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成棟)“今天菜價還不錯哦,都能賣出去!”2月2日10時許,冒著小雨,彭州市蔬菜產銷協會會長陳孝建走進了白廟市場,和前來出售蔬菜的菜農攀談起來。位於彭州天彭街道的白廟市場,承擔了彭州蔬菜90%的銷售任務。即便在疫情面前,這裡依然人聲鼎沸。
“北有壽光,南有彭州”。以彭州市為中心的川西平原600萬畝“千斤糧萬元錢”糧經複合產業帶,是全國主要“南菜北運”和冬春蔬菜生產基地。在這裡,每年的蔬菜總產量達1200多萬噸,外銷至省外佔近一半,在全國蔬菜供應版圖上舉足輕重。特別是在冬季,彭州供應了長江以北區域葉子菜的70%和長江以南的20%。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彭州更是成都等省內及周邊兄弟省市的蔬菜主要集散地和供應地。
2月2日,記者走進位於彭州兩大蔬菜集散地——天彭街道的白廟市場和位於濛陽街道的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市場(即“濛陽市場”),探訪疫情防控期間四川蔬菜供應情況。
產得出
近期“搶種”四萬畝,增產可滿足成都半個月周蔬菜消費量
“今天收完,明天要種!爭取大春到來前再種一茬青豆。”2月2日13時,剛吃完午飯,彭州天彭鎮壁山村種植大戶文戴林就來到地頭。不遠處,十餘名工人正在搶收、搬運白菜。
在彭州,多年來的耕作模式一直是“菜——稻——菜”。每年,菜農們收完早春蔬菜後,部分土地要閒置到五六月。為何文戴琳要“搶種”?
“時間不等人。”彭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廖德才介紹,安排農戶對採收完的菜地“搶種”,是當地農業系統近期的大事之一。這是因為,按照節氣和農時來看,2月中旬前播種的蔬菜,可以在大春播種前完成收割。“換句話說,現在種,五月份還能再出一茬菜。”廖德才說,如此“見縫插針”,就是為了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成都乃至全省和鄰近地區的蔬菜供應。
“見縫插針”時間的有了,對應物資也不難。成都村投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但貴安介紹,按照慣例,早在去年底,彭州全市的經銷商、合作社、相關企業和農業部門就已完成種子、肥料、薄膜等物資採購,“從我們現有的物資來看,能保證一直到秋播都不斷供。”
另一方面,彭州市的農業部門開始“找人”。彭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疫情影響,鄰近地區的務工人員尚未返崗,“但同時,本地返鄉人員也未外出。再考慮到我們種植環節需要的人力比採收少,人員倒是問題不大”。也因此,彭州將把主要精力放在耕作人員的防護物資採購和管理上,“現在正在訂購和發放口罩,確保種植過程的安全”。
“搶種”到底能夠給彭州帶來多少蔬菜產能?
廖德才透露了一個數據:截至1月底,彭州已完成補種的菜地面積在4萬畝以上。按照每畝4噸產量計算,能夠新增成都及周邊區域半個月的蔬菜消費量。
運得走
不封路+嚴格執行準出、准入制度,實現“保暢通也防傳染”
“還是不收費哈,是要做個檢測。”2月2日11時,成萬高速彭州入口,剛要駛入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成都客商李建的滿載三噸蔬菜的貨車被攔下。不到10秒鐘的時間,彭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和值班民警,完成李建進行體溫測試和車輛檢查。在確認無異常後,立即將車輛放行。
今年45歲的李建,常年在成都金牛區茶店子一帶進行蔬菜生意。在彭州採購、去成都銷售,已是多年來的慣例。今年1月下旬疫情爆發後,這種模式仍然持續——“只要裝了青菜,就還是走綠色通道。只是多個檢測體溫。”李建說,至今為止,他的貨車一直在成都和彭州之間暢行無阻且沒有增加任何額外費用。
初步估計,在成都和彭州之間,類似於李建這樣每天往來的蔬菜商販有上千人。在記者走訪中,商販們均表示,自疫情爆發至今,成都和彭州之間的交通一直暢通如常。
彭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月下旬以來,當地採取“一段三不斷”措施。目前,彭州至周邊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和境內鄉村道路均保持暢通。
而今後,當地還將實施市場準入和準出機制。具體做法是,在高速出入口設置服務站點,對於外來車輛,在測溫檢查後,開具“准入通行證”,再動用本地車輛週轉完成交易;而對於售出的蔬菜,則在完成農殘快速檢測後,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最大限度“保暢通,也防傳染”。
“畢竟,我們的兩個交易市場(濛陽市場和白廟市場),本身也是整個西南地區的蔬菜集散中心。保證暢通,不僅對四川,對西南乃至全國也有極大意義。”陳孝建舉例,1月28日以來,承擔“買全國”職責的濛陽市場每天發貨7000噸左右;而主要以彭州本地蔬菜交易住的白廟市場,每天發貨量則在6000噸左右。僅1月31日,白廟市場發往甘肅、青海、陝西等省份的蔬菜就有3000噸,銷往貴州、重慶、珠三角和長三角則達到2000噸。
供得上
60萬噸青菜將在未來兩月陸續上市,藉助超商等分銷有望實現“門對門”服務
“我們的量其實很充足。”陳孝建介紹在疫情發生後,彭州市農業農村局、彭州市蔬菜產銷協會、成都村投農業發展股份公司等單位立即組織對當地“家底”進行摸排,“基本上涉及到每個種植戶,一一登記種植面積、品種、產量和預計採收時間。”
初步調研顯示,至1月底,彭州在地蔬菜有15萬畝,多為白菜、菠菜、萵筍等應季青菜,可在未來1——2個月內採收。按照每畝產蔬菜4噸估算,彭州本地近兩個月內的在地蔬菜產量60萬噸以上。而成都地區,每個月的青菜消費量為30萬噸左右。此外,彭州還有15萬畝左右大蒜及數萬畝土豆等,也將在接下來兩個月左右陸續上市。
“菜是足夠的。”廖德才透露,鑑於目前成都等地尚未完全開工、開學,市場需求未到頂峰等現實,彭州已向全市菜農倡議“錯峰採收”——即,分批採收,“不一哄而上,畢竟眼下天氣還冷,在田裡還能多長一會。”
根據預估,接下來約兩個月的時間內,彭州本地每天上市青菜產量可達到7000——8000噸,本地貨源充足。而當地目前一組織涉農鏈條企業、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組織人員,指導農戶安排採收進度。
在道路暢通的前提下,如何打通到市民餐桌上的“最後一公里”?
答案是,組織菜源輸出,儘量做到“點對點”直銷。
“現在的情況下,很多人不出門。所以,線上接單,線下配送、分銷的越來越多。”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蔬菜市場總經理助理毛棡注意到,近期前來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市場(位於濛陽街道,即濛陽市場)“組團採購”、再分銷配送的人越來越多了。而根據記者瞭解,目前,濛陽市場依託雨潤集團、永輝彩鮮食等行業巨頭,與社區、商超等對接,過去一週,每天把上百噸蔬菜送到商超、小區。
“下一步,我們準備擴大相關做法。”廖德才表示,將會進一步對接商超和保利物業等,依託後者的網點、配送和倉儲系統等資源,縮短市民外出買菜的距離和時間等,為疫情防控再次助力。
閱讀更多 四川在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