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
對於天國將領來說,我們似乎只聽說過變節投降的,如降清後官職北洋水師提督的丁汝昌;被俘處死的,如石達開、李開芳、李秀成等,似乎很少聽說過玉碎自盡的。變節投降自然是因為貪生怕死、追求富貴名利,而被俘處死則是有著深遠的目的。而且天平軍屬於基督宗教,排斥自殺,相信以受苦受死來光榮主與自己。
1856年天國內訌,本來是率兵入天京“勤王”、“靖難”的石達開也被天王洪秀全懷疑,有步楊秀清、韋昌輝後塵的危險;對於天京政治喪失信心的石達開,最終被迫在次年選擇出走西征,希冀在身處西南的成都建立一個新的根據地。但是到了1863年,石達開及其部眾,深陷湘軍、川軍和貴軍的重重包圍。
多次突圍失利後,石達開僅剩六千餘殘軍,為了保全屬下,決定與清軍談判。石達開致信清朝四川提督唐友耕,稱:“一人自刎,三軍安全”,“捨身果得出全吾全軍,捐軀稍可仰對我主。”最後,石達開親赴清營談判,以自己一命換取全軍安全。1863 年6 月27 日, 石達開從成都臬臺衙門的監獄提出, 凌遲於督院街“院門口”。
老照片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石達開、李開芳的被俘都有一定的原因。
石達開是在大渡河變走投無路,被迫主動投降,以換取部署能夠被赦免活命。
所以,石達開無法自殺。
清軍的要求就是用石達開的命去換他手下的命,石達開死了協議就一筆勾銷。
至於李開芳則是被北伐無法突圍時,試圖利用詐降逃走,只是被僧格林沁識破而已。
他們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還有洪秀全的兒子幼天王洪天貴福,則是部下始終保護他,不讓他自殺。
洪天貴福自己畢竟是個15歲的孩子,當然是不想死了,總是試圖逃亡保命。
被俘的時候,洪天貴福是被清軍突然抓住的,想要自殺也來不及了。
至於一些將領比如林鳳祥受傷也不自殺,結果被俘凌遲處死,主要是受到拜上帝教教義的影響。
拜上帝教雖然是偽基督教,但很多教義是相通的。
拜上帝教原則上不允許教徒自殺,認為這會直接下地獄,是上帝禁止的。
但如果殉教就可以上天堂。
殉教就是為了反抗清妖而死,無論是戰死還是被俘後處死,都叫做殉教,是無上光榮的。
其實,這一點也不是拜上帝教獨有。
天地會也認為反清被殺殉國是特別光榮的,也就是“絞死是不掛紅昇天,斬首是掛紅昇天,凌遲是披大紅袍昇天”,死的越慘就越光榮。
所以林鳳祥不自殺,寧可被凌遲。
林鳳祥怕死,怕凌遲嗎?當然不怕。
歷史記載:被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場凌遲處死。行刑過程中,他雙目直視,自始至終未曾發一言。
那麼石達開怕死嗎?也不怕。
石達開被凌遲時是這樣的: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
唯一受不了的,就是少年洪天貴福了。
洪天貴福被凌遲時,大哭大嚎,聲音淒涼,最後乾脆不成人聲。也許是劊子手也有幾分惻隱之心,割了幾十刀以後暗中刺中他的心臟,將他殺掉。隨後,又在屍體上繼續割了幾百刀,完成了朝廷規定的示眾。
薩沙
