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常育兒
孩子的性格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的環境影響,不過在孩子0-3歲的關鍵時期,如果總是媽媽一個人帶著孩子,對小寶寶的性格形成肯定是有影響的。
朋友家的寶寶性格算不上內向,但是因為冬天確實比較冷,她自己說有時候懶得下來,可能連著好幾天都不會下樓,整個冬天都是這樣,過完冬天她明顯發現孩子見了人很是陌生,總是往自己的身後躲。
媽媽長期一個人帶大的孩子,孩子性格會比較內向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家中成員較多,孩子每天見到的人也比較多,相對來說,孩子看到陌生人不會特別害怕,可能還會主動打招呼。
相反,孩子從小隻能看到媽媽,3從早到晚都是媽媽,很少能看到其他人,一旦看到陌生人孩子總是怕人。見到陌生的環境就會緊張不安,甚至哭泣。
媽媽一個人帶大的孩子會比較粘人
粘人不一定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只是孩子對媽媽過於依賴。有位媽媽說,孩子一直是自己帶的,孩子從來不要爺爺奶奶,自己想去上班,但是自己一走孩子就大哭大鬧,這其實就是孩子過於依賴媽媽,一旦媽媽走開就開始焦慮,媽媽一個人帶的孩子,很難接受突然更換其他養育者。
媽媽一個人帶大的孩子會十分的膽小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別人家小朋友主動和自家小朋友打招呼,自家孩子卻總是不張口。別的小孩都是自來熟,一看到小朋友自己都能開始玩,自家寶寶再鼓勵都不能主動去找小朋友玩。
很明顯,孩子十分膽小,不管是對環境的適應還是對人的適應都特別的慢,有的孩子甚至看到陌生人會哭泣。
並不是所有媽媽一個人帶孩子都會如此,只能說媽媽的性格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一個人帶孩子,媽媽們應該這樣做:
1.多帶孩子和同齡人去玩,鼓勵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2.媽媽應該多去走動,和其他媽媽們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3.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己固定的玩伴,穩定的玩伴可以幫助孩子打開自己封閉的圈子。
4.多邀請小朋友去自己家玩。孩子在自己的地盤更容易放鬆,也更願意去交流。
一個人帶孩子最主要的是心態要好,媽媽的開朗也會影響到孩子,相反如果媽媽每天心情不好,孩子一樣會深受影響!
豌豆媽媽育兒
首先肯定的回答,長期只有一個人帶孩子,對孩子的性格肯定有影響。
我有一個以前的同事,是全職媽媽,老公經常出差。爺爺奶奶在老家,而且因為婆媳關係不好,還有和公公也吵過架,所以根本不來往。孩子整天就只跟媽媽接觸。
這個媽媽是脾氣非常暴躁的人,我覺得有點狂躁,而且對孩子過度的緊張。比如帶孩子去小區裡跟別的小朋友玩,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撞到他的孩子啊,別人家孩子太髒啊,別人家媽媽不講理等等,所以跟鄰里也搞不好關係。
現在孩子已經四歲多了,上了大半年幼兒園了,每天都會哭,撕心裂肺的哭,不肯去。在幼兒園別人家孩子都在玩,她孩子就一個人坐在邊上,動不動就說哭著說想媽媽,要回家。在家裡因為媽媽要做家務,沒空陪他,就讓他一個人待著又不讓看電視,所以孩子在家裡各種搞破壞,家裡夠得著的,能扔的,能撕的,全部都弄亂,撕碎,打破,紙巾,花瓶,檯燈等等。一旦外出,特別是人多的地方,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不受控制,拉不住,不然就大喊大叫。每每媽媽都情緒大崩潰,打孩子,但是下次又一樣。
我個人覺得,帶孩子本來就是一個需要孩子不斷的接觸外界和認識外界的過程,所以需要多人參與,讓孩子能夠看到更多,過度的緊張,長期把孩子禁錮,對孩子影響非常不好。
第一,孩子只跟媽媽一個人接觸,肯定會生活的重心裡只有媽媽,只願意粘著媽媽一個人,缺乏安全感。就像那個小孩,四歲多了,上幼兒園還能每天哭成那樣,就已經很不正常了。
第二,媽媽的性格對孩子也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媽媽情緒波動大,所以造成孩子性格也會這樣不斷焦慮,容易通過大喊大叫,搞破壞,不聽指揮等來獲得關注或者發洩。如果接觸多點人,這種影響就會小一些,有所轉移。
