繼位進行了鋪路!


宋安之


康熙認為老十四去了,即便引兵於外對於政局也掀不起大風浪,朝內有康熙自己,老八,老四,搞政治鬥爭老十四沒戲;糧食在年羹堯手裡,也就是在老四和康熙自己手裡。但是康熙想測試老四的心胸是不是真正以國家大局為重。而更加搞清了老八的真面目,尤其是死鷹事件。這時,即便康熙死了也瞑目了。


浩浩和湯湯


《雍正王朝》中,康熙派遣十四阿哥胤禵為大將軍王,帶領十萬大軍前往西北平定叛亂,可謂是下了一手“一箭三雕”的大棋,體現的是康熙超凡的帝王心術,讓人深感佩服。


康熙大限將至,此時此刻,絕不能再出現能夠左右朝局和奪嫡形勢的重臣。

歷史上的康熙就是一個將兵權牢牢控制在愛新覺羅家族手中的皇帝,除了收付臺灣時啟用施琅外,平定三藩倚重的是自己的兩個哥哥,裕親王福全和康親王傑書,征討噶爾丹,不是康熙帶兵御駕親征,就是由福全帶兵出征,始終將兵權掌握在皇家手中。《雍正王朝》西北叛亂,康熙指明瞭要找一名皇子出任大將軍王,帶領十萬大軍出征,也是出於這個方面的考慮,軍權不能旁落。

而更為重要的是,此時的康熙已經六十多歲,不得不考慮到接班人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安排外臣或者再安排其他的宗室成員帶兵,手握重兵,大權在握,必然引得眾位皇子的極力爭奪,特別是八爺黨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拉攏,如果不是八爺黨的人,或者不能為八爺黨所用,那麼結局一定就和傳爾丹一樣,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這些都是康熙所不希望看到的,特別是信任的大將軍成為左右朝局和奪嫡形勢的重要力量,那時,整個局面也會使得康熙無法控制。

而在阿哥們當眾,能帶兵打仗的只有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這個時候大阿哥和十三阿哥都被圈禁了起來,十四阿哥也就成為了唯一適合的人選。


這也是康熙對於八爺黨內部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分化瓦解。

八阿哥胤禩,是何等聰明的人,康熙剛說出自己想要從皇子中擇一人帶兵出征,立馬就想到了誰是大將軍王誰就是康熙的繼位人,而這一點康熙不可能不想到八阿哥的前面,而康熙這樣做了,就是為了從內部瓦解掉八爺黨。

八阿哥的皇帝夢雖然受到了康熙無情打壓,但是卻一直不肯放棄,康熙也就這樣欲擒故縱的保留著八阿哥的爵位和差事,同時也在重用十四爺,這次西北戰事,啟用十四爺出任大將軍王,為的也是繼續增加八爺黨內部的猜忌,從內部將八爺黨瓦解,削弱八爺黨的力量。從這一點上來說,康熙是成功的,八阿哥讓鄂倫岱監視十四阿哥,但是鄂倫岱反被十四阿哥策反,而八阿哥一眾又調換十四阿哥的禮物陷害十四阿哥,這都說明了,康熙這樣的安排,讓八爺黨內部出現了矛盾與內耗,也是極大的削弱了八爺黨的實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雍正的順利登基。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康熙讓十四阿哥擔任大將軍王,也是將十四阿哥調離京城,削弱八爺黨在京城勢力和影響力,特別是對於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把控能力,這樣九門提督隆科多的重要地位就能體現出來,康熙控制隆科多相對容易,因而也能更好維持京城的安穩,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當然,康熙也是通過這次推舉大將軍王,來對雍正進行考察。

康熙臨終前對雍正說:“善待你的臣民,善待你的兄弟,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康熙之所以這樣說,正是因為這些都是康熙所擔心和顧慮的。

“九子奪嫡”讓康熙的兒子們打做一團,關係勢同水火,一方上臺,其餘眾人難免會受到清算,這些都是康熙多不願意看到的,也不想讓發生的,他希望的是一個能有包容心的新皇帝上臺,這樣不僅能讓阿哥們人盡其用,有利於朝廷,也不至於兄弟鬩牆,骨肉自相殘殺。

