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自己家乡的美食,你会用哪一句?

古今谭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我的家乡一一云南的美食。我一定用这句在家乡广泛流传的话:

"一绿就是菜"!

云南是闻名全国的"植物王国",大自然的馈赠丰富无比,云南人爱食野菜,田间地头,深山老林,有数不尽的野菜可进入厨房,走上餐桌,所以说在云南人眼里,一绿就是菜。

云南人吃花,玫瑰花,石榴花,金雀花,攀枝花,芭蕉花……或作点心,或烹煮爆炒,或凉拌,一些饭店推出的"鲜花宴",色香味俱佳,引人垂涎。

云南人吃菌,每年雨水过后,鸡枞,见手青,牛肝菌,奶浆菌纷纷冒头,采摘之后,或炒或煮,鲜香扑鼻。

除此之外,各种野菜数不胜数,象耳朵,水芹菜,蕨菜,香椿,灰灰菜……或清凉解暑,或补血益气,是真正的纯天然食品。

请到云南来,尝一尝野菜宴!


梦话古今


我是湖南湘西的,这么多年一直在浙江广东打拼。说实话,家乡好吃的美食实在太多了,腊肉、腊肠、稻花鱼、大头酸菜、枞菌……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都在咽口水了😋。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是家乡百姓每天早上必吃一碗的米粉。

家乡县城里大街小巷见得最多的饮食生意大概就是粉面馆了。我每次从外地回到老家,下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迫不及待地扑进离我最近的米粉店,不是因为坐了那么久车感到饿了,而是,人在异乡时常魂牵梦绕的味道就在眼前了,岂能不立刻品尝。

“老板,来一碗粉。”

“好咧,宽粉哈是细粉。歹什么臊子?”

“肥肠的细粉。”

就在老板娘排碗下粉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走到灶台前观看,或许是被灶台上一盆盆热乎乎的臊子散发出的香味所吸引,臊子种类很丰富,有牛肉片、猪肉片、猪肉丝、肥肠、木耳、猪肺、猪蹄、排骨等等,炒得香喷喷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下粉的底汤必然是大骨棒加某些香料熬制出的。宽的米粉,细的米粉,都是早早用水发好,泡得白白胖胖的。米粉煮好捞起放进汤碗里,舀上一勺肥肠码在米粉上,这还不算完,店里还有一张长桌子,上面摆放着一盆盆的辣椒面、剁辣椒、大头酸菜、大蒜米、指儿根、萝卜酸菜……这些辣的,酸的调味菜随自己喜好添加。我每样都会加上一点,然后找个凳子坐下来,用筷子把粉和臊子和各种调料菜拌均匀,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米粉就可以开吃了。😛😛


那一场烟雨768


我的家乡地处晋冀交汇之地,深受晋美食的影响,又由于是小麦的主产区,形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以面食为主。

当给老人祝寿和给小孩过生日时,最不会缺的就是做一碗长寿面。过去的人们做长寿面,都是手工来擀,用一个长长的擀面杖,在一个大的木制的长且宽的案板上来擀,做出的面条的味道,现今是很难品尝到了。

记得小时候,平时很少吃到细粮,但每当生日时,母亲总会亲手擀做一碗长寿面,再放上个荷包蛋,慈祥地将长寿面端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望着她的儿子狼吞虎咽的吃着,并还会说,我儿子吃了长寿面会长面百岁的。每当我想起这个场景,就深深感到母亲的爱常常围绕在我的心田。

往事如烟,许多的事情大都忘却了,而母亲给做的那碗长寿面,却至今难忘。

用一句话描述家乡的美食,那就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那碗情真意切的长寿面吧。

长长的长寿面呀,你带着母亲的期望,在我长长的人生路上,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力量。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待要吃好饭,围着临朐转。”

临朐虽然是县级城市,但是随着临朐这几年经济的腾飞,临朐县的美食也名扬天下。尢其是临朐煎饼闻名全国。

我小时候,母亲都是手工摊煎饼,先将大约三十斤玉米拿到村头的石碾上碾成小块状,将三分之二兑上水浸泡半天,留下三分之一,用开水烫熟,然后两者掺合搅拌均匀,傍晚,由母亲带领,我们姐妹四个轮流上阵,用石磨磨成糊糊状,煎饼的食材就算准备好了,叫做”煎饼糊子”。

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煎饼的香味弥漫着整个院落,并且伴随着袅袅炊烟飘向村子的上空,我知道母亲又早起摊煎饼了。禁不住诱惑,立即穿衣起床,卷起一个煎饼,甩开嘴吧吃了起来,又薄又酥又软,酸中带甜,香味十足,百吃不厌,连续吃了三个肚子还没觉得饱……

光阴壬冉,四十多年的苍桑巨变,临朐煎饼已站稳了市场,现在市场上的煎饼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大多都机器制作的,吃着劲道可口。却没有当年母亲手工摊得煎饼的味道了。


落英乡间


舌尖上的云南!

