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建成当了皇帝,能够达到李世民的水平,开辟大唐盛世吗?

荖板逨枝阿爾卑斯_愺苺眛


假如李建成当了皇帝,能不能达到李世民的水平,开辟大唐盛世?


首先要明白,贞观之治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一、吸取隋亡教训

登基后的李世民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勤政爱民,节俭自律,尽量减少劳民伤财。

二、任用贤能,虚心纳谏

积极学习道家思想及治国理念。选贤任能,对品行端正且有真才实干的人委以重任。严格把守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求贤思路。

虚心纳谏:对直谏大肚包容。视不进谏,只知阿谀奉承之人为奸佞、误国之臣。


三、积极完善科举制度

在隋朝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上加以完善。除了对无官级的学子通过考试升迁录用。还定期对在职官员进行制举考试。

四、注重官员作风

虽求贤若渴,但对所用之人严格衡量。除了要有才干,还需要有好的品德。

定期对地方官员进行德、才培训及考核。对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等朝廷官员实行严厉打击。



五、践行法制,大力推进经济发展

律法:制定律法,明确赏罚制度,强化法制治国。

民生:大力发展生产,推行均田制度,奖励开田垦荒。施行轻徭薄赋政策,劝课农桑,不夺农时。开设义仓,用于救灾救荒。奖励婚嫁,舔增人口。大力兴修民生必备的水利设施,疏河凿渠等。

经济:对外大开国门,鼓励往来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

唐太宗李世民开辟的大唐盛世,不管是经济上、科技上,还是文化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是非常深远的。

假如当初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败了,李建成当了皇帝,是否一样能开创大唐盛世?

李建成其实也很优秀的,他之所以后期战功不及李世民。是因为身为太子的他没必要整天出去打打杀杀,只管跟在李渊身边学习朝政,打好下手,日后才能更好的掌管天下。

李建成为人宽厚、善待百姓,礼贤下士。是块当皇帝的好料子。

但从魄力和谋略上来说,李建成却远不及李世民。或许李建成一样能开辟大唐盛世。但很难到达李世民所打造出的高度。

欢迎有不同看法的小伙伴留言!关注!


王大娃


李建成当了皇帝,达不到李世民的水平,开辟不了大唐盛世。但是,李建成会是一个很好的守成皇帝。为什么,这样说呢?咱们不去比较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只从玄宗门政变的前后因果来分析一下。

一,在施用人才方面,李建成不如李世民。

玄武门政变结束后,李世民曾经问魏征: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言外之意,李世民在指责魏征曾经给李建成出过不利于李世民的计策。魏征说:假如前太子要听我的话,事情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来,至少,魏征曾经给李建成出过类似于玄武门之变的计谋,但是李建成没有采纳。

再有,李建成是一个太子,政治地位要比李世民优越的多,但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谋士也只有魏征,王晆,军事将领也只有薛万彻,韦立等廖廖数人。说穿了,李建成没有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作用。

史书的记载中,每遇大事,能和李建成坐到一起商量研究的总是李元吉,很少有其余的人。

二,在管理,统领下属方面棋差一着。

后世的人们,都认为李建成的失败是运气太差。因为,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也策化了一个昆明池之变,只是因为李世民提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才失败。

但是,人们却忘了,玄武门之变致所以提前,是因为,昆明池之变的计划被李世民提前得知,才有了玄武门之变的提前发生。原因,是李建成的一个手下叛变了。

无独有偶,杨文干谋反事件,差一点把李建成从太子一位上掀下来。其原因,也是李建成手下的尔朱焕,乔公山的临阵告密。

为什么如此严重的事情能一而再地发地呢?一个人,一个将来要管理国家的人,为什么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呢?

反观李世民,在局势相当危险时,程知节冒着杀天危险抗旨不去外地,尉迟敬德面对巨额财富不动声色。这恐怕,不能单单说一句,谁的个人魅力有多大就能解释通的问题吧。

三,没有危机感,对局势的敏感度太差。

玄武门之变能够成功,最关健的一点是撑握玄武门禁军的头领常何被李世民提前二气按排到了玄武门这个位置上。李世民这样做,就是为了以备不预之需。

即便有王晊的叛变,使得李世民有了准备,但是,如果李世民没有准备,仓促之间能策化的如此周密吗?原因无它,李世民早有危机感,一但敏锐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发动起来。

那么,李建成难道对李世民的发难就一无所获吗?显然不是,政变前夜宫内张婕妤就送出来过消息,进宫前,李元吉也提醒过李建成,可惜,他都没有听进去,终酿成大祸。

综上所述,虽然都是小例子,和治理国家好象不沾边。但小事也能看出大格局来。


一叶小舟168521774


历史上李建成并没有当上皇帝,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只能分析一下。

小编认为李建成治理天下水平要高于李世民!

