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臨終前使出什麼計策,讓朱元璋每天擔驚受怕, 最後鬱鬱而終?

史海閒聊


劉伯溫臨終前使出什麼計策,讓朱元璋每天擔驚受怕, 最後鬱鬱而終?


眾所周知,朱元璋生性多疑,為了防止明朝江山被他人奪取,朱元璋誅殺了大部分的開國勳貴。他們有的權傾朝野,自成派系。有的居功自傲,目中無人,有的不甘居於人下圖謀造反。他們大多因為不願失去權力而被朱元璋猜忌。而劉伯溫早就看出朱元璋對他們的忌憚,自行告老還鄉。但還是免不了朱元璋的猜忌。臨死前,他留下一本書給他的兩個兒子。就是這一本書,讓朱元璋每日擔驚受怕,鬱鬱而終。這是為什麼呢?

隱士高人出山負責

劉伯溫原本是元朝的官員。元朝末期朝廷貪汙腐敗嚴重,他不願與貪官同流合汙,毅然決然辭官歸隱。在他隱居山林期間,與當時許多名士都有往來。他名聲逐漸傳開,民間開始流傳說劉伯溫能夠窺的天機,誰能有他輔佐就能當上皇帝。許多人都慕名前來拜訪。

最後他被朱元璋的誠心感動,出山輔佐朱元璋。當時朱元璋勢單力薄,是劉伯溫獻計使得朱元璋的勢力變得日益強大。朱元璋能夠稱帝,劉伯溫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主動辭官難逃猜疑

稱帝后朱元璋給予了開國勳貴們極大的權力,這也使得勳貴們倚仗皇恩逐漸膨脹,不知收斂。當時李善長身為丞相,文官之首,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這讓朱元璋十分忌憚,朱元璋就想讓劉伯溫接任宰相。劉伯溫看出了朱元璋的意圖,直接表明自己不適合做丞相,李善長、胡惟庸、徐達都不合適。這時他已經明白他們這群人讓朱元璋十分忌憚,早日功成身退才能得以善終。劉伯溫順勢辭官。但這也不能讓朱元璋放心。

畢竟劉伯溫“窺探天機”的本事人盡皆知,無論在哪都是隱患。於是在劉伯溫患病之時借賜藥之名下毒,致使劉伯溫日益病重,最終離世。

另一說法是胡惟庸下毒,朱元璋默許。胡惟庸帶御醫賜藥,劉伯溫曾向朱元璋表示服藥後病情越發嚴重,朱元璋沒有表示。

留下奇書

劉伯溫臨死前傳給兒子一本書,這本書叫《百戰奇謀》,這本書記載了劉伯溫所有的學識計謀,以及對之前大大小小戰役的總結。民間把這本書傳得越來越神,還說得此書者得天下。

這話傳到朱元璋耳朵了,讓他寢食難安。這本書一定要掌握在朱家手裡,於是朱元璋在劉伯溫發喪之時前去弔唁。並向劉伯溫的兒子詢問書的下落。劉伯溫的兒子表示劉伯溫告訴他們這書不是他們能夠擁有的,就命他們燒了,還留給了陛下一封書信和一本《郁離子》。朱元璋當然不信,派人將劉家翻了個遍,但沒有收穫。

朱元璋無可奈何,憤憤離去。這事就成了朱元璋的心病。他時刻擔心著會有別人的到這本書,推翻明朝的統治。就是這一本書,讓朱元璋擔驚受怕,鬱鬱而終。可笑的是,在二百多年後,當闖王李自成攻進紫禁城時,在書房中找到了那本被朱元璋隨手丟下的《郁離子》。

出於對劉伯溫的敬佩,他仔細拜讀了這本書,結果發現書中藏有夾頁,正是那本朱元璋心心念唸的《百戰奇謀》。或許劉伯溫即使臨死前也希望對朱元璋盡忠,奈何朱元璋沒有顧及舊日情分,錯過這本奇書。落得鬱鬱而終的境地。