我的家乡在云南,云南美食真的是多不胜数!各种特色美食,各种奇葩吃法,各种奇葩名字!

最出名的要数过桥米线,很多没到过云南的外省人其实都没有吃过真正的过桥米线,也不知道它为什么叫过桥米线!它有历史典故,以前读书的书生都要求取功名,很刻苦的念书,有一位书生,他媳妇每天给他送饭都要经过一座桥,每次路途有点远,把饭菜送到那里时,几乎饭菜都是凉的,有一次,他媳妇送过去的时候,在桥上不小心把饭菜提倒了,饭菜洒了一地,她慌忙把还能吃的饭菜全收拾起来放在了一起,旁边还有一锅汤没事,她就全部把那些菜倒在了汤里,依旧提过去,想着勉强让她丈夫吃完,不饿肚子,谁知道,到了那里,他丈夫一吃,食物还是热乎乎的,而且味道特别的美,后来慢慢的她回去研究了下,既然这样,味道还好,还能保持温度,慢慢的就演变出了今天云南特产过桥米线的由来,成为了一个美谈!过桥米线里的米线都是特殊的大米烹制而成,吃到嘴里特别润滑,一锅高汤也是用肉,大骨精心熬制的骨头汤,配菜很多,荤菜,素材,每样分量不大,但数量特别多,可以多达一大桌子,吃的时候,高汤温度特别高,先把肉类,荤菜倒进去,再倒素菜,最后放米线,让它们烫一会,就可以吃了,味道特别美味!吃一次,回味无穷!来云南旅游最不能错过的就是云南过桥米线!

杀猪饭,土八碗,云南民族习惯,过年以前都家家户户,杀年猪,都会请亲戚邻居聚聚,吃顿饭,猪是自己家纯粮食喂养,不味饲料的猪儿,味道特别鲜美!一顿杀猪饭特别鲜美,原材料全是原汁原味,摆盘也比较特色在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吃得到!

竹虫,蜂蛹,都是一类型食物,用油一炸,那滋味脆爽!都是蛋白质特别丰富,也来得不容易的,竹虫是从竹子里破出来的,数量特别少,一小份得找好多地,当然价格也昂贵。

云南红河哈尼族的长街宴,特色得很,每年节日,家家户户把家里的美食做好,端出来,放在门口长桌上,从街头到街尾的流水席,味道都是一等一的美,光一个石屏的豆腐,都特别有特色,那边有一口特殊的井,井里的水带有一种特殊的矿物质,石屏豆腐只有用那口井水里的水点出来的才是最正宗,最好吃的!

云南珍惜动植物特别多,特别丰富,云南的那些野味,特别美味,野猪,野兔,等,蘑菇,野菜都是一大特色,每到雨水季,蘑菇季节,各种野生的蘑菇特别鲜美,很多省外的朋友甚至不知道我们说得蘑菇,菌子是什么!

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地方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而得名,它的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腾冲炒饵块,又叫“大救驾”也是有历史典故,宜良烤鸭,和北京烤鸭其名,大理洱海鱼,抚仙湖的铜锅鱼等等等等

云南的美食千千万,来云南不偿下这些正宗的美食,都不要说到过云南!只有到云南一一品尝,才能真正感受舌尖上的云南!