而雍正在康熙面前舉薦了十四爺出任大將軍王,不僅贏得了康熙的讚賞,更是贏得了康熙的信任,也讓康熙放下心來。推舉大將軍王,是康熙考察雍正以及其他皇子的最後一道題目,目的就是要看看皇子們有沒有人君的氣宇,能不能包容兄弟和臣下,而此時的雍正,交給了康熙最為滿意的答卷,康熙也就此最終決定將大位傳給雍正。


雍親王府


相信看過《雍正王朝》的觀眾都有自己的一些見解,那麼小妹來談談對於“康熙任命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一事的理解。

首先,雍正繼位以後,作為總理王大臣的八王爺胤禩說過一句:“軍政大事不是民政,做錯了是不可能重來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支訓練良好的部隊是需要很多時間,更需要大量的金錢。畢竟槍炮一響,黃金萬兩呀。



清朝情況本身就很特殊,本身就是強行趁亂奪取了中原政權。朝廷十幾萬的大軍可是相當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比康熙的兒子都要重要。畢竟康熙有那麼多的兒子。可是如果朝廷的十幾萬戰敗了,朝廷西北形勢便萬分危急,更有可能危及朝廷的存亡。加上這是康熙晚年,國庫空虛,吏治腐敗,朝廷要是有這場大敗仗,可是雪上加霜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康熙非要找一個會打仗的人去做撫遠大將軍的緣故。


那麼,為什麼鄔先生能夠料到康熙一定會選擇十四阿哥?因為在幾個皇子之中,只有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是能夠帶兵打仗的。由於目前十三阿哥被圈禁在宗人府,而且十三阿哥和當時的叛軍還有些聯繫,所以十四阿哥明顯是最適合的人。至於諸子奪嫡,康熙只要活著,他這皇子是做不了什麼的,畢竟康熙還是能夠牢牢控制朝政的。所以,康熙這樣做會覺得安心!


有句話說得好,屁股有時候能夠決定腦袋。康熙可是當時大清朝的當家人,他做事情一定是以朝廷的利益為主的。這是和八爺、和雍正,這些人不一樣的,因為八爺和雍正並不是大清真正的當家人。這並不是說他們不忠於朝廷,只是他們立場不同。以他們的情況來看,他們迫切需要的是擴長自己的權力,以便自己在奪嫡的時候佔據更多優勢。



因此,康熙派十四阿哥當撫遠大將軍王的主要意圖還是以朝局為主。康熙是不可能拿十萬大軍來開玩笑,更不可能想到自己什麼時候會去世的。康熙派十四阿哥去擔任大將軍王是康熙五十六年,這離康熙去世還有五六年之久。在這期間會發生什麼,康熙是預料不到的。從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到擁立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康熙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只是時不時的維持一下權力平衡,他仍然是大清的當家人!


此外,康熙也發現十四阿哥有一個非常可貴的品質――光明正大!這也註定了康熙對十四阿哥的信任度要更高。尤其是自己的其他兒子為了爭奪儲位,要麼勾心鬥角,要麼陰沉深刻,明哲保身,沒有一人像老十四這樣光明磊落,為了兄弟奮不顧身,因此康熙後來對十四阿哥的偏愛越來越明顯。不管康熙立儲的最終決定如何,至少在他的心中,十四阿哥始終都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優秀候選人。因此,康熙派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也恰恰是對他的信任!


