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说历史
突厥tuyhr'k(直译”吐火罗-克),狄历(丁零/高车)tuyhr'k,阿尔泰语是粘着词,所以,tuyrk是复合词,由tuyhr(吐火罗)+khan(可汗)组成。
tuyhr(吐火罗)本意”九”,即“九姓“。后演变为专有名词。
波斯历史家、蒙古伊儿汗国合赞汗的宰相拉施德•丁(Rashid al-Din Fadl Allah 1247-1318)在其名著《史集》中,有记载畏兀儿人起源传说的章节,题目就是《畏兀儿部落》。
“据说,畏兀儿斯坦地区(W ilayat)有两座非常大的山,一座名为不黑剌秃—不思鲁黑(būqrātu-būzlūq),另一座名为兀失浑—鲁黑—腾里木(aūsqūn-lūq-tangrim),哈剌和林山位于两山之间,窝阔台合罕所建的城,也用那座山的名字来称呼。
两山之间有一座名叫忽惕—塔黑(Kūt-tāq)的山。这些山区内,有一处地方有十条河,另一处地方有九条河。在古代,畏兀儿诸部的驻地就在这些河流的沿岸。
这些山里和平原上,沿着十条河流居住的畏兀儿,称为温(aūn)———畏兀儿,而住在九河地区的,称为脱忽思(tūgūz)———畏兀儿。那十条河称为温———斡尔寒(aūn-argūn),它们的名字依次如下:亦失里克(aislik)、兀丁格尔(aūtinkar)、不乞思(būqiz)、兀思浑都儿(aūsqundur)、秃剌儿(tūlar)、塔尔答儿(tārdār)、额迭儿(adar)、斡赤—塔宾(aūj-tabin)、合木剌卜忽(qamlabkhū)和兀的刊(aūtikan)。 在前三条河畔住有九个部落,在其次四条河畔住有五个部落,沿第九条合木剌卜忽河畔住的部落,称为隆(lūnk);住在第十条兀的刊河畔的,为合马黑———额的古思(qamaq-atikuz)部落。除沿着诸河居住的这些部落外,就在同一区域内,还有122个部落,但其名不详。
过了若干岁月和世代,这些畏兀儿部落还没有指定的君长。在任何时候,各部落中都是通过暴力争夺,由某人做了本部落的异密。后来,所有各部为了共同利益举行了会议,并在会上议决:…除非有一个能向全体发号施令的全权君主,我们别无出路。‟全体一致满意地从诸部中最聪明的额必失里克(abislik)部落选出一名为忙古台(mankūtai)的人, 授以亦勒—亦勒迪必儿(ail-ailtibir)之号。他们从兀思浑都儿(aūzqundur)部落选出另一个具有良好品性的人,把他称作古勒—亦儿勤(kūl-airkin);他们让这两个人作了全民族( jumhūr)和诸部落的君主(pādsāh)。他们的氏族(兀鲁黑)统治了百年之久。”在详尽地记录了上述故事后,拉施德•丁说明了它的来源:“畏兀儿人所记载的他们的惊人事迹、奇异事件以及他们的某些信仰,按照他们所述,极其详尽地记载于《畏兀儿人篇》的专史中。”
一一摘自《维吾尔族的族源及其发祥地问题研究 》
由此可知,胡系民族是由乌古斯《九姓》(吐火罗/突厥/土耳其),温《十姓》(匈奴/浑/塞)组成。
注;脱忽思tuguz=吐火罗tuyhur=突厥tuyhr'k=狄历tuyhur'k=吐耳其tuyhur'k。
匈奴onon,匈(古汉语音“乌uu“),奴,达斡尔族语“男人“,鄂温克族和锡伯语“人“。浑(古汉语”温wen”),匈=浑=温,突厥语本意”十“。
《契苾夫人墓志》称“夫人姓契苾氏。本阴山贵族,今为凉州姑臧人也。地则二凉继轨,人则十族分源。通蒲类之大泽,接不周之天柱。
注;契苾sir'bir,又译”鲜卑sirbir”。
契sir(“黄”色),即史载“塞族“,又称”斯基泰“。苾bir(毕勒格bir'g),突厥语“神圣的,贤明的”,可汗的专属封号(指可汗/君王)。
“人则十族分源”,“十族“指“十姓“,即指”温-畏兀儿“,实为契苾(鲜卑)源出匈奴。
另据《唐契苾部浑公夫人墓志》记载;……夫人讳口姓契苾氏,其先阴山人也.……,为赤狄之先.夏后分源谷蠡, 启乌珠之胃.代雄边朔,人多桀骜……
志中明确,契苾(鲜卑)为匈奴谷蠡王,乌珠留单于的后裔。
契丹秘史
除了中国华夏民族,经分子人类学基因测定,血统比较纯正,我们有三重记录,史书,家谱,现代的分子人类学基因检测。其他所谓民族都混杂,也没有历史记录,也没有家谱,他们都不是民族,只是部落联盟。
所以突厥联盟是所有背地草原民族的前身吧。都是杂种。
大地146754224
维吾尔族起源于铁勒九姓,包括回鹘,突厥,薛延陀等九个部落。所以突厥和维吾尔族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部落,基因染色体是一样的。就像汉族的张王李赵刘。回鹘祖先是回纥,再往上是丁零,丁零属于敕勒铁勒高车民族,和突厥族均为铁勒九姓之一。就像汉族的张王李赵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