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春风沉醉
我想这里存在一个误解,有必要先更正一下:数学好其实不完全等于数学数学成绩好。
我们平时说的数学好一般指的是数学成绩不错,但是有些数学能力不能通过小学的数学成绩衡量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题主您提出的问题的原因所在:初中需要的很多数学能力在小学没有反映出来,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小学的数学成绩来判断孩子初中数学的学习情况。
一般地,学校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评价孩子初中的数学学习潜力:
1、笔试+面试
这是很多学校选拔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比较稳妥地评价孩子的初中学习潜力。当然,现在这个方式被禁止了。
2、通过竞赛成绩来评价
以前很多学校直接看你的杯赛成绩,主要是因为竞赛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初中需要的数学能力。当然,这个方式同样被禁止了。
如果家长想提早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实际上不参加竞赛同样可以做到。具体的做法就是自学!如果没有小升初的压力,那么提前学前初中知识真的太有必要了!五年级就应该开始了。注意我强调了是没有小升初的压力的情况下!
具体的学习方式就是强调逻辑训练,很多孩子小学练过头了,结果脑子太过简单,一旦面对初中的题目根本无法理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初中经常有的分类讨论,逻辑推理,证明等问题,很多孩子根本不适应。具体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呆”,“乱”。孩子无法从很多的信息中理清头绪!这些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需要慢慢练习,如果等到初中的时候才接触,那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就会不适应。
具体如何做?课本+一本参考书就行。这个阶段主要锻炼的是自学能力,所以不建议去辅导班。让老师来教固然可以学得快一些,但是去浪费了很好的锻炼孩子自学能力的机会。自学的阶段重基础,不要做太难的题。重点把课本上的定理推导一遍,把原理都弄懂了,完成课后的练习就够了。
如果孩子能够在上初中之前适应一段时间,那么ta的大脑就会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水平,就不会出现初一不适应的情况。也就能够在初一一开始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我的孩子原来在小学的时候挺聪明的呀,怎么到了初中就“变笨”呢?尤其是数学,原来小学考试,每次不下90分,但到了初中,怎么次次考试都上不了90甚至更低呢?
通过我平时的教学观察,我觉得大体分有以下五种情况:
一、小学较简单的知识掩盖了孩子在学习上的真实水平。
在小学的事后,因为孩子年龄小等原因,课堂进度比较慢,一个知识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而且最后的考试基本上平时练什么题换个数就考那个题,再加上知识点简单,所以学生都能考个不错的成绩。
这样给家长造成一种错觉,觉得孩子很聪明,学起来不费事。
但是到了初中,学习的知识逐渐加深,灵活性逐渐增强,而且由小学算术过渡到初中代数,由常量变为变量,有些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同时几何由小学的合情说理变为中学的逻辑推理,对学生的逻辑性要求一下子提高了;同时考试题目灵活多变,但有些学生还是以小学的模仿性练习为主。跟不上初中的学习。
比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学学习一件衣服100元,提高10%后,是多少钱?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出来。但到了初中变为:一件衣服a元,利润率为x,这件衣服售价多少钱?很多学生都做不出来。因为很多学生对变量的认识达不到要求。
这就是知识上难度增加给学生造成的困难。
【建议】: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水平,随着难度的增加,培养孩子分析和对比的能力,由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孩子联想能力,分析能力。对这样的孩子要耐心细致,不要急躁,不能一蹴而就。
二、小学题目单一性思维掩盖了学生思维表面话、浅显化的问题。
因为小学年龄比较小,题目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多老师爱用抢答的方式引导课堂。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张口就答的习惯,家长和孩子都沾沾自喜,认为孩子很聪明。
但这种方式适用于知识简单、灵活性不强的问题,到了初中,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加强,思维灵活性和综合性也加强,有些孩子不改这种张口就来的习惯,思维往往处于表面化和浅显化。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和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 有些孩子就认为3是腰,于是最终答案就是3+3+6=12
- 有些孩子就认为6是腰,于是答案就是6+6+3=15
- 还有些孩子就思维比较全面,知道分类讨论应该是两个答案12或15。但还是错误的
- 真正正确的答案应该首先分类讨论是12或15,然后再要考虑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可能三边为3、3、6,最终答案只能是15。