小胡講電影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任命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這段劇情,有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會這樣安排,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西北準格爾叛亂,康熙首要目標是派一個能打勝仗的人來出任,因為奪嫡之爭,皇子之間相互掣肘,只有派一個兩邊都不反對的人才行。

其次,太子兩次被廢,康熙已經有意傳位於四阿哥,但是八爺黨勢力過大,必須要分化八爺黨勢力,任命十四爺為大將軍王,給眾人一個假象要傳位給老十四,讓八爺和十四爺內鬥,轉移注意力,這種辦法可謂用心良苦一石二鳥。




沵笑他人太瘋顛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叛亂,傳爾丹兵敗,六萬人馬被全殲。康熙震怒,揚言要“御駕親征”,其實這就是一個姿態,康熙年事已高是不可能再搞什麼“御駕親征”了,但是,西北的平叛也是關係到大清的安危的大事,皇上不能親證,但必須委派一名皇子“代天子出征”。

康熙給代天子出征的皇子的待遇是相當的高:委任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

究竟要委派哪個皇子去西北“代天子出征”,這個事本來可以是康熙“乾剛獨斷”就可以決定的,但是康熙沒有這麼辦,他還是演了一把“推薦和自薦”的戲碼——究竟派誰去,可以舉薦也可以“自告奮勇”。

在諸位皇子們的舉薦和自薦的戲碼演完了以後,康熙決定委任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代天子出征,赴西北平定叛亂,並且康熙親自送行,十四阿哥胤禵用天子儀仗,可謂是“威風八面”,十四阿哥胤禵似乎已經明顯的感覺到自己離太子之位越來越近了。

那麼,康熙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任命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並封大將軍王,並讓他掌控西北的二十萬兵馬呢?他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還是通過電視劇《雍正王朝》來分析康熙的“帝王心機”和“馭人之術”。

客觀的講,康熙委派十四阿哥胤禵赴西北平叛,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撫遠大將軍的最佳人選應該是非十四阿哥胤禵莫屬,但這個任命僅限於平叛,與皇位繼承無關。

在康熙眾多的皇子當中,有能力也有資歷擔任撫遠大將軍一職的皇子其實不多,細數起來也就是三個人:大阿哥胤褆,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

在這三個人選當中,大阿哥胤褆因為陷害廢太子胤礽,以及試圖謀殺廢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就被終身圈禁,說起來已經被圈禁十年了,儘管這位大阿哥曾經跟隨康熙親征葛爾丹,也曾經作為副將輔佐他的皇叔沙場征戰,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和帶兵能力,但是康熙是不會,也不敢把西北的重兵交到這個“居心叵測”的大阿哥胤褆手裡。

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也是皇子中的帶兵打仗的出身,也是沙場征戰履立戰功的阿哥,但是十三阿哥胤祥因為受到廢太子的牽連,也已經被圈禁,並且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是和叛軍有血緣關係的柯爾克蒙古的公主,康熙更不放心把西北兵權交給十三阿哥胤祥。

這樣一來,主管兵部的十四阿哥胤禵幾乎就成了“唯一的人選”,所以在確定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大將軍王的問題上,康熙的選擇應該是一個必然的選擇,這個選擇的本身並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但是康熙選擇十四阿哥胤禵的過程卻很值得研究,這個過程才是康熙的“帝王心術”和“馭人之術”的體現。

康熙選擇撫遠大將軍的過程和結果,絕對不僅僅是為了確定“西北平叛”的最佳人選這麼簡單,他是在最後考驗他的皇子們,看看究竟哪位皇子是有能力有胸懷有擔當的可以繼承大統的最佳人選,和這個目的相比較,西北的平叛只能是放在第二位。

這就是康熙為什麼不“乾剛獨斷”而是要徵求各位皇子意見的根本原因。他需要看的是圍繞這個“大將軍王”誘惑,皇子們都是如何表演和表現的。

幾乎所有的皇子都認定,誰能當上這個大將軍王,誰就可以基本上會是那個繼承大位的人選,於是太子之位的爭奪,就變成了大將軍王的爭奪。

其實,這個大將軍王只不過是康熙拋下的一個誘餌,但是的確有人上鉤了。

第一個上鉤的還是那個急切的相當太子更想當皇上八阿哥胤禩。

在大將軍王人選的競爭上,八阿哥胤禩是處於劣勢的,他既不會帶兵更不會打仗,但是這個大將軍王的誘惑力太大,直接會左右皇帝大位的傳承,所以胤禩必須要爭取。

他知道和十四阿哥胤禵相比,他沒有什麼優勢,所以他炮製了一套理論:大將軍王其實就是一個坐鎮的,並不需要會帶兵會打仗,只要會籠絡人心就可以,在這方面,八阿哥胤禩很拿手。他的這個理論通過九阿哥胤禟提出來,作為推薦八阿哥胤禩為大將軍王的理由。