李世民是个阴谋家,爱玩阴的,他胜就胜在自己比李建成更阴毒,正是因为他在竞争储位时候失利他才会玩阴的,所以事实证明李世民在和李建成的正面较量之中一直处于下风!

李建成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宽仁,喜欢招贤纳士,而且善于纳谏。所以有很多朝臣都是死命拥护李建成的,一来他是长子,二来他是一个治理天下的好材料。

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朝臣支持李建成的话可能会多人会说李建成结党营私,但是事实上不仅是很多大臣支持李建成,就连他们的父亲李渊也是站在李建成这边的。

就在李建成和李世民水火不容的时候,李渊曾经打算让李世民远离京城,给他一个封地。但是后来考虑到如果李渊离世的话唐朝可能会分裂,所以后来李渊和李建成采取政治打压李世民的方式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如果李世民各种表现真的处处优于李建成的话,李渊是不可能一心培养李建成的,也不可能会让李世民远离朝廷的,只能有一个解释:在李渊的心目中李世民非治世之才,或者说李世民的治世能力不如李建成。不然李渊即使不传为给李世民,必定也会很疼爱他的,但是事实上李渊对待李世民的态度并不是这样。

又有人会说事实证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有多么的厉害。但是你真的和隋朝以及李治治理时期比的话,所谓的贞观之治根本不值一提。很多人都认为李世民篡改历史,我看也是这样,不然不会有那么多解释不通的唐朝历史。

最后说一下魏征的态度吧。魏征原本是跟着李建成的,曾建议李建成干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比较宽仁,并没有下手。等到李世民下手之后李世民捉住魏征,而魏征确实对李世民破口大骂,可见李建成是一个值得魏征拼命拥护的明主。

而且魏征死后李世民曾经把魏征的坟掘了,因为怀疑魏征生前参与谋反,所以说魏征可能从始至终并没有对李世民真正的忠心耿耿过,只能说明李世民并非明主,或者说在魏征心目中李世民不如李建成!


唐朝的长老


这个问题其实李世民已经给大家做了答案了,李世民为什么发动宣武门之变?说白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说明了,开园元勋基本都支持李建成,李世民正面力量打不过李建成,而且,所谓的宣武门九将,在宣武门之变前有什么成绩?另外,天下不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一半的江山是李孝恭,这就是为什么李孝恭明明不是李世民的人还是凌烟阁第二个,仅次于长孙无忌,其他的大牛李靖,李绩,秦叔宝都是李源_李建成势力的人,罗艺也是,可以说,当年的李世民属于孤注一掷成功了,开国将领都是傻子吗?恐怕比在座的都精明,绝大多数都支持李建成就已经说明了李建成的能力了,而且,虽然李老二把史书改的乱七八糟,但是,通过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来,李建成能力非常强的,李建成如果能力不够,能够作为后方总指挥?最后说下,最后的成绩不代表当时成绩,要不是李老二上位不正,也不会拼老命的做好皇帝了,可以说,他在皇帝位上是努力的,但是,如果单单说做皇帝之前。表现肯定不如李建成的


又是桃花盛开


跟三年



回头遥望青春轶事


李建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生。

我们都知道大唐盛世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启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治世之一,也是大唐盛世的开篇之作。但是,我们都知道唐太宗他得位不正,他的太子之位,皇帝之位是杀了他兄长之后夺回来的,那么如果他的兄长李建成当上了皇帝,会不会开创大唐盛世呢?



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我们已经永远无法知晓了,因为历史根本就没有给李建成表现的机会。他有做皇太子的命,却没有当皇帝的命。但是历史中是可以假设的,我们可以通过李建成生前的生命轨迹和他的所作所为来推断一下,如果大唐真的交到他的手里,还会是后来的盛世繁华吗?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李建成作为玄武门事变的失败者,证明了他的确有他的短处和不足。但是人这一生中哪有不失败的?就连威风凛凛的拿破仑还兵败滑铁卢呢。同样,李建成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能够在史册上留下一笔,绝对不可能单单因为他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兄长,而是因为他自己的能力。

招募人才:有一定的治理基础。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知道,李世民集团文成武将特别多,其实翻阅一下历史资料,李建成集团人才并不少。比如大将军薛万彻,在李建成死后为唐征讨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大将军冯立在突厥逼近长安时以少战多,大战突厥;马三宝于唐创业时立下不少功劳,李世民曾因马三宝的死而废朝;文官有王珪为唐初名相,魏征更是进入凌烟阁。魏征,王珪,马三宝,冯立,薛万彻等等这些著名的人才,都可能成为后来李建成开创盛世的栋梁人物。



