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山水畫注重筆墨,我們在作畫時,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讓筆墨當隨時代?

藝舟鑑藏


筆墨是中國畫最主要的繪畫語言,伴隨著中國畫上千年的發展,筆墨從單一的線條、墨色,逐至千變萬化,極為豐富;從基本的造型手段,到逐漸能表達創作主體的情感精神而自成體系,它一直沒有背離中國畫意象的特質。在天人合一,悟道自然的中國哲學思想的關照下,筆墨和自然始終有著一種不離不棄的關係。自然地形地貌的多樣性為山水畫筆墨語言的發展提供了生長的空間環境。“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筆墨在山水畫的造型達意上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在中國繪畫獨特審美的表達中,筆墨和自然山水合而為一共同創造意象的山水世界。造型是筆墨存在的前提,筆墨技法是筆墨情感表達的基礎。筆墨語言化為筆法與墨法,體現於山水畫作的山石、樹木、雲水等的表現之中。

自然地理環境和山水畫之筆法

1.山石法

山石法中最為豐富和重要的筆墨語言是皴法。早期的山水畫空勾無皴,五代之後山水畫漸見皴法。皴:皮細起也,皴原意是指皮膚因受凍而皴裂,山水畫將皴引申為表現山石紋理、結構的用筆方法。清代石濤說“筆之於皴,開生面也。山之為形萬狀,則其開生面非一端”。皴法的不同是區別流派和風格的重要因素。北方山石多由不易被物理風化侵蝕的石灰岩和結晶岩構成,在長期的侵蝕作用下,石面粗糙,岩石形質渾厚,北派山水畫家在造型時,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刀痕必露的方峻之筆,勾斫山石之輪廓,又以大小斧劈、刮鐵、雨點、豆瓣、釘頭等面形皴、點形皴來表現厚重、粗糙、峻拔的山石形態和山石結構。筆筆實落,如釘鑿斧砍,以堅實之筆堆塑出巨巖、凝土,一派雄強之勢,顯示出雄偉、粗獷、豪放的風格。與之相對,南方地貌以小山、丘陵、平地、水澤為主,除黃山、武夷山等奇險高山外,地形起伏不大。其山土層深厚,土質鬆軟,植被生長茂盛,氣候潤澤,煙雲籠罩。南派山水畫的皴法筆線見長見短,變化多端,似實似虛,筆線之中隱透煙雲水霧,以抒情見長。

2.樹木法

“山籍樹而為衣,樹籍山而為骨”。樹木和山石都是山水畫主要的構成元素。在山水畫中,北派山水常可見到枯樹老枝,雪景寒林,有枝無葉,或是長松巨木,突出一株或幾株樹的形態,穿插組合於畫面之中,這是北方少雨,難成密林,常有單株或數株大樹兀立於山間的真實寫照。觀北派山水可通過樹木而明四季,是謂“春山明媚,夏木繁陰,秋林搖落蕭疏,冬樹槎丫妥帖”。而南派山水長於表現叢林和層林間的虛實空間關係,見樹成林,且枝葉繁茂,在南派山水中還常可見到水邊的蘆葦、屋後的毛竹、庭院的芭蕉等,都是較典型的南方景色。

3.雲水法

“山以水為血脈,故山得水而活”,山至剛,水至柔,剛柔相濟,自然之道,故傳統山水畫多是有山必有水,又“(山)以煙雲為神彩,得煙雲而秀媚”。煙雲縹緲于山水之間,使水更見其靈,使山更見其神,故山水畫中常植雲佈勢,造景生境。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對煙雲流水的形態同樣也有很大的影響。北方山高溪深,晴朗日萬里無雲,陰雨時才可見雲霧翻騰。南方比之北方水多雲盛,山體不高,浸潤於江河湖澤之中,在山水之間常有云霧繚繞。北派山水多表現為溪流深瀑,較少煙雲,山間的留白,似是煙雲,常為空間關係表現之需要;南派山水畫中以雲水見長,江色浩渺,沙汀漁舟,山間雲霧飄忽不定,山水迷離,意境悠遠,還有南方特有的水上漁網,岸邊蘆葦,水鄉澤國之景躍然紙上。

自然地理環境和山水畫之墨法

山水畫“以筆取形,以墨取色”,複雜多變的自然地形地貌是筆法多樣性形態產生的基礎,同樣山水畫中墨色的變化仍是源於自然界給予的啟示。雖然,山水畫中的墨法把自然界的斑斕色彩歸納為黑白濃淡乾溼的墨色關係,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而“運筆古秀,著墨飛動,望之元氣淋漓,恍對嵐容川色,是為真筆墨。須知此種神韻,全從朝暮四時,風、晴、雨、雪、雲煙變滅間貫想得來”。山水畫南北兩派的墨法因其氣候、地理環境的不同而相異,北方屬於半溼潤半乾旱地區,山川雲氣少,山石結構肌理清晰,易於觀察;江南地區水系發達,常年煙雲繚繞,水霧蒸騰,山色迷濛,遠山更是蒼茫浩渺。因而北派山水墨色濃淡層次分明,黑白對比強烈,皴擦多於渲染,筆墨鮮明,如晴朗日直面山石;南派山水皴染結合,常以水墨烘染來表現山石的陰陽結構,淋漓滋潤,霧氣迷濛,墨色變化微妙而豐富。