熟史明智


如果說真的要說是劉伯溫使出什麼計策的話,我認為就是劉伯溫給朱元璋留下了未知的恐懼吧。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接下來仔細的瞭解一下劉伯溫臨終前的這個“計謀”的始末吧。

48歲出山,輔佐朱元璋16年,最終病死

劉伯溫名叫劉基,字伯溫。在1359年的時候,被朱元璋請出家門,開始自己為朱元璋輔佐的生涯。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

第二個月,劉伯溫拖著病體來拜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伯溫相當的心寒。又過了一個月,劉伯溫的病情不見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已經到了行動不便的地步,於是在朱元璋的同意之下,由兩個兒子陪同回了青田老家。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物,只是儘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幾天之後,劉伯溫知道自己沒有幾天可活了,就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這本書名叫《郁離子》,同時附上的還有一封書信。

但是讓朱元璋每日憂心的是什麼呢?是劉伯溫所寫的另外一本書,名為《百戰奇謀》

這本《百戰奇謀》是劉伯溫所作的兵法書,包括錦囊三部曲,顯現了劉伯溫深謀遠慮和高瞻遠矚的智慧。集中了劉伯溫一生的智慧,包含了很多兵法以及劉伯溫一生見過的戰爭並且還有劉伯溫對每一場戰爭的感想。

劉伯溫在臨終前向兩個兒子劉璉、劉仲景表示,並非為父不傳秘技,只因他們才智不足,未能承受乃父劉伯溫的畢生絕學《百戰奇謀》,若勉強要學徒惹禍害,倒不如平凡度過此生。劉伯溫又說,當今聖上多疑,就算獻上《百戰奇謀》,也難免使劉氏兄弟二人遭受猜疑,以為自己還留有一手給親兒子,倒不如就此一把火燒掉,反可保劉氏滿門安寧。

這麼一本奇書,朱元璋怎會不知道呢,所以在得知劉伯溫死訊之後,立馬就讓胡惟庸前去弔唁,名為弔唁,實際上就是為了找劉伯溫耗盡畢生精力寫下的《百戰奇謀》,但是詢問劉璉二子,他們說已經遵守父命燒掉了,胡惟庸在劉伯溫的家裡仔細翻找還是沒有找到,只得回京覆命。帶上的還有劉伯溫交給朱元璋的一封信和那本《郁離子》。

朱元璋心心念念卻遺憾錯過,憂鬱終生

朱元璋收到胡惟庸帶回來的消息以及劉伯溫臨死前的一封信和那本《郁離子》。因為之前已經看過《郁離子》所以朱元璋也沒有當回事,就隨手放在了一邊,之後看起了那封信,大致意思就是劉伯溫講述自己跟隨朱元璋的一生,還有就是朱元璋最想知道的那本《百戰奇謀》的下落。

劉伯溫說,那本《百戰奇謀》是為了幫助朱元璋打江山所寫的,如今天下太平,如果這本書流傳於世,或者被心懷不軌之人得到,難免會荼毒眾生,所以自己已經把它燒掉了,那本《郁離子》是原本手稿,希望陛下惠存。

朱元璋生性多疑啊,他就會想,是不是劉伯溫對自己心懷怨恨所以不將奇書交給自己,而是讓別人保管,這要是被其他人得到了然後來威脅我大明江山這可如何是好。

於是朱元璋每天都擔驚受怕,就這樣生活了23年,每天都會在想《百戰奇謀》到底去了哪裡,直到1398年,朱元璋病逝,帶著這個未解的問題離開了人世。

奇書下落

這個就是比較戲劇性了,我們需要來到朱元璋去世246年之後,也就是崇禎十七年,這一年,闖王李自成打進了北京,在明朝皇宮的雜物之中,發現那本劉伯溫手寫原稿的《郁離子》,因他很崇敬劉伯溫,特別細心翻閱,只為年代久遠的關係,《鬱》書頁多有殘破,竟無意中發現頁內有頁,內藏另一本書,就是失傳二百年的《百戰奇謀》。

