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步兵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最有名的可以说就是苏联将军瓦图京了。
瓦图京大将身经百战,是苏军最会打仗的几个军人之一,可以同朱可夫平起平坐。
他早在1920年就参加红军,戎马生涯20多年,经历数百次战斗不死,从排长干起,历任连长、师参谋长、军区参谋长、方面军司令、副总参谋长等职,1943年获大将军衔。
担任大将时,瓦图京才42岁。就高级指挥官来说,大将才42岁已经非常年轻了。
瓦图京指挥过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10月,斯大林对他非常信任,让他任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指挥了第聂伯河战役、基辅战役。
甚至,斯大林有考虑用瓦图京代替不太听话的朱可夫的意图,甚至将攻占柏林的荣誉也交给瓦图京。
然而,意外发生了。
1944年2月29日,瓦图京在苏军占领区的罗夫诺州奥斯特罗赫区,乘车行军,突然遭到袭击。
袭击者是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的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实力非常弱小,往往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
当时这群游击队员看到2辆苏军的吉普车路过,推测上面有军官,就用冲锋枪对准扫射。
混战中,瓦图京背部和腿部中弹,受了重伤。
然而,瓦图京体质很好,并没有立即死于,而是坚持了差不多2个月,最终在4月15日重伤不治而死。
斯大林无奈之下,在3月,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一职由朱可夫接替。
瓦图京没有被几百万德军干掉,竟然死于几十名装备低劣的乌克兰游击队之手,真的比关羽还要冤枉。
萨沙
过早陨落的将星。
他是新四军七个师长之一,当时,1师师长是粟裕,2师师长是张云逸,3师师长兼政委是黄克诚,5师师长兼政委是李先念,6师师长兼政委是谭震林,7师师长是张鼎丞。
新四军七个师长,出了三位大将,两位副国级(谭震林,张鼎丞都是人大副委员长)一位正国级(李先念,国家主席)。
他任新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时,黄克诚(开国大将)是他的政委,张震(开国中将,1988年授予上将)是他的参谋长。他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时,韦国清(开国上将)还只是他手下的旅长。
从1931年第3次反围剿开始,他就战功赫赫,四渡赤水,攻占娄山关,巧夺金沙江,横越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几乎无役不与。
与妻子林颖在一起
从1938年到1944年,他领导的新四军部队从373 人发展到32000多正规军加23000多人的地方武装,消灭日伪军48000多人,令敌人闻风丧胆。1941年8月,新四军军部曾经考虑调他到军部工作,结果原定替代他的张爱萍(开国上将,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死活不去,张爱萍说:
“要我接任别的师的师长还可以,要接任这个师的师长,想也别想,人家师长干得太好了,我自认没有能力代替他。”不得已,军首长只好让他留任第四师师长。
与陈毅、张云逸在一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36位军事家中,他排在第28位,在36人中,除去几位英年早逝的将领外,军衔最低的是大将。
1944年9月11日上午,他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指挥消灭顽军李光明部时,被流弹击中牺牲,时年三十七岁。杀害他的那个凶手始终没有确凿找到,据说是李光明手下收编的土匪“神枪手”姜毛园。
如果他能活到1955年授衔,以他的资历和战功,极有可能被授予大将军衔,那他将成为仅次于许光达(1908年生)的第二年轻的开国大将。
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彭雪枫将军。
每日一段历史
战争是残酷的,在我党的历史上,就有很多优秀的革命骨干,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最后却阴沟里翻船,死于无名之辈之手,钱壮飞就是其中一个。
(钱壮飞)
钱壮飞是我党情报战线上的传奇人物,与李克农、胡底并称为“龙潭三杰”。钱壮飞生于浙江湖州一个商人家庭,1915年,他考入北京医科专门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除了医术,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后来又对无线电技术和电影表演感兴趣,中国第一部黑白武侠电影《燕山侠隐》就是他主演的,可谓是多才多艺。
