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郡太守
同時也糾正一個錯誤,程控交換機當時是賣方市場,可不像現在一樣是買方市場,電信運營商對海外的企業的交換機屬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也屬於躺著賺錢的行業,只是華為、中興等國產交換機企業的崛起,打掉了國外通信設備商的暴力。
如果聯想下決心做交換機,那麼我覺得也是不妨礙華為做大的,畢竟當年巨大中華,中國有4家企業突入了這個市場,所以這個市場在那時是足夠大的。我們看看當時的情況,就明白即使聯想下決定做交換機,和華為也不衝突。
在那個時候的交換機市場是基本上都是外企的天下,程控交換機有西門子、阿爾卡特,數據交換機有思科、北電等一票外企,所以那時候電信市場是外企隨便要價,中國的運營商有時甚至要求著這些外企發貨,而那時的電信市場也是價格奇高,全國人民收入只有幾百的前提下,普通的電話機的初裝費就要幾百。
所以我覺得,聯想放棄研發交換機的原因是因為交換機不賺錢,這個邏輯本來就是錯誤的,聯想放棄研發交換機的原因,倪光南院士說的非常清楚,就是因為交換機的研發投入太大,對於聯想來說,不屬於簡單快捷就能賺錢的業務,所以聯想放棄了。
倪光南於1992年立項研發聯想程控交換機。1994年7月,聯想與華為同時取得了入網證,而羅爭領導的聯想程控交換機事業部已成為聯想集團第二大部,僅次於楊元慶領導的微機部,其全面實力超過了當時的華為,連中南海都採購了聯想程控交換機。但是隨著倪光南的退出,聯想放棄技術,主攻貿易,取消程控交換機事業部。
而華為一直走的研發核心技術的道路,所以華為和聯想完全不一樣,即使聯想也做交換機,也不會阻擋華為的道路。華為肯定還是會走交換機、路由器、無線、傳輸這樣的道路越走越遠,就像中興一樣,即使有華為在,初期中興還是和華為並駕齊驅的。
而對於聯想來說,即使當時繼續發展交換機,也不一定可以走的下去,因為柳傳志和楊元慶始終是商業領袖,而不是科技領袖,倪光南出局只是時間問題,聯想的交換機一定走的也是舉步維艱,所以即使聯想繼續做交換機,只要人不合,依然不會很順利。
天時、地利、人和,對於走技術路線,聯想缺乏人和,那時的華為全部都有。
IT老菜鳥
華為還能做大。
回望華為的發展歷程,之所以做大了,只因為自己是自動自發地下定決心的,並且未曾動搖過決心,從沒由於內部和外部的因素而要放棄通信。手機業務是個例外,然而,例外未成"如果″之後,再沒有要放棄,並且也做大了。
倒是,聯想"如果″下決心做交換機,就與華為早就成通信領域的競爭對手了。
所以呢,重點寫一下聯想能不能也做大。
"如果″,向來都是"錯過″,因為當初視而不見或不喜或不敢或不識,讓極為難得的機遇失之交臂,後來總會頻頻想起,每每由於不可能重新來過而跺著腳後悔。
而對他人,"如果″,則向來都是昭示、警示、啟示,十分珍貴。
聯想當年下決心做交換機,就能做大,先於後面的華為做大,並且可能最終與華為做得一樣大,最重要的是,現在還比華為多了1個"大″——電腦。
聯想能做出三個大:電腦,通信,手機。
為什麼?
就因為聯想有顯著區別於華為的優勢。比如背景優勢,出自中科院,中科院支持,後來還因為倪光南成為院士,而能有工程院的支持;又如基礎優勢,如題主在題注中所寫,當時就有十倍於華為的規模、遠超於華為的實力,已經掙到的錢比華為傾其所有用於開發交換機的錢多好多;還如渠道優勢,柳傳志的人脈廣得很,不止於在企業界。
最關鍵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下決心做交換機了,聯想就是跟華為一樣堅定不移地走科技自立路線,豈止是一般意義上的技工貿!
於是,柳傳志和倪光南就是搭檔之間志同道合了,其利斷金,華為卻未曾出現過倪光南那般的科技領軍人物,何等難得!
柳傳志則是也跟任正非一樣,帶領聯想一心一意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那面險坡,能一樣摘取到頂峰上的關鍵核心技術,而2人都曾當過兵,決心"冒險″而行便是都大發軍人的狼性,狼性的隊伍正是由於有帶頭衝鋒陷陣的狼王。
聯想電腦基於倪光南的領軍研發,大賣則憑楊元慶的銷售管理,楊元慶的這方面才能不輸於華為的餘承東。
聯想手機很早便與華為手機齊名於當年的四強——中華酷聯之中,而華為手機是依託於通信而做大的,聯想手機也能這樣,雖然沒有餘承東那般關鍵時刻可決勝的人物掛帥,進而,也應該能與華為共同衝出昔日四強,於是,國產手機現今便為五強——華聯米OV,聯想手機也能稱雄於全球,與華為、蘋果、三星列於四巨頭之中。
國際四巨頭中,國產手機有兩個,中國1國的2款手機加一起應該是能與美國和韓國2國加一起的2款平分天下的,但2國中的哪一國都難與中國爭鋒。
中國的通信和電腦也是分別如此,同樣由於都擁有自主性關鍵核心技術。
這麼一看,3大領域的"如果",就是在國家科技層面的3大"錯過″。
企業一生如同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過去的不會再回來,一生也就不算太完美。
儘管通信不可能重來,聯想仍在,電腦銷售量也做得夠大了,只是缺乏自主性關鍵核心技術,如果下決心做研發,就不僅能做大,而且可能做強,而手機,銷量雖然不大,卻也同樣有機會做大做強。
肇俊武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曾經互聯網上有篇文章很火,說的是《騰訊沒有夢想》!要我說,聯想這家公司也是一家沒有夢想的公司。
聯想的基因是什麼,可以歸結為三個字:貿工技(貿易—生產—科研)。翻譯成網友們的白話就是拋棄了技術走上了買辦路線。
1983年,柳傳志等人創立聯想,一開始走的是技工貿路線,倪光南擔任總工程師,由他研發的聯想漢卡幫聯想賺到的第一桶金。
漢卡只是過渡性產物,按倪光南的說法是“學術上退步,市場上進步”。1993年,漢卡退出歷史舞臺。
原本想著聯想會走上一條康莊大道,但很可惜,柳傳志最終選擇了買辦路線!