真是沒想到,劉伯溫竟然早就把《百戰奇謀》交給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卻沒有多看一眼那本《郁離子》。

結語

劉伯溫臨死獻書,但是朱元璋卻沒有仔細留意,這樣一來,滿滿的忠心卻變成了未知的恐懼,但是也不得不說,朱元璋評價劉伯溫是有多麼正確。那就是說話從來不好好說,都需要人猜來猜去,哪怕死了依舊這樣。

《百戰奇謀》有十卷.100戰.分別100招.100計由劉伯溫提出他個人對兵法的想法。包含了幾乎所有的戰鬥方法比如野戰、夜戰、地戰、山戰、谷戰、怒戰、氣戰、逐戰等等一百種戰鬥方法,所以才有名《百戰奇謀》。不得不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並沒有誇大其詞啊,劉伯溫真乃奇才也。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劉伯溫在世時曾寫一本兵書叫做《百戰奇謀》,他知道朱元璋一直想要這本書,所以在他死前便把這本書給燒了,以便於保護自己的家人。果然在他死後,胡惟庸便以參加葬禮為由前來搜查這本書,但並沒有找到。劉伯溫的兒子告訴他,兵書已經被燒了,但是父親給皇上留下了一本《郁離子》和一封信,胡惟庸帶著書和信回京,將書和信交給朱元璋,朱元璋看到《郁離子》後,坐立不安,朱元璋不甘心,就派人把劉伯溫生前的所有書籍和書信像抄家似的全部拿走了,但是仍然沒能找到兵書《百戰奇謀》。

朱元璋臨死前還叮囑朱允炆一定要找到《百戰奇謀》,決不能讓這本兵書落到外姓人手裡,至死都沒能得到《百戰奇謀》,可謂死不瞑目。




沙漠孤狼138609229


對於劉伯溫,很多人並不陌生,他可是我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被後人們稱之為“兵聖”,世間一度曾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這樣的話。的確,在劉伯溫的幫助下,朱元璋成功消滅了其他實力,統一了天下。


不過雖然劉伯溫在大明王朝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晚年的劉伯溫也得不到朱元璋的待見,甚至劉伯溫的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朱元璋所造就的。

在晚年劉伯溫病危之際,朱元璋曾經派胡惟庸送去了太醫親自為他熬製的湯藥,但是,讓胡惟庸送湯藥在劉伯溫眼中毫無疑問是一道“催命符”,更何況朱元璋在這之前已經處理了多位開國功臣。

此時的劉伯溫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在去世前他把自己用一生心血寫下來的一本書《百戰奇謀》拿了出來,並對他的兩個兒子說到:本來他想把這本書親自交給朱元璋,但是因為朱元璋生性多疑,他害怕這本書被他交給朱元璋之後,會牽連整個劉家,於是,劉伯溫在去世之前把《百戰奇謀》燒掉了。


在劉伯溫去世之後,也不知道朱元璋怎麼聽說了劉伯溫手中這本書,於是派人前來索要這本書。此時的《百戰奇謀》早就說一堆灰燼了,但是,前來索書的使者並不相信劉伯溫已經將這本書燒掉了,於是將劉家搜查了一遍,沒有發現《百戰奇謀》,反而發現了一本《郁離子》和劉伯溫這下的一封信。

無奈之下,使者只好帶著《郁離子》和這封信回去覆命。等朱元璋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連看都沒看,就把《郁離子》扔到了一遍,因為他相信《百戰奇謀》仍舊留在世上。

而且,朱元璋堅信,憑藉著劉伯溫的才智和能力,這本《百戰奇謀》無論是除了朱家的任何人得到,都影響到大明王朝的安危。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裡,朱元璋一直在派人四處打探《百戰奇謀》的消息,只可惜一直都沒有找到。在朱元璋去世之前,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朱允炆,告訴朱允炆一定要繼續尋找《百戰奇謀》,不能因為這本書導致大明王朝的覆滅。把這件事交代給了朱允炆後不久,朱元璋就帶著巨大的遺憾離開了世上。

