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太子李建成为什么“争不过”李世民?

史海闲聊


李建成并非争不过李世民,李建成的背后支持者是李渊,而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次“斩首行动”的军事冒险,准备更周祥的李世民胜了,如果没有军事政变,李世民妥妥的被李建成击败,这从李渊的诸多安排中就能看出迹象。

李渊为李建成继位铺垫了军事、政治道路

李世民在大唐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不世战功,连伟人都赞叹“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实际上也正是这些战功让李渊封无可封,不得不封其为天策上将,自置官署。

根植与南北朝、隋朝的大唐皇室也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所以当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之后,无论是李渊还是李建成势力,都不太想让李世民增加更多军功。

比如灭刘黑闼之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李建成捞资本的安排。在刘黑闼势力旺盛的时候李渊扔出了李世民与李元吉,洺水一战,李世民杀的刘黑闼带着一千多人逃到突厥。

等刘黑闼从突厥借兵再犯时,魏征建议李建成请命平定刘黑闼,此时李渊也顺势三次易帅让李建成成为平定刘黑闼的最终受益人,这是明显为李建成捞军功。

政治上,李渊在杨文干事件之后全力打压李世民,也默许了李建成很多行为,比如从天策府调离房玄龄、杜如晦以及程咬金等诸多猛将,默许李建成拉拢天策府中的人。

所以李建成并非争不过李世民,实际上在军功方面,李建成却是不如李世民,但是李建成在政治地位以及李渊的支持度上,至少在长安李建成比李世民更有优势。

为什么李建成输了?

李世民技高一筹,玄武门之变从战略上胜率很大,但是在战术上是兵行险着,当然李世民并不是任人宰割的人,从诸多安排上可以看出,李世民早有预谋,比如从李建成阵营中投靠到李世民阵营中的诸人,比如李世民拉拢的吕世衡与敬君弘,比如那位关键的人物常何。

抛去宫斗的成分,玄武门之变是一次非常精彩的军事行动,安插内应,情报收集,先发制人,摧毁首脑。

如果李世民跑到洛阳等外地,必然会增强李世民势力,但也许李建成输的不会那么快,只是谁都没料到,李世民在长安,这个稍微劣势的地方,直接抽刀子跟李建成干起来。这是李世民的一次豪赌,赌的是谁的准备更充分,谁的刀子更快。

东宫卫士反应也不慢,只是李世民手下一帮猛将更快的把李建成李元吉杀了。

在现代影视剧中为了突出李世民的英明,往往把李建成丑化成无能之辈,实际上从《大唐创业起居注》以及一些唐朝史料的蛛丝马迹中看得出,李建成的能力也不是无能之辈,只是可惜遇到的是李世民。

任何一个国家初期,军功集团都是最强大的力量,当李渊依靠李世民收服最大的军功集团时,注定李建成的悲剧。


妖鬼杂谈录


李建成,唐高祖李渊嫡长子,唐开国后立为太子,是唐皇位的法定继承人。在唐朝建立和平定的过程中,李建成也有战功,但作为太子更多的是在朝廷辅佐李渊,这使得太子建成在军中的威望和对于军队的控制不及其弟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嫡次子,在唐朝建立和平定过程中,率军东征西讨战功卓著,部属多有精兵猛将。随着李世民在军中和朝廷影响力不断扩大,太子李建成对其有了一定的戒备之心,而秦王李世民也有了自己新的人生理想。

当两人的矛盾公开化的过程中,太子李建成准备用“合法”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例如,假借边境战事,抽调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最终再解决问题。可见,太子李建成的政治上还没够成熟,对形势判断上有所失误。

秦王李世民多年的征战经验告诉他,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于是,李世民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深夜入宫之时,在玄武门埋下精兵,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建成了齐王元吉。