太平天國真正的失敗在文化主張上,廢棄孔孟儒家大道,信仰邪教,得不到漢族文人和地主階層的擁互,相反成為對立面,最終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勁敵,讓滿清討了個大便利啊。這是文化立場和階級立場決定的,一場革命運動演變成大漢族間的內戰啊,清庭笑死了。石達開被尊稱為義王,深孚眾望,連李秀成評價說文武雙全,一直為大局和下屬著想,再說歷代被俘的多了,慷慨引頸就義的不少,著名的如文天祥等,與自殺相比,堅貞不屈引頸就義更能激勵人心,青史留名。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由天下人用和平的方式推舉共主,才是最好的方式!以前血流成河爭天下,只能算落後文明階段的悲劇,世人可引以為警!螻蟻尚且偷生,好死不如賴 活。石李他們也是想活一天是一天,詐降,就是這麼想的,但滿清不管詐降真降統統凌遲。忠王李秀成寫自首書也被凌遲。清庭是必殺太平軍兩廣籍俘虜,所以兩廣籍基本是戰死;對首腦凌遲前有專人做思想安慰工作防止自殺,林鳳祥押送上京時治傷治病寬慰開解;洪天貴福還想跟唐老爺過日子。石達開最後就義時的氣概,鼓舞了清末民初許多革命志士。石達開被行刑時的氣概,讓圍觀者都十分動容。後來,在保路運動等清末反抗運動中,很多人都稱自己是石達開的粉絲。
天下未定,洪南京成帝驕奢淫逸,打造的龍床比歷代皇帝的又寬又長大的出奇,成了帝也是百姓之禍 ,蒼生之殃!大多烏合之眾,當難成大氣,故義舉兵敗,皆為天數!誰知道石達開到底表現如何?都這樣了,態度很重要嗎?我想,為什麼統治者一個勁的表揚失敗者的態度,何也?哈哈,恐怕是因為他們沒有講信用自己覺得沒法見人吧?當然,雙方談判各種許諾只是一種策略,但是他們為什麼鼓吹失敗者呢?利在何處?恐怕是把對手吹的越厲害越好,越能表現自己的牛逼之處吧?否則 ,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怎麼會關注英雄。太平天國打擊清王朝恐怕是最大程度降低了清朝的威望吧,所以最好辛亥革命仍然是起於兩廣,成於兩湖,這些地方對清的威望是降到極點了。
石達開了解自己的能力,當時的困境已無解,為了留一個更加完美的名聲,以“為部下”為名而降,就是要展現“凌遲”中的真英雄氣概。使世人對其更加欽佩、敬仰。因為如果不是“凌遲”評論那麼高,他不過就是一個敗將,這是石達開絕不想要的。無論是“凌遲”、“為屬下而降”、“追隨著被斬殺”,這些情況以石達開的本事,斷然不會看錯。為英明流傳而受“凌遲”,是石達開的真正意圖。石達開視死如歸,捨身救眾的動機實不可懷疑,以石達開的智慧、能力、凜然,若不是為了一干部眾活命,斷然不會束手就擒,慘遭凌辱的。
幾千刀下來哼都未哼一聲,甚至對同刑的將領疼痛喊叫予以呵斥,使其再也未出聲。試想:這樣大義凜然、不怕死的人,怎麼會向清軍搖尾乞憐、苟且偷生呢?我也比較反感那場農民運動,特別是其中的歪理邪說和領導層的腐敗墮落,但不能完全否定。如果完全否定,像石達開、陳玉成這樣的漢子熱血錚錚的漢子,裡面其實很多;這樣一群人,該怎麼看待?就是那李秀成,何嘗是變節,不過是借對手的紙幣一吐胸中看法而已。要變節,之前手握幾十萬軍隊時,守城數年,何時不可?
“一死以贖三軍”,自殺他就覺得達不到效果,一方面原因是清軍的軍事圍堵威脅;另一方面原因,應該是他骨子裡的觀念“義氣”,要以自己的死,完成他的“大義”信念,大義面前,個人生死是小事,這也能解釋他受凌遲處死時候,為什麼能神情自若。他的確是心存僥倖的,但卻不是為了一己之生死。 為了那些追隨他出生入死、同樣窮途末路的兄弟們,他應該想不出更好的可行性計劃。 絕望的人都會希望有奇蹟發生,這種心情我懂。 忍巨痛受刑而不發一聲,這其實並不符合正常邏輯,唯一能解釋通此事的理由就是~他在乎的不是死,或者說怎麼死,這世上有比被凌遲而死更令他在乎的東西。
歷史深度揭秘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幾位爺的最後時刻。回顧完,我們自然就會把這個疑問收回去了。
直到行刑還在堅持鬥爭的李開芳
先說李開芳。因為,我認為這個人,從被俘前到被俘後,甚至到了行刑場,都在從容地履行著自己鬥爭的責任。
詐降失敗,不幸被捕
