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金波是多余的角色吗?他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月球贼亮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没有"金波"这个人物,



原著小说中他的一些情节被安到了润叶弟弟"田润生"身上,所以提问者才会觉得原著中此人可能多余,才会有此一问吧?


然而 ,电视剧中田润生不能取代原著中的金波。田润生当兵上战场把耳朵震聋了,这显然是借助于小说中金波当兵的经历(原著中田润生是懦弱的干部子弟没有去当兵)。聋了的润生更不可能像金波那样和少平促膝谈心。

原著中"金波"可以说是孙少平的"同性知己"。亲哥哥孙少安常常不能理解少平许多异于常人(农民)的想法,金波却可以。因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文化程度相当(高中毕业),都有文艺细胞,所以他们能够懂得对方,對爱情的看法也不拘泥于世俗,感情命运也差不多(都失去了深爱的姑娘)。他们比亲兄弟还亲,就像他们的妹妹兰香和金秀一样,


后来小说结尾,少平失去至爱田晓霞一年多后,金波告诉少平:"或许,我妹妹兰香可以和你在一起......",但少平觉得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金秀虽然热情漂亮,但不能如田晓霞一样理解自己,二人之间有"代沟",从而婉拒了金秀的爱情(当然还有少平對师父遗孀惠英嫂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的因素)。否则,金波和少平的关系更进一步了。


金波上高中时好讲"义气",许多调皮学生都听他的。因为和少平走得近的郝红梅不再理少平,而對家境殷实的班长顾养民示好,金波就召集一些学生制造理由把顾养民打了一顿,让少平担心金波他们会被学校处罚。好在修养很好的顾养民没有报告学校。

后来部队招金波去当文艺兵,他被火车拉到了遥远的青海,和旁边军马场的藏族姑娘

不见面互接轮唱了那首著名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多次之后,金波按捺不住,违反军纪偷偷跑到了军马场。不得不感叹爱情的神奇,两人才第一次见面,语言都彼此不懂,却拥抱在了一起。结果,藏族姑娘被调到了另外一个军马场,只给被提前复原的金波留下了一个部队发的搪瓷缸。后来金波常常在开车之余用这个搪瓷缸泡茶喝,苦苦思念,以至于耽误辜负了一个又一个和他相亲的好姑娘 ,让父母责备他"你倒是个什么金贵人嘛!"直到小说结尾,金波都还是独身一个人。

这一切,只有少平能够理解。金波千里迢迢重返当年部队驻地,寻找那个藏族姑娘的举动,得到了失去晓霞的少平的鼓励。然而,时过境迁,变化多多,在民警的帮助下,他才知道军马场早已撤销了。金波站在小镇十字路口,旁若无人地大声唱起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记得有评论说,《平凡的世界》是《人生》的展开。《人生》中高加林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出路,而"孙少平"成了工人,还打算报考煤炭技术学校。


《人生》中高加林内心孤独无友,于是路遥便在《平凡的世界》中替少平安排了一个性格,命运颇有些相似,能够理解他的"金波",这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无论如何,电视剧中的田润生不能取代小说中的金波。


地两Rabbicatts229081


相信读过《平凡的世界》的大家都知道,书中的男主角孙少平有个好兄弟叫金波,他是少平的同学兼好友,更是孙少平的死党,最能理解孙少平的人,两人无话不谈,从小一起长大。金波的父亲金俊海在邮政局上班,开的是邮政车,金波家时常帮衬孙玉厚一家,两家关系融洽。书中的金波是一个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眼睛水灵的男孩,路遥甚至说他长得像个姑娘

孙少平和金波都是双水村人,一起上完了小学初中又到原西县上高中,金波家里条件好一点,孙少平和妹妹兰香星期天回到家总是住在金波家里 。上学放学他俩共用一辆自行车,和润生一起买的自行车,润生的车子还新着呢,金波的车子已经破烂不堪,金波毫无怨言。高一的时候当他得知因为郝红梅的移情别恋让好朋友孙少平伤心难过的时候,就找人教训了顾养民,因为怕连累少平,故意挑选了孙少平不在现场的时候。我们暂且不去评论这种做法正确与否,这样的友谊是值得肯定的。当然年轻的时候谁没有冲动的时候呢?

孙少平每次去找金波,金波都会先给他端来大半盆手提白面片,里面还泡五六个荷包蛋。当孙少平说他可能吃不了这么多的时候金波笑了笑说他知道少平的饭量,是呀在好朋友面前无需隐藏,因为彼此太了解了,任何细微的心理反应都瞒不了对方。所以当孙少平在工地上揽工时第一次去找金波的时候, 金波已经换了一身破烂工装,整齐的头发抖弄得乱蓬蓬地耷拉在额头。他心里立刻明白,敏感的金波猜出他目前的真实处境是什么样,因此,为不刺激他,才故意换上这身破衣服,显得和他处在一种同等的地位。多么体贴入微呀!

