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月薪稅後23000,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這兩年覺得在上海生活很難,該離開嗎?

追本溯源123


作為外地人打拼在上海,工資稅後23000,在上海其實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工資水平了。如果還能有年終獎金,一年到手差不多能有30多萬了。

就我過往認識的各類人員的經歷來看:只有工資到了某一水平:在別的城市較難達到,但是又不足以在上海支撐自己較好地生活消費的時候,人們才會開始糾結,思考是否要離開上海?
尤其是生活的比較辛苦的時候,這種糾結會明顯。

就這個問題,因為子佳無法獲知題主的背景,就羅列過往曾碰到過得幾種決策傾向,供題主做決策參考。

能有機會落戶上海的,基本不會選擇離開

但凡能有一些希望看到落戶的機會,很多周邊的朋友都不會選擇離開,背後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很多人背後都有一個核心的理念:

能有機會落戶上海,就代表著從此在起點上,讓自己和孩子的未來有大概率上升了一個臺階。

無需避諱,在中國現有的經濟發展環境下,北上廣深的經濟、政治優勢,決定了其所獲得資源上有著二三線城市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經常聽到朋友聊到:在二三線城市只要有錢,既能過得自在,也同樣能獲得資源;但是在上海,如果沒有很多錢,照樣也拿不到什麼資源。

這句話,乍一聽沒有錯,但是真的在上海生活久了,見的多了,就會發現這種有錢能獲得的資源,更多時候是一種“享受資源”。

拿大家經常對比的教育資源舉例:有錢,在二三線城市照樣能上好學校,請到好私教;而在上海,沒錢照樣只能上個普通的公立學校。

但是,實際上在上海,即使沒錢,上的也確實一所普通的公立學校,可能獲得的成長也遠大於二三線的好學校。

舉個最簡單的現實:過去十幾年,很多地方的英語和計算機教育開始從小學階段抓起,但是在上海,在小學課堂上開始教學英語和計算機,應該至少二十年前,意味著至少超前於其他大多數城市五年以上。

這種差別更多的是在於整個城市的教育理念都超前於二三線城市。類似這種差異不是僅憑個人的力量就能輕鬆彌補和追平的。

其實這種差異,不僅僅體現在教育,其實在思維方式、見識眼界、接人待物、機會獲取上,特大城市都遠遠超過二三線城市,直白來講:

發生“黑天鵝”事件,改變命運的機會遠遠超出其他點。

曾有一篇爆火的網文:《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在,但是確實道出了二三線城市與特大城市的差異所在,這種差異不是靠外在的個人努力就能抹平的,背後是一個城市資源的巨大優勢展現,積累和打造出來的“先天性差異”。

在上海待的越久,對這一點認識的越深刻,只要有一線機會能夠落戶上海,很多人都會拼一把,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下一代拼出一個更高的起點與成長環境。

無法落戶上海的:越年輕離開越好,尤其是在30歲之前下決定

隨著二線城市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經濟發展政策對於二三線城市的傾斜,如果覺得在上海大概率沒機會落戶,很多朋友會選擇離開上海,而且是越年輕越好。

因為年輕,還有在二線城市再拼搏一次的機會,也許回去的絕對薪資額度在降低,但是相對於當地消費水平的工資收入並沒有降低太多,生活質量也不會降低太多。

在這個時候參與到二三線城市的大發展,無疑是集中自己的所有優勢力量,在這些城市獲得更大的收益。

身邊就不乏朋友,在上海打拼幾年後,結合實際情況,果斷選擇回二線城市發展,不僅避開了上海激烈的人才競爭,還帶著在上海歷練出來的一身本領,在二線城市打出一片天地。

在整個經濟發展大勢下,中國在向經濟發達國家學習,二三線發展城市在向特大型城市學習,中小型企業在向大型企業學習;