李開芳以700餘兵,面對萬餘僧格林沁軍的圍困,堅持了40天,終於難以再堅持下去。
此時,李開芳看到僧格林沁正在假意招降,決定“詐降突圍”。他先讓心腹黃近文帶140多人,混入難民中,先渡船投敵。果然,僧格林沁派小船把這些詐降的士兵運過了濠。李開芳認為第一步成功了!三日後,大風起兮沙塵暴,視野不清。李開芳馬上組織“進一步詐降”,他帶隊全付武裝乘船而去,詐稱前來繳械。僧格林沁也不傻呀,投降你還選這麼個日子投降,累不累呀!於是,就組織了萬餘兵馬左右兩翼張開,把前來詐降的太平軍全數俘虜了。
早期的太平軍,尤其北伐軍,多是壯烈而死。這些優秀的青年,本應是抵抗外侮的中堅力量。
近似羞辱對手的詐降
李開芳被俘後,繼續著幽默的詐降表演。
李開芳被帶去見僧格林沁時,身邊跟著兩個童子。兩個童子紅衣紅袍,皮膚潔白,彷彿仙人。三人見到僧王時,僧王極其侍從一個個凶神惡煞,冷冷盯著三人。而三人昂首而坐,神色自若。李開芳說,“你放我回去,我回到金陵去,號召大家一起投降嘛。”僧王面色陰冷,一聲不吭。李繼續說:”不過,你總得給我飽餐一頓吧,吃不飽飯,我幹啥都沒力氣,你帶我來幹啥?“僧王於是安排了肉食來。李開芳在眾人惡狠狠的目光下,大口吃喝,談笑自若,全然不把僧王等人放在眼裡。
從詐降到建議回去招降,看起來是李開芳把敵人想得太簡單了。實際上,只是一個勇士,在想盡一切辦法希望繼續戰鬥下去。
霸氣的臨刑
在被處決時,李開芳及其部將等八人慷慨激昂,浩氣長存。
敵人正在綁黃懿端的時候,黃飛腳而起,踢死敵人兩個,踢傷兩個,把準備行刑敵人嚇倒在地。
隨後,八個人異口同聲地進行著最後的宣傳:”我們從天京打過來,一路上清軍丟盔棄甲,不堪一擊!清妖的末日就要到了!“
八位好漢在整個行刑過程中,對敵人怒目而視,昂首揚眉,表達對敵人的藐視!
這就是李開芳,我認為,他自始至終,在尋找著繼續鬥爭的機會。他無暇考慮凌遲的痛苦,在這位勇士心目中,也許只有”有我無敵“的氣概吧!
一心要保全兄弟的石達開
石達開,被困大渡河邊。屢次突圍不得脫,正憂慮間,見到對面清軍豎立著”投降免死“的大旗。
石達開意識到,此時,他們已經不可能突圍了。他石達開不懼一死,可是,一路追隨他石達開的弟兄們,卻讓他感覺愧疚無比。
因此,他決定組織大夥投降。希望大夥都能”免死“。至於他自己,太平天國的翼王,是不會投降的。
他對大夥說:”我一人自赴敵軍,你們可以免死。“
他的五個妻妾,帶著兩個幼子投河而死。
他本人,張黃蓋,衣王服,帶著長子,徑直到南岸投敵。
隨後,被押解成都。
為了保全兄弟,石達開慷慨就捕。
把審訊官說得啞口無言的囚徒
石達開被俘後,駱秉章組織了會審。
要知道,這個翼王可是出了名的文武雙全,要是扛起精來,那也是一把好手。
堂上,翼王痛斥清政府腐敗、無信義。翼王畢竟是做了很多年大領導的人,說話水平高,氣場強,把主審官說得啞口無言。“語音低,不辯作何語,氣沮語塞。”
巡撫駱秉章出來了,“替你想一想,你今天死得也值。從你造反以來,蹂躪了數省,我們封疆大吏就有3個死在你手上。你幾天,只需要用一條命來抵命,你還挺划算。”
石達開堂堂翼王,氣場當然不能輸給巡撫,“自古成王敗寇,今天,你弄死我了。你怎麼知道來世,你不會被我弄死!”
慘烈卻從容的刑場
行刑之日,石達開等三人,頭戴黃緞巾,身穿黃緞褂,腳穿黃緞靴。石達開的黃緞巾上,還繡著五色花。
到了刑場,兩位下屬分別站立兩側,說“仍請主帥先行!”石達開於是加快腳步,“帶領”二將一起奔赴行刑的地方。從容被綁,面色自如。
當時,來圍觀的人人山人海。石達開和曾仕對面而縛。儈子手行刑時,三人都昂首而立,神情自若。可是,曾仕有些文弱,在行刑中慘叫了兩聲。
石達開訓斥說:你就不能稍忍一忍呀?你想想,要是我們抓住了他們,不也是要這麼對他們嗎?“於是,曾再不發一聲。
整個過程,石捱了一百多刀,全身都被割遍了。終究不吭一聲,圍觀者莫不感佩!