1926年,他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来。大革命失败后,受中央特科派遣,钱壮飞来到上海,参加了国民党特务机构组织的一个无线电培训班,目的是打入国民党内部,获取情报。由于钱壮飞有无线电技术的底子,加上天赋高,很快就在这个培训班里脱颖而出,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后,钱壮飞先是在上海无线电管理处任职,1929年,成功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徐恩曾是国民党内部的高级情报人员,国民党中统局的主要领导人物,钱壮飞在徐恩曾身边做秘书的这段时间,为我党提供了许多十分有价值的情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即使向中央传递顾顺章叛变的消息。
1931年4月25日晚,正在值班的钱壮飞突然收到六封武汉发给徐恩曾的特急密电,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些密电里的内容肯定不同寻常,于是钱壮飞果断的拆开密电,果然,密电里透露,顾顺章已经在武汉被捕,并且已经变节,正准备将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顾顺章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共地下情报人员,也是中共秘密特务组织中共中央特科的负责人。由于长期与中央接触,他手上掌握了中共大量核心机密,一旦透露这些机密,后果不堪设想。钱壮飞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顾不上情报工作的隐秘性,连夜将消息传递给正在上海的李克农,这样才使得上海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国民党大搜捕前及时撤出,其中就包括周恩来。事后,周恩来多次说道:“如果没有钱壮飞,我们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了。”但是顾顺章的叛变,还是使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受巨大的破坏,多名中共地下党员遇害,此人也被称为"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事件后,钱壮飞也很大程度上面临暴露的风险,再待在上海已经不安全,于是,被安排撤出上海,去中央苏区。到苏区后,钱壮飞担任过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中革军委总司令部第二局副局长等职务,遵义会议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但是,就是这么位革命事业的功臣,却在长征途中不明不白的牺牲了。
1935年3月末,钱壮飞随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省黔西县第七区,但不久后失踪,后被判定为牺牲。关于钱壮飞牺牲的原因,到现在还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
一 空袭遇难
这个说法是钱壮飞次子钱一平提出来的,他回忆到:“在杨家岭,周恩来和邓妈妈把我叫去说,你爸爸在第二次过乌江时遭敌人袭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等国民党飞机停止轰炸后,队伍集合走了一段路,我发现他不在身边,就下令一支队伍回去找……你爸爸牺牲了……那是1935年3月29日,他只有40岁。”
二被民团杀害
这个说法是金沙县党史经过调查后提出来的。钱壮飞到达贵州黔西县后,只身一人前往黔西县沙土区长坝乡梯子岩一带附近的丛林,为二渡乌江侦查路线。金沙县党史办根据对当地群众的调查,大致勾勒出整个事件的轮廓。在红军大部队过江后,钱壮飞独身一人往乌江北岸方向走去。快天黑时,他走到了一个叫黎丛山人的家里,求黎带他过江。岂料,这个黎丛山是当地一个土豪恶霸的狗腿子,心术不正,他看到钱壮飞背一个黄布包和一个小皮包,随身带一支手枪,顿时心生歹意,趁钱壮飞查看过江路线时,将他推下了30多米高的悬崖,又用石头将钱壮飞砸死,抢走了所有的随身物品,包括那支手枪。
三 被“清乡团”杀害
这个说法是息烽县党史部门提出的,红军转移时,有一个名叫夏树云的红军因病,没有跟上大部队,落身与宋家寨的一座山神庙内,被当地“清乡团”中的一个人尾随,抢了他的行李。随后,夏树云找到当地的里长说:"你们这里一个大麻子抢去了我的行李,别的东西可以不要,但有一枚印章和一些书籍必须还给我,否则找到部队后我可不答应。"这话被“清乡团”的人知道了,于是这伙人合谋,将夏树云推入一个大坑中摔死。解放后,当年参与杀害夏树云的“清乡团”分子宋昭荣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有人拿着钱壮飞的照片给他辨认,宋昭荣说照片上的这个人正是他们当年杀害的红军夏树云。
虽然以上这几种说法均有破绽,但是大概率我们可以认为,钱壮飞应该是在转移途中牺牲在一个无名之辈手里。就像《亮剑》里面的魏和尚一样,枪林弹雨,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最后却糟了一个土匪的暗算,实在是让人痛心。
一卷青史
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的苏中战场上激战正酣,双方的前线指挥官都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邵伯。国民党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司令官李默庵为了配合邱清泉第五军等部威逼苏皖解放区淮阴,命令黄百韬整编二十五师分别进攻邵伯和高邮。