後來,明朝在位的皇帝始終都在尋找《百戰奇謀》的下落,直到崇禎皇帝在位期間天下大亂,那個時候的崇禎更加堅信《百戰奇謀》可以保住大明王朝的根基,只可惜找了二百多年也絲毫沒有這本書的下落。

其實,明朝的這些皇帝沒有找到《百戰奇謀》下落的原因在於這本書並沒有流傳在世間,而是自從劉伯溫去世之後就一直都留在皇宮之中。

在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之際,他得到了那本被劉伯溫留下來的《郁離子》,和朱元璋不同的是,李自成仔細的看了一下這本書,果然在這本書中有一個夾層,藏著的就是被明朝皇帝尋找了二百多年的《百戰奇謀》。


夏目歷史君


劉伯溫臨終前使出什麼計策,讓朱元璋每天擔驚受怕, 最後鬱鬱而終?

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中國古代君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掌控天下人的生殺大權,衣食住行用的都是最好的。尤其是,很多皇帝每天要處理一國之事,遇到一些壞消息的時候,難免心情不好,脾氣也大,遇到一些殘暴的君主,一個不小心,大臣就要丟了性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作為皇帝,他嚴於律己,愛國愛民,打擊貪官汙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但是,作為一個常人,在許多人眼裡,朱元璋卻是寡恩薄情,大肆屠殺開國功臣,並恢復了殘忍的殉葬制度。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身邊的兄弟,都為他捨身忘死地拼命,更重要的是,有劉伯溫等一大幫謀士為他出謀劃策。然而,這些人在朱元璋登基以後,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殘忍地殺害了。
洪武八年,64歲的劉伯溫臨死前,將兩個兒子,劉璉、劉仲竟叫到跟前,告訴他們,當今皇帝生性多疑,我所寫下的這本《百戰奇謀》,如果獻給皇上,恐怕會使全家人陷入危險,倒不如燒了它,來保全家人。次日,劉伯溫就去世了,只給朱元璋留下一封書信和一本《郁離子》。
《百戰奇謀》這本書是劉伯溫窮盡一生精力編寫的神書,上面記載了劉伯溫生平的所見所聞,以及劉伯溫一生中經歷過的大小戰事。當時,民間就有傳說,說得到此書就能有推翻大明王朝的能力。
後來,朱元璋得知此書的存在,於是就派人前去找來。當劉伯溫發喪的時候,朱元璋派了兩位使者前去弔唁劉伯溫,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找這個書,但是找了一圈,沒有收穫只能空手而歸。
這件事讓朱元璋寢食難安,生怕有了得到此書推翻他的王朝,不過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見過這本書,估計這是劉伯溫為了報復朱元璋,故意留的障眼法,目的就是讓朱元璋在擔驚受怕中過日子。
參考文獻:《明史·劉基傳》、《明史紀事本末》