石達開最後就義時的氣概,鼓舞了清末民初許多革命志士。
石達開被行刑時的氣概,讓圍觀者都十分動容。後來,在保路運動等清末反抗運動中,很多人都稱自己是石達開的粉絲。
現在,不知道我們可不可以收回我們開頭的這個問題了。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
因為,他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只想為自己心目中的事業,奮鬥到最後一刻。
生於亂世,太平天國,以其奇葩的理論,腐朽的高層,卻得到這些勇士,何其幸運。
生於亂世,這些勇士,不能戰死在抵禦外辱的戰場上,卻只能為奇葩、腐朽的太平天國高層效命,何其不幸!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太平天國將領要麼戰死,要麼戰敗後被酷刑處死,很少有自殺成仁的案例!我認太平天國的將領寧願酷刑而死,也不願自盡身亡,原因有二:其一、壯烈赴死以激勵後來者復仇;其二、拜上帝教脫胎於基督教,教民不能自盡而死,否則靈魂上不了天堂!
太平天國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巔峰,轉戰十多個省份,攻佔清朝半壁江山,戰爭中全國死傷上億人。因此太平軍是一支戰鬥力爆表的軍隊,其將領大都悍不畏死,有堅定不移信念。自盡而亡不能成其悍勇忠義,唯有被清軍酷刑處死方彰顯其英名,後人更能記住他們。
天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組織了兩萬人的北伐部隊,在名將林鳳祥、李開芳的帶領下沿京杭大運河北上滅清,一直打到天津附近。因為孤軍深入,沒有後援等原因,北伐軍全軍覆沒,林李二將被清軍俘虜,在北京菜市口凌遲處死!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領太平軍精銳八萬人出走,在天京外圍與清軍作戰。最後石達開孤軍進軍四川,在安順場大渡河遇到百年難遇的洪水,無法渡江,被清軍重重圍困,突圍不成。石達開跟清軍四川總督駱秉章談判投降事宜,清軍同意太平軍投降,石達開遣散餘部,率兩千親兵入成都投降。清軍背棄招降承諾,在成都凌遲處死石達開及兩千隨行親兵!
根據記載,石達開被凌遲三千六百刀,行刑過程中一言不發,默然赴死,觀刑者無不動容,被石達開的英雄氣質折服!四川布政使劉蓉說“梟堞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
大秦鐵鷹劍士
李開芳、石達開、陳成玉三人是太平天國時期典型的英雄人物代表,他們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太平天國運動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三人都是受最為殘酷的凌遲之刑而死。
他們三個人的結局相同,都是遭受了清軍殘酷的凌遲之刑而就義,但是他們都是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從沒有考慮過放棄、投降和自盡。
在太平天國運動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令李開芳、林鳳祥率領2萬軍隊北伐,進攻北京,這對於當時的局勢來說,李開芳的2王人純粹就是去送死,雖然太平天國運動發展壯大,不但佔領了廣西、雲南,廣東部分,甚至定都天京,但是沒有絕對的勢力能夠渡江北伐。
大清的雖然衰落,但是國力尚在,李開芳、林鳳祥區區兩萬人馬,無異於以卵擊石,更何況北方地區無論是地理、群眾基礎以及清朝廷的軍事力量遠不是南方可以比的。
李開芳的北伐大軍還是非常的英勇,但是寡不敵眾,而且他們面臨的是清朝最為強悍的將領曾格林沁率領的蒙古旗兵,正宗的老牌清朝廷八旗軍的圍追堵截,
李開芳率領的2萬多人馬越打越少,終於在馮官屯被曾格林沁圍住了。李開芳要突圍,曾格林沁要全殲,這時候雙方都耍起了心眼:曾格林沁假意敬重李開芳的人品、能力,愛惜這個人才,希望李開芳能夠投降;李開芳希望能夠通過假投降,突出重圍。
李開芳假意投降來到了曾格林沁的大營,曾格林沁可沒有先前說的那麼惜才,隨便過了過堂,直接解送北京,李開芳被清廷處與凌遲之刑。李開芳在行刑過程中,不但沒有呻叫一聲,還對圍觀百姓講起了太平天國的一些理念。
石達開與李開芳的境地差不多,經過了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受到了洪秀全的排擠,一怒之下領軍出走,一路向西,最後到底了大渡河邊上。
大渡河歷來是天險,這是成為了石達開部的人生終點,他們被清軍圍住了,突圍不成,渡江更不可能(大渡河一夜之間暴漲),石達開為了給手下士兵找個出路,決定犧牲之間來換士兵們的命。
石達開先是逼迫自己的家人投河自盡,只帶了自己的長子前往清營,期望以自己投降受刑的方式來換取清軍對自己部下網開一面。清廷對付叛逆從來都是心狠手辣,石達開被押解到了成都,駱秉章甚至都沒有請示清廷,直接處於凌遲之刑。