邵伯当时是我军重要的补给和经济来源,只要拿下不仅可以扭转苏中战场上失利的局势,而且还可挥师北进对华中野战军进行南北夹击,李默庵将这一重任交给黄百韬确实很有眼光,因为对于无依无靠而又无派系的黄百韬来说,要想在军中立足必须拿战绩说话,如果试图浑水摸鱼而被参了一本这辈子就很难翻身了,因此杂牌军出身黄百韬自然不敢打滑头仗。
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将邵伯一线负责阻击黄百韬的任务交给了第十纵队及第二军区部,高邮则交给了皮定均旅(中原突围一战成名)。而第十纵队刚成立不过几个月,是由新四军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部及地方起义部队合编而成,部队尚缺大战经验,司令员则是年仅三十二岁的谢祥军(副司令常玉清),十六岁就参与鄂豫皖斗争并且跟随红四方面军打了不少硬仗、恶仗、大仗,抗战时期主要为新四军负责培养人才和练兵,可以说是一位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将领。
苏中战役粟裕将战略重镇邵伯的守备交给谢祥军第十纵队,足以说明对其能力的认可。在邵伯被黄百韬围攻后,粟裕对谢祥军率领的第十纵队守住邵伯充满信心因此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解围,而是集中兵力采取围魏救赵之计,迂回包抄黄桥附近担任黄百韬侧后安全的第九十九旅。
谢祥军等人率领的第十纵队和第二分军区不负众望,以劣势的装备牢牢顶住了黄百韬四天时间的疯狂进攻,为粟裕围歼第九十九旅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在九十九旅全军覆没后,黄百韬的侧后已经暴露在了粟裕面前,面临着被反包围的风险,指挥官李默庵发现中了粟裕之计后不得不下令黄百韬撤下,邵伯之围自然而解。
苏中七战七捷极大地延缓了敌人对解放区的蚕食,做为指挥官的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司令官李默庵背了锅从此受冷。为了加快了战争的步伐,八月底蒋介石应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之要,将御林军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由淮南调到了淮北战场,在桂系钟纪第七军部及李荣良第二十八师的配合下剑指解放区重镇淮阴及淮安,张灵甫首战便先后攻占了泗县、睢宁及宿迁。
面对敌人的步步逼近苏北战场的情势已不容乐观,但当时的华野和山野两大野战军战略并未形成统一,张灵甫趁虚在桂系第七军(当时牵制住了山野)的配合下长驱直入,刚经历了苏中七战的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和皮旅虽然拼命阻击,但并没有挡住张灵甫向淮阴逼近的步伐。于九月中旬张灵甫便攻占了淮阴,而淮阴失守后淮安也没有再守的必要,三天后张灵甫占领了淮安并成功与攻占泗县的桂系第七军会师。
两淮相继得手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的张灵甫并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休整不到一个月后在李荣良整编二十八师的协助下便从淮阴出发的挥师直取苏北涟水城重镇。而两淮失守后两大野战军被迫退守沭阳和涟水休整,军委在此期间促成了两大野战军战略的统一,决定拧成一股绳背靠黄河在涟水城准备奋力反击,于是爆发了惨烈的涟水第一次保卫战,最终迫使张灵甫放弃夺取涟水城计划,退回了淮阴。
虽然赢得了涟水第一次保卫战的胜利,但是两大野战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华中野战第十纵队司令员谢祥军在战斗间亲临一线视察敌情时,不幸被敌一无名之辈击中(狙击手),于十月二十五日壮烈牺牲在了战场上,年仅三十二岁。在两大野战军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后,原华中野战军谢祥军的第十纵队则整编为了华野第十二纵队。
赛门之略
张灵甫是名将吧?最后就死在了无名之辈手上!
尊重对手,是我们评判历史的基本态度。如果张灵甫不是名将,我们孟良崮战役万军之中取上将头颅的英雄行为就不值得大书特书了。
张灵甫的确是名将。有人盘点出来的解放军十大败仗,包含南麻临朐战役、西府战役、四平战役、金门战役、中原突围、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淮阴战役、涟水战役、帝丘店战役,其中国军的指挥官分别是:胡琏李弥、马步芳、陈明仁、胡琏、刘峙、傅作义、傅作义、张灵甫、张灵甫、黄百韬。不难发现,胡琏、张灵甫和傅作义,是解放战争中,国军指挥能力最强的将领。
张灵甫之死,一直以来很有争议,解放军说张灵甫是打死的,而国军说他是自杀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妨听听专业的验尸结果。
2001年,曾为张灵甫验尸的江苏省如皋市离休干部盛政权发表了《陶勇司令 员命我为张灵甫验尸》的回忆录。这个回忆录,作为历史亲历者第一次公开了全部过程,让张灵甫之死最终水落石出。