但是,八阿哥胤禩的這個舉動,其實是徹底得罪了那個一直是他的死黨的十四阿哥胤禵。在胤禵看來,他的這個八哥在關鍵時刻還是隻想到他自己,完全沒有考慮他這個兄弟的利益。

十四阿哥胤禵也很清楚,這是他千載難逢的的好機會,並且是老天賜給他的唯一的一次可以繼承大統的機會,八阿哥胤禩的舉動,讓他徹底的脫離了八爺黨,開始自立門戶進行奪嫡之爭。

這個局面是康熙最滿意的,一個大將軍王的頭銜,就挑起了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窩裡鬥,十四阿哥胤禵的自立門戶其實就是給八阿哥胤禩又樹立了一個敵人和對手,八阿哥胤禩的敵人和對手越多,康熙的位子就越安全,知道自己時日不多的康熙,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和穩定。

同時這個誘餌也是對四阿哥胤禛的一個考驗,康熙要看看他已經初步認定的這個接班人的智慧和胸懷究竟如何。

四阿哥胤禛其實也差一點就上了鉤,但是好在他有一個神一般存在的師爺鄔思道。

鄔思道告訴胤禛,那個大將軍王你不要去爭,你也爭不上,那個人選康熙心中早有所屬,十四阿哥胤禵是唯一的人選。然後鄔思道告訴胤禛:西北打仗打的是糧草!

鄔思道的分析非常精闢,胤禛也是豁然開朗:既然爭不到這個大將軍王,那就安排能夠控制大將軍王的人選。於是他們確定的策略就是:由胤禛推薦十四阿哥胤禵出任這個大將軍王,交換的條件就是由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胤禛告訴他的親弟弟胤禵,我舉薦你當這個大將軍王,並且會全力支持你在西北打個大勝仗。

胤禛的意思很清楚:親弟弟,八阿哥胤禩靠不住了,他可是主管戶部的,他要是在錢糧上卡你的脖子,你就是當了這個大將軍王也不會好過,還是用我的人吧,我不但舉薦你,還要派親信來全力支持你,年羹堯任陝甘總督,糧草軍餉的的補給應該可以放心。

十四阿哥胤禵對此感動不已:還是親哥哥靠譜!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話是真的。

他萬萬沒想到,就是這個年羹堯會在最關鍵的時候,通過控制大軍的糧草牢牢地控制住了他,讓他的十幾萬兵馬形同虛設,直到這個時候,十四阿哥胤禵才明白所謂的“大將軍王”真的就是一個誘餌,他也上鉤了。

按照通常的邏輯,康旭不可能不知道四阿哥胤禛推薦十四阿哥胤禵的真正目的,因為陝甘總督是封疆大吏,年羹堯的任命是一定要得到康熙本人的首肯,康熙對年羹堯的任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說明康熙是看懂了胤禩的心機,而看破不說破,更說明康熙對此是認同的甚至是讚賞的。

這樣的安排,讓康熙實現了一種相互制約的平衡,一般情況下三角關係比兩極關係要平衡的多,康熙通過對十四阿哥胤禵的任命,憑空給八阿哥胤禩製造了一個對手,這樣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三位皇子就可以互相牽制互相制約,康熙就有時間和精力安排後事,而四阿哥胤禛的佈局,讓康熙清楚的認識到這個老四胤禛的水平要比那個號稱八賢王的老八靠譜很多,康熙進一步堅定了傳位給四阿哥的決心。

事實上經過爭奪“大將軍王”這件事之後,四阿哥胤禛已經被康熙認可,繼承大位已成定局,至於能否順利繼承,康熙能做的就是牢牢控制住“宣旨官”隆科多,其他的就看四阿哥胤禛的本事和膽量了。