石達開從16歲就出名的少年英雄,臨死還是偉男子一個,不但沒有任何懼色,而且還平靜面對刑法,據聞他受的凌遲之刑是真正的受了千刀以上。
無論是李開芳,還是石達開,他們自參加太平天國,就非常的堅決的要推翻清廷,這樣的信念一直支持者他們去戰鬥,人的精神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他們從沒有想過會投降,會屈服。
我們不論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是如何,他們的過程又是如何,但是他們的這種革命到底的精神的確令人敬佩。
沉墨I方之城
歷史上真正能做到自盡的有幾個?況且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我們不妨看看這二人在窮途末路時的具體情況。
石達開投降實情
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的主要將領之一,晉封翼王,他的一生可謂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16歲出山、19歲統領千軍、20歲封王、32歲被凌遲處死,據說身上被割了數百刀,之後,石達開便四處奔走。
1861年,天京事變石達開從桂南北上,經過湖北進入四川,為全軍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做準備,欲在四川建立根據地,兩年後渡過金沙江,一舉攻破長江防線,5月抵達大渡河,此時的清軍由駱秉章率領。
駱秉章率領數萬人,但是並未抵達大渡河,石達開便開始準備船隻,決定次日渡河,奈何大渡河每年的汛期將至,當晚便傾盆大雨,河水暴漲,根本無法行船,於是決定待河水降低,流水緩慢後再渡河。
三日後,清軍抵達,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多次強行渡河不成,糧草用盡,最終陷入絕境,清軍派出將領前去談判,石達開最終決定捨生取義,用自己的命保住三軍,就這樣,石達開選擇了投降,然而清軍無信,將石達開部隊數千人殺害。
之後石達開從容就義,在面臨凌遲時黯然無聲、紋絲不動,不卑不亢,就連清軍也感到震驚。
李開芳投降實情
李開芳是太平天國五虎上將之一,後被追封為靖王,他是被僧格林沁俘虜的,當時僧格林沁想要活捉李開芳,於是散出消息,說自己愛才,李開芳空有才幹,要是來投降極好。
李開芳聽後決定將計就計,詐降,未曾想僧格林沁看穿了他的做法,直接將接應自己的先鋒部隊全部殲滅,又派人將李開芳圍住,最後生擒太平軍一百多人,李開芳一開始想要絕食不投降,然而被清軍官員強行餵食,之後在北京就義,據說李開芳被殺之時同樣表現出和石達開等人一樣的氣概。
從上述簡單的一些情況來看,石達開選擇投降多半是無奈之舉,他想要保全三軍的性命,這才沒有自盡;李開芳也同樣是被俘虜,想要絕食自盡未遂。
從整個大局來看,除了當時的具體情況之外,還有兩個原因導致他們都沒有自盡而是選擇投降。
其一:太平天國拜上帝教,受到這類影響,他們認為自盡是懦弱者的行為,好男兒就應該戰死沙場,而不是自我了結,甚至認為自己的身體並不是自己的,類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盡的人是不可能進入天堂的。拜上帝教可以說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組織和理論基礎,一直在宣揚農民革命的精神,其目的就是推翻清政府。
其二:清政府的做法,其實太平天國運動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歷史,有人統計過一戰、二戰傷亡的人數都不及此,清政府是非常痛斥的,但凡抓獲了將領,都是處以極刑,根本不會讓他們有自盡的機會。
當然中國也有句古話叫“好死不如賴活著”,子非魚,所以不能說他們投降是抱有僥倖心理,從他們就義時的情形來看,應該是沒有想著自己會活下來的。
貓眼觀史
之所以石達開、李開芳等名將在窮途末路的緊要關頭,沒有選擇自殺,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
一、僥倖心理。
無需諱言,石達開、李開芳是何等英雄了得的人物,但他們也是凡人,是凡人都有凡人的想法,比如,說怕死不好聽,咱就說是珍惜生命。
率兵北伐的李開芳當時是在走投無路兼僧格林沁的招撫下,準備實施詐降計劃,卻被老謀深算的僧王看穿,絞殺了李開芳手下的詐降努力,李開芳已經陷入重圍,與敵軍短兵相接,沒有機會自殺。
石達開的“投降”之舉,有人也猜測為情勢危急之下的詐降,更多人認為是他甘願引頸就戮,以一人性命,博取手下將士們的安全,是大義之舉。不管是詐降還是談判,其實也都是存有僥倖心理。
二、自殺乃是怯懦表現。
活著我都不怕,我還會怕死嗎?