第三,除了媽媽,孩子還應該多接觸其他的親人,爸爸,爺爺奶奶,甚至周圍的鄰居等等。學會接受別人跟你不一樣的地方有包容心,也會讓孩子能感覺得到世界的萬象。反之,這不能接觸那不能接觸,把孩子搞成溫室裡的幼苗,反而更脆弱。
總之,讓孩子多接觸外界,明白世間的多元,多跟人互動,多接觸自然,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南希shuo
從我的體會告訴你,媽媽一個人長期帶孩子,爸爸又上班陪孩子時間太少,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的影響很大,孩子會膽小、怯懦、怕生,並且在社交方面很欠缺。
我就一直一個人帶女兒,因為住的6樓,上下樓也不太方便,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家裡的,特別是冬天冷,女兒身體差,愛生病,經常都是好些天不出門的。呆家裡,爸爸上班了,孩子面對的就是我一個人,總是喜歡粘著我和我玩,往往弄的我什麼都幹不了。
可能我這個人性格也不善社交,帶孩子出去玩也不大會和人互動,孩子也因為出去少而不懂得怎麼和別的小朋友玩。我每次看女兒都是很想和別人玩,但又不知道怎麼做。而且特別膽小,有些孩子比她小的,調皮搗蛋的,她都看上去有些畏懼。為此,我看著心裡特別著急。不知道該怎麼去改變這種情況。小區院子人見我女兒這樣,都讓我多帶孩子出來玩,多接觸人,慢慢孩子就會適應的。
我心裡後悔的呀,後悔自己帶孩子出去的太少,把孩子性格變的如此內向膽怯,不善交流。我決心改變自己,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和別的小朋友一塊玩,多去人多的地方練習孩子的適應能力。現在女兒快4歲了,再加上去年上幼兒園了,變的比從前好了很多。記得剛去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告訴我說,她問女兒話女兒頭扭向一邊,根本就不願開口,也不吃飯,也不玩,就那樣呆坐著一天,我很著急。後來,慢慢的老師告訴我女兒變化了,也會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了,也大方開朗了不少,但相對於那些活潑外向的孩子,她還是有些羞澀內向。這就是我的失敗之處,我覺得很愧對女兒。
所以,我想告訴和我情況相似的寶媽,幹萬不能再重蹈我的覆轍了,趕緊行動起來,多帶孩子出門鍛鍊,別讓自己後悔,別影響了孩子!
青花欣悅
我也是長期自己帶寶寶。孩子1歲多的時候帶回老家,看到陌生人就害怕,特別是看到男士都不敢抬頭看。當時馬上覺得自己帶孩子有問題。自己是個內向媽媽,喜歡獨處,不喜歡熱鬧。如果能在家待著就儘量在家待著。所以導致孩子如此怕生。我盡最大努力改變了生活習慣。
帶孩子出去玩耍
夏天的時候每天帶孩子出去玩,在小區跟其他小朋友玩,可能孩子太小,對小朋友不感興趣。我就帶她坐公交車,寶寶特別喜歡坐公交車,坐一陣再換乘下一輛。經常帶她去海邊玩,她喜歡玩水,玩沙子,城堡。可以脫鞋感受沙子的那種細密的感覺。秋天帶寶寶去公園,植物園。帶孩子撿落葉,回來玩樹葉貼畫。冬天因為天冷出去的少,小區裡幾乎看不到小朋友。每次下雪,陪她出去堆雪人。回來時再帶一小桶雪繼續在家玩。
幾乎每個星期天會帶她回鄉下姥姥家,那裡有山有水。大自然是最好的遊玩場所,也是最好的教科書。在《林間最後的小孩》一書中提及“自然缺失症”,即現在的兒童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大自然能給孩子開闊的視野,完全原始單純的快樂。帶孩子去爬山,挖野菜,撿樹枝,摘山楂,板栗,看蟲子,玩泥巴等。每一項對孩子都有無窮的吸引力。
平時有時間我都會到妹妹家去或讓妹妹帶孩子來我們家。讓寶寶對身邊更多的親人產生安全依戀,對寶寶來說就不會將注意力全部用在媽媽一人身上。讓寶寶和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多接觸,多創造機會一起玩耍。
爸爸帶來的快樂
寶寶的生活中絕對不能缺失了爸爸(即喪偶式育兒)。專家指出父親缺失容易讓孩子變得懦弱,脾氣暴躁,還有可能變得攻擊性強。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爸爸媽媽分別扮演了兩種不同的角色,相較於以生活照料為主的媽媽,爸爸的動手能力更強。孩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激發探索欲,想象力和創造性,動手實踐能力越強,越能促進智力水平的發展。以前我忽視了寶爸的作用,覺得寶爸的教育理念不如自己。現在我會在爸爸在家的時候(下班回家,休息日等)把孩子全權交給他帶,給他和孩子一起快樂玩耍的時間。我發現寶爸給孩子帶來的都是刺激性比較強的快樂。比如爸爸會讓孩子騎大馬,孩子特別喜歡“中途摔下馬”,每次都是哈哈大笑。爸爸把自己半躺給寶寶當滑梯。趴在床前讓孩子“爬山”。每次寶寶都玩的氣喘吁吁。《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一書中寫道:大多數父母都一門心思地指導子女,教授他們技能,糾正他們的過錯,卻忘記了親子關係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與孩子共享快樂時光,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做好自己
