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和亲戚来往了?

菩萨我想对你说


现在亲戚家门串门说说话,聚会吃顿饭,实在太难,过去那种血濃如水的感情,己经不复存在,一是手机微信代替了真人会面和聊天。也省去了交通上费用,过去在一起吃饭有好的吃,还会稀罕的捧棒场,而现在家家条件吃饭都不缺好吃的,没有大事谁也无闲心去吃那顿饭。穷親戚装硬汉,不愿去求那些有钱的亲戚,使双方隔着一堵墙!富一点的亲戚都有点势力眼。根本都瞧不起穷一点无权无势的。故意远离。没有利用价值,没有利益得失的亲戚,也无来往的必要,到了下一代,更会丢失所有没有直系血𡟼的亲情,这是多么可怕事情,人们失去亲情纽带一定和其他动物妣美,人们会走向孤独的绝境!


美舞卫亚


这也是我经常问的问题,现在的人究竟怎么了?亲情越来越淡,好像没啥人情味了。对这个问题我的体会太深了,也很闹心也很无奈。

我以前在西藏部队工作,老婆也在西藏工作。七十年代国家还不富裕,当时的条件也不允许,小孩出生三个月后就放在内地老家由我父母亲哺养。那时买不到奶粉,就买藕粉和米浆喂,可也苦了孩子。我们休假回去,孩子快两岁了,见着我竟然叫叔叔,见着她母亲竟然叫阿姨,我老婆眼泪一下就下来了。

休完假,我们就带孩子进藏了,后来在林芝上小学拉萨上中学。94年考上了四川大学,假期孩子还是经常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和孃孃叔叔。再后来参加工作了,结婚了,这老家就基本不回去了,连打个电话都要我们一再督促,更不用说过年过节给爷爷奶奶寄点钱了。但爷爷奶奶倒还时常问起,弄得我都不知怎么应答。

为这事,我们没少说,从她记事认字开始就教育、教育,说得我都没情绪了。她两岁就开始认字,因当时也没电视之类的,三岁多就可认三千来字,自己能看十万个为什么。可长大了,工作了,反而没亲情了。就连跟她母亲通电话,好像公事公办似的,问一句答一句。故请大神们出出主意提提建议,怎么好呢?


读走西藏


确实如此,我拿自己来举例,三个姑姑,两个还在,孩子都在四五十岁,一个姨妈,在省城,五个子女,三个舅舅,走了两个,还有一个将近八十岁大舅,子女在我们县城。


可以说,跟姑妈、舅舅和姨妈子女们走动的不太多。特别是我这种在外地上班,几年不会去一次的,即便回去了,也很少走动,主要是时间比较短,哪家都不好走动,同时,时间长了没联系走动,确实感情在变生疏,即便走动,也没啥话了说,包括我在县城上班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也跟这些老表们走动的不太多,除非是家里出了啥大事,或者红白喜事等,会去,平常电话都打的少,分析原因,如下:

1、时间长了,亲情淡了。这里面,除了自己兄弟姐妹们外,姑妈、姨妈、舅舅这个层面的亲戚,因为大家工作比较忙忙于挣钱,忙于各种应酬,自然来往比较少,感情必然淡化。


2、部分父母不在,走动少了,感情淡了。我三个姑妈中,大姑妈走了30多年,二姑妈年纪八十岁,我三个舅妈走了,两个舅舅走了,老一辈们已走,下一代就没怎么来往了。我每一次回去,也基本没走动,大家也没聚会,感情必然变淡,亲戚必须要走动,才有意义,特别是老一辈们的带动下,才越走越亲。