學習的目的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少走彎路實現快速發展。

在這種氛圍狀況下,如果有幾年在上海打拼的經驗,年齡和精力上又屬於職場黃金時間,這種人才在二三線城市就會很受歡迎,很容易獲得更大的資源和發展優勢。

無法落戶上海,年齡又已經偏大:那麼就把以上海作為賺錢的地方,為未來回二三線過上更好的生活再拼幾年

這種情況下,子佳建議從長遠來看,就做好離開上海的打算,把上海作為賺錢的地方。


從概率上來講,在上海賺錢並省下錢的金額,會大於在二三線賺下的金額。

畢竟特大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相比,如果不是生活要求太高,除了房租一項,其他的生活成本不至於偏差太多。

按照題主稅後23000的收入,很難在其他城市輕鬆找到如此工資水平的機會,如果確實打定了注意想要離開上海,不妨先在上海拼搏幾年,攢下一筆錢。

“在上海賺錢,在家鄉花錢”,才是絕大多數打工一族精打細算、反覆研究後最合算的生活致富之路。

結語

無論是從個人發展與成長,還是為下一代創造機會的角度考慮,基於題主能拿到稅後23000的工資的能力水平,子佳是特別建議能有機會拼一拼,就不要想著離開上海,把心思和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在上海生活不開心的問題。

題主的題目說到底,就是未來和當下的衝突問題,那麼先考慮清楚未來長遠發展的可能,再思考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才是更合適的思考方式。

“為當下而捨棄未來”一定不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我是子佳看職場,大型集團企業HR總經理,嚴肅專業,偶爾搞怪的HR從業者,持續分享職場乾貨,關注我,我們一起職場前行

子佳看職場


題主你是來炫耀的還是比慘的?如果你是沒結婚的小年輕,稅前3萬多(稅後23000),已經相當不錯了,即使在上海也算混出一點人樣了,為何撐不下去了?難道你不知道生活和境遇,都會隨著時間來變化嗎?這兩年難,未來幾年就一定更難嗎?難道你不發展了嗎?這些問題要想清楚,再做決定。許多人咋呼著要離開北上廣,最後還是又“逃回來”。

家鄉放不下靈魂,北上廣安不下肉身。這是許多奮鬥青年的共性。如果你是月薪幾千元且長期看不到希望,在北上廣根本混不出名堂,你可以來北上廣體驗一下然後回家鄉。如果你是月薪3萬多的青年,且還有發展空間,你已經有紮根的基礎了,為何不能圖謀更大的發展呢?其實,北上廣留下的人,有很多都是這樣艱苦奮鬥過來的,甚至犧牲自己這一代,為下一代打好基礎。

估計題主是獨自闖蕩上海,所以沒有知心朋友,就是缺少那些從小長大的朋友。其實,沒有朋友,不是離家的理由。朋友就是朋友,離得遠近,有多少關係。你到了上海,還會再交新朋友。就算沒有交到知心朋友,也不是離開的理由,沒有事業不能活,但沒有朋友你依然要活下去啊。回到家鄉,這些朋友也只是朋友而已。你在上海混好了,還可以把朋友招呼過來啊,只要你有條件,朋友照樣來看你。

回答過不少這樣的問題,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取捨。有些人來北上廣打拼,月薪幾千元,就夢想奮鬥紮根。你月薪3萬多,且一點信心都沒有了?現在月薪3萬,你有沒有信心,未來五年掙到月薪5萬?十年能不能做到月薪10萬?到那個時候,困擾你的房子問題,朋友問題,還是問題嗎?