这就是思维的深入性。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浅的例子。这种分类讨论、灵活转化的题目随着知识的加深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难。那些思维不能深入思考的孩子每每抢答出来,就是错的,屡屡受挫,就会觉得越来越吃力,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笨”。
更严重的是,有些孩子和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存在的思维弱点,反而沾沾自喜,觉得答的快就是比别人“聪明”,那这样的孩子得不到及时纠正,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越来越不知道如何自处。
【建议】对这样的孩子在平时要逐渐培养孩子思维的深刻性。碰到一个问题,多问一问为什么?多想一想还有没有更深的层次?多思考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在生活当中,家长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小事:比如要到一个地方去玩,那么我们怎么去呢?像这样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多种可能性,哪种最好。慢慢的形成想问题不是直线型的、单一型的、表象型的。
三、小学模仿型考试掩盖了学生模仿型思维的问题。
小学数学考试基本上是平时练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由于平时大量的熟练性练习,基本变成下意识行为。所以考试成绩都比较高。
但是到了初中,一个知识点的考法灵活多样。平时练习根本不可能全部练到。对学生转化思想、灵活能力要求提高很多。
如果孩子还是只存在一种模仿的思维方式,老师上课讲了某一道题目或者某一类问题会了,就觉着都学会的话,那么势必在考试中是得不到好的成绩,觉得自己变“笨”了。
【建议】:在平时学习中要加强孩子对知识灵活应用的培养,注重学科思维的培养,注重转化思想。避免死记硬背,单纯的模仿越来越不适用中学的学习要求。
四、孩子口头思维方式掩盖了思维不规范、不严谨的问题。
从小学到初中一大变化就是由形象思维过渡为逻辑思维,就是由能说出来即可变为必须逻辑严谨的表达出来。
但是有些孩子总认为我只要有思路就可以,不必非得按老师所说的逻辑条理的表达。尤其在刚刚学习几何初步的时候,学生的表述总是断章的,不连贯的,这是正常的,只要孩子认真训练都会度过这个难关。但是怕就怕有些孩子认为为什么非得这样说,我脑子里有就可以了,这样写没必要的,那么他在逻辑上就得不到训练。
造成的后果就是随着题目难度和灵活性的增加,由于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不够,即便会做,也不会条理逻辑的进行叙述,导致步骤分左扣一分右扣一分,出来对答案,数都算对了;但出了成绩,发现步骤分都扣光了。
而且,长此以往,逻辑思维得不到科学的锻炼,学生总是以直觉思维处理问题。碰到稍微复杂的几何题、函数题就会束手无策,慢慢就觉得自己变“笨”了。
【建议】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几何题、解答题的格式规范性。家长首先从自己的意识上就要改变,不能总认为孩子能说出来就行了,摇落实在纸上。而且这样的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较散漫,家长在训练孩子学习习惯的同时,纠正性格上的弱点,端正思想态度,养成谦虚谨慎的习惯。
五、有些孩子思维灵活但掩盖了不注重细节的问题。
有些孩子确实思维灵活,能力较强,但是容易抓大放小,不重细节。比如在数学题里,经常把某些要求放在括号里说明,有些同学就一目三行的忽略过去,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再比如,题目中两个动点,它们的运动时间、路程的关系特点没搞清楚就做题;这些细节的失误,往往导致整个题的溃败。这种失误多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往往让孩子认为自己变“笨”了。
【建议】这样的孩子要多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握。一个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题考试的基础。不仅能掌握全局也能关注细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孩子由小学进入初中,无论是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都是一个很大的台阶,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好中小衔接是非常必要的。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弱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弥补,相信孩子会很快度过这个阶段。
师者馥仁心
有这个现象,并且是有科学道理的。
小学数学毕竟是以计算为主,题型少变化小,可以通过刷题刷成高分。
如果把孩子大脑刷成规定思维模式,初中数学分别是代数和几何,抽象能力,逻辑推导能力为主,不再是计算为主,这类孩子不适应就正常了。
而我个人小时候数学学得好的案例正好相反,小学数学我不算特别好,特别是四年级之前,虽然小学毕业我考了全校第一,但我自己心里面是有害怕的,因为我家里有一本应用题大全,里面很多题目,类同今天的小学奥数题目吧,我都不会,只能庆幸说幸好不考这些。
等我初中学了代数,再来翻这本书,晕倒,用代数方法来解,实在是太简单了。幸好小学时候,没有去学那些莫名其妙的算术解法,简直就是江湖术士之道,没意思。
而且,12岁10分钟能搞定的东西,当年10岁时候,就没必要花整夜整夜时间去琢磨这些题目。浪费时间——我当时就浪费了好多夜晚。
我自己通过这个案例,明白了抽象数学的牛逼之处,对自己也是一个刺激,大概因此理解了数学的三味,数学越学越好,后来得了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凭此上了大学。