所以,太子李建成斗不过秦王李世民。一是,实力不允许。二是,心机还不够狠。


林城布衣10001


很多人以为李世民夺得皇位不够光明磊落,可从不曾想他开启的“贞光之治”,带领中华文明走向了顶盛,海外华人都愿以“唐人”自居,就是对李世民的致敬。

一个帝王伟不伟大,不是听儒家怎么评价,而是要听人民怎么评价,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好比儒家喜欢将“康熙盛世”与“贞观之治”做比较,可不想清朝是靠疯狂屠杀汉人取得天下,谁敢不剃头就是死。

李世民在位时,取消了严刑酷法,采取以民为本治国理念,促进了民族大团结,打败了突厥,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商业流通,造福了中国人。

李建成只不过一个权贵儒家的宠儿,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歌颂,只不过比李世民大,是皇位继承人而已。

儒家爱讲礼仪,认为长幼有分,选贤比选能更重要,唐朝后儒家都给人民找了什么样统治者,造反的将军,杀人成性的蒙古人,乞丐出生的皇帝,杀人如麻的满清,还大言不惭地为他们歌功颂德。

如果不是中国人民自己选出了毛泽东,并拥护他成为领导人,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现在还是美国的小弟,中国人民还是低人一等。

个人认为只要对人民好,英雄可以不问了出身,宁可支持有瑕疵的人民英雄,也不去支持花架子的伪君子。

很多人不知道伟人之所以是伟人,身上都带有强大的气场,将军能臣士兵才愿围在他身边。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位演员将秦始皇,李世民,毛泽东强大的气场演出来,就说明他们的气场强大到让人民服气。

中国五千年历史,能让士兵做到愿追随他们去死的伟人,大概只有秦始皇,李世民,毛泽东三人吧。


光芒万丈34957


关于这个问题,原因其实有很多,细数起来短短几百字是肯定说不完的。因为,今天我就只是简单的谈谈其中的两点原因。


军事原因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江山虽然是唐高祖李渊开国,但是在外征战沙场的却多半是二儿子李世民。翻阅《新唐书》和《旧唐书》,我们就会知道,在唐朝建立及稳固的过程中,李世民是最能打仗的,他所建立的战功也是最多的。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非常之高,手下的各大将领,如秦叔宝,尉迟恭等都是声名远播的悍将。


而李建成就不同了,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虽然李建成也参与了唐朝开国的部分战争,但是相对于李世民而言,战功是远远难以企及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建成在军中的威望是远远不如李世民的。而李建成虽然在长安的兵力很多,却多是乌合之众,比起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强将而言,是不堪一击的,这也是李世民能够在玄武门之变中战胜李建成的重要资本。


性格原因

李建成因为多在宫中处理政务,参与军事战争比较少,所以为人性格比较宽仁厚道,心慈手软,遇事也是犹豫不决,不太果断。但是李世民确实迥然不同的,他半生征战,早已经见惯了流血牺牲,为人比较狠辣无情,做事非常果断,杀伐决断,说干就干。

如果只是做个普通人,那么李建成的性格必定比李世民受人欢迎。然而,他们俩并不是要做普通人,他们俩是要抢皇位。作为皇帝,不需要当一个好人,需要的就是狠辣无情,杀伐决断的性格,而李世民的性格恰恰是皇帝的标配。就性格而言,李建成在当皇帝这件事情上就已经输了。


答主结语

就李世民的军队威望和个人性格而言,他注定是要当皇帝的,李建成注定是无法战胜他的,这可能就是天命吧。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踊跃发言哦。


史话漫漫


在太原起兵、进军长安等诸多战役中,李建成的展现的能力和取得的功劳并不亚于李世民。实际上两人的差距实在定都长安以后才明显拉大的

李世民通过四方征伐,大量招揽人才

在唐朝建立之后的一系列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大部分时间在外征伐。黄河以北实力较强的军阀如割据陇右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以马邑(今山西朔县)为中心的刘武周,据有洛阳的王世充,占据河北的窦建德等人,基本都是被李世民平灭的,唐高祖李渊认为前代官职不足以表彰他,特地设置天策上将之职,位在王公之上。同时,在四处征伐过程中,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名将和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也都聚拢到他身边,秦王军政集团不断发展壮大。

