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萬兩易得,靈璧珍品難求。”靈璧石因產在安徽省靈璧縣而得名。早在《尚書·禹貢》中,就有徐州上貢“泗濱浮磬”的記錄。另據《枸櫞篇》載“泗水之濱多美石”。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得知後,即譴使者“以幣求之”,分給“諸廟以為磬”。這裡的泗濱美石,就是人們所稱的靈璧石。
此後一段時期,直至唐以前的墨客騷人、官宦達貴,在文獻中對靈璧石提及的甚少。經濟繁複,社會安定,奇石引向民間,引進書房客廳。面對奇石,詩興勃發。靈璧石堅貞鏗介,不亢不卑,且峰巒洞壑,巖釉奇巧,清潤奇秀,色彩豔麗,自然引起他們的共鳴與喜好。一些著名詩人如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都是靈璧奇石的愛好者。
而宋代才是靈璧石文化的繁盛期,那位多愁善感,極富藝術家氣質的南唐後主李煜,還有蘇軾、米芾這兩位中國賞石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大藝術家,甚至這時期出現的《石林記》《雲林石譜》書籍記載,更甚者提出皺、瘦、漏、透沿用至今的賞石四原則。
一塊石頭為何悄無聲息征服眾人,石類眾多,如何脫穎而出,拔得頭籌,且明目張膽的登堂入室?
靈璧石就形態而言,唯有靈璧兼顧象形、清供、景觀、禪意四大領域,且在每個領域都出類拔萃。
大者高廣數丈,可置於園林庭院,立足為山,峰巒洞壑,巖岫奇巧,如臨華岱。
中者可作小丘蹬道、河溪步石、池塘波岸綴石、草坪散石點綴。
小者可供於廳堂齋館,或裝點盆景,肖形狀物,妙趣橫生。
閒暇對坐,一甌清茗,神趨其中,詩律歌節,琴韻畫意,嫋嫋側畔,頓發清思,把人帶入另一境界,得到一次美的陶冶。
於石性而言,硬度適中,適合賞玩,與人親近。靈璧石硬度5-6,參考和田玉的硬度6.5,翡翠的硬度7.0;太硬如金剛石只能做飾品,不適合賞玩;太軟又不穩定,亦不適合盤玩。
靈璧石肌理縝密,質素純淨,不僅堅固穩重,而且撫之若膚。好的靈璧石,玲瓏剔透,憚奇盡怪,集質、聲、形、色於一體,瘦、透、皺、漏、傴、懸、黑、響,作為供石至善至美。
一是無論大小,天然成型,千姿萬態,並具備了“皺、瘦、漏、透”諸要點,意境悠遠。
二是靈璧石的肌膚往往巉巖嶙峋、溝壑交錯,粗獷雄渾、氣韻蒼古,紋理十分豐富,韻味十足。有胡桃紋、蜜棗紋、雞爪紋、蟠螭紋、龜甲紋、璇璣紋等多種,有些紋理交相異構、竇穴委婉,富有韻律感。
三是色澤以黑、褐黃、灰為主,間有白色、暗紅、五彩、黑質白章……不僅多姿而且多彩。
靈璧石還有一絕,就是聲音美,堅如貞玉,扣如青銅。音質崢琮,餘音繞樑,遠在戰國時期就用它製作編磐,是一種高貴的樂器,專用於皇宮、貴族的宗廟祭祀、朝拜、宴會等盛大禮儀活動中。《呂氏春秋》中說:"命大臣擊磬,以象帝王之磬,以舞百獸。"淮南子曰:"大禹愛磬樂"意在讓國君"居安而思危"。所以靈璧石又叫"八音石"。
當然賞石,更重在人與石頭的互動,石頭經過了數百年乃至更多時間的撫摸、賞玩,吸收了大自然與人的靈氣,質地細膩,外柔內剛,視之堅硬而摸之若膚。表皮上有一層固體包漿,薄薄的如同水果的皮,光滑部位出現頭髮絲粗細 的雞血紅,造像飽滿,含而不露,有一股無窮的魅力;穩重、寧靜,人與石溝通能悟出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
圖片 | 大石金生
閱讀更多 蘇州理池景觀事務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