所以我自己对自己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基本上控制她一类题型做几道题目,巩固了就行,关键是不是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关键会不会一题多解,关键是不是掌握了数学的逻辑和思维模式。
最多期末,根据错题本刷刷相关题型,就是怕她以后后劲不足。
个人经验,供参考吧。
可以关注一下我,其它回答里面有关于错题本的用法,以后也有数学方面的相关回答。
爱编程的魏校长
的确存在一定比例的学生,小学数学成绩好,初中却下滑的情况。因素有方方面面,但主要是成绩衡量不出孩子真正的数学能力。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关注我问答的应该清楚,个人比较反对记公式或题型,也许记住这些在小学可以轻松取得不错的成绩。到了初中单靠记忆不去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和本质,并灵活去运用,是不行的。这是一方面,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供您参考。
初中数学成绩下滑思考
① 数学概念和原理
经常评论区收到一些观点,小学记住公式就行了,不用知道其中的数学概念以及原理,大了就自然明白了等等说法,其实是让孩子的进行低效率学习,让学习力打折。小学数学真正的能力水平,在于孩子培养数学思维的综合运用能力,而非记忆知识的能力。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为什么?其他多边形呢?外角和呢?
提前接触一些拓展题目,灵活运用如关联类比思想,分类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归纳的思想,方程思想等对于难度加大的初中数学学习来讲才是打基础。
② 独立思考能力
还有一些家长,小学时花大量时间辅导孩子,孩子有什么难题就直接问家长,所以对于难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解题策略的归化总结,在很多辅导机构也比不少这样的培优生,被动接受或简单模仿,稍微变化下题目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建议小学高年级学生多思路解题,并举一反三去思考一类题。初中更要摆脱依赖性,归化的思想面对新知识挑战。
③ 思维严谨性
小学阶段对知识理解过程是不同的,初中数学概念更加抽象,需要学生细致,全面,深刻,严谨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所以有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多接触一些复杂数学题,养成分析和表述解题过程的能力。可以试下我微头条分享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精练。
④ 数学乐在其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感性的乐趣上升为对”悟“的过程追求!加大自学力度,才会真正乐在其中。另外也要"好"为人师,加油!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干货知识
一学堂王老师
看见有学科成绩下降,一定要仔细分析各种可能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
因为不管什么学科,在学习的每个阶段的内容是不同的,学习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需要的各方面能力也是不同的,而孩子的成长也是动态的,孩子在学习中的表现也是动态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去看待孩子在短期内的学科成绩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段问题阶段对待。
也许是孩子因为初中各科学习都和小学有很大变化造成的,譬如初中科目增加,各科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而每科的学习用时反而减少,如果没有迅速调整好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外学习主动性,那么进入初中就很快会在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学习中出现问题,有时甚至会一落千丈,从此走进学习的下降趋势。
所以,刚进入初中,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数学方面出现问题,除了分析数学学习方面的情况,也要留意其他功课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全面分析孩子的新阶段的整体学习情况,避免抓上一门落下一门的情况,要让孩子各门功课齐头并进的同时培养特长。
有一爿倪奶奶快乐作文
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学生升入初中之后不学了,那么只能说明一点——这所学校的数学考试从来都是出的最基础的题,毫无区分度可言!
这种情况在小学比比皆是,一方面是照顾孩子们的信心、自尊心,另一方面是教育减负的要求——说真的,有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孩子考了多少分,只是知道个ABC等级而已,所谓的“好”到底有多少水分,这个没法说。
以我孩子我学校为例,期中考试的时候出题简单了,结果孩子们的成绩都非常的高,满分一大片,而A等级(前10%)的孩子最低分就是98分,你想想这个成绩吧,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分度!然后期末考试吸取了其中的教训,增加了不到10分的略难一些的题目,这下可好了,平均分直接降到了90分上下!差距一下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题主所谓的“小学时数学很好”可能水分是非常大的!
