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盂
从战略上来看,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在南翼的进攻犯了和德军在1942年的南翼攻势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将进攻扩张到了远远超出自身能力的范围之外,这导致苏军的进攻显得过于分散,而且缺乏重点,虽然击退了包括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防线在内的整个德军南翼战线的德军,但是却再没有取得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的歼灭战,战略态势在慢慢的发生转变,后勤补给不足和预备队的缺乏问题逐渐转移到苏军的身上,而德军随着战线的缩短和西线预备队的增援加之后勤补给线的缩短,防御的强度越来越高,并且集结起了一支强大的战役预备队,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了德军手中,无论如何,苏军在南翼的进攻将最终被德军阻止,只不过在曼施坦因这个战略大师的指挥下,德军不止阻止了苏军的推进,而且还重创了相当一部分的苏军,最终迫使其全面的转入了防御。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的南翼战略反攻一直在持续中,并且范围呈逐渐扩大之势,苏军最高统帅部不仅仅是围歼德军一个集团军群,而是整个德军南翼集团和中路集团,整整3个德军集团军群。从对刚刚结束斯大林格勒包围战的顿河方面军的部署上就可以看出,该方面军的大部分被派往了库尔斯克方向上,企图彻底分割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进而向北迂回和中路苏军一起合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也可以和突入哈尔科夫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一起向第聂伯河挺进,切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退路,这个战略构想确实太过宏大,同时维持5个方面军的战略进攻大大超过了苏军的后勤补给能力。
苏军最高统帅部这一大胆的战略部署是建立在德军整个南翼战线已经崩溃的基础设想之上的,认为德军已经失去了任何反击的能力,而只能是尽可能全面的撤退以逃脱被歼。苏军这一错误的判断几乎和去年的德军如出一辙,他们都不曾相信遭到重大损失的对方会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反击,都忽略了对方战略、战役预备队的集结。苏军认为德军正在战略撤退的有力证据之一是在最南端突出部(顿涅茨河突出部)上出现大量向西行进的德军行军纵队,苏军认为这是德军开始大撤退的先兆,殊不知这是德军发起反击前的战役机动,从高加索撤回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将代替顿涅茨河一线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而后者将通过机动绕到进攻苏军的西面,从而和东面的第1装甲集团军形成钳形攻势,苏军西南方面军最先遭到严重的打击,进攻被彻底粉碎,全线退回了顿涅茨河,随后德军的反击指向在哈尔科夫附近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失去了西南方面军侧翼的掩护,沃罗涅日方面军也难以坚守,被德军击退。德军一直占据着战役主动权,利用集中的装甲部队对苏军各个方面军实施打击,各个击破,而苏军没有战役预备队可调,无法应对,处处被动。
从后来的眼光来看,苏军较为合理的方案是放弃新组建的中央方面军对库尔斯克方向的进攻,而是加强到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方向上,全力遂行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围歼,有了这支强大兵力的介入,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附近的反击将遭到严重的挫折,随着反击的失败,德军最终将不得不放弃顿涅茨突出部,实施全面的战略后撤,目标至少在第聂伯河以西。可惜苏军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更加冒险的行动,曼施坦因则一直在等待着苏军的犯错,并最终利用了苏军这一错误,一击重创苏军,重新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是一场体现战争艺术的经典战役,曼施坦因也由此被西方军事学家奉为“战神”,直到战后都被北约大加研究中。
战略论
曼施坦因对战机的识别是有目共睹的,其实从后来建议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立刻发动进攻也可以佐证这一点。哈尔科夫一战更是他大局观和把握战机的集中体现。斯大林格勒之后,苏军的作战意志和统帅的乐观情绪事实上上升到了战争开始后的高点。这也直接导致了苏军冒进太深的风险。尽管解放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在政治上意义非凡,但却把整个侧翼暴露给了德军。曼施坦因胆大心细,在德军的弱势局面下,坚决对苏军发动反击。苏军的顺风局下,几乎所有苏军将领都认为曼施坦因会撤退,当被反击时,几乎是心理上无准备的。1943年2月底的10天左右,曼施坦因部就击毙了23000名苏军。之前非常勉强同意曼施坦因反击的希特勒此时心花怒放,他被这样的战果折服了。刚离开前线不久的他3月10日就又折返至前线。为了送元首一个礼物,曼施坦因集中所有可以使用的力量,一鼓作气,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并随后占领别尔哥罗德。从苏军角度看,折兵十余万,刚刚通过斯大林格勒取得的大片领土瞬间失去,库尔斯克突出部、三面受敌,整个战局又极端恶化了。曼施坦因这场战役贵在突然以及对战机的判断,从战争艺术和战果来看,说是他的代表作毫不为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认为这场战役并不传奇。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的覆灭,几乎可以说德军在东线的脊梁被打断了。
1942年11月,苏军“天王星”行动。11月23日就包围了第6集团军。斯大林格勒在整个1942年几乎是希特勒的心头病,他立即命令最器重的曼施坦因率领顿河集团军群发动“冬季风暴”行动,解救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最初的判断是,以第6集团军的补给状况和兵力、纵不能突围,守住阵地问题是不大的。因此向希特勒和保卢斯都做出了解救的承诺。希特勒当然非常高兴,命令第6集团军死守住斯大林格勒已经占领的地区、等待救援。初期,“冬季风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曼施坦因一度离斯大林格勒只有48公里。但是随着信息的增多以及曼施坦因对苏军强度的了解,他发现自己单侧的德军是无法穿透苏军防线的,而且第6集团军的补给状况非常差,无法固守斯大林格勒。他向希特勒请求让第6集团军放弃斯大林格勒,抓紧向自己的方向突围。这时候,戈林向希特勒保证,有德意志空军,每天可以向第6集团军空投1000吨补给品,油料、食物根本就不成问题。保卢斯则向曼施坦因反映,自己无法突围,因为坦克油料早已耗尽。希特勒有了戈林的保证,继续让保卢斯固守。可是戈林的话证明是大话,最高的一天,空军只空投了六百多吨的补给,大部分时候,只有一两百吨,根本无法让保卢斯固守或反击。曼施坦因的突击也被苏军的“小土星”行动打断,曼施坦因知道自己的救援部队都有可能被合围,因此选择了撤军。第6集团军此时只能坐以待毙。曼施坦因先期对第6集团军的误判和戈林对德国空军的误判,是坚定希特勒“斯大林格勒可以守住”这一观点的两个助推器。尽管曼施坦因迅速了解到了战局做出改变,但是第6集团军突围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更何况希特勒已经咬定要坚守,曼施坦因缺少了和元首针锋相对的魄力,间接葬送了第6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