聯想不是華為的對手
這兩家公司,從成立起,就幾乎沒有什麼交集!華為成立30多年來,一開始就在通信領域裡深耕,至於大家說提及的華為手機,只不過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產品。
一家公司能不能做大,一要看創始人意志,再一個就是看公司的員工努力。很榮幸,華為這2點都佔全了。
柳傳志自稱最佩服任正非,說自己的膽識和魄力不如他,但從未否定聯想的當時的選擇。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那就是皇帝知錯,但不認錯。
華為成功是必然?
有人說華為的成功是偶然,其實是必然!科技創新是永遠向前不停,這是最大的時勢!華為現在已不再是一家單純的通信公司,華為在智能手機業務也崛起,同時也推出了面向物聯網時代的“鴻蒙系統”!
可以肯定的說,雖然聯想電腦是全球第一,但華為的技術碾壓了聯想。如果說真要說到對中國科技有推動的公司,這家公司必然是華為,不知道大家認可這個道理嗎?
春公子
如果90年代初,聯想下決心做交換機,那麼後面華為還能做大嗎?可惜的是交換機項目在聯想中只是曇花一現而已。不過如果繼續堅持下來,雖比不上華為的強勢,但即使競爭激烈的交換機市場還是會有聯想的一席地位。
聯想早在1992年就由當時的總工程師倪光南提出創立程控交換機項目,向通信市場發起進攻。並且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聯想就開發出了自己的第一臺程控交換機LEX500,並且在被許多單位採購而此時的華為也才剛剛開發出來自己的初代產品,但技術不成熟遭遇很多的投訴被搞得焦頭爛額,但在那個各種產品短缺的時代,華為還是支撐了下來,以至於1993年任正非淚流滿面的感嘆:“我們活下來了”。
而差不多同時代的聯想,因為其根正的基因,比華為更早拿到了通信入網證,“關係人脈”比華為不知好多少倍,各方面都具有極強的競爭能力。所以那時聯想是在交換機銷售上可以說比華為順風順水多了,得到眾多國家級單位的青睞採購,不但短時間內收回了成本,而且還為聯想貢獻的不少的純利潤。
當時倪光南力推程控交換機發展方向,並且1994年本來已經通過了由聯想控股51%、員工自己出錢投資入股的方式來搞交換機(也就是程控部門),並且員工踴躍出資很快就分配完了額度,看似形勢一片大好。但讓出資員工沒想到的是,在正式籌資登記時時,聯想卻突然叫停了這個計劃,連後來的“關於發展程控交換機的幾點意見”也被否定,最終在1995年6月份左右,聯想交換機正式被全面否定停止。
聯想交換機僅僅經歷了3年左右的時間,即被宣佈壽終正寢。由於交換機的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但回款週期長,與當時只賣電腦而並不要求多大研發投入相比,電腦的豐厚利潤是交換機項目不可比擬的。在聯想“貿工技”思想的主導下,不怎麼賺錢的交換機被砍掉,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即使根正苗紅的聯想一直搞這個交換機項目,也很難說抵抗得住像華為這樣狼性的衝鋒陷陣。更何況聯想的主導思想是“貿工技”,與華為每年幾百億上千億的研發投入相比,聯想那點兒研發投入導致交換機緩慢技術進步,恐怕也很難抵抗華為交換機快速的升級迭代。看看那些老牌的國際通信大佬們,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朗訊、阿爾卡特、貝爾等,不是一個個都被華為幹倒在身後麼?何況聯想呢?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 即使九十年代聯想做交換機,他們也不一定趕上華為,國際上當時做交換機的企業多了,都未達到今日華為的發展水平,為什麼?事實上企業的發展壯大與否,完全取決於創始人的視野與格局。就憑聯想當年竟然把領銜科學家倪光南趕走,你說這樣的企業還能有發展前途嗎?柳傳志帶著功利思想辦企業,根本就沒有企業家精神,他說,”企業不創新是等死,創新是找死”,可以想象,以這樣的理念去經營企業,怎麼能走向成功之路?
ji霽月
全無希望了!當今也是聯想產品比華牛逼性價比高得多!真正愛國愛民良心企業聯想!支持
熊牛07590258
沒可能的,當年做交換機的廠家數不勝數,最終都不是中興華為的對手。中華的企業管理水平和企業文化願景高出其他企業很多。
中老年學習者
即便聯想當年做交換機,聯想也幹不過華為,因為聯想沒有華為狠。華為任正非對自己要求狠,給公司設定目標狠,用人狠,研發投入狠,市場競爭出手狠,體系建設措施狠!
平常心149917951
市場從來都不缺競爭,當年即使聯想下決心做交換機,但也不妨礙華為的發展。有競爭才有促進,也許現在聯想和華為就是兩個世界頂級企業了。可惜的是,中國太缺少像華為這樣的企業了。
暴走通信
假象不存在,除非當初聯想由任正非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