退一萬步講,許多創業一代,難道不是為了下一代?我許多同事朋友,捨棄家鄉挺好的職位和收入,到北京來發展。為什麼?不一定為他們自己,有的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小地方,教育、視野、機會都不如大城市多。我的朋友們說,寧願讓自己這一代奮鬥,也要改變下一代的生存發展環境。在北上廣的好處,有一點是肯定的,視野和格局大了。


職場火鍋


我覺得你可以選擇離開,原因如下:


第一:在上海月收入2.3萬屬於中等偏上水平,但是收入的背後是自己不停的付出,別人或許只是看到了你的光鮮亮麗,但是背後是自己默默加班到凌晨,吃飯無規律,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付出。


第二:高薪等於高壓力,長時間神經處於緊繃的狀態,對自身沒有什麼好處,高壓力,高焦慮,如果你很優秀,別人會指望你做的更好,不停的給你施加壓力,這種狀態不適合長期發展。


第三:這種收入水平,在上海或許你吃穿用度會稍微好一點,但是避免不了一個尷尬的問題就是買房子,如果你在上海長期發展的話,買房這個問題是避免不了的,我身邊很多朋友,月收入3萬以上,因為在上海買了房子,一家老小都在這邊,吃穿用度得很節約才行,每個月還得還款高額的房貸,工作不敢輕易懈怠,看起來就很辛苦。


賺錢和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希望你能做出自己的選擇,希望你能開心不再糾結!加油!



愛生活的小欣欣


發小和老公在上海租房,兩個人工資月薪稅後接近三萬,有車貸,每個月月光!!!我和老公在蘇州兩個人月薪水猴子的接近三萬,我們能存2萬!!!我們房貸2000沒有車貸。閨蜜的主要開銷在吃飯,房租,車貸,和一些日常支出,上海寫字樓都是自己解決一天的飲食,超高的房租,日常停車費都比蘇州貴。而我們在蘇州,公司有食堂,平時週末也自己做飯,辦了園林卡,週末出去逛逛,支出也不大。所以同樣的收入,還是選個二三線城市,這樣生活壓力會小很多!


gnjkn


稅後收入兩萬三,一年就是27萬,如果是央企或者國企可以考慮留下來。也許若干年單位集資分房呢?沒有這個待遇也可以享受享受廉租房的待遇,而且體制內年紀大了也是有保障的。

如果私企和外企,年齡在三十歲以內還能拼一拼,三十歲以上有點少了,如果沒有奮鬥到高管,三十五歲將是一個巨大的事業瓶頸期,一旦失業,再找工作可就難了。這個收入就算你省吃儉用,一年的存款也不過3、4個平米的房子,這得奮鬥到何年何月啊。

現在強二線城市的發展已經上來了,杭州、南京、重慶、成都、武漢、西安這些城市如果你有過硬的業務能力,找個兩萬左右的工作不算太難,找個離家近一點,親戚朋友多,飲食習慣也能接近一點。


Leung梁老師


曾經與題主有過同樣的經歷,最終離開了上海。

不知題主從事的什麼行業,稅後2萬3,一年淨入近28w,是一個不錯的收入了。當時剛畢業的時候,我進入的是互聯網行業,年薪號稱稅前20w。在一起畢業的小夥伴當中算是比較高的收入了。但來到上海之後,我感覺到這個城市並不屬於我,這裡沒有對城市詆譭的意思。平時的工作中還可以跟同事打的火熱,但一到週末就發現你只是一個人,大家都在忙各自的事情。或許是我沒有真正融入進去,或許是作為北方人愛好熱鬧的習俗。最後一根稻草是腸胃炎犯了,舉目無親,打車去醫院渾身哆嗦著被護士問道”一個人來的?“我的離開是因為沒有情感上的寄託。


題主說生活很難,不知指的是那些方面,是否離開我覺得可以參考下面:

1、是否有歸屬感

歸屬感指的是方方面面,是否對環境適應,是否有感情依託,一句話,我在這個城市裡到底快樂與否?有很多程序員朋友,在上海沒白沒黑的工作,工資很高,但是失去了生活。

2、是否能經濟獨立

你的薪酬能否滿足你對這個城市生活的渴望。這個比較難有標準,每個人的物質慾望是不一樣的,或許有的人幾千塊錢活的就很開心,有的人上億身價還是覺得自己不能很好的在這個城市裡生存。你的收入是否能讓你很從容的生活?