這就是康熙的“帝王心術”和“馭人之術”。


步武堂


歷史上對於雍正即位有很大的爭議,傳言康熙是把皇位傳給十四阿哥,而非四阿哥雍正,雍正聯合隆科多篡改詔書,而繼承大統!這個說法在我看來,完全是不可信的!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可謂是是十分的慘烈,太子兩度被廢,以老八為首的“八爺黨”和老四則成為皇位的競爭者,在皇位面前沒有人能擋住其誘惑,當傳爾丹兵敗時,向來以老八仰首是瞻的老十四則也蠢蠢欲動,對皇位燃起了無比強烈的慾望,也想當皇帝。因為,目前皇子中,沒有人比自己更適合撫遠大將軍王這個職位。


傳爾丹兵敗的原因,鄔思道向雍正分析的十分的透徹,不是因為打不過,也不是因為不謹慎落入圈套,而是糧草跟不上!掌管糧草的就是“八爺黨”,他們要的就是傳爾丹兵敗,然後自己的人去做撫遠大將軍王這個位置,不惜犧牲朝廷六萬大軍。

對於傳爾丹的兵敗的原因,康熙難道會不知道?答案是康熙是肯定知道的!那為什麼明知道是老八和老十四搞得鬼,還要派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王呢?康熙千古一帝真的不是說說而已,確實是有大智慧!

第一:目前也只有老十四能打勝仗。

對於西北戰事,康熙也只能從自己的皇子當中選擇一位,而這個人選也只能是十四阿哥。在老十三眾多皇子當中,能勝任大將軍王的也只有兩個人:老十三和老十四。老十三已經被圈進宗人府,而且即使把老十三放出來,也會像傳爾丹那樣兵敗。康熙對自己的兒子都十分的瞭解,老十三性格豪爽、重義氣,特別是兄弟之間的情誼看的十分的重,難免被人利用,把他圈進宗人府完全是出於保護。


第二:穩定朝政。

康熙對老八十分的反感,結黨營私,雖然之前重創了老八一黨,徹底的把老八打入了冷宮,但是康熙知道老八仍然不會死心,反而會變本加厲。康熙此時對自己的皇位繼承人已經確定了,不是老十四,更不是老八,而是老四胤禛。西北的戰事固然重要,但在康熙看來,遠遠比不上自己的繼承人重要,自己年老體邁,精力已經大不如以前,在此時一切以穩為主,不能生亂。已經有過傳爾丹的一次教訓,不能接連重演,否則朝廷必將大亂。


第三:離間作用。

康熙知道這個撫遠大將軍王的位置,自己的兒子們都很眼紅,事實證明的確是這樣,尤其是老八。看似關係十分牢靠的老八和老十四,此刻就有了裂痕,兩人對這個位置十分的在意,此刻老最終受益的則是老四。在所有人看來,誰擔任大將軍王,誰就是下一任的繼承人,可事實真正是這樣嗎?

太子之所以被廢兩次,就是因為康熙不想讓自己的江山交到這樣的人手裡,更何況在戰事面前,老八和老十四背後搗鬼,導致兵敗,康熙難道會把自己的江山交給老十四?老八和老十四互相爭鬥,正是康熙所願意看到的。當老四在朝堂之上舉薦老十四的時候,老八的表情就像吃了一隻蒼蠅一樣,有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第四:是對雍正最後的考驗

老四胤禛一開始也是想推薦老十三,鄔思道一番話讓他轉過來去主動的推薦老十四,深得康熙的心,直白的表明,我胤禛在國家大是大非面前,我一點也不含糊,以國事為重,顧全大局,這正是一個帝王最基本的素養。你說是大將軍王重用還是贏得康熙的心重要?


很明顯,一直引而不發的老四胤禛,最後通過了康熙對他的考驗,贏得了帝王的心!大將軍王你就是在厲害,糧草被我掌握著,你飛不上天去!康熙就是在下一盤棋,局勢的確是向著自己預想的那樣發展著,即穩定了朝政,又考驗了人心,自己晚年最重要的事已經完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