在路遥的笔下,金波去青海当兵的时候,在军马场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他与姑娘从未有过正常的语言交流,而是用歌声,用谁也听不懂谁的家乡话问候彼此,然后用手势互相表达着对彼此的倾慕,结果两个年轻人的心碰出了爱情的火花。因为这件事,金波被迫回乡,临走时,也没有见到那位姑娘,而是收到了她留下的一个白色的茶缸。金波其实表现的是一种敢爱敢恨的生活,固然是悲伤的结局,但也正是这种平凡世界里爱的生活的体现,权释的是生活的伟大。

孙少平和金波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朋友,在我看来就是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孙少平有两个知己,一个金波,一个田晓霞,这样孙少平无疑是幸福的。

所以说,金波在《平凡的世界》的存在不是多余,或许也是路遥先生自已在现实生活中的表露和寄托。





王蒙缘


最近我正好又一次在读《平凡的世界》,我来谈谈我对你这个问题的理解。每当我处在迷茫颓废之时,我都会重读这本书,它能给我战胜现实苦难的力量,激励我继续前行。

每一本书中的角色人物都没有多余的,《平凡的世界》中的金波更是如此,路遥安排他出场,肯定赋予了他一种使命。他代表了生活中的另外一个群体,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如果说孙少平代表了苦难原生家庭少年的自我成长奋斗的话,那么金波就是普通小康家庭的代表,孙少平一家的生活更是离不开他们一家的帮助,这也体现了乡土中国的人情社会。

我从金波身上读到了朋友之间的真诚,他和孙少平之间的友谊满足了我们所有的想象,简直就是完美的代表。反思当下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人吗?

伟人虽然能改天变地,但是普通人的一生也是波澜起伏。金波虽然从小不愁吃穿,一帆风顺,但是也经历了部队提前退伍,恋爱失败,工作困顿的阶段。这更像我们当下的普通人的生活。我们虽然没有拯救世界的艰辛,但每一天也过得并不轻松。

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同身受。我们都是平凡世界里的平凡的人。


南山有嘉木


配角往往有配角存在的意义,在这部小说中,金波并不是多余的角色,他的存在有另外一种意义,就是为了更好的诠释关于友情的这种东西。

我们都知道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的总基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沉痛感,尤其是少安与少平的青春苦难,以及田晓霞最后离去的令人悲伤。但是我们在阅读之后也发现,路遥先生最终要表达的,是通过这种苦难感,让人们看到一种对待生活的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从而让读者发现人性的坚韧和人性心灵中的那种善良和美。这一条线看似不明确,但是却处处存在,也是这部小说最终的价值所在,它让我们在受到启发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在生活中存在的温情,让我们发现人的感情对一个人生命的影响和意义。

而金波在这部小说中,让我们看到了众多感情中关于友情的珍贵,让人看到这残酷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坦率,明白了友情在人一生中的不可或缺和重要性。

金波在这部小说里体现的人与人之间友情方面的价值意义,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点中看到。

第一:少年时候对少平的各种帮助。

金波和少平是从小在一个村子里玩大的发小,因为两个人脾性合得来,所以经常也就腻在一块,这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就慢慢的建立起来。在少平家里穷苦得没有住处的时候,是金波收留少平,让少平同他一起住,解决了少平生活中的困难;在高中上学的时候,少平遇到与郝红梅的爱情纠葛不能走出来的时候,是金波一直陪在少平的身边,并出头为少平打抱不平。

这种种的行为,都让我们看到了少年玩伴之间那种真诚的友谊,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

第二:和少平一起谈论青春中的问题,互相充当精神中的知己。

金波与少平不仅仅是少年玩伴,还是精神上互相的知己,这表现在,当金波因为爱上一个姑娘受到处分被复员回乡的时候,他心中的心事不能与任何人诉说,而他独独告诉了少平。在这时候,少平不仅是他爱情的倾听者,也是他最信赖的人。与此同时,在少平遇到感情和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时候,他也是第一时间去找金波商量解决。这两个人,虽然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与少安和少平的那种亲兄弟的感情相比,金波与少平之间是一种年龄上的相近所培养出来的深厚友谊,这种友谊很奇妙,可以互相彼此坦诚,而无需顾忌太多。

所以,他们不仅是生活玩伴,更是精神知己。

第三:在少平到省城无处落脚的时候,第一时间收留少平,给少平雪中送炭的温暖。

人常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对于少平当时所处的那个光景,他一无所有,怀抱着对人生的希望来到省城打工,然后受到很多挫折,成天在省城里转悠着,希望找到一丝生存中的惊喜。在冰冷又现实的生活中,少平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无依无靠,这时候能想到的,也只有他的这个兄弟金波了。当少平疲惫的在城市里找了一天活,却最终没有找到,无处落脚的时候,少平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金波。

于是,他去找了金波,金波看见他立刻给他下了一碗面,这对于当时饥肠辘辘的少平来说是最需要帮助的一件事了,少平痛快的吃饱喝足,之后又美美的睡了一觉,才让自己疲惫的身躯重新有了力量。