史海閒聊


謝謝平臺,劉伯溫輔佐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坐穩江山以後,朱元璋,聽信他老婆,馬皇后,和駙馬韓金虎,他小舅子,這個話唄,殘害開國功臣,卸磨殺驢吧!劉伯溫,最後激流勇退,在歷史上說什麼都有,有的說,跟他老師學道去了,有的說被朱元璋害了,有的說歸隱,也不準確,但是歷史上卻有劉伯溫這個人,有經天緯地之才,一統華夏,民間傳說半仙之體,有呼風喚雨,改變天地之能,我想劉伯溫,最後一種可能,上山學道,激流勇退,這個可能,因為劉伯溫聰明過人,就在朱元璋陷害開國,公臣,劉伯溫,保住了很多開國功臣,就拿胡大海,是,和朱元璋磕頭,幫助朱元璋,打下江山,開國老臣,也是朱元璋磕頭的二哥,長壽王,要不是,劉伯溫點播,在慶功樓上,地雷,火藥,就保胡大海,送上了天,之所以劉伯溫,對胡大海說一句話,慶功樓上,別離主,意思是說,朱元璋下樓,你送她,隨後逃走,是這個意思,等朱元璋下樓,胡大海跟著送,朱元璋鑽進了地道,胡大海,逃出了樓,地雷火要響了,開國功臣唄,不少人慘死在樓裡,這才保住了,胡大海,老王爺,像常遇春的兒子,雌雄眼常茂,都是劉伯溫,點播,免遭受害,不少開國功臣,所以說,劉伯溫歸隱以後,朱元璋害死了那麼多開國功臣,所以說睡覺都提心吊膽,他理虧呀,那麼多開國功臣,幫助他,風裡來,打跑了大元朝,所以說,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吧!朱元璋有錯誤的一面,功勞也有一面兒,讓我們正確的對待歷史,謝謝


北斗星3557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伴君如伴虎,君主對其下屬的所有人生死都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利和不容置疑的權威。在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皇帝卻是最孤寂的,也是最恐懼的,怕身邊人毒害,怕大臣功高震主,受各方勢力的限制。遇到謹慎多疑的皇帝,不管是下面的臣子還是百姓都會一不小心面臨殺身之禍。

歷史上的朱元璋就是個典型的這類皇帝,身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形象一直是嚴於律己,嚴懲貪官的好君主。不為人知的是,他過河拆橋,處死了為他打天下的兄弟並且恢復了令人髮指的殉難制度。按理說,他應該是無情的,也不會悔過,但是被他下令殺死的這些兄弟中有一個人讓他鬱鬱而終。這個人就是謀士——劉伯溫。

劉伯溫是何許人也?

劉基,字伯溫,人稱“神算子”,明朝開國元勳,在軍事政治文學是皆有造詣。不僅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且在文學上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元朝時是進士,初為太史令。朱元璋聞其名,禮遇有佳。劉伯溫也不負厚望為其出謀劃策,決勝千里。

朱元璋即位後,是他請命設立軍衛法,肅正紀綱,時常諫言。洪武三年升官獲封誠意伯。第二年朱元璋就讓他告老還鄉了。歸鄉才四年就去世了。朱元璋不講良心,他的子孫朱厚照覺得不厚道,就追贈劉伯溫為太師,諡號文成。

接下來說說朱元璋為什麼要殺他的智囊軍師呢?

朱元璋生性多疑,生怕有勢力的大臣會謀朝篡位,所以明朝開始就有了“文字獄”,可是通曉世事的劉伯溫絕對沒想到,自己也會成為朱元璋想要除掉的對象,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心一意幫助朱元璋穩固地位,以為朱元璋把自己的恩人,而非把他當作是眼中釘。

可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就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引起了最高統治者朱元璋的忌憚和殺心。於是雞蛋裡挑骨頭,借劉伯溫不小心做錯了事,就讓他家鄉養老。劉伯溫瞭解朱元璋脾氣,沒有申辯默默就回到了老家,想就此安度餘生。

無奈他為人耿直,樹敵太多,他的頭號對頭胡惟庸想趁熱打鐵讓劉伯溫身敗名裂,於是他就以意圖謀反罪,建議朱元璋把劉伯溫殺了。朱元璋於是順水推舟,安排了胡惟庸暗放毒藥,想讓劉伯溫暴斃而亡,之後再一箭雙鵰殺了胡惟庸。劉伯溫何許人也,他早預感到自己會被卸磨殺驢,身為臣子的他無法逃過君要臣死,但他不甘心,所以如同諸葛亮死後制裁司馬懿一樣,他也提早就想好了報復忘恩負義的朱元璋的辦法。

