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一名画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条件?

小情兽TT


宋代的大诗人陆游曾写过两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你果真要学习写诗,功夫不光要下在诗的写作上,诗外功更是一种功夫。中国画同样也强调画家的画外功即综合修养和画外素质。画家的画外功起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读书,注重文化修养。

读书是为了提高画家的文化修养和理论水平。唐代大诗人杜甫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中国画来说也是如此。

历代的大画家都将读书当做绘画的重要功夫之一,甚至认为读书是第一要素。

现代画家张大千说要去俗气,除野气,有逸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读书,第三还是读书。齐白石则说书不可一日不读。明代的王绂写道:“要腹有百十卷书,俾落笔免尘俗耳。”就是说如果掌握了大量的书中的知识,就可以使笔下的画不俗了。明代的李日华也说:“绘画必须多读书,读书多,见古今事变多……何患不臻妙境?”他认为读书与画出好画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历史上许多大画家本身又是大学问家,他们不仅画得好,文章学问也做得好,或者反过来说,正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学养,他们的画才更胜一筹,如王维、苏轼、郭熙、董源、赵孟澹、倪瓒、唐寅、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金农、赵之谦、郑板桥、吴昌硕等都是在当时兼具学者或才子的美誉的。善读书,通过对书中精义的融会贯通,即能增添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深度,继而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出来。

读万卷书,成为中国画画家一个重要修养。

二、文学修养,是画家格调高低的重要标志。

宋代邓椿在《画继》中写道:“画者,文之极也。”即认为画是文的最极致的表现,他还认为画家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学修养,作画才能超出一般的层次,才有较高的欣赏品评眼光。历史上有许多中国画画家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而中国画本身又特别强调诗意,例如苏轼评价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评他的诗是诗中有画。所以诗词方面的修养对于中国画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是必备的一门功夫。所以说画家本色是诗人。作为中国画画家要想做到“聪明日生,笔墨日灵”,即更加耳聪目明,笔墨更有灵气,必须“句诂字训,朝览夕诵”,即逐字逐句地推敲,早晚读书诵诗,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水平。

三、书画同源,书法水平与绘画水平珠联璧合。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虽然是各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艺术,但又互相影响,息息相关,是中国艺术中血缘最近的孪生姐妹。

苏联学者叶?查瓦茨卡娅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中写道:中国古代绘画与书法的渊源,并不限于绘画技法对于书法用笔的遵循和依存关系。绘画的造型形式与书法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本质的、天然的一致性。在所有的原始文化中,“书”与“画”曾经是同义词。就是书画同源,文字书写同绘画在远古是交织在一起的。

唐宋以后,书与画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一方面是书法和绘画笔法的相掺,达到了相映生辉,相互提高的效果。相传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的线条,与张旭的狂草线条十分相似。另一方面大画家往往又是大书家,并称书画大家。例如苏轼喜作枯木竹石,是文人画的肇始,但他又擅写一笔好字,是书坛“宋四家”之首,而且他的字中还很有些画意。相传有一天他和他的朋友黄庭坚(也是一位大文学家和大书法家),在一起品评对方的书法,苏轼对黄庭坚说:你的字太瘦了,就好像是干树枝上挂蛇。黄庭坚也不客气地说:你的字太肥了,就好像是大石头底下压了一个大蛤蟆。两人相视大笑。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知字也有画意形象的。

书画艺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心理和性格,二者不相脱离。这也是中国画与西画的不同之处。苏轼在论学书之道时曾说:须识见、学养、功力,三者缺一不可。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到学画之道上。

读书、文学、书法是中国画画家综合修养中最为显著的三个部分。











掌上文旅


画家是性格各异、综合素质各不相同的。当然,当画家是需要对绘画有兴趣的,没有兴趣的人就会觉得绘画很枯燥、很繁琐,所以,一个画家需要很细心才行,若是一个做事一贯粗糙的的人、不认真的人,是很难做画家的。所以,画家需要喜爱绘画,需要细心,也需要有审美观,有独立思想,有个人的情趣,有创作能力等。画家是指(Artist in Painting)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包括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油彩画、漆画等绘画艺术类的创作者。以国别分类,如国画家、西洋画家。 以作画材料分类,如水墨画家、油画家、素描家。以题材分类,如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创意画家。 以画家派别分类,如:黄筌画派、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金陵画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