盛政权当时担任华野四纵陶勇将军的保健医生,在孟良崮战役后为张灵甫验尸,他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据盛政权回忆,陶勇将军得到前线电话,说张灵甫自杀了。于是就连夜上山,身边只带了20名警卫员,找到张灵甫尸体,为他验尸。当时4名警卫员用四把手电照亮,在山坡上就开始验尸了。
张灵甫身着一套美式将官制服,头戴大沿帽,身材魁梧,四方脸,浓眉毛,面色如土,硬 梆 梆的尸体一动不动地躺着。 盛政权一丝不苟地进行着验尸。 我首先检查头部, 发现除左面颊擦去一块皮外,其他无伤痕。 解开张灵甫胸前钮扣,发现其前胸有两个枪眼,子弹是直穿心脏从后背飞出的,躯体倒在血泊里。两枪眼均是200米外远距离射击的致命贯通枪伤。 枪眼口径较小,符合我军战士使用的美制 “加拿大” 冲锋枪口径。
按照国军将领自杀的习惯,常常是用手枪打太阳穴,可是张灵甫头上并无枪伤。如果张灵甫对自己心脏开枪,也不可能有两个枪眼。而且衣服上也没有火药痕迹。所以,张灵甫绝不可能是自杀,是被解放军普通战士击毙的。
看到盛政权的验尸结果,陶勇将军说: “我说他不会自杀的,他想突围逃命,才落得这个可 悲的下场,该死,他该死! ”
因此,我军发表了张灵甫之死的权威说法。1947年5 月25日《人民日报》的记者纪实报 道:“蒋介石嫡系精锐主力军第一 个美械师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已为人民解放军手中的美国武器击毙。 ”
不过,同一篇通讯稿中,讲的却是另一个版本。“尸首查出后,经被俘之该 师辎重团上校团长黄政、 五十八旅一七二团上校团长雷励群及张灵甫之侍从秘书张光第等人前往辨认, 确证张氏后脑被汤姆枪弹炸烂,血与脑浆均已干涸。 ……人 民解放军已备棺代为埋葬, 以待 张氏家属前来领柩回籍。 ”
不管是陶勇和盛政权还是人民日报的说法,都支持被机关枪射死。
打死张灵甫的解放军英雄到底是谁?时任六纵特务团副团长的何凤山给出了答案。
据何凤山回忆,解放军攻占洞口之后,以机枪、 汤姆枪、 手榴弹向洞内扫射、猛投,然后喊话命令投降。 敌报话机台长回话:“你们不要打了, 张师长刚才向蒋委员长喊话求救时被手榴弹炸死了”。 当我们进洞后,果然发现张灵甫的尸体倒在报话机桌前,副师长蔡仁杰、第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第57旅团长周安义也被击毙。
如果张灵甫是被特务团的手榴弹炸死的,那还真是不知道是谁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张灵甫被活捉,然后被愤怒的战士杀死。这种说法来自于时任华野六纵司令员的王必成将军。
王必成在回忆录中讲到,六纵的一个排,冲进张灵甫躲藏的山洞,张灵甫举手投降。
《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一书中,则更为详细讲述了张灵甫先被俘虏被杀的经过。5月16日18 时30分, 四纵队曾向野战军指挥 部报告,张灵甫为30团所俘,后又 失踪,正在清查中。 第二天,得知 张灵甫的尸体被抬下山来。 有的说自杀,有的说在战斗中被击毙。经过调查,四纵队战士冲进74师师部所在山洞, 张灵甫等均被生俘。 在押解途中,六纵队特务团的干部见到张灵甫, 旧恨新仇涌上心头,头脑一热,开枪击毙张灵甫。
不仅如此,陈毅元帅开会时还批评了战士的杀俘虏行为,但并没有交代有何处分。
时任华野六纵政委的清在他的《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忆录》中说:“在 孟 良 崮 战 役 中,要说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被 我六纵特务团活捉了的张灵甫, 却被一名对张灵甫恨之入骨的干部给打死了, 真是一件令人遗憾 的事情,否则,我们一定要同他叙叙涟水之战的那段往事了。 ”
当然,国民党方面为了鼓舞士气,硬要说张灵甫是自杀的。依据只有张灵甫的两封遗书。可是,这两封遗书是王耀武在济南找了很多人伪造的。张灵甫长于书法, 笔力遒劲,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与张同年, 平日喜模仿张字,当即由李书写。 经过再三推敲,认为没有破绽,才派人送到南京转呈, 说是张自杀 前写好,交副官带出的。 王耀武之 所以编造这两封遗书, 是为自己和张灵甫脸上贴金, 捞取政治资本。
说张灵甫自杀的证据,最终还是让《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的作者钟子麟找到了。钟子麟找了王玉玲,王玉玲回忆说有部下向她汇报当时张灵甫决心杀身成仁,命令手下向自己开枪。不过王玉玲却记不清到底是谁了。
钟子麟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杨占春的回忆,此人据说是张灵甫随从参谋,孟良崮战役后逃回南京,还带回了张灵甫两封遗书。可是问题是,解放军对国军俘虏是一个不放,全部改造后调转枪口编入部队,此人到底是如何逃脱的?
张灵甫到底是怎么死的咱是说不清的,可是结论是统一的,他一定死于某个无名之辈。
多行不义必自毙!谁让你带着还乡团祸害山东老百姓呢!
历史知事
导语:南北朝时期,东魏的名将高敖曹勇猛善战,威震天下。可惜最终被西魏军队追击,自己方面的守城将领与他有仇,拒不开城门,让他进入;致使高敖曹陷入绝境。
于是,高敖曹面对敌兵,伸出脖颈,豪迈地说:“来,砍下我的头颅,送给你一个开国公的爵位!”