这时候,对于孙少平,金波的这种温暖和馈赠,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比拟的。

这是一种信任的友情,同时也是一种相互温暖彼此的陪伴。这也让少平与金波之间的感情,越发的坚固和深厚了。

第四: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感情上互相鼓励,最终成为人人羡慕的莫逆之交。

在少平成为煤炭工人之后,金波与少平之间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再次见面之后的熟络。当少平失去了心爱的晓霞,与金波再一次重逢得时候,他们不仅互相安慰了各自的境遇,还互相鼓励对方勇敢的面对生活。尤其是少平鼓励金波去寻找他心中一直深藏着的那个姑娘,让这种友情又得到了升华。

人生中的四大喜事之一就是:“他乡遇故知”。

知己,在我们一生中并不多,而同性朋友之间的这种深厚友情,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孤独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外界的条件有多么困苦,往往是因为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赖和互诉衷肠的知己朋友。所以我们才对生活产生了冷漠的态度。

王维曾经写到这样的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孟浩然则写出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而苏轼说:“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可见友情对于人的重要。

而路遥先生在这里写金波这样一个人物,就是要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人的感情和人的精神世界,都是支撑一个人勇敢走下去的强大支柱。对于友情我们如果能够邂逅到,那是我们人生的幸事,我们也应该倍加珍惜。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一起交流讨论!


【看遍千万文字,我只写我心!遇见安苒,遇见读书的自己!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探讨!】


遇见安苒


毫无疑问,金波并不多余。他的存在可是路遥先生精心安排的,作用有二点,下面我一一说明。

人生路上少不了贵人相助,金波等人便是来衬托孙少平的

从整部作品来看,路遥构思的孙少平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他朴实、勇敢,有时却也狡猾、冲动。加上阅读带给他气质上面的变化,这样的人必定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因此他的身边少不了交往过密的朋友。

在幼年至读书阶段,他一直与金波要向,金波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他很大的关照,同时还会为孙少平打抱不平;在黄原揽工,他又与“萝卜花”要好,在他去煤矿厂的时候,还将自己的行李送给了这位朋友;在煤矿厂下井做工人的时候,他征服了安锁子,让这个彪悍的人工人替他卖命,从而孙少平在事业上上升了一个层次。

所以说金波与“萝卜花”、安锁子一样,都是孙少平人生路上的贵人,他们的一路相伴,正是衬托了孙少平的人格魅力,让孙少平的形象更加饱满。

说明当时社会的“二次元”户籍政策,为孙少平积极参与招工作铺垫

孙少平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出身,家中唯一曾是工人身份的堂叔孙玉亭还主动放弃了身份,回家当个农民。而金波则不同,他的父亲是工人身份,但母亲,其兄妹却依旧是农民身份,这是为何呢?

因为“二次元”的户籍政策

当时的社会,城乡“二次元”户籍政策对户口性质限制的非常严格,农民想要“一跃农门”当个工人只有三个条件:高考、招工与城市地区准许迁入。这三个条件对于吃饱饭都困难的农民来说,就如同三座大山,无力越过。

金波虽然父亲是工人身份,但是金波母亲,兄妹均是农村户口,无法改变,因此只能生活在农村,进城也没有收入,会增加家庭负担。后期金波只能通过顶替父亲的工作才能达“跃农门”的机会,成为工人,而他父亲下山岗只能回归农民身份。

路遥通过金波一家的生活状态,以及金波顶替一事,来为孙少平迁移户口去阳家沟、以及后来积极争取去煤矿厂做工人一事做出解释与铺垫。

因为对于当时的农民而言,工人身份便代表着美好的生活,例如田福堂不愿意将女儿田润叶嫁给孙少安,便是因为孙少安是个农民,其女儿是城市户口,吃公家饭的,所以孙少平才会极力的争取,有金波的铺垫,孙少平的当时的心态便让人理解了,而孙少平最后当了工人,也算是一个圆满。

最后,路遥给金波安排了一场凄美的爱情,与整部作品的契合度来说,几乎没有太多的关联。路遥也曾说过,他不会给《平凡的世界》安排一般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故而金波的这段爱情也算是被刻意的安排,也许这便是毛卫宁导演删除金波及其一家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阿珂伴读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把整个社会群体人物都比较全面的都刻画在整部书中。如工人、农民、军人、干部、知识分子学生……。

金波在书中描写孙少平在学生时期,把两人紧密的围绕在一起,把朋友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后来金波参军,我理解为是社会跨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书中描写的金家在哪个时期是大户人家,地主成分的帽子难免戴在了金家人的头上。那个时代,只要有地主成分,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是和任何机关单位是划清界限的!所以金波的参军是社会的一个跨越。

在平凡中展现不平凡是本著作的中心思想!路遥先生在书中把军旅生活通过金波这个人物以画龙点睛之笔,把一个军人平常生活的内心世界细腻的展现出来。

我认为,《平凡的世界》这棵大树不可缺失的一枝!



新村杂谈


金波这个角色并不多余,反而很有必要。

第一,这个角色提现了男人之间最真挚,最淳朴的友情,他总是在孙少平最需要的时候,默默的寄予支持。在金波面前,孙少平可以卸下所有的伪装,让疲惫的伤心得以休整,再轻装上阵。

第二,金波和藏族女孩的爱情,是小说里其他爱情所无法替代的,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感人至深的真情,使小说的内容更显充实丰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