3、整个社会对于亲戚,似乎不是太认可。大家有时候甚至觉得,亲戚有时候给你挖坑,还不如朋友,整个社会形态如今也不是太重视亲戚,自然感情变淡,不怎么来往。


4、不在一个地方,不经常走动。拿我来说,离家几千公里,其他一些表姐表妹表哥表弟,都是在老家或者在外面打工,来往的比较少,联系少,即便回去,也不知道说啥。

5、各自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必然生疏。如有的一直在外边打工,生活不如意,有的考上大学,工作生活变好,两个层级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两边来往就少了,如我小舅的小儿子,小时候是我的发小,两个人小时候感情挺好,但长大了,各奔东西,走的路不一样,差别越来越大,即便你觉得没什么,但他有意识地去设置障碍,不想跟你来往,即便在一起,也没啥共同语言,必然就不怎么来往了。


6、亲戚之间的一些矛盾,导致两边人不来往、不走动。很多亲戚,动车动就闹矛盾,跟仇人似的,我大伯家跟我二姑妈家闹矛盾后,两家人有二十多年没来往了,如此亲戚,你说,能走吗?

7、亲戚之间的人,更加势利,导致伤了心,不怎么来往了。很多亲戚,真心说,做人有问题,太市侩了,物质欲望很强,哪家有钱有地位,就跟哪家好,哪家不行,就疏远,如此亲戚,不要也罢。

8、毕竟隔了一层。不管怎么说,自己的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即便常年不回去,回去了,也会走动,也比较亲切,除了近一点外(同村),还有就是毕竟是一个族人,一个大家庭里面的,而姑妈、舅舅、姨妈,隔了一层,自然不如自己父亲哥哥弟弟的子女们那么亲了,一个姓,一个爷爷下面的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和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是完全不一样的。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因为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多数有钱亲戚看不起穷亲戚,穷亲戚也不想看富亲戚的难看脸色,而且大家也忙着工作和生活。所以感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和亲戚来往了。


海栋樑


我生活在东北一个小城市,在体制内工作。无论是娘家这边,还是婆家那边,都有很多乡下亲戚。乡下人麻烦事儿特别多,乡下的夫妇二人从四十九岁本命年就开始办寿,然后六十一本命年,老人七十三、八十五都办寿,老人去世更要办。东北乡下多数家庭都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不管考上什么大学,升学宴都办。几年后婚礼,再一年后的孩子满月,缺一不可。这个期间,盖房子,买房子都办事请客,缺席一次都不高兴,说:“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我们有工作,首先,时间不允许。不能总请假去乡下赶场随礼吃饭,再就咱们又不像他们那样总办事,每年总是往外这样撒钱,经济上的损失也承受不了啊!在城市生活本来成本高,也需要供孩子上学,买车买房。压力非常大,那么和这些乡下的亲戚还经得住来往吗?


郁金香1392091


现在越来越多人不和亲戚往来,主要是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大,导致人们逐渐对亲情冷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机惹的祸,以前的年代没有智能手机,娱乐也少,闲下来的时候就走亲戚,现在有智能手机了,人们都变成手机控,闲着的时候整天在家玩手机,都变成了宅男宅女,亲戚之间联系自然就少了。

还记得小时候每年寒假暑假,都会去亲戚家住上一段,亲戚偶尔也来我家做客,那时候感觉亲情真的浓郁,亲戚聚在一起,没有丰盛的饭菜,但是气氛非常好,大家有说有笑,总有说不完的话。

我感觉有一个原因也是阻碍亲戚之间来往的重要因素,那就是以前亲戚来回走动,就是单纯的去玩,不用买礼品,那时候条件也不允许,现在不同了,条件好了,无形之中养成了规矩,去亲戚家都得买点礼品,这也给生活增加了负担,所以有的家庭为了减少家庭支出,也就减少了亲戚之间的往来。


人生路203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早些年我就发现了,之前我们过年的时候都会去长辈家串门,现在我们基本都不去了,都不串门了!