臨終一計

回家四年裡,六十多歲的劉伯溫沒閒著,寫了本書——《百年戰爭與奇蹟》,臨終前一天,跟他的兩個兒子劉蓮和劉忠說皇帝性子多疑,如果知道這本書存在可能會禍及全家,以保萬全,我死後最好燒掉它。

之後,劉伯溫就駕鶴西去,百姓們就流傳著《百年戰爭與奇蹟》是劉伯溫用盡畢生精力寫的一本絕世好書(在現代相當於基督教的聖經地位)它記錄了劉伯溫一生中的所見所聞,以及所經歷的所有的戰爭,十分寫實,可以推翻明朝。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劉伯溫喪禮,朱元璋明面上派了兩個使者來悼念,實際上是想找到那本書,但是他失望了,使者查無遺漏卻依然空手而歸。這一做法更讓劉伯溫的子孫心寒,後來八代都沒有其子弟入朝為官。

這本書的存在讓朱元璋始終擔驚受怕,害怕它會推翻自己辛苦建立的大明朝。加之他自己性子多疑,脾氣暴躁,搜尋多年未果,導致直至臨終也是鬱鬱寡歡。

最有趣的是,這本書直到現在也沒有重現於世,所有其存在與否也未可知。估計就是劉伯溫自己死於朱元璋的多疑,所以利用這一點,想讓朱元璋有個無法釋懷的心病,惶惶不可終日,故意而為之。這不禁讓人唏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元璋的刻薄寡恩讓一代忠臣含恨而終,因果循環,其實真正讓他鬱鬱而終的是自己的疑心病。


舊時樓臺月


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中國古代君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掌控天下人的生殺大權,衣食住行用的都是最好的。尤其是,很多皇帝每天要處理一國之事,遇到一些壞消息的時候,難免心情不好,脾氣也大,遇到一些殘暴的君主,一個不小心,大臣就要丟了性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作為皇帝,他嚴於律己,愛國愛民,打擊貪官汙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但是,作為一個常人,在許多人眼裡,朱元璋卻是寡恩薄情,大肆屠殺開國功臣,並恢復了殘忍的殉葬制度。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身邊的兄弟,都為他捨身忘死地拼命,更重要的是,有劉伯溫等一大幫謀士為他出謀劃策。然而,這些人在朱元璋登基以後,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殘忍地殺害了。



洪武八年,64歲的劉伯溫臨死前,將兩個兒子,劉璉、劉仲竟叫到跟前,告訴他們,當今皇帝生性多疑,我所寫下的這本《百戰奇謀》,如果獻給皇上,恐怕會使全家人陷入危險,倒不如燒了它,來保全家人。

次日,劉伯溫就去世了,只給朱元璋留下一封書信和一本《郁離子》。

《百戰奇謀》這本書是劉伯溫窮盡一生精力編寫的神書,上面記載了劉伯溫生平的所見所聞,以及劉伯溫一生中經歷過的大小戰事。當時,民間就有傳說,說得到此書就能有推翻大明王朝的能力。

後來,朱元璋得知此書的存在,於是就派人前去找來。當劉伯溫發喪的時候,朱元璋派了兩位使者前去弔唁劉伯溫,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找這個書,但是找了一圈,沒有收穫只能空手而歸。



這件事讓朱元璋寢食難安,生怕有了得到此書推翻他的王朝,不過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見過這本書,估計這是劉伯溫為了報復朱元璋,故意留的障眼法,目的就是讓朱元璋在擔驚受怕中過日子。


佛系1028


趣談答案:劉伯溫留下了一本書籍,這本書籍的名字叫百戰奇書。傳說能夠得到這本書籍的,便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更可以直接推翻明王朝。

寶寶心裡苦

整個明朝初期的大臣當中,只有一個人是最苦的,這個人是誰呢?就是劉伯溫。

近年來比較火的一部電視劇《朱元璋》,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們就會發現劉伯溫一直想歸隱鄉里,結果朱元璋就是不願意,而且不但不願意還直接控制了劉伯溫,就是不讓他回去。