3、是否有更好的歸宿

其實上海是個很公平的城市,只要你努力就會獲得回報。它是一個很寬廣的平臺,資源也多,成功的機會也相應的多。以目前題主的收入水平,如果換到其他的城市收入可能會降低,是否能夠接受?或者說是否找到能有自己情感等各方面可以依託的城市?


題主其實大可不必糾結,很難,可以堅持下,堅持不住或者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大可以換一種活的方式。生活長久,開心最重要,加油!


職場戰士


我和老公也是外地來上海打工的,我比較幸運的事,在07年買了一套50平方米學區房,13年又換了一套90平方米的兩房,孩子在這裡讀書,辦積分7年居轉戶,有房有戶口,我們學歷文憑一般,沒有專業技術,年齡大了身體體能也不如以前,現在找工作越來越難,老公工作也不是特別穩定,老家也回去了,只能在上海苟且的活著。


sunnysun1


不知道你多大啦,我2007年畢業就來上海,十幾年啦,從年少的想改變世界,到現在為了一份工作而努力,盡為職場鋪路啦(各種學習),但是又不甘心,我曾經幾次創業,現在還有創業的想法,但是隻能先工作,總歸要吃飯的啊。曾經也感覺沒有歸屬感,後來機緣巧合加入公益組織,算有些歸屬感啦。現在同事朋友都是能一起玩就一起玩,不強求,也不指望誰,給自己和家人買足保險,好好工作,希望家人和自己平安健康。當然如果回家有更好的生活回家也挺好。


吃貨傳萍說養生


這個問題我適合答一下。

樓主跟我類似,我沒有猜錯的,樓主應該跟我之前一樣,是做開發工作的,不過我是在北京。我當時月薪不到20k,比樓主低。我就選擇離開了。我不但選擇了離開,而且也沒有繼續幹開發,選擇了運營類工作。

剛去北京時,住在昌平區朱辛莊的的一個公寓裡。那個時候附近都是民房改建的公寓,人真的很多,晚上下班下地鐵後,附件都是賣東西的,比老家平時集市還熱鬧;買衣服的、燒烤的、小吃攤、買菜的、賣水果的,應有盡有。也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平時沒有事就聚聚,或者一起出去玩,登山、打球、跑步、滑雪、馬拉松等。當時雖然工資才4800塊,但是卻對未來充滿希望,加班也從來沒有感覺累,反而感覺很充實。

後來,慢慢的工資也高了,工作也換了好幾家,之前認識的朋友也紛紛離開了北京。後面也沒怎麼出去結交朋友,也沒啥太多時間,基本認識的都是同事。人家大多有家庭,平時休息時間,大家大部分精力都在家庭,慢慢的我也習慣了一個人週末自己出去走走。在北京和在上海一樣,你知道想留在太難了,甚至有點不可能,至少是靠著工資不是太可能。我時常問自己,我呆在這裡的意義是什麼?好像除了能多拿點工資,其它的理想好像早已湮滅了。但是我應該多賺了不少錢麼?其實並沒有,漲的不僅是工資,還有房租、水電和衣食住行。

一天早上起來,我忽然感覺我有點耗不起了。我為什麼要在一個本就不能留下的城市硬耗下去呢?我決定找個我真的能安家,不用再漂的城市。最後還是回到家鄉的一個二線城市。在這個二線城市,有時候也讓我很迷惘,但是我沒有後悔回來。因為從我坐上離開北京的火車的時候,我就找到了自己應該紮根的地方,只要紮好根,不斷吸取水土養分,就一定能長成一個枝葉繁茂的大樹。


大問問職


哎。月薪23000都活不下來,你說我4000的工資豈不是更難活了想問下做什麼工作的,能介紹給我不,我工資給我10k我就滿意的屁顛屁顛了,我執行能力挺強的,目前領導安排的事都能做好,領導也滿意,就是創意策劃方面不是太擅長…所以還是想找個正經的工作,踏踏實實幹活,不知道有沒有好的工作幫忙介紹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