我是个还比较重情重义嗯人,比如我的舅舅家里有两个儿子,他生病的时候两个儿子互相推脱谁也不愿意帮忙,而且医药费也不愿意拿,这个时候我舅妈给我打电话,把这个事情给我说了一下,我立马开车就去他家,打120把我舅舅送到医院。虽然我也不是特别富裕,但是这个病的医药费都是我来垫付的。其实小时候我舅舅对我还是挺好的,我这人也是比较知道感恩的,虽然他两个儿子都不管他,但是作为外甥的我也是有义务来孝敬长辈的。都说外甥跟舅舅亲,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

还有经常看一些电视节目。在一些农村,有很多老人也有好几个孩子,最后到了晚年,都不愿意管老人。别说去串门了!有人把老人放在一个小屋里,天寒地冻的。而他们自己却住着舒适的房子。让我看到这些特别心酸!社会都在进步,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为什么现在的人情味这么淡!你的家乡也是这样吗?欢迎在评论区下边留言!


85后的小阳


正视社会现象,勇敢面对人生

常言道,姑姑亲,舅舅亲,砸断骨头连着筋!这是人们过去对亲缘关係的依赖和难舍;亲兄弟,如手足,它是比喻人们对手足之情,血浓于水的无比看重和赞美!

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追名逐利之心更切更裸露,于是有些亲戚和兄弟的往来和联系,渐渐变得疏远和陌生,甚至于反目成仇!

没有经历,就不会有深切的感受。

在八九十年代,那时我的两个孩子还小,正在上学,家里弟兄们多,又是刚刚分家另过,家里真是一穷二白。

为了过年,我去亲娘舅家借钱,没想到当时正跑生意,而家道殷实的舅舅,却让我空手而归。

还是岳母,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岳母,借我50元,让我度过了人生,最难过,让我终生难忘的年关。

这件事,让我深感人间世情冷暖,自己更应发愤图强,自立自强,而不能茫目依赖于别人,既使亲戚。

也应了老人的那句老话,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几十年来,经过自己和家人的不懈努力,虽然家道比不上村里的首户人家,但也不落伍于别人,儿女成家立业,出人头第,家境富道,让左亲右邻啧啧啧称赞!

正所谓:看淡人情冷暖

勤劳致富自强

培养儿女成材

幸福地久天长






杨晖172


我们和姑、叔还有他们的孩子都在同城,家中有人曾说过我们这支家族人情此较冷,而且,姑姑和老叔有些矛盾。我年轻的时候,一方面忙于工作,另方面可能小时候姑叔都不待见我的原因,何以,几乎都不与姑叔联系,以至连表弟结婚时都没有去过。

六年前父亲突然去世,姑家的二弟闻迅马上先赶到帮忙,随后,叔家弟妹姑家大弟也赶到帮忙,这时我也四十八岁了。通过这件事后,我反醒了一下,当真有事情的时候,兄弟血脉亲情该有多么的珍贵,从那一年起,我会每年新年前,将姑叔两家人全聚起来欢聚一番,平时,有空也找小哥们们聚聚,亲情越聚越亲,心中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厚,因此这个聚会我会坚持下去。


孤灯冷裘


现在已经到年关了,今天我到街上到处走动了一下,好像年味不是很浓,街上的生意冷冷清清,就连写对联,卖中国结的人都很少了。

要是往年,我们年轻的时候,那可热闹呀。那时候物质匮乏,每个人都盼望着过年,特别是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总要买一套新衣服,家家户户杀年猪,还准备其他的过年物资,有吃有喝有快乐。

那时候过年前几天街上的人就放假了,农村里也不劳动了,开始走东家、串西家。舞龙玩狮的人开始练习,锣鼓喧天,好远好远都能听见。

过年的时候一般都要到处串门拜年,彼此走动,一直要玩耍到正月十五。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有吃有穿,不一定要等到过年,所以对于过年大家没有以前那样的盼望。

另外现在人口都在流动,有的儿女在外面工作,已经把父母接走了;有的在外面做生意过年也不回家。

外出打工的人回家以后,好多亲戚朋友已经分散了,由于时间紧张,也不便到处寻找玩耍,偶尔看见了,打声招呼,点点头意思意思就行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亲情友情到了最淡薄的时期。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了,但还是好像心中总缺少了一点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