高敖曹,东魏时期的著名大将,其威名显赫一时。
高敖曹少年时代就好勇斗狠,横行乡里。后来北魏六镇大起义爆发,天下大乱。高敖曹就加入了葛荣领导的起义军。
高敖曹神勇无敌,率部屡次大败北魏军队。后来他却跟随自己的哥哥高乾投降了北魏政府。
北魏权臣尔朱荣认为高敖曹兄弟既叛又降,首鼠两端,不值得信任,就没有重用他们;反而把他们赶回了家乡。
高敖曹兄弟回到家乡,心中不甘,就暗中交纳猛士,抢掠财物,意图东山再起。不料事机不密,尔朱荣知道了他们的不轨行为,就派人秘密逮捕了他们,把他们关押起来。
不久,北魏孝庄帝不满尔朱荣的飞扬跋扈,设计刺杀了尔朱荣。尔朱荣家族掌握着精锐重兵,起兵攻打孝庄帝。
孝庄帝当时已经把高敖曹兄弟都释放了。高敖曹感激孝庄帝的恩德,又仇视尔朱荣家族;于是,高敖曹就追随孝庄帝,与尔朱氏的军队作战。
在战斗中,高敖曹冲锋在前,所向无敌;他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逃。高敖曹最著名的战绩就是:他曾经率领十几个士兵,大败尔朱羽生的五千兵马。从此,高敖曹名震天下,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将。
531年,北魏孝庄帝遇害。高敖曹从此开始追随一代枭雄高欢。
在高欢与尔朱氏的战争中,高欢被打得大败而逃,尔朱氏军队紧追不舍;就在这时,高敖曹率领1000士兵突然杀出,把尔朱氏的军队拦腰截断,大破敌军。
经此一战,高敖曹成为高欢帐下的重要将领,与窦泰、彭乐并称三大勇将。
消灭了尔朱氏以后,北魏政权经过一番权力角逐,分裂为东魏、西魏。高欢主宰了东魏大权,宇文泰把持了西魏大局。
从此,东魏、西魏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连年征战,使得高敖曹之类的武将们大显身手。
东魏与西魏之间经历了数次大战,各有胜负。
538年,双方又展开大战。激战中,形势对东魏军队很不利;为扭转局面,高敖曹命令部下竖起自己的大旗,想以自己的威名震慑敌人,鼓舞东魏军队的士气。
不料,此举适得其反。西魏军队一看到高敖曹的大旗,纷纷杀将过来,把高敖曹团团包围住了。
原来,西魏领袖宇文泰对高敖曹极为忌惮,在军中下令:有能斩杀高敖曹者,赏帛万匹。
依照当时的物价,这万匹布帛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所以,西魏将士们都猛冲过来,想要杀死高敖曹,取得巨额赏赐。
高敖曹不愧是一代勇将,经过一番血战,竟然杀出了重围,逃到了东魏军队驻守的河阳城下。西魏军队在后面穷追不舍,高敖曹急忙喊话,让城中的东魏士兵打开城门。
谁知河阳守将是高欢的侄子高永乐,与高敖曹一向不睦。于是,高永乐站在城头,不仅不打开城门,反而对高敖曹大肆奚落讽刺。
高敖曹急得用刀砍城门,但是没有作用。西魏的追兵已经到了城门口。
于是,高敖曹把心一横,转头迎向追兵,对最先冲过来的西魏士兵说:“来吧,砍下我的头颅,送你一个开国公的爵位吧!”
说罢,高敖曹把头伸过去,让那个西魏士兵一刀把自己杀死了。
据说,西魏财政比较困难,宇文泰规定这笔赏赐一定要兑现;但是,因为国库里不可能一次拿出这么多钱来,只能实行分期付款。让这个士兵每年到官府领取一定数额的布帛,直到领完为止。
根据记载,一直到43年之后,杨坚取代宇文氏的北周,建立了隋朝;这笔赏赐,还没有领完呢!
结语:高敖曹一生勇猛善战,最终却因自己人出卖,死于无名小卒之手,真是令人遗憾啊!
并且出卖他的高永乐,竟然只是被高欢骂了一顿就算了事啦。可见,高敖曹所遇的,并非明主啊。
品茗读史
在历史上死于无名之辈手上名将多了去了。
我在这里说上两个。
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征服了大半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戎马一生,可是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不同时期的史料中,对他的死因记载是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版本,坠马说、箭伤说、中毒说、遇刺说、咬死说等,其中坠马说和咬死说基本上是一回事,成吉思汗的五种死说都跟他灭西夏脱不了干系,对于说成吉思汗是西夏王妃咬掉 j j 而死的说法我个人不大认同,我觉得成吉思汗在西夏首都“兴庆”的灭国战中被乱箭射中中毒身亡的可能性最大,不管是被西夏王妃咬死,还是乱箭射死,成吉思汗都是死于无名之辈手中。
“三国演义”中人称小霸王的孙策,郭嘉平价他比项羽更勇猛,有过亡而无不及,孙策将来一定死于匹夫之手,最后果然应验了,东吴的典基人,没有死在棋逢对手的敌将手里,却不明不白的死在别人家奴手中,连别人的名子都不知道,真是窝囊死了。
张峰149764346
美国四星上将巴顿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显赫,但是他却死于德国无名之辈之手,对方仅仅是一名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将星闪耀,美国的巴顿将军绝对是最闪耀的将星之一。1939年,德国以著名的“闪电战”战术在欧洲横行无阻,看到装甲部队的威力后,美国虽然没有参加,但是他们立刻决定组建装甲旅。美军在考虑装甲旅指挥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巴顿将军,美国这个选择绝对是明智之举,虽然此时的巴顿已经五十四岁,但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组建过装甲旅,并在战后一直在深度研究坦克战的战术,可以说他在这个方面是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顿将军的装甲部队素以强悍的推进力著称,就连德国的将领们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德国名将隆美尔,他凭借着神出鬼没的战术指挥,被世人称之为“沙漠之狐”,而这位“沙漠之狐”曾经称赞巴顿将军的机动战战术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成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自美国宣布参加战争后,巴顿便开始跟着美军活跃在战场之上。