自然地理環境啟示了山水畫的繪畫語言,成就了山水畫的獨特風格。中國山水畫具有千年不衰的生命力,正是因為它紮根於生生不息的自然之中,可以說,山水畫的每一發展創新都離不開自然之靈賦予的靈感,自然地理環境是山水畫創作的重要基石。


壹點微言


山火畫是筆默的精髓,我們熟知筆默的優點,是中國畫之根夲,是中國畫的靈魂,它的出現成就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它你筆墨手法獨特,畫出了各自的風格,總的來說是一種大氣風格。以前都是不夠細膩的山水畫之多,現在的山水畫隨時代的發展,會變得更大氣,會有更多的時代風格,更好體現文化,社會和諧之根本,





三農老三哥


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失去了筆墨的中國畫是不完整的。

中國文化的傳統大的方向是相承相續的,文化的精神特質具有典型特徵,如同一個家族的代表性氣質,形象和風氣。失去了這些氣質,形象和風氣就割斷了家族內涵的延續。家族內族人之間的凝聚也就失去了向心力。

傳統筆墨在線條與墨韻經年累積的沉澱中展現深厚的美,那就是“功夫”,這種為“功夫”所做的付出,本身就是一種人生閱歷的美,通過筆畫一一展現在作品中。這種看似簡單的線與面,濃縮了天地間千變萬化的色彩和形象,符合“大道至簡”的哲學理念。

瞭解了傳統筆墨的文化內涵,也就明白了傳承的意義,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用我們的心靈感受捕捉時代生活的精神點滴,以經過沉澱的筆墨塑造出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

傳承是一種活水源頭,發展則是滾滾東流



六塵花雨


我認為對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筆墨當隨時代”的理解與認識因人而異,這是一個多年來一直很多人研究的課題,正反雙方討論比較激烈的一個話題,因為這個題目命題極其龐大而深奧,我們不是專業理論家和評論家,我寫了幾天了,發現越寫越深也不能把一直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回答寫完,將來有機會可以寫成書或專欄再和大家一起研究交流吧。 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幾千年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幾天幾夜就可以說完寫完的,所以我改變了思路,準備從我個人多年從事書畫藝術研究實踐,宣傳弘揚,繼承創新,創作發明作品等的角度把我個人想法寫出來,僅供大家參考,有不同觀點可以評論留言,交流討論分享。

以下四點是我個人多年從事中國畫筆墨藝術創作研究經驗觀點,從我們所在的新時代,現代人文化藝術創新思路角度分析總結如下:

首先,“筆墨當隨時代”這句話出自: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力主創新的大藝術家石濤中國畫題跋中,其中的一句名句 。他的畫筆墨意境新奇,筆墨研究理論著達到中國繪畫審美學高峰,對清末至近代的中國書畫藝術影響深遠。

其次,我多年中國畫創作經驗:筆墨創新“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師古而不泥擬古,古為今用。”現代人們物質文明生活方式變了對文化藝術作品審美要求也變了,唯獨千年文化藝術精神文明精髓筆墨沒變,萬變不離其宗。一直伴隨社會發展需要在跟隨不同時代在繼續創新,和人類社會精神文明一起在發展。

然後,人類社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都說自古 “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晉人尚韻”等。中國畫筆墨的表現形式,題材,內容,技法,材料,技術,環境等變了創新了,但是唯一筆墨傳承的傳統文化藝術精神沒變,就是繼承弘揚宣傳文化藝術規律的基礎上,筆墨創新引領新時代精神文明文化藝術創新的潮流,要以當代現代生活為創新創作的源泉、材料。我們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當我們書畫藝術家生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筆墨當隨新時代,為新時代精神文明文化藝術服務,我們書畫藝術家既是傳統文化藝術筆墨捍衛者,又是傳統藝術新時代筆墨創新者,筆墨繼承創新責任發展宣傳弘揚者。努力創造創新中國筆墨緊更時代發展審美需要服務,使中國書畫筆墨更好的為新時代人類精神文明發揮更大貢獻。

最後,我們每個當代的書畫藝術家,在創作中國畫書畫作品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努力去思考、研究、探索、創新、新的筆墨表現形式,使我們的中國書畫筆墨在新的時代,按照社會發展文化藝術新的審美需要,讓中國書畫筆墨髮揮服務於,符合當代人們對文化藝術精神文明需要的筆墨表現,使繼承傳統、大膽創新的中國書畫筆墨,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藝術精神文明創造發揮具有時代意義的作用,能讓筆墨當隨時代。