劉伯溫好不容易回去了,朱元璋又三天兩頭的給他送吃的,送衣服送食物,甚至劉伯溫身邊的六子都是錦衣衛安排的一個間諜。

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之下,劉伯溫的日子如果說是輕鬆自在的,那純屬扯淡。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劉伯溫的形象可能要比這個形象更高大一些,更聰明一些。但整體的脾氣秉性應該相差不多,在劉伯溫的心中一直藏著一顆歸隱的心。

為什麼一直藏著一顆歸隱的心呢?因為劉伯溫知道,自己如果繼續在朱元璋身邊工作下去的話,早晚會死在他的手裡。

奈何朱元璋就是認死理的人,我可以讓你走,但你絕對不能主動離開我,既然你敢主動離開我,那你肯定就有貓膩,我就敢搞你。

劉伯溫的小報復

傳說劉伯溫在死前曾經寫過一本書,這本書也就是咱們開頭所說的那一版百戰奇書。

這本書記載了什麼呢?記載了所有。什麼叫做記載了所有,簡單來說,劉伯溫自己一生經歷了什麼?聽過一些什麼事情,瞭解一些什麼東西?大明王朝發生了什麼,他全都記在了這本書籍當中,並且這本書就消失了。

在劉伯溫活著的時候,朱元璋根本不知道有這本書籍,但是劉伯溫一死去,民間就開始有傳言了,誰要是能夠獲得這本書籍就可以把大明王朝推翻。

儘管朱元璋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那是好得沒法了,但是誰還不想當皇帝呢?一時之間各路豪強都開始去找尋這本書籍,找呀找呀,始終沒有找到。

而朱元璋在聽到這件事情之後,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著,腦子裡面一直想著這本書籍。甚至在劉伯溫去世需要去把他的棺材往土裡埋的時候,朱元璋還親自派了兩個人來弔唁,說是弔唁,其實就為了查一下,看看這本書到底在哪。

最終結果

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就是不了了之,朱元璋沒有找到劉伯溫,似乎他死了之後這本書籍也就沒了。

但整體來看我們不排除一種可能,那就是劉伯溫為了報復朱元璋。想當年我要回家種田你偏不讓,非要把我折騰得死去活來的,既然我已經死了,那麼死也要折騰你一下。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話說明太祖朱元璋可謂是一個相當刻薄寡恩的皇帝,本來很多兄弟為他打下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得了天下之後,朱元璋害怕這些人危及他的江山,所以將他們其中很多人都殺了。

而在打天下中功勞非常大的劉伯溫,就非常明白這一點,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後不久,就託病離開了朝廷,告老還鄉。朱元璋同意了劉伯溫告老還鄉,但是又非常擔心劉伯溫的才能,因為劉伯溫實在是有鬼神莫測之能。像這樣一個神奇的人,他只要還活著就能夠讓朱元璋感到害怕,所以朱元璋最後派胡惟庸將劉伯溫給害死了。

而劉伯溫在死前不久的時候說自己寫下了一本奇書,叫做百戰奇謀,這本書據說是記載了劉伯溫多年來軍旅生涯的兵書總結。而朱元璋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就要求趕快把這本書找來,千萬不能讓這本書弄到了其他人手裡。只不過劉伯溫死當時已經病死了,並且由他的兒子告訴朱元璋說這本書已經燒了,但是朱元璋不相信,派人裡三層外三層找都沒找著。

後來朱元璋一直惦記著這個事,一直不大放心那本書,因為一旦有某些人得到了這本神奇的兵書,說不定就有可能會在朱元璋死後顛覆大明王朝。不過多次查找一直沒有找到這本書,以至於朱元璋快死的時候,還跟他的繼承者建文帝說這本書一定要找到,千萬不能讓他落入外姓人手中。

現在看來這本所謂的百戰奇謀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只不過劉伯溫洞悉了朱元璋的心理,所以編造了這本書的信息,讓朱元璋一直不得安寧。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