但是很遗憾,李建成因为顾念兄弟骨肉亲情,虽然最终下定决心,但却晚了一步。如果他听从魏征的建议,先下手为强,也许李世民集团就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是很不幸,历史选择了李世民。所以,至于他能不能开创大唐盛世也只能去留给后人遐想,却永远无法证明了。


旧事旧人历史说


不好说。因为历史没有假如。

李建成在大唐立国之战中,也是有着巨大的贡献的。比如率军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多次打退突厥入侵,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等。

可以说,他是李世民争取皇位的强力对手。

当然,个人认为,李建成虽说能力不差,但是在个人魅力上, 还是远远不如李世民。

理由如下:

一、个人魅力不足,不够决断。

魏征原为东宫僚属,太子曾封魏征为太子冼马,礼遇甚厚,他看到太子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曾劝谏过太子建成先发制人,但是太子建成却迟迟没有采纳意见。

就凭这一点,太子建成远远不如李世民。

二、识人不明。

玄武门政变,李世民能够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提前以重金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常何,而常何呢,原是太子建成的心腹。可以说,识人不明,终成大患。

而在玄武门之前,还有过一次杨文干谋反事件。而杨文干作为太子的侍卫出身,最后成为庆州都督,竟闹出了这样的乌龙,竟吓得他“(李渊)手诏召建成,建成惧,不敢往

。”由此可见,他面对大事的胆气魄力远远不足。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名君?

三、手下的武将不足,不足于在武功上做出李世民那样的功业。

再说一下大唐立国之外,周边的局势:北边,高句丽、突厥虎视眈眈,随时可能会冲上来咬一口,尤其是高句丽,已经是农耕文明,国力强盛,武力强大。之前打败了打败了杨广,建立了空前的民族自信心,就等你唐出乱子。

突厥也在准备着随时扑上来咬一口,如果遇到渭水之盟那样的情形,换成李建成,他可能单人匹马出阵,和敌首谈判吗?他有李世民隐忍而后发的魄力,还是有李世民面对太子父皇都想要迁都时扛起担子安抚长安民众令突厥退兵的决心?

他都没有。

对内。大唐立国之初的大战,多是秦王李世民带兵打来的,天策上将府内,多是一些跟着李世民一起同甘共苦,一起做战的兄弟,跟着李二刀山火海有着过命的交情。有一大半还是降将,比如说尉迟恭,那可是李世民带着玄甲队追击几天几夜,最后退无可退,心悦诚服,投奔李世民的人,你觉得这样的一群人,李建成用得了吗?他自己有这样的班底吗?

李世民如果败了,按大唐初年朝降将总是死得不明不白的传统,你觉得他们能活到李建成登基吗?

很多人都低估了李世民,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李世民干了啥?不就是打了大半个大唐江山,统一大业居功至伟,开创贞观之治,是政治清明人文关怀最好的封建时代,开疆扩土使唐朝领土超越前朝,武功也同样雄厚。


木子君的小屋


个人认为,李建成要是当上皇帝,那基本上不能开辟大唐盛世!

首先,李建成的个人能力和威望,远不如久经沙场的李世民;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长子,从一开始便被立为太子,之后主要的职责便是辅助父皇李渊处理朝政,而平定天下的重任便落到了年轻的秦王李世民的头上。



于是,在大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几乎所有的关键战役和“硬骨头”,都交给秦王李世民来啃。在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反败为胜,一举消灭了称霸西北的薛仁杲父子;之后,他又率兵东进,取得至关重要的虎牢关大战的胜利,一举把称雄中原的郑王王世充和虎踞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两股庞大的势力彻底消灭。可以说,大唐的江山,绝大部份都是秦王李世民打下的。



正因如此, 在大唐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的军事才华被不断激发,其统军能力和个人威望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这些都是深居东宫的李建成所不具备的。

其次,如果李建成当上皇帝,那么大唐将很可能失去秦王府的众多顶级将帅;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是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但根本上其实是武将集团和文官集团的斗争。



身为太子的李建成,长期在京中辅助李渊处理政务,因此支持他的基本上都是京城的文官集团;而秦王李世民,一直在战场上杀伐,为大唐打天下,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战功显赫的将帅。因此,李世民所代表的是武将集团,而李建成所代表的是文官集团。

而深居东宫的李建成,由于长期以来都在摆弄权谋和算计上面下功夫。因此,断然不会有征战四方的李世民那般广阔的胸襟。加之大唐初建,天下从分裂到再度统一,在这过程中,李世民和他手底下的那群武将的功勋,显然要远高于李建成和他手底下那些京中文官。



所以,如果李建成即位,基本上将会采取重文抑武之策,对李世民手下的那些开国名将加以打压,甚至杀戮。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对大唐的军事实力来说,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恐怕那时的大唐就会回到汉初时期的境况,长期置于北方民族的军事压制之下。



要知道,贞观之治的伟大,不仅在于灿烂的政治和文化氛围,在在于不断开疆拓土,宾服四夷的伟大武功。而所有这些,都是李建成以及他所代表的文官集团所不能带给大唐的!