全職媽媽一定不要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將自己完完全全奉獻給孩子。讓自己保持快樂健康的心態,多讀書,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終有一天要長大,終要離開自己。作為全職媽媽也要精神獨立,經濟獨立。無論寶爸能不能掙錢養活一家人,都要做到離開誰你都會自信快樂的生活。這種信念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我家寶寶現在2歲多了,活潑開朗。
素墨濃香
作為一個長期自己帶倆孩子的全職媽媽,有些事情可以分享一下。
大寶1歲左右,我就懷上了小寶,於是,從那時起,大寶基本上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小寶臨出生前,由於家庭原因,大寶更是長期跟著老人生活,而我就負責照顧小寶,直到小寶2歲,我才將大寶從爺爺奶奶家接回來自己帶,而那時大寶已經4歲了。
雖然大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但是大多數時間,大寶還是奶奶在帶,爺爺除了做飯,基本上不帶孩子。而奶奶又是一個特別謹慎的人,帶大寶出去玩的時候,奶奶覺得危險的東西不讓大寶碰,不讓大寶跟著其他小朋友跑,怕孩子摔倒,而且會嚴厲阻止大寶玩這個,玩那個,每次看見奶奶這樣對大寶的時候,我都想阻止,但是卻不好溝通,漸漸地,大寶很多事情都不願意去嘗試,變得膽小、不合群、沒有耐心,沒有一顆孩子應該有的好奇心。
後來,當小寶長大後,我自己也有能力帶兩個孩子了,將近4歲的時候,我將大寶接回了家,自己一個人帶倆孩子。大寶和小寶在一起玩的時候,我能明顯感受到倆孩子的不同:大寶膽小,不願意嘗試,小寶卻什麼都願意去摸一摸,看一看;大寶做事沒有耐心,遇到困難就哭鬧,小寶會自己專心摸索,實在不知道的會主動找我詢問;大寶好動,靜不下來,做事三心二意,小寶在一件事上專注的時間更長......
倆寶的這些不同,讓我意識到:一個孩子的性格習慣養成,跟帶孩子的人是有很大關係的。
現在,我跟題主的情況差不多,一個人帶倆孩子,寶爸每天早出晚歸,只有週末才會陪孩子玩。所以,在我陪孩子的時間裡,我會盡量帶孩子們出去找小夥伴玩,鼓勵孩子主動去交朋友,交往過程中遇到矛盾,儘量不主動幫助孩子解決,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處理,這樣既鍛鍊了孩子們的交往能力,也能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在家裡,也讓倆孩子自己玩,不參與倆孩子之間的爭吵,我在家制定了一個規則:
如果其中一個找我告狀,兩個人要一起接受懲罰。慢慢的,大寶也變了一些:更有耐心、也喜歡問為什麼了......所以,寶媽一個人帶孩子時,雖然屬於自己的時間有限,雖然有家務纏身,但是也儘量抽出時間去了解孩子,發現孩子的不足,及時糾正,也隨時改變自己的帶娃方式,通過看書、網絡資料等,學習一些育兒技巧和經驗,相信,孩子的性格也不會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都膽小怯懦。全職媽媽的孩子,也一樣可以開朗自信。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海綿媽媽育兒
我是單身母親,兒子一歲的時候辦的手續。考慮到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我特意僱了一個大舅舅來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雖然經濟略顯緊張,但目前來看,我的決定是正確的。
另外,我覺得更為關鍵的是寶媽的情緒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更為深遠。小孩子對大人的一舉一動很敏感,你稍微有個不高興不耐煩他都能感知到,你怎樣是逗他在生氣,你怎樣是真的在生氣,孩子比你都清楚,所以,不管多累多辛苦一定不要轉嫁給孩子!
