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關注“ETC”爭議,盼改進收費模式|聚焦上海兩會

記者 | 楊舒鴻吉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方案》,要求在2019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推廣ETC無感收費來解決高速公路人為擁堵狀況。

依據此《方案》,上海於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進行全網切換,實現客車高速公路電子快速通行。但在近半個月的運營過程中,包括上海在內的多地ETC用戶相繼反映,部分地區高速通行費用不降反升,費用收取不透明。

這些問題引起了上海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與會委員的關注。

上海市政協委員、力康生物醫療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欽華在《關於規範高速公里收費計算起始點的建議》中指出,“有些高速公路收費站ETC通道顯示的金額很低甚至沒有金額顯示,是因為車主的記賬卡沒有立刻扣費,當天也查不到,幾天後銀行才會發送扣費短信,金額則是2個門架間的收費明細,但將這些零碎短信拼成全程金額對於常走不同高速路段的司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新、舊收費方式的不同,是ETC收費引發關注的原因之一。

資料顯示,上海高速通行費舊版收費政策是5元起價、每5元為1個計費單位。新實施的收費政策是單次交易金額按照四捨五入規則精確到分,人工收費車輛單次交易金額按照四捨五入規則取整精確到元,一段行程由不同的龍門架分成了多次交易,ETC車輛按照實際行程收費。

對於計費問題,沈欽華認為新方式更科學、公平,體現了多用路多付費的原則,“但所有車輛強制安裝ETC前還是按照最短路徑收費才合理。正常情況下,用戶是因為前方車流彙集導致擁堵選擇繞路,從而一定程度緩解了該線路的擁堵,提高通行效率,但無形中增加了通行距離,這種情況不應漲價。”

他同時指出,現行的收費明細只能在完成行程後數日後,在APP裡查到通行記錄和開票。目前上海的ETC用戶查通行記錄、開票大都是通過“上海交通卡”、“票根”這兩個APP和微信端ETC助手。在過去,ETC用戶一般會在數小時以後就看到通行記錄和開票信息,但新收費政策實施以來,這個滯後時間延長至數日,也造成了部分用戶難報銷。

上海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成員、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廖侃則認為,高速公路採用ETC收費後,計費標準從原先只是高速公路一方知道變為高速公路方與駕駛員雙方透明的現狀,對於計費依據與標準也從原先由高速公路單方面設定而高速公路使用者完全不知情也無從知曉變成為對高速公路使用者也透明化。在這樣的新條件下,對於計費依據與標準也就從單方面設立變成了需要雙方認可,如果依據和標準存在較多雙方不一致的情況就會導致大量不必要的繳費糾紛,影響社會各方和諧。

針對費用相關爭議,兩位政協委員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沈欽華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做好對本地儲值卡、記賬卡、滬通卡用戶的消費記錄查詢及開票服務:“首先是賬單分段計費透明化,有互相關聯的通行明細、收費明細報表,能按合併金額開發票,方便報銷和對賬。其次儘量縮減數據對賬時間,最終目標是收費口就可即時顯示,此外,在APP和網站的費用信息旁附加詳細計費政策公示鏈接,對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公佈下一步解決的時間和計劃。”

廖侃則建議上海所有高速公路收費計算的起始點調整為從起始ETC門架開始,連接線部分不再納入收費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