这些历史要读


贞观之治太厉害了,各朝各代都对贞观之治推崇的非常厉害,所以想要超过贞观之治真的是很难得,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

贞观之治不仅让国家逐步强盛了起来,更难得的是百姓夜不闭户,官吏个个都很清廉,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真的是仅仅只有贞观之治时期独有的。

所以不仅是李建成难以达到李世民的高度,其他的皇帝也没有达到李世民的高度,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用户4300008995738


本来看到这个问题有这么多优质回答,我是不打算回答的,只不过看到某个优质回答让我感觉深深的不认同,我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所以我提出一些我的观点。

第一,李建成的能力和威望真的不如李世民么?

首先李世民的个人勇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想问问,项羽能不能打?吕布能不能打?李世民能不能比得上他们两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两个猛人的结局不用我多说,相比大家都知道。


代兵打仗和治理国家,从来靠的都是谋略而不是个人勇武!

其次,李建成的个人能力是不是真的不如李世民?我说了,治国靠的是谋略,单打独斗是莽夫所为。单论武力值李建成是拍马也赶不上李世民的。但要论治国方略,久居东宫的李建成所学到的东西可要比李世民多的多,为什么?李世民常年领兵打仗,哪有功夫研究这个?

后来治理国家的那一套全靠身边的文臣辅佐,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魏征。虽然说是房谋杜断,但治理国家主要还是靠魏征,房玄龄最早不过是一个县令,他哪有那种胸怀天下的气魄,要说玩弄权谋这一套,房玄龄才是祖宗,玄武门事变其实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个人搞出来的,李世民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而已。魏征是谁?他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如果李建成能荣登大宝,历史上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是魏征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所以如果他辅佐李建成,李建成对他更是言听计从,他的能力能比李世民差?

再说代兵打仗,李建成曾经负责义军招募,是他给士兵立的各种军法,是他肃整三军,他甚至和士兵同甘共苦,在军中威望甚高。攻取洛阳的时候李建成是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李世民还是他的手下呢!当然后来李建成被封为太子之后就辅佐朝政,在功绩上李建成是比不过李世民的。但是他的个人威望也很高。并不比李世民差。

第二,单单靠几个武将就能维护唐朝的江山么?

咱们学历史的时候,应该都接触过这个问题,是英雄造就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一点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只是刚好这个人遇到了这个机遇,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将军。几个人的能力还真就不能影响江山的稳定。况且带病打仗,李建成也是一把好手啊!将军并非要冲锋陷阵,只要在中军运筹帷幄即可。


另外还是魏征,他对战场的了解也是十分透彻,魏征在李密手下的时候就对李密提过建议,只是李密没有采纳,这也成为李密后来失败的导火索。可见魏征虽然是文臣,但放到战场,也是一员猛将。魏征的用兵能力堪比明朝时的王守仁。

当然我说这一切并不是说,李建成如果当了皇帝就比李世民强。我只是为了说明李世民能开辟大唐盛世不是只是靠的武功而已,相反,他是靠的文治。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世民在这一点上做的特别好,他拥有李建成所没有的魄力。正是因为这份魄力,才使他成为千古一帝。比如说,他当了皇帝之后,为了减少宫廷开支将3000(约数)宫女放归回家,而这些宫女其实都是他爹李建成的备用老婆。如果李建成当皇帝,他肯定没有这份魄力。再在比如李世民下令放400死囚回家探亲,过年后再来问斩,结果年后400死囚一个都没有少,全部回来了,李世民宣布赦免他们的死刑。这份气魄古今你再难找出第二个来。

李世民的这种魄力,以及爱民如子的行为还有很多很多,几千字根本说不完,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气魄,和他对老百姓的宽容,使得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特别高(注意,不是军中的威望),再加上身边有魏征这样的贤臣辅佐才使得他开辟了大唐盛世,贞观之治的盛典!

所以我的答案其实也是,李建成不能像李世民一样,开辟大唐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