为了瓦解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的法西斯主力联盟,盟军决定对意大利发动攻击,巴顿和他的第七集团军奉命与英军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兵分两路向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发动攻击。1943年7月9日下午,意大利西西里岛海域突然刮起了大风,到夜晚的时候,海面上已经是狂风巨浪,意大利人认为这种天气下,盟军肯定不会发动登陆作战,于是他们放松了警戒,但是巴顿和蒙哥马利却给了意大利人一个意外的“惊喜”。巴顿和蒙哥马利趁着意大利人的松懈,分别在杰拉和锡拉库扎地区使用空降兵抢占登陆场,随后各自带领部队顺利登上了西西里岛。
巴顿一生以自己是美国军人为傲,他不允许任何人看轻美军。登陆西西里岛后,尽管按照盟军的作战计划,英军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担负主攻任务,而巴顿的第七集团军的任务是负责蒙哥马利的侧翼安全,但是巴顿却不服气,他把西西里岛战役看成自己与蒙哥马利的竞技场,他要证明美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同时证明自己比蒙哥马利强。巴顿的第七集团军在西西里岛的杰拉地区登陆后,拥有十一个意大利师和两个德国装甲师的意大利第六集团军司令古佐尼向杰拉地区发动了反击,而巴顿在德军戈林师和意大利两个意大利装甲师的反击中,驱车直奔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指挥部队作战,最后德国戈林师和意大利装甲师狼狈撤退,巴顿和他的第七集团军开始挥师北上。巴顿开始向北方快速推进的时候,担任主攻任务的蒙哥马利第八集团军却因为步步为营的稳妥战法,而遭致的意大利第六集团军的顽强阻击,英军陷入困境。
看到英军陷入苦战,战场嗅觉明锐的巴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从司令部那里争取来了攻击巴勒莫的任务。争取到任务后,巴顿的第七集团军开始以势如破竹之势向前推进,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到达巴勒莫城下,守军被第七集团军的快速推进气势吓住,不战而降。这次行动中,美军伤亡300余人,俘虏意大利5.3万人,这样的战果让巴顿享尽人们的称赞,他赢得了“血胆将军”的美誉。8月17日,美军第七集团军又率先攻入西西里岛东北角的墨西拿,盟军按计划占领意大利西西里岛。西西里岛被盟军攻占后,意大利本土暴露在盟军的眼前,意大利人士气低落,加上连年战乱带来的国内矛盾彻底爆发,墨索里尼被迫下台,两个月后,意大利宣布投降。
参加完西西里岛战役后,巴顿引起了德国将帅的注意,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时候,盟军利用巴顿在德军中的影响力,虚构了一个由巴顿指挥的第1集团军准备在加莱海峡登陆的计划,德军上当受骗了,而盟军因此顺利在诺曼底登陆。以一人之名,能够吸引到德军上下的注意,从而改变战场的局势,不得不说此时的巴顿已经是一位令德军畏惧的将军。诺曼底登陆后,巴顿被秘密调到诺曼底,他的坦克部队快速三路推进,盟军越战越勇,此时德国才从快速推进的作战风格中判断出巴顿在诺曼底,从而得知巴顿在英国为加莱海峡登陆做准备是一个假消息。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晚了,盟军长驱直入,快速解放了巴黎。巴黎解放后,盟军又快速进攻到了德国边境,希特勒欲图突破盟军的阵线,德军于1944年12月16日向阿登地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巴顿奉命前往重镇巴斯托尼增援,巴顿的第三集团军与德军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最终德军溃败并退回德国边境。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战场上功勋卓著的巴顿已经六十岁了,正当他要返回美国的前一天,他却死于一个德国的无名小辈之手,对方仅仅是一名卡车司机。1945年12月9日,巴顿和盖伊少将去养雉场打猎,在司机带着他们辆前往雉场的路上,两辆卡车从两个方向朝巴顿将军的汽车驶来。发现情况不对劲后,巴顿将军的司机迅速刹车,但是车祸还是发生了,巴顿将军头部撞上了司机席后面的围栏,眉骨上方被隔热板玻璃割出三英寸长的伤口,脊柱完全裂开。事故发生以后,卡车司机逃逸,而巴顿将军被立刻送到了海德堡医院,但是十二天以后,他还是不治生亡。关于巴顿将军的这场车祸,众说纷纭,谋杀?意外?这个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不可否认,战功显赫的巴顿将军确实死于德国的一位无名之辈手上。值得一提的是,从事故发生开始,直到巴顿将军死去,乃至今日,那个逃逸的司机不曾被抓获,他真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无名之辈。巴顿将军之死,让我想起三国时期的“小霸王”孙策,孙策靠着从袁术借来的三千兵马,横扫江东,创建了江东基业,孙策在一次出门打猎的时候,甩开了护卫亲兵,独自在山中打猎,结果被仇家许贡的门客暗杀受伤,最终也是不治身亡。如果巴顿将军这次打猎的时候,能够带够卫兵的话,那么他不致于发生车祸,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