是的,長期自己帶孩子,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會很煩躁,每個月那幾天也不能休息,甚至還要夜奶,是容易崩潰的。姐們兒,聽我的,學會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有可能你會得到暖心的回應。
我兒子一歲零七個月的時候,夜裡睡覺前坐在我的肚子上玩兒,我苦兮兮的和他說“大寶啊!媽媽肚肚疼,屁屁也破了,等過兩天媽媽病好了你再坐肚肚上好不好?”我兒子看看我然後一軲轆就翻下來,躺在我身邊,一隻手拍著我的肩膀,嘴裡有節奏的哼哼著,我驚奇的說“啊!孩兒啊,你是在哄媽媽睡覺嗎?”他點點頭,我說不用啊,媽媽自己能睡覺,他還不罷手。當時,我的眼淚兒就流下來了。真的是被感動到了。
呵呵,說的都有點多了。總之一句話,一個人帶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第二,要學會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必要的時候不用當ta是孩子。第三,儘量創造環境,讓孩子多接觸其他人。
搖頭肉丸子
我自己也是一個人帶孩子的寶媽,發現了一個人帶孩子出現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問題,其他家長未必是我這樣!
1.嬌慣,任性,隨意
因為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所以總是怕孩子太孤單,無聊,自己把家裡佈置的跟淘氣堡一樣,親戚來了都說我家像個幼兒園!兒子可以隨處跑,隨處跳到處都貼滿了防撞條,所以孩子沒事兒就橫衝直撞,隨地就坐,躺,不穿襪子,唉,我也是大手大腳的一個人,也沒怎麼約束過他,現在出去也是特別愣頭愣腦!
因為孩子出生時爺爺奶奶在身邊,孩子爸爸又年紀比我大一些,孩子真的是捧到手裡怕化了,洗個澡好幾個人斥候著,吃飯一個人抱著一個人喂,看電視,一搖頭立刻就給換下一個,這種氛圍成功的給我帶偏了,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奶奶身體不適,就回老家了留給我自己看孩子,才發現,孩子怎麼嬌慣成那個樣子了!
2.語言能力差,社交能力差
我自己帶他的時候,基本上都有事情在忙,要做飯,收拾屋子,收拾玩具吧!儘量多帶他出去,去公園,生怕孩子憋在房間裡怕生,可是孩子的社交能力還是很差!他不知道怎麼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喜歡的就想去親親人家,抱抱人家,有時候還用手去打人家頭!我感覺這都是缺少親密接觸的人造成的!
孩子在兩歲多還不會說兩個字的詞語,喝水只說一個字,“啊!”所以我也很清楚問題所在,就是太配合他了嬌慣造成的!
3.自理能力差
吃飯靠喂的,穿衣也是我負責,一切自理能力3歲前幾乎為零,我也清楚一切都是我的大包大攬造成的!
貌似自己意識到問題還不算晚,現在孩子3歲2個月了,吃飯,大小便,穿衣基本問題都不大了,語言能力也在進步,而這一切基本都是喲吼出來的結果!所以適當的嚴厲,與嚴格絕對是必要的,尤其是對於孩子!
一個人帶孩子,時間很緊張,我們要順應現實,沒有時間就需要幫助,那孩子的事情儘量要求他自己做!
當然,也不要忽略孩子的需求,讓他感受到你愛他,但不能是溺愛,你揍他一頓,告訴他原因,然後告訴他你愛他,他也會懂道理,不會受到傷害!
