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代以來就是寶,蘇州“金山”消失了......


我國宋至元代初期用武康紫石建橋,在經歷了元明時期使用青石(石灰岩)的階段後,至明代中期以後已完全使用花崗岩建橋,稱作“金山石”,產地在蘇州。

據蘇州《吳縣誌》記載,金山“初名榮塢山,晉宋年間鑿石得金易今名,山高五十丈,多美石,巉巉高聳,皆碧綠色。”

當地居民開採金山石的歷史非常悠久,大致始於晉宋,盛於明清,至上世紀三十年代進入鼎盛時期,八十年代達到全盛。

清代中葉以來,蘇州古城內外的橋樑、花園、府第、寺院、陵墓、城基等各類建築原本廣泛使用的青石几乎完全被金山石所取代。著名的上海外灘中國銀行大廈等大型建築的基石和貼面石材均採自蘇州金山。

1926年前後,金山浜約有石匠二百餘人,在隆隆石炮聲與叮叮錘鑿聲中,共計十萬餘塊金山石料被運往南京用於修建中山陵。在美國紐約興建的蘇州園林式古典建築“明軒”,也曾大量使用金山石作為建材。

最後仍堅持在老金山浜的民居,建在岩石上。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開山採石中被“肢解”的大量山體,已成為蘇州生態環境難以癒合的創傷。

最後的金山遺蹟,建成壽桃湖景區。

上世紀金山老照片。@楓橋清水!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