李建成后期的军功,实在太小

李建成囿于太子的特殊身份,他长期留在长安辅佐国政,虽然地位尊贵,但他的功勋已经远远不及二弟李世民,本人严重缺乏远见和进取精神,也失去了招揽天下人才的机会。虽然时任太子洗马的魏征向李建成建议:“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宜取功名,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太子李建成也的确率兵出征,先后讨平刘黑闼和徐圆郎。但此时天下大势已定,刘黑闼已经仅剩万余残兵,徐圆郎也仅仅割据兖州8郡,实力太弱,剿灭他们的军功实在太小,也不能提供多少人才。

李世民在长期征战中保持着武力

长期的从军征战,也培养了良好的军事素养和心理素质。虽然后来的夺嫡之争中,李建成依靠弟弟、齐王李元吉的支持,一度获得在长安城内的兵力优势,但养尊处优的少爷如何能与久经沙场的将军比拼武力。在玄武门内,李元吉面对骑马迎面而来的李世民,张弓连射3矢,无一命中,而李世民取弓还射,李建成当即中箭而死,彻底结束了这场夺嫡之争。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话说这李渊的长子是李建成,次子是李世民。在当时天下纷争的时候各路起义军四起,有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寨,有以王世充为首的郑国和以窦建德为首的夏国,当然还有李渊的军队。李渊在称帝之后很快就发生了玄武门事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李建成为什么“打不过”李世民?

李建成随父李渊征战,那李建成在李渊起兵的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话说英雄多生于乱世。这李渊在起义的过程中极其重任李建成,当时李渊为了解除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李渊先暗中结好突厥。突厥要求李渊自立,否则不给予支持,可李渊坚决不肯。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等多次劝谏,但李渊仍旧坚持。六月,李建成到达太原,李渊非常高兴。由此可见李渊当时是多么看重李建成,这李建成也没辜负李渊的信任。


裴寂等人跟着李建成来见李渊,劝李渊仿效仿效伊尹、霍光废掉隋炀帝杨广拥立代王杨侑,发兵传檄各郡县,更改旗帜向突厥表态。但李渊认为这么做有点掩耳盗铃,可是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李渊于是决定起兵,派遣使者告知突厥,送马千匹且许诺派兵。由于李建成的计策和能力让李渊称帝的时候有了自信,从这可以看出李建成并非比李世民差。


李渊建立唐朝,李建成为其招揽人才和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助李渊。

话说这李建成在李渊去取长安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当时李渊的军队实力并不强大,于是李渊就招募士兵。李建成见招募来的义军没有经过训练,担心他们不能打仗,于是立下军法,整肃三军。在兵进西河的行军路上,李建成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百姓种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钱才能吃,得来的食物酒水,也与将士们一同分享。由此可见李建成也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他也能带兵打仗。


大军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亲自前往告知自己的来意,城内人纷纷来投,只有郡丞高德儒不肯归降,李建成于是率军攻打高德儒,郡司法书佐朱知瑾从城上将李建成兵马引进,将高德儒生擒后斩首,其他西河人全部赦免。李建成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时间。班师后,李渊非常高兴说:“用这样的方法用兵,可以横行天下。”由此可见李渊对李建成的宠爱以及对李建成的重用。


李渊建国之后,为什么不让李建成带兵打仗而是让李世民去呢?