貓咪媽媽
寶媽一個人帶孩子,說實話,孩子的性格會比較內向及弱一點。
剛好我今天在小區碰見一位媽媽,她看著我的孩子在那和小朋友開心地玩耍,並且嘴裡不停地說這話,表示很羨慕。
她旁邊也有一位小女孩,一直躲在她身後,雙手緊緊的抱著她的左手。
那位媽媽和題主差不多的情況,兩夫妻帶著孩子,爸爸工作比較繁忙沒什麼空陪孩子,從孩子出生就是媽媽一個人帶著孩子,現在孩子三週多了還是非常內向。
我覺得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媽媽教會孩子禮儀、照顧起居生活,那麼爸爸則是教會孩子勇敢、膽大。
我自己從胎教開始就讓孩子爸參與進來,每天陪胎兒說說話,唱一首歌。到孩子出生以後,只要我們在家,就讓爸爸帶著孩子出門,我不說我孩子如何優秀,至少非常開朗,並且能很快的融入新環境。
(冬天帶著孩子出門看雪)
那位媽媽可能也意識到了孩子的不足,也說每天上午只要天氣好就帶著孩子出門跟著小區裡的這些小朋友一起玩耍。而我也建議爸爸這個角色要豐滿起來,多讓爸爸帶著孩子。
所謂父母父母,父親是掌握孩子大致教育方向,而母親是負責將方向細緻化,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兩位家長的同心協力照顧。
希望題主可以多和孩子爸溝通一下關於孩子教育及性格培養問題,多帶孩子出門玩耍。
派球育兒經
經常由寶媽一個人帶的孩子,在性格上肯定是有一些影響的。
但這個事情還真不是絕對的。
我個人覺得,影響孩子最大的,還是媽媽的性格和家庭的教育。
不然你看,好多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很溫暖健康。
我兒子基本上也是由我一個人帶。
因為爸爸平時基本上不在家,好吧,即使在家也是與手機為伴,
很少陪孩子玩耍。
但我經常帶寶寶出去跟外界接觸。
並且很注意自己的心態,千萬不可在孩子面前自怨自艾。
抱怨生活或者是有自卑情緒。
我經常在孩子面前把自己包裝的很樂觀向上。
所以,每次跟別的小朋友接觸,寶寶都很開朗,自信。
每到公園,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來回跑,跟別的陌生小朋友打招呼。
我真的不覺得我兒子性格上有太多的缺陷。
一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難以想象的。
所以,無論是誰在帶孩子,都要注意孩子性格的培養。
爭取為寶寶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無憂的成長氛圍。
老徐說事999
寶媽長期一個人帶孩子,對孩子的性格心理來說良好的影響大於不良的,而且那些不良的影響都是有辦法規避的。
我來講一下我自己的經歷。
我的孩子現在快兩歲半了,一直都是我一個人帶的,我們家孩子爸爸也是上班加班特別忙的人,孩子有的時候幾天才能見一次爸爸。但是孩子和爸爸的感情依然很好。
長期一個人帶孩子的好處是,孩子能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中成長,這對孩子特別是幼年期的孩子是很有好處的。
我們家小朋友最大的不同就是她專注力很好,因為當她專注於自己小世界的時候我從不去打擾她。
很多人都說我們家小朋友很安靜,其實是因為她很喜歡去觀察。當她出去玩的時候她不會馬上進入到要玩的項目中去,她會先在一邊看著,然後才去玩。這在別人看來是很靜的表現。
在快兩歲斷奶的時候我把她放在了姐姐家,姐姐說她很獨立,她說沒見過像這樣獨立的孩子,帶出去玩從來不讓她抱著。姐姐還說她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能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容易被別人左右。
獨立是我沒有想到的,她在家裡是很粘人的,沒有想到離開媽媽的狀態那麼好。由此我對她粘我的事情也釋然了,也許只有在我這裡粘夠了,出去她才能更有力量。
像專注、有自我這些都是因為在家的時候她有充分的自由,我要做的就是排除掉潛在危險,她在家裡就沒有不能去的地方,沒有不能摸的東西,她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她還很被尊重,我對她做什麼會去徵詢她的意思。
當她玩起來,你會發現她並不是一個完全靜的孩子,女孩子攀爬、跳躍除了力量一點不輸男孩,同階段的女孩子她的力量卻比較大的,可見她把自己鍛鍊的很好。就因為她很自由,她有足夠的空間來發揮那些人們認為男孩才能玩出來的技能。
早期包括孩子爸爸看我帶女兒的方式都有很多不能接受,直到最近他越來越認可了,因為孩子的成長是看的見的。
如果跟很多人一起生活包括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孩子固然在與人相處上會有很多長進,但是寶媽要給孩子自由的時候一定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孩子在行動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不可以”,因為老人對孩子的焦慮可能比我們當父母的更多。
而觀念和標準的不同還可能造成孩子的混亂,他不知道應該以誰的標準行事。與人相處上寶媽只要經常帶孩子出去和他人接觸也是能很改善的。我也曾經焦慮孩子會不會不知道怎麼和人相處,但其實在孩子兩歲左右她開始越來越知道要去找小夥伴玩。所以只要我們注意到孩子什麼時候有什麼需求,在她需要朋友的時候多帶她找小夥伴玩,她的社交也不會有問題。
一個人帶的孩子也會性格開朗的,自由的孩子性格都很開朗。寶媽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完善自己就好了,我們不是生來就會當父母的,在父母之路上多多學習就能幫助好我們的孩子。
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