我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就是从最后一场战争中幸存下来,在那次战争中战死沙场一直是我计划中的事,我真是应该在快结束的时候死掉,但是一个人总不能跑去自杀吧!作为一名那个年代的军人,马革裹尸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归宿,可惜巴顿将军没有在他理想的状况下结束自己辉煌的一生,但是这并不会让世界各国人民忘记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世界近代史观察员
这里说一下抗日战争时期击溃有“铁军”之称的板垣师团的张自忠将军吧!他战死后遗体被日本人用上等棺木盛敛拜谒,后来被38师师长黄维刚端着轻机枪把遗体给抢回来,日军为了避免张将军的尸体受到损害,下令停止飞机轰炸。
张自忠是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后来追受了二级上将军衔,是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雄和英雄群体名录的人员之一,在襄阳会战中不幸牺牲。
张自忠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在晚清是官至五品的知县,但是14岁时其父因病死在了任上,16岁时和大自己一岁的当地姑娘结了婚,对方也是吃公家饭的,岳父是咨议局议员。
1911年,这样子装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开始投身革命运动,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认识了冯玉祥,冯玉祥对他非常满意,便让他在自己的麾下任职,在此期间,张自忠进入教导团军官深造,系统的学习了军事知识,并且在军阀混战中获得了很多战斗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自忠在喜峰口痛击日军,迫使日军改变进攻方向,在七七事变以后,他曾经试图用和平解决问题,被舆论骂为汉奸,不过后人对他的评价认为是权宜之计,其人仍不失大节。
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亲笔通告各部队出战,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5000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至王瑜曲去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还不请示不烂,绝不半点改变”。由于蒋介石被日本的假攻势迷惑,错误的判断了局势,导致张自忠被大军包围,其密码还被日军破译,军事部署被日军掌握,和日军发生遭遇战时,张自忠身边只有1500人,而日军方面有6000人,并且还有飞机大炮的帮助,局势对张极为不利。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张自忠身边的士兵大部分都阵亡,他把自己的卫队全部调到前方增援,日军发动了9次冲锋,张自忠部队人数伤亡惨重,后来,身边只剩下参谋和副官等8个人,他的腿还被炮弹炸伤,大群日军蜂拥而至,张自忠将军从血泊中站起来,日本一个名字叫藤冈的一等兵冲过去世被张将军的气势吓到不敢动,日军的中队长长唐野开枪打中了张将军的头部,但张将军并没有倒下,最后被缓过神来的藤冈一刀刺中而死。
张将军身上有一处刺刀伤,两处炮弹伤,五处枪弹伤。
日本经过验证后确认是张自忠将军,用上好的棺木盛敛,还树了木牌,一起膜拜,日本全军行礼,后来他的遗体被38师的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端着轻机枪给抢回来了,日军为了避免遗体受损而停止下令轰炸机轰炸。
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将张将军入祀忠烈祠首位,当时棺柩到达宜昌时,十万军民到场恭送到江岸,在日军多次飞临的情况下无一人逃窜,蒋介石冯玉祥等人亲自迎接遗体,蒋介石扶棺哀恸,并亲自抚灵穿过重庆,当天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夫人李慧敏在得知噩耗后绝食七天而亡,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雨台山,冯玉祥效仿史可法被葬的梅花岭,将雨台山改名梅花山,后湖北宜城改名为自忠县。
▲张自忠夫人
琅琊利剑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对外奴颜婢膝,割地赔款,对内盘剥百姓,层层加码,导致民众啼寒号饥,流离失所,生活日益困苦。
这期间,相继爆发了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活跃在安徽、江苏、山东及河南一带的捻军农民起义,大有呈南北呼应,烽火燎原之势,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也许是清王朝运势未尽,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批忠于朝廷的能臣良将脱颖而出了,其中有以曾国藩为首的被人称为晚清中兴的四大名臣,以及骁勇善战闻名于世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
可你知道吗,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目空一切的僧王,最后竟然死在一个年纪16岁的无名少年之手。