话说这李渊建立了唐朝之后,就让李建成在宫中学习君王之道,毕竟李建成将来要继承自己的王位。让李世民去打仗也是在展现自己大唐王朝的军威。而这恰恰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军队中让李世民立了形象以及人民也知道了李世民能力强,有才华。这就苦了李建成,明明自己也有领导军队的能力,可生于王室家庭,命运早已安排。


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对于立李建成为太子很不服气,于是想尽办法取而代之。这李建成也很不服气,自己的国家怎么能让自己的弟弟得到。于是以李建成为首的东宫与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有了摩擦,以及权力的明争暗斗,可这李渊他不明白呀。

他也认为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很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可以帮助自己安顿国家。但李渊还是没想到兄弟之间还能反目成仇,毕竟皇帝只能一个人做。于是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可怜这李建成好好的太子不做,非得和有兵权的李世民争。


史海闲聊


李渊在自立为帝以后,就让大儿子李建成当了太子,李建成这个太子做的也是很合格的,他处理朝政一点也不比李渊差。不过最终他还是败在了弟弟李世民的手上,那么李建成作为太子,权利不比李世民小,政治才能也不差,为何会斗不过李世民呢?

第一,储君之争,军权重于政治。



其实在乱世中,最宝贵的不是政权,也不是土地,而是军队,有了军队那么土地会有,权利也会有的。

李建成作为太子,他的权利肯定是比李世民大,但是太子主要是辅政,是被当做皇帝的接班人培养的,而不是当将军和统帅培养。所以李建成政治才能卓越,但是军事才能就没有那么强了。

唐朝建立初期,天下仍然有很多割据一方的势力,而当时李渊是让李世民去平定四方的,这样一来,李世民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培养自己的军事才能,久而久之,李世民在军中就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势力团体。

从军事方面来讲,李建成肯定是不如弟弟李世民的,而玄武门之变是一场兵变,兵变拼的就是军事,这样一来,李建成未战而输三分。
(李世民剧照)

第二,李建成心慈手软,而李世民更为老辣。

其实政治争夺中,就是一场弱肉强食的较量,千万不可以心慈手软,因为对手是想要致自己于死地。

开始时,李世民的势力并不如李建成,李世民的势力主要是在后来南征北战中形成的。《新唐书》记载,李元吉曾多次建议李建成杀了李世民,甚至后来都想好了对付李世民的办法。可是李建成念及兄弟之情,觉得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以对兄弟下手,所以任由李世民壮大。

到了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败了,李世民并没有手软,他直接将李建成杀了,以绝后患。

由此可见,李世民是比李建成心狠手辣的,而生在帝王之家,想要参与储君之争,本来就容不得动恻隐之心,更不能被亲情所牵绊。
(李建成剧照)

第三,李渊的帮助让李建成失败。

《新唐书》中记载,李渊起兵初答应过如果李世民帮自己成功称帝,就让李世民当太子,可是后来李渊为了大唐江山社稷稳定,按照惯例立长子为太子。

李渊也知道,要想避免自己的几个儿子骨肉相残,那么就必须想办法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这样其他人才不会有野心,才不会兄弟之间自相残杀。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对抗过程中,其实就是李建成加李渊对抗李世民,这样似乎在前期李建成才和李世民不分胜负。可是玄武门之变中,李渊一点都没能帮到李建成,所以他自然胜不了李世民。

李渊的一直帮助,会让李建成在军事上对李渊产生很强的依赖,毕竟皇宫禁军都是李渊的,所以他没想到李世民会在皇城玄武门对自己下手,也就没有太多准备,以至于在皇城被杀。

李建成是败给了李世民,但是他的才能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因为他的对手太强他才败了,并不是他自己无能。

参考文献:《新唐书》


斯幽说历史


在打拼大唐江山的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称帝之后,按照长幼顺序,将李建成立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那后来为什么李建成又“争不过”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射杀呢?

李世民军功卓著,为大唐打下大半江山,他对李渊的册封并不满意,小小一个秦王并不是他想要的

唐朝建立之初,边境并不稳固,李世民长年在外征战,获得了更多的军功。随着李世民在征战中一次次取胜,他的威望和战绩给他带来更大的影响力,同时李世民的野心也渐渐显露出来。李渊早就看出李世民的心思,于是就授予他“天策上将”的封号。但即便如此,李世民对李建成构成的威胁也是显而易见的。