孩子只是在基础知识上掌握的比较扎实,且比较仔细,但是对于灵活运用上却是却是能力不足的。
<strong>而升入初中之后,数学的整体难度是一下提高的(高中亦是如此),如果孩子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轻视了初中学习,或者不认真学,或者不加以练习巩固,那么这种科目是很容易马上打脸的——因为懂与不懂、会与不会可以直接在题目上得到体现。
解决这个问题也没什么快捷的办法,因为数学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就算是你拿着课本反复看也未必能够做出变形之后的题目来,除了个别天赋了得的人之外,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进行巩固和消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小学阶段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分数所迷惑,如果你不确定孩子的能力到底是怎样的,你可以找一些重点学校的比较高质量的题目(有很多学校题目是比较难的)来测试一下,看看孩子的是不是真的学的那么好——记住,所谓的“好”在很多时候都是相对的!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小学升初中,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大转折。家长特别容易迷茫的一个问题:孩子小学成绩那么好,为啥到了初中一落千丈呢?他一点都不努力。而孩子成绩改变的最先和最大征兆应该是数学。
小学数学那么好,到了初中数学成绩那么差,并且怎么补都上不去,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的区别:
1.每堂课内容含量上的区别:初中课堂内容量大大的增加。小学课堂只是其1/3左右,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不在会翻来覆去的讲同一个问题,给孩子很多时间去练习。如果孩子不能适应这个节奏,成绩自然下滑。
2.作业和考试的转变。初中,数学作业很少会遇到原题,或者说是只改数字的题目。他对孩子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特别高。所以如果孩子是过于依赖老师,没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数学成绩定然不好的。
3.思维方式的转变。小学图像思维,显像思维比较多,依靠死记硬背或者记住公式可以考高分,而初中数学包含的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思想。理论性强,抽象,如果孩子这几方面能力欠缺,就没有办法取得好成绩。
这个大概就是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基本区别。
该如何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呢?
首先:家长心态上要转变,不要再一味的要求孩子刷题,多做几遍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是要让孩子在思维上彻底理解。
小学阶段,孩子即使对公式不理解,也可以把题作对,可是初中不行,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知识的归纳能力。
其次:孩子学习方法上一定要转变。训练孩子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等能力。提升成绩不是一味的去补文化课。
再次:家长要多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迎接挑战,并且真正的能够迎头赶上。
当然,孩子初中数学不好,还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孩子心里上有所变化,可能跟老师之间有所误会,就会提升孩子的抵抗情绪,进而放弃学习数学,导致数学成绩特别差。
这个阶段的孩子心里上是感性的,甚至有些偏执的。作为家长,要去接纳孩子,保护孩子的敏感和脆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建立走出这种阴霾。总之:孩子初中数学不好,家长不要只会责唠叨孩子,积极的帮助孩子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绝对不会错。
祝福你!
教大育小
小学的成绩有假像的。因为很多家长只听了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对于马拉松没有意识到,小学难度相对来说还不大,灵活性少死板的内容多,家长严厉的管得多了,孩子读书用的时间多了成绩好就相对容易了,但以后初中高中家长们无法都管得住,不自律的学生当然就不行了,而且这种孩子长大了也要逆反心理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一味的靠管的孩子自然越到后来越不行。
一路走来
其实小学数学多是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尤其五年级以前的孩子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去,而五年级六年级随着课程的加深有些孩子就感觉吃力了,到了初中对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更多,那些先天悟性高的和后天刻苦勤奋的都能跟上,而那些本就理解和思维能力不太好的又不愿意好好学的肯定就会越拉越远。再有数学本就是步步为营靠一点一点的积累稳步推进的,一旦卡在某个知识点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的话,就会形成断层,那对以后掌握更深的知识面将造成更大的困难,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初中是最为基础的知识,基础打的深,上了高中才不吃力,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勤奋刻苦。
崎岖不平小山村
大话和空话就别说了,小学就是基础,基本上学生都有余力。行程问题,浓度问题,方程思想,比例问题,几何模型,盈亏问题,转换单位一,这些如果能在五六年级把基础打扎实,初中不会出现大脱节!还上的课外班还得上!我是陪着孩子上课过来的,不是亲爹别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