以上四點我的總結:是我身為書畫藝術家從事多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文化藝術研究、探索、繼承、創新、發明、創作作品,自己對中國畫筆墨在我們所處的新時代當下為人們文化藝術精神文明需要發揮的作用及意義的一點心得。我們當代書畫藝術家肩負的責任更重要就是繼續努力繼承傳統宣傳弘揚發展的基礎上,使中國畫筆墨繼續不斷研究、大膽探索、創新創造出符合新時代的審美標準更好的作品。讓筆墨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藝術精神文明,人們生活審美需要服務發揮更實用藝術價值。

有更好的不同觀點請留言給我。 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分享、收藏!

照片是一劃(畫)開 書畫家藝術家孫曌創作中國大寫意水墨畫作品

中國山水畫【九華山】4米多長

感謝大家辛苦花寶貴時間閱讀欣賞我的寫作回答。

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一畫開天畫家孫曌:書法、國畫、篆刻、剪紙、摺扇、雕刻、唐卡、書畫裝裱配框、功夫武術等全能傳統文化藝術全能藝術家。有多年多年傳統文化藝術研究創新經驗知識,喜歡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古玩玉器、收藏、楹聯、傳統手工藝術等。愛好徒步運動、健身、旅遊攝影瑜伽等。練有八塊肌肉、馬甲線,單身才藝美女(希望悟空問答中能遇見我的白馬王子),歡迎常來悟空問答和我交流切磋、非物質傳統文化藝術繼承、弘揚、研究、創新發明知識等經驗,準備專欄和視頻欄目中。

謝謝悟空小秘書每天邀請!努力希望每天的回答都能上優質推薦到首頁!


上海一劃開天


        筆墨當隨時代。任何脫離時代的作品都是沒有生命力的 。對中國山水畫來說,畫家所處的時代造就了畫家的作品,也造就了其筆墨。

        一般認為,中國古代山水畫起自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此畫繪出桃花盛開,遊人賞春的山中景象,到處洋溢著溫暖祥和氣息。

         《遊春圖》的筆墨還是處於比較簡單的時期,之後的中國古代山水畫,不斷髮展,形成豐富的筆墨技法,產生了極具特色的美學效果 。

         作為時代社會一員的畫家所創作的畫作 ,其實就是他對時代認識的一種表現。由於時代社會的原因 ,歷史上的文人介入了繪畫 ,清高成為一種精神追求。而由於失意文人的介入,又使得畸形美成為時尚,令人想起龔自珍的文章《病梅館記》。

         很久以來 ,中國山水畫的筆墨中 ,徘徊著消極主義的影響 。很多畫家不去探尋如何用筆墨去表現大自然的美 ,不去追求如何給觀者帶來賞畫的愉悅 ,反而注重如何把壓抑的精神注入到筆墨之中 ,去為其心靈服務 。這樣一種力量和趨勢,給中國畫的筆墨造成了負面影響。為了表現憂愁悲苦寂寞,筆墨上更多的強調黑冷怪獨,使繪畫筆墨進入了一個狹窄的死角 。現出一派枯燥塞澀的病態。卻要掛上清高或者崇高的標牌,以示不凡。其後繼者又把這種孤寒乖怪的筆墨特徵擴大化,作為情趣和境界去追求。最終使中國山水畫的審美 ,趨向於黑白審美兩大塊 ,即是黑的代表極其簡約的精粹,白的代表無限想象的空間。其結果是,筆墨只能在濃淡乾溼枯焦上做一點文章,很難給觀者帶來優美悅目的感官享受。

         我個人認為 ,是當代大師李可染先生打開了山水畫在繼承傳統中創新發展的局面。“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代表了他繼承傳統的基礎和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新。他那些“為祖國河山立傳”的山水畫佳作,以其淋漓的筆墨,繪畫出自然之美 ,令人賞心悅目 。

        這一切都源於李可染先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時代情懷,長期出外寫生,觀察體驗秀麗風光,再把經年積累的筆墨經驗沉澱,用於表現畫面之美,方使筆墨或流光溢彩,或層疊深邃,或朦朧迷離,或清澈通透 ……美不勝收 !特別是人們看到他用水墨表現光影效果的時候,無不歎為觀止。

        李可染先生的藝術是筆墨當隨時代的成功典範,其所代表的美學特徵趨勢將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 。    

        





觀海樓主鄭偉


中國山水畫萌芽於晉,歷經唐宋而高度成熟,迄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形成了眾多的流派體系。

唐代山水畫更側重意境的表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語)”揭示了詩與畫的關係。到了五代及宋初,界內提出“書畫同法”的觀點,更強調書法入畫,這是山水畫筆墨技巧的重要概括。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在山水筆墨技巧上,增添了“逸”的概念,後世將此推為最高準則。