對於他們二位領軍人物,死亡恰恰是最不忌憚於面對的事情,想自殺,一槍就可以斃命,簡單的很,也不用受罪,分分秒秒就過去了。說句不中聽的話,自殺誰都會,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婦跟丈夫吵一架,脾氣暴一些的馬上就敢喝農藥尋死,這算是哪門子英雄形象?究其實質,更像是一了百了的懦夫之舉、逃避行為。
但只要選擇活著,就必須把所有壓力自己全部扛下,負重前行,這才是英雄所為,他必須承受常人所不能也不堪承受的種種苦難。
三、自殺行為為教義所不容。
太平天國運動的前期組織叫做“拜上帝教”,其實也就是基督教的一個畸形變種。由於學識所限,哪怕是作為最早期的核心傳教成員,洪秀全也缺乏對基督教義的精準理解,甚至對基本的“三位一體”概念都很模糊。
但一些最簡易的基督教義,在“拜上帝教”的小冊子中還是得到了普遍推廣,比如基督教徒不能自戮身體,因為他們的身體都已歸於基督的名下,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死後就無法升入天堂.......諸如此類的教義在“拜上帝教”中也得到了普遍流傳。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軍人物,石達開、李開芳本人的宗教信仰可以有虔誠程度的區別,但他們必須為手下帶個好頭。
從石達開在刑場上的表現來看,就連觀看行刑的清朝地方官都暗翹一個大拇指,翼王石達開是泰然自若,“神情怡然”,即便是遭到異常殘忍 之凌遲刑罰,卻默然無聲,連眉頭都不皺一下,這也說明了石達開絕非貪生怕死之徒。
歷來現實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太平天國的故事吧,瞭解一下太平天國的興衰。就是這些農民,在國內外掀起了巨大的浪潮。那麼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們是依靠什麼拉起了這樣一支起義的隊伍呢?
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曾經跟隨一位傳教士學習,信奉基督。之後,他創立了另外一個教派,稱作是“拜上帝教”。在西方基督教的故事當中,通常都認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而在拜上帝教當中,就把洪秀全神話成為了上帝的另一個兒子,耶穌的兄弟。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看來自然是可笑之極,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當中,人們尚未接觸很多科學的思想。於是,洪秀全和他的兄弟們憑藉著拜上帝教的影響,逐步建立起了太平天國。在江寧,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南京建都。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太平天國形勢大好。
並且太平天國不僅把清朝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而且成功打敗了清政府聘請的來自國外的華爾洋槍隊,士氣大漲。
但是我們都知道,太平天國的人大多是農民出身,並沒有接受很高等的教育。因此當他們到了南京之後,很多人竟然開始貪圖享樂,大肆地揮霍。除去這些,他們權力中心的這些人物也逐漸出現了很大的矛盾,甚至是自相殘殺。
太平天國前期,洪秀全貪圖享樂,把權力都交給了東王楊秀清。再加上前期天國形勢大好,楊秀清就開始產生其他的圖謀。他假裝上帝附身,要挾天王洪秀全把他封為天父,以及“九千歲”。
很明顯,這時的楊秀清已經有了異心。在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人的密謀以及天王洪秀全的支持下,他們決定剷除東王楊秀清。在一天的凌晨,偷襲了東王府,殺掉了楊秀清以及他的家人,還有幕僚,這天被殺掉的人有兩萬之多。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翼王石達開才返回到了南京城,他責備韋昌輝說他不應該濫殺無辜。但最終的結局是兩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在城外駐紮。但是韋昌輝竟在洪秀全密令之下,殺掉了石達開的一家人。
