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事物本質和核心?

李冉靜


萬變不離其宗,只有弄清楚本質,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小時候經常聽老師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一定要學會舉一反三",如果自己能舉一反三說明自己是真正的懂了,會了。

要想弄清楚弄懂事物本質最好的方式就是練習,無論做什麼,沒有一定的練習量是無法真正懂得本質,就像程序猿做開發,沒有足夠的代碼量,編程的能力就很難有提升。

聰明固然有優勢,但是練習才是最重要,其實練習就是一種行動,把知道的,把學到的通過練習,讓它強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用的時候,你攻它就是你的劍,你退它就是你的盾。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不斷的練習,不斷的有目的練習,堅持的有目的練習下去,就能把不懂的事物弄懂。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曾說過,"無論哪一行,都需要職業的技能。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





麗華設計


如何去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很複雜的問題。事物的本質就是說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比如有一棵樹,這棵樹的面貌,就是說它的形態形狀枝葉的多少,還有它的粗細大小,高矮,它的木質的疏鬆度,這都是這棵樹的本質。而事物的核心就是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還是那棵樹,如果從藝術家的角度去看。那麼這棵樹的形態,就是藝術家認為的核心,如果你從木工的角度去看的話,這個樹的粗度和木質的疏鬆就是事物的核心。

所以你想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先具體的分析事物的本來面貌。再從你具體需要的角度出發,這樣就能找到事物的核心。


動靜之緣


事物可以特指某一個具體的個體,也可以是一類事物的總稱。

研究事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明白事物的來龍去脈,得出結論,以指導具體的實踐活動。

事物的本質和核心,是理論與實際情況兩個方面的直觀表達。也是人們實踐活動中判斷與行動的具體要求。

所謂本質就是以理論的方式表達事物。或者說直接說出來事物是什麼,遵循什麼條件,遵守什麼規律,可以達成什麼樣的後果。這是我們非常常見的下定義,理論推導。

而核心就是指導實踐的計劃,企圖,戰略,戰術等等。它常常用實踐,實驗,演習等等方式提前證明,事中精進,事後覆盤,綜合分析形成結論與指導。然後再放到實踐中檢驗,驗證,提高,普及,直到遇到新問題,再重複上面的過程。循環往復,直到此方略落後不能指導現實實踐為止。
事物是不停的在運動,情況是不停的在發生著變化,當時的判斷一般的只能符合當時的情況。
當條件,環境都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的判斷,經驗就會不符合變動的事實。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必然要重新發動起來,進行下一輪的分析判斷,邏輯辯證,得出結論,指導實踐以解決問題。

那麼,人們必然會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從直覺發展到理智,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規範,形成一門門學科。以此為準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近代人類創造的財富奇蹟要歸功於科學的探索,發展,歸類,邏輯,推導與實踐。

現代科學這樣的發達,是不是就不需要從古代的文化汲取營養了那?答案是,不是,反而要大力從古代的賢哲那裡汲取營養教訓,以規範我們的精神家園,防範我們可能因為過分的應用技術帶來的種種弊端。
我們可以看到,古代與現代的人文,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古代的人們更注重事物的整體,精神,形而上的道,現代的人們更注重看得見摸得著可以證明重複的理論,實踐,形而下的器。

那麼古人,今人誰的說法更接近事物的真理呢?

在《亮劍》中,李雲龍了打掉鬼子的華北觀察團。楚雲飛不明白李雲龍是怎麼樣下的決心,怎麼就敢於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捋虎鬚。李雲龍是這樣回答的,就憑著鬼子看不起我李雲龍!

在行家的眼裡,排兵佈陣,戰前偵查,戰場佈置,物質準備,等待時機,示假隱真,都是家常便飯,不稀奇。反而下決心的依據更接近戰爭廟算的本質。

所以,形而上者為道,形而下為器的論斷更能概括事物的本質和核心。

從事物的位置出發,我們可以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從事物的運動出發,我們可以判斷事物的核心。我們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判斷事物的本質與核心。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戰爭打響的時間判斷上,最接近的判斷是日本人和美國人的判斷。日本人從這場戰爭的性質,政治影響,發起時機上判斷,美國人從中方電臺信號的方位,頻率,密度上判斷。實踐證明,日本人的判斷與事實幾乎差別不大。

這說明,定性的方法,在特定的情況下,是可以發揮其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事物的發展,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劃分方法。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具體兩個方向來分析問題。求得解決問題。

因此,對於事物的本質與核心的定義,就有正規與野路子,高明的區別。

正規的是書本上的知識。野路子是點滴的實踐經驗。高明的說法,前人的言論,假設,總結。

從實際的知識,經驗中來,到具體的實踐中去。這是把握事物本質與核心的路徑。

過於偏頗於理論邏輯,或者實踐經驗,或者具體困難,前人古典以為依據都是思維判斷以至於行為模式的大敵。

把握事物的本質和核心並不一定導致勝利的結果。但把握事物的本質與核心一定會大大加快勝利的步伐,減少勝利的代價。


用戶7106414231272


題主的問題應該改成“現象的本質和核心”是什麼?有一句話叫做通過現象看本質。因為搞清楚事物的本質和核心的手段相對固定和有規律可循,例如,某個搞不清楚是什麼物質的事物,可以通過核磁,質樸,紅外等物理或化學手段來鑑定。而要搞清楚某個現象發生背後的本質和核心卻不容易,因為現象發生背後的本質和核心是千變萬化的。

如何培養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第一、形成看到現象就思考其背後發生機制的習慣,保持好奇心。很多朋友沒有好奇心,或者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很多事失去了刨根問底的興趣動力。沒有興趣不是懂而沒有興趣,而是由於惰性,思考問題容易流於表面,缺乏深入思考的攻堅習慣,這是非常普遍的情況。同齡人隨著年齡增長拉開距離,就是起源於思考的勤奮性和攻堅性。

第二、多做因果關係分析練習,形成自己的因果邏輯思維。現象的發生都有背後的因果邏輯,現象發生是果,導致現象發生的因素就是因。由因到果的原因研究其實就是科學研究的內容,例如,有人關閉車門睡覺死亡了,如果沒有科學研究,我們是不知道這是由於一氧化碳中毒導致的。形成自己的因果邏輯其實就是多思考多分析,增加自己經驗厚度,也就是形成網狀的思維邏輯。

第三、多看書多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廣度和深度。從第二點可知,思維邏輯的形成很依賴於知識儲備,因此,多讀書多學習是快速增加知識儲備和思維練習的方式。知識深度決定思維邏輯網的粗細,知識廣度決定思維邏輯網的觸及面。

思維邏輯的鍛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斷練習增強的。當一個人遇到大多數現象都能夠馬上思考並看透發生本質時,就說明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已經形成並快速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