李世民身后人才济济,一大帮誓死效忠的谋臣良将追随他,让他有了更多的信心,也让他痛下决心

在打拼江山的过程中,李世民也顺便笼络了不少人才。李世民深谙人才的重要性,他也一直慧眼识才,懂得惜才,誓死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这成为李世民能够采取行动的重要保障。长孙无忌、蔚迟敬德、房玄龄等,在李世民成就大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是因为团队的群策群力,李世民才有胆量、有能力在与李建成争权的过程中,取得最终胜利。

反观李建成,他心慈手软,优柔寡断,有治国之才,却缺少政治手段

李建成在反隋的过程中 ,也发挥了他带兵打仗的本领,只不过在立为太子之后,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政务处理之上。李建成性格宽厚,具有仁爱之心,深得属下的爱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成为他一个致命的弱点:妇人之仁让他错失许多次彻底打败李世民的机会。

李世民具有掌控江山的霸气和才干,同时,他又善于抓住机会,聚集人才。而李建成优柔寡断的性格导致他丧失良机,功败垂成。


米瑞谈历史


这是必然事件,李建成实力不如李世民,心肠不如李世民的硬。

1. 李建成实力不如李世民

这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比较:

军功:

李建成贵为太子,被锁于深宫之中,虽无过但也无功。古代的太子,是不能过多接触军事的,本来太子就位高权重,若是再有军事力量在手,对在任帝王的皇权稳定不利;

这种方式若是在太平盛世那是可取的,但在乱世之中,就成了太子的劣势。不单单是李建成如此,隋朝的李广之所以能把杨勇取而代之同样是如此。

而李世民在外征战,声明远播,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战胜之后又安抚民情,深得民心。

人事:

李世民有十八学士等人相辅佐,而李建成这边呢?魏征、王珪二人顶的上18个?

再者,要用魏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人太直接了,直接到李世民后来都动了杀心。

即便此二人可以顶的上那18学士,那军事力量呢?李建成还是吃亏。

联盟:

李建成是有联盟的,对象是弟弟李元吉,本来1+1应该大于李世民,但问题是李元吉完全是个猪队友。

此人残暴,在与李世民一起讨伐刘黑闼的时候,明明已经躺了个军功,但是他一手残暴激起民愤,让一切功亏一篑,所幸李建成给他收拾了残局。

李元吉也多次想要刺杀李世民,同样是被李建成按住了。

2. 心肠不如李世民的硬

史书描述,李渊为人宽厚,也确实如此,即便三个孩子争个头破血流,他还是想安抚之、平衡之、和睦之。

而李建成同样继承乐乐李渊的宽厚,魏征早已多次劝谏要先下手为强,说明了李世民的威胁,但是李建成总是拒绝。

但李世民不同,他身边的利益集团让他下手,他就真个下手了,而且布局之深,远在李建成之上。

再次强调,这是乱世,乱世出英雄,李建成的宽厚,在此时就成了劣势。


历莱顺授


李建成,身为长子,在唐王朝建立后,几乎所有听从李渊的大臣都是认为李建成是能继承皇位的。而这些集团势力也是李建成仰仗的根本。还有就是李渊也是一直认同长子建成继承的。当然李建成的军事能力也是有的,至于治国能力因为没有体现不能和李世民做出很好的对比,所以总的来说,李建成当皇帝也不会差到哪去。那为什么最后的胜者是李世民而不是他呢?

李世民可以说在那时的情况下是处于皇位争夺很不利的情况下的,他仰仗的就是自己手中的兵权以及他妻子的家族势力长孙家族,而真正决出成败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谋划能力了。因为双方势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就只能拼双方谁先倒台了,李建成一直谋划的是如何污蔑和挤兑李世民,从而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因为他是长子他得到李渊的偏爱。而李世民谋划的是更狠心的只要李建成死天下就是他的。这其中也不能说李世民狠心李建成输在这上面,如果李世民一直被打压最后他也难逃一死,所以他必然做出这一选择为了自己。这里面是李世民有野心在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在某种层面来说是不可调和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关键点,也矛盾的终极点,这一次如果不是李建成的掉以轻心,或许成败真不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