筆墨中透出“逸”味,正是筆墨技法致臻完美的體現。清代的山水畫,精品時出,將此“逸”趣推進到一個新高度,石濤即是實踐者之一。

石濤(1642~1707),清初“四畫僧”之一,美術理論家。石濤的山水筆墨,不僅廣泛學習前人技法,而且還主張“借古以開今”,“我用我法”。正是他提出的“筆墨當隨時代”的主張,給當時的畫界帶來一股清流,對近現代繪畫影響甚是深遠。

上圖為石濤《山水清音》圖軸。山水畫講究筆墨氣韻,這個內在氣韻從何而來呢?

明清時期繪畫筆墨陳陳相襲,皆以摹古為本。不少畫家的筆墨功力嫻熟精能,可是卻缺乏氣韻新風。石濤獨闢蹊徑,創出了“我用我法”,法本自然的新天地。他重視傳統筆墨,更強調要有自己的繪畫思想。

我用我法。這個“我”,非小我,偏見妄念之我,而是大我,得悟之我,得大我者必得心法,即可見性。至此而揮毫潑墨,氣韻生焉。

石濤主張“筆墨當隨時代”,時代即當下。他的《畫語錄》論及藝術與現實的統一,內外統一,心物統一等,至今被畫界奉為圭臬。

建國以來,“新山水畫”為傳統山水畫找到了生存的方式。

“時代變了,水,筆,墨就不能不變”~這是傅抱石先生繼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之後,最真切的感嘆。


華雨堂堂主


“筆墨當隨時代”是清代畫家石濤提出來的藝術思想。中國畫從宋代的寫實與繁複到元代的寫意與松靈、從明代的畫派多變到清代的“揚州八怪”、“四僧與四王”的出現,無不呈現出時代的烙印。

近現代出現了以傳統為基礎,並具有時代特徵、貼近社會與生活的大家有吳昌碩、齊白石、陳師增、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石魯、趙望雲、陸儼少、傅抱石、錢松喦、李可染等,令中國畫隨時代發展再現一片新風。

中國畫的題材從人物、山水、花鳥靜物、界畫建築,一路發展到現在,內容一直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而出現很多新鮮的東西,比如城市的高樓林立,現代都市生活題材,這都是近些年新時代出現的新內容。

計白當黑、以虛當實是中國畫的獨特意韻和表現手法,其情感、力度、氣韻和神態是豐富的水墨交融產生出的精、氣、神的真正內涵。而現在很多學過素描色彩的人畫中國畫有的刻意追求畫面的光影立體或者結構準確,使中國畫成了用國畫顏料畫的西方畫,缺少筆墨意趣,這是不可取的。




藝術寶庫美術


對於作畫,知之甚少,下面站在非專業的角度,從三方面簡要回答:

一、守傳統的根:

中國的書法繪畫藝術之所以獨具韻味,是因為其根——天人合一的中國思想體系(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傳統哲學或思想文化),無論傳統書畫的哪個流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先立足於根,在根之上來進行表達,保證了最後呈現出的是屬於我們這塊土地上的精神產物。

二、生技法的枝:

選題、構圖、佈局、筆墨等等,包括創作工具的製作和選用,都是書法繪畫藝術的枝幹,在不同時代,將當下最適合的創作工具補充到傳統工具中,揚長避短,彌其不足,可以更好的展現根的情趣和意蘊。

三、開時代的花:

每個時代都會賦予所處時代人們不同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追求,充分吸收當時當地的整體意識,與創作者個人的藝術理念結合,在根的營養基礎上,發揮枝的支撐和傳遞作用,最後才能開出屬於時代,而又能體現中國書畫精髓的作品。

在此班門弄斧,還請批評指正。

-----------------------------------------------------------

關注頭條“川味文化”,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川味文化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歷史發展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巖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準。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  19世紀以後,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後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臺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箇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在現代中國畫家中,許多畫家繼承並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他們或以模仿、傳承前代畫家技巧、風範為原則,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力圖變革,在保存、發展傳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有金城、顧麟士等人,後者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為代表。


nhfos23931


畫國畫筆墨技法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傳統繪畫技法中求變是眾多大師一輩子都在追求的目標。畫國畫如投資長線股票一樣需要有信心和耐心!也必須一步一個踏印日積月累通過反覆磨礪才能達到求變的能力。如張大千先生的潑墨山水,必須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蛻變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個人的筆墨技法的高低騙不了人。高手落筆、走筆如行雲流水,筆法老到、力透紙背。反之你的走筆雖流暢卻是飄忽不定的輕飄飄不實的。畫畫與做學問是雷同的,必須用最笨的方法勤學苦練再加上悟性和學識才能達成正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