蓓小鱼


家乡的炊烟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四周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木,人们都住在山沟中,门前屋后也都是树,到了夏天,浓密的树枝遮住了视线,即便是相邻而居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要想串个门,出门要绕几道陡坡小路才到对方家,也不容易。那时人们之间沟通传话基本靠吼,各自站在自家场院边大声吆喝,隔空对话,谈话內容全村人都能听见,这也是坦诚朴实的家乡特色之一,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袅袅的炊烟,那浓浓的柴火味…… 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夏天的早晨,天刚微微亮,男人们便牵了牛,扛上犁去耕地,女人们开始洒扫庭院,生火做饭,家家户户的炊烟穿透浓密的树枝袅袅升起,刚才还在屋顶上叽叽喳喳、喜笑打闹的各种鸟儿不得不远走高飞,暂时飞离了农家的那一顶顶小屋。有的是浓浓的黄烟,那家人烧的是秸秆、树叶等烂柴,这种柴火力小,不经烧易熄火,常常要有一个人坐在灶台边烧火,这种柴火也很容易捂烟,如果再加上沒凉干或是潮湿的烂柴,厨房烟不往外散,做饭的人被烟熏得直流泪,做顿饭真是又烟又呛很不容易。有的是轻薄的青烟,这家人烧的是树枝或树干劈成的硬柴,火力大,不易熄火,而且烟少,只要点着火上柴,就自个燃烧,省人工,这是柴火中最受欢迎的。在地里劳作的人只要看见自家廚房烟囱不冒烟了,就知道早饭做好了,该回家吃饭了,那时还有个喊饭特色。饭做好了会让孩子站在院坝边喊家人回来吃饭,小孩脆脆地拖长声喊到爸爸、妈妈,吃饭啦。”对面地里干活的人总会准确地判断出那个是自家孩子在喊自己,并很幸福地也拖着长腔洪亮地应到“哦,晓得了。”喊吃饭是我们小孩子之间的比赛,也是各家女主人间的比赛,孩子们比谁的声音脆亮,女主人比谁手脚麻利,做饭快,记得小时候我早晨一睁眼就催着母亲赶紧做饭,为了让母亲做得更快,我勤快地帮着帮着砍柴烧水,洗菜,烟熏火燎地,脸上抹满锅灰,这我都顾不得,只想着快点做好,我要去抢第一个喊饭的。我不停地催问母亲“我叫爸爸回来吃饭?母亲说再等会。”这样催问几次,母亲才说去吧。我几乎会跳起来跑到院坝边去喊,那心情象领赏了一样美,如果能抢到全寨第一个喊,我要自豪好几天呢。多少年过去了,每每回想起这场景,还是让我感到踏实,温暖和幸福。 家家户户开始做饭,慢慢升腾的炊烟汇聚在故乡那条深长的沟壑上空,久久不愿离去,在潮湿的空气和气压的作用下,形成了似雾非雾的一大团灰蒙蒙的雾云。这一大块“人造”雾云,天气好的时候,一小时左右就散了。如果天气不好,它会呆很长时间,早饭烟还沒散去,中午炊烟又起,整个山村一整天都弥漫着各种柴火烟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家乡味道。


荒冢男鬼


猪肉炖粉条子,我一说你就能感受到东北人那种豪迈的气魄。你就能感觉到东北人对饮食的追求。猪肉炖粉条子,这道菜吃我们小时候是长大了,外地来朋友的时候也会极力推荐的一道具有东北特色的名菜。

我是七零后的人,小时候一到冬天,家家都把养的肥胖的大肥猪在冬天里杀掉,我们叫年猪。然后妈妈把那些五花三层的肉切成肉块。再把用我们当地的土豆做成的粉条和大白菜。放到一个锅里面去炖。那味道别提有多让人解馋了。反正现在只要是外地来人,我们都愿意点这道菜。目的就是让他们尝尝我们东北的最正规的菜肴。



伊春美食美客


我小时候在商丘长大,那时候最流行的小吃调凉皮,炎热的夏天,走几步路就满头大汗,在步行街坐下来吃一碗调凉皮,冰冰凉凉的面皮加上芝麻酱浓郁厚重的味道还有黄瓜丝脆脆甜甜,真是人间美味,如果肚子饿的话,旁边就是买烧饼的,在来上一个沾满芝麻的烧饼,保证你吃了还想吃。不止这些,还有油炸毛蛋,白吉馍,羊肉烩面,娃娃鱼儿。。。。现在远嫁他乡,在外面虽然能找到相同名字的美食,但味道却相差甚远,就更想念故乡的味道了


安H宁


群英荟萃,食之我味。

其实很多老家的美食,都是小时候最爱吃的味道,现在吃多了他乡菜,反倒觉得老家的菜没以前好吃了,可却特别怀念起来。特别是每逢过年走亲戚,做年夜饭,这都是最怀念的味道。或许,老家的美食,早已上升到一种情感的寄托,而不只是一味美食。



归乡日记


我虽然是汉族但我出生成长在延边朝鲜族地区,所以朝鲜族饮食文化和汉族饮食文化交织在一起,很有地域特殊,对外地人来讲可能吃不习惯冷面,但是对我来说炎热的夏天如果来上一碗朝鲜族冷面凉凉,酸酸,甜甜,吃上一口真叫爽到全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