僧格林沁之所以骄横无比,与他的皇亲贵族身份不无关系。
他出身蒙古贵族,幼年丧父,过继给嘉庆皇帝的驸马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并被道光帝钦定为郡王继承人,成了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是清廷最信任最倚仗的国之“柱石”。
晚清时,曾经所向披靡横扫天下的八旗铁骑,养尊处优,承平已久,早已失去了入关时的狼性,军心涣散,不堪重用。可是僧格林沁却与那些尸位素餐的满蒙亲贵截然不同,他是晚清最后一位敢于提刀上马的八旗贵族。
可以说,僧格林沁的军队是晚清八旗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1855年正月,僧格林沁率军在连镇击溃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主力,生擒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当年即被咸丰帝亲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同年六月,在山东冯官屯又剿灭了太平天国北伐余部,李开芳亦被俘获。
谁也没想到,能征惯战的北伐军,却败给了满蒙铁骑,一时僧格林沁声名大震。
据《清史稿》记载:“僧格林沁忠勇朴诚,出於天性,名震寰宇,朝廷倚为长城。治军公廉无私,部曲诚服,劳而不怨。其殄寇也,惟以杀敌致果,无畏难趋避之心。”足见僧格林沁在带兵打仗方面,的确具有非凡的指挥才能。
最值得注意的是,对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给予了极大褒奖。
后来,僧格林沁率军前往山东河南主平定叛乱,在不到五年的征战中,他擒杀捻军首领张乐行,剿灭刘德培黑旗军和白莲池教军,又平定苗沛霖团练割据势力,可谓功勋卓著。
然而正是由于一连串的军事胜利,让心高气傲的僧格林沁更加有恃无恐了,这也预示着他的好运气也快要结束了。
1865年,僧格林沁率部征伐西捻军。西捻首领张宗禹充分发挥捻军机动性强的优势,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牵着僧格林沁的鼻子走,东西南北,无所定向,有时日夜兼程百余里,令僧格林沁疲于奔命,步兵辎重根本跟不上,导致首尾不能相顾。
再加上他本人性格暴烈,心急气躁,全然失去了作为带兵统帅应有的冷静和思考。五月十八日晚间,僧格林沁率领7000人的骑兵,穷追到山东菏泽西北高楼寨地区,中了捻军诱敌深入之计,被捻军重重包围。
此处地形狭窄,不利于骑兵作战。而此时,由于长时间的奔袭,人困马乏,给养不济,士气十分低落。僧格林沁呢,也是愁绪满怀,郁闷之极。 次日夜,眼见援军无望 ,僧格林沁决定分兵突围。
也许是心情坏到了极点,临出发时,他还喝了很多酒,带着几分醉意在一行亲兵护卫下,趁着夜色,冲向缺口处。经过一夜的厮杀,天亮时,侥幸突围的清军官兵却不见自己的主帅了。
清军中人称红孩儿的悍将陈国瑞,是僧格林沁的心腹爱将,感念僧王之恩,率亲兵重又杀回高楼寨。 四处寻顾之时,却看到有一个戴着顶三眼花翎的少年捻军,正在笑嘻嘻地向同伙炫耀。
陈国瑞大惊失色,一眼认得是僧王的顶子,暗叫坏了,僧王定是凶多吉。他催马上前,夺了三眼花翎,一路冲杀,最后在高楼寨附近一个名叫吴家店的麦地里,找到了身受八创的僧格林沁尸体。
原来,僧格林沁的七千骑兵并没有突围出来多少,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了。在打扫战场时,张宗禹并没有看到僧格林泌,怀疑他并没有逃出,极有可能躲藏在哪里。
于是吩咐下去,再仔细搜寻一番。其中有个叫张皮绠的16岁少年,刚参加捻军不久,由于对清军恨之入骨,搜得也是格外认真。
战场旁边有一大片麦田,长得也有没膝高了,张皮绠觉得这里有可能藏人,搜得更上心了。果然不远处,发现有个受伤的清军将领伏在麦田里,见此人头戴花翎,身穿黄马褂,想必是个大官儿。
他一个箭步上前,手起刀落,结果了僧格林沁的性命。然后,剥下衣帽,乐呵呵地去请功了。
历史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谁也没料到,曾经叱咤风云的僧格林沁,竟然会死在一个16岁的无名少年手中,可谓是活着不可一世,死时窝窝囊囊。
格林沁战死的消息传出去后,清廷哀痛至极,以亲王规格给予厚葬,同治皇帝和慈禧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时年55岁。
最后,再说说少年张皮绠后面的故事儿。杀了僧格林沁后,没过多久,张皮绠便离开捻军回乡了。为逃避官府追捕,他隐姓埋名,最后在龙山安顿下来,还娶了一房媳妇儿,生了个儿子。
接着,又拿出积蓄,在集市上做起了小生意,日子过得倒也安闲自在。可是,这样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他言行不严谨,噶然而至。
1874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听说张皮绠回到涡阳一带,于是派人打听他的下落。假如张皮绠口风严实点儿,也不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有一天,他多喝了几杯,竟然在酒桌上谈起了过往的经历,随即就有人告发了。次日,天刚蒙蒙亮儿,一队清兵就闯进了张皮绠家,还搜出了僧格林沁的朝珠一颗,更加认定他就是手刃僧格林沁的凶手。
清廷闻迅后,严令从重治罪。张皮绠于是被施以极刑,凌迟处死。据说,在行刑前,张皮绠大义凛然,毫无惧色,痛斥清王朝的昏庸无道,围观百姓无不落泪。
张皮绠就义后,安徽、山东一带的百姓为了纪念他,还给编了个歌谣:“张皮绠,真正强,麦稞地里杀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