自此,領導階層之間的矛盾越發激烈。最終天王迫於各方壓力,殺掉了北王韋昌輝來平息各方的憤怒。石達開在領導階層中,絕對是很有管理才能的,他回到南京,統籌各方事務。但由於之前的事情,天王洪秀全對他產生顧忌,不再像之前那樣信任。形勢轉好之後,他又一次想要殺掉石達開免除後患。
迫於無奈,石達開率領幾千人的兵馬,逃出了天津。天京事變自此結束,太平天國的高層當中,死了三個王再加上翼王遠走。太平天國的氣數從這時開始就逐步消耗殆盡了。太平天國的各位將領也走上了窮途末路。
從歷史記載當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很多高層都是被凌遲處死。這種刑罰僅僅是聽起來就很殘忍。那他們這些人為什麼不在被抓之前選擇自盡呢?我想無非是這麼幾個原因。一方面他們都認為自殺太過於窩囊,死在刑場之上,顯得更加壯烈,也可以激勵後來的革命人士。
另一方面,我想是人對生的渴望吧。據說在楊開芳被捕之後,清朝政府對他還進行過討論,討論他應該處死還是進行別的處置。但最終還是被處死了。
太平天國運動為封建社會的人來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影響,但由於它自身的侷限,以失敗告終。之後百年裡,又有無數的仁人義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存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小小嬴政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一路勢如破竹,橫掃18省,巔峰時佔領了中國的半壁江山。
1853年,洪秀全打下南京後,建立天王府,廣納後宮,天王府內各類女性高達2300多人,全供他一人享受,一頓飯要花費上千兩白銀之多,天王洪秀全11年間沒有出過南京城一步,一直醉心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1856年,發生“天京事變”,楊秀清被滅門,韋昌輝被誅殺,石達開率部出走。1861年,石達開經湖北進入四川,欲在四川建立根據地,1863年5月抵達大渡河,此時駱秉章率領的數萬清軍尚未到達,石達開決定次日渡河,誰知天滅石達開,當晚大雨傾盆,河水暴漲,根本無法行船。
三日後,清軍列陣對岸,太平軍多次強渡不成,糧草耗盡,深陷絕境。此時石達開為保全這些僅存將士的性命,最終決定捨生取義。他的五個妻妾,帶著兩個幼子投河而死,他自己帶著長子,徑直到南岸投敵,然而清軍無信,將數千將士屠戮殆盡,僅300餘老幼倖存。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慷慨陳詞,其間石達開問審判官籍貫,那人回答曰揚州。審判官問石達開“幼時所讀何書”。石達開正義凜然說《揚州十日記》,那個審判官聞聽後羞面而去。
而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的石達開,被公開凌遲於督院街“院門口”,在行刑過程中,他始終神色怡然,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震驚,這位最優秀的將領以悲壯而慘烈的方式結束了他輝煌短暫的一生,時年僅32歲。
左宗棠說評價石達開說:“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出諸賊之上,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李開芳是太平天國五虎上將之一,後被追封為靖王,早年跟隨西王蕭朝貴出征,基本上參加了天平天國的所有重要戰役,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李開芳與林鳳祥統領2萬太平軍北伐,一直攻至河北保定,後因孤軍無援,軍需不濟,李開芳陷入了進退兩難境地。
1854年4月,林鳳祥全軍覆沒,李開芳率僅存的700多人突圍南下,在於茌平縣馮家屯遭到僧格林沁所部包圍,在堅持了40天后,難以再堅持下去。
僧格林沁想活捉李開芳,假裝惜其才,勸他主動投降,李開芳遂將計就計,準備實施詐降計劃,不想被老謀深算的僧王識破,最終李開芳及餘下百餘太平軍將士在清營被擒。
1855年5月,李開芳等八人被清朝凌遲處死,臨死前,這八位鐵骨錚錚的漢子昂首揚眉,異口同聲地喊道:“我們從天京打過來,一路上清軍丟盔棄甲,不堪一擊!清妖的末日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