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勇往直前
鄔思道勸說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王,是因他通過與四阿哥胤禛多年來的相處,深知這位胸懷濟世安民志向辦差阿哥,同時又是一位猜忌成性、腹黑狠毒的政客。當初,高福誤入歧途,鄔思道知道內情後,將計就計讓高福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偷”出,給到八阿哥胤祀手中,借八爺黨之手促成太子的第二次被廢。鄔思道的打算,除了借刀殺人之外,另一層意思是讓高福戴罪立功,然後自己再出面求求情、說說好話,讓四阿哥胤禛饒了高福這一次。哪成想,還沒等鄔思道開口,胤禛就已經讓高毋庸帶著毒藥,馬不停蹄得賜死了高福。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輔佐雍正登上皇位,就要離開“搬隱”,十三阿哥前來送行,在凜冽的寒風中,鄔思道動情給十三阿哥,十三爺天性率真,我很佩服你的為人,我有一句忠告,望你一定辭掉鐵帽子王的封賞。當時,胤祥非常不解,四哥做了皇帝,給這個忠心而且有功勞的弟弟一些封賞有什麼不對嗎?鄔思道見他猶豫,又給了一句忠告,只要十三爺收斂鋒芒,皇上對您也不會有事的。在半信半疑中,鄔思道的馬車消失在胤祥的視線之中。果然如鄔先生所料,第二天,雍王府裡面專一為胤禛辦事的人,已經看不到人了,驚的胤祥一身冷汗。
十三爺不願意辭掉鐵帽子王,主要是因為鐵帽子王相較於其他的親王郡王貝勒等爵位,有著眾多特權,特別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是非常的難得,不僅對於自己是一份莫大的榮耀,這份福音也能惠及子孫後代。同時,作為雍正繼位初期,皇帝身邊最值得信賴的幫手和兄弟,面對荊棘密佈的朝廷,十三爺也需要足夠的地位與足夠的官銜爵位才能壓得住反對的聲音,說白了還是為了雍正。所以十三爺還是當了這個鐵帽子王,並且平安度過一生,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也順利世襲給了自己的兒子弘曉。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十三爺在任上兢兢業業,甚至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正史中的十三爺做出的貢獻和功勞更是遠遠多於《雍正王朝》劇中的,為雍正時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但從自己的貢獻講,也配得上這個鐵帽子王的稱號,特別是相對於他後面的和碩醇親王奕譞以及和碩慶親王奕劻,簡直甩開了幾條街。
還有就是因為在胤禛還沒有登基的時候,胤祥與他就是同一陣營,兩人曾經患難與共接下深厚的兄弟情義。為了不連累胤禛,胤祥默默地被囚禁十年。雍正能夠順利繼位,胤祥功不可沒。雍正繼位之初,朝局不穩,身邊沒什麼得力幫手,胤祥是最得力的助手。朝中正是用人之際,糧餉軍需要人安排,新政要有人支持,何況朝堂上處處都是八爺黨的人,鳥沒打盡更不能藏弓。十三爺經過十年的鐵窗生涯,已經變得成熟,再也不是當年那個熱血青年。胤祥雖未辭去鐵帽子王,卻學會了藏拙。他明白雍正已經成了帝王,再也不是當初的四哥。在雍正面前,胤祥及時地將兄弟關係調整為君臣關係,收斂了自己的鋒芒,變得低調謹慎,連下圍棋也步步忍讓。歷史上許多功臣被清理,都是因為天下已定,還拿皇帝當兄弟。江湖同樣如此,即使在同學公司上班,也要照顧同學的領導權威。胤祥是雍正最信任之人,是雍正的創業合夥人,也是雍正最得力的幫手。他能知進退、識大體,始終堅定與永恆雍正同一陣線。
大老二爺
《雍正王朝》劇情中,鄔思道讓十三爺胤祥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但是十三爺說道:“王不王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不過這個鐵帽子卻難得呀。”
十三爺不願意辭掉鐵帽子王,主要是因為鐵帽子王相較於其他的親王郡王貝勒等爵位,有著眾多特權,特別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是非常的難得,不僅對於自己是一份莫大的榮耀,這份福音也能惠及子孫後代。
同時,作為雍正繼位初期,皇帝身邊最值得信賴的幫手和兄弟,面對荊棘密佈的朝廷,十三爺也需要足夠的地位與足夠的官銜爵位才能壓得住反對的聲音,說白了還是為了雍正。
所以十三爺還是當了這個鐵帽子王,並且平安度過一生,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也順利世襲給了自己的兒子弘曉。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十三爺在任上兢兢業業,甚至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正史中的十三爺做出的貢獻和功勞更是遠遠多於《雍正王朝》劇中的,為雍正時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但從自己的貢獻講,也配得上這個鐵帽子王的稱號,特別是相對於他後面的和碩醇親王奕譞以及和碩慶親王奕劻,簡直甩開了幾條街。
其二,十三爺經過康熙朝十年的圈禁生涯,正如康熙所說的,他自己已經懂得收斂鋒芒,通曉人情世故,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更懂得如何與君相處,不論是對於自己皇帝哥哥的尊重,還是下棋輸半子,都能體現這樣一點,縱然自己是雍正奪嫡的支持者與功臣,卻懂得居功不自傲,這一點又遠勝於隆科多與年羹堯。
其三,雍正對於自己的兄弟並不是都像對八爺黨的那幾位似的那樣警惕與刻薄,劇中三阿哥誠親王胤祉享有御前免跪的特權,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二十四阿哥等也都獲得了加封,受到了重用,只是八爺黨的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因為總與雍正對著幹,被除掉也是咎由自取,支持皇帝,支持雍正的,也都獲得很好的收場。
其四,雍正也需要自己有這樣一位信得過的兄弟,位高權重並且德高望重,既能幫助自己處理政務,又能樹立起朝中重臣的榜樣,平衡朝中勢力,特別是平衡與八爺黨的勢力平衡,進而有利自己政策的執行。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位近乎於“神”的人物,但是他的神在於能夠通曉康熙內心的想法,做的是康熙一面鏡子坦露康熙心中的想法,而雍正一直就是自己做自己,所以也就只有雍正才能瞭解自己吧。
雍親王府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因為三點,第一,雍正並不是刻薄寡恩的人,所以對於十三阿哥不會做鳥盡弓藏之事。第二,雍正登基後,他身邊親近的人並不多,反倒是反對他的人很多,十三阿哥是他的左膀右臂,他如果除了十三阿哥,身邊就沒有保駕護航的人了,所以他不能動十三阿哥。第三,鄔思道其實對雍正看得並不透,他從雍正的性格比較急躁,有點猜疑,以及自古“伴君如伴虎”這些方面判斷認為,雍正登基後會作出“鳥盡弓藏”的事,實際上是誤會了雍正。其他還有一些原因,我們在正文裡再談。
電視劇將小說改編的很多,我們很多人看的是電視劇,如果看小說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雍正其實並不是個心胸狹隘的人,並不是電視劇所演的那樣,我們從很多事上就可以看出。
首先,我們來看小說中關於雍正處置高富兒的事。在小說中,高富兒救過雍正的命,雍正一直很信任他,所以高富兒是雍正府的大管家。但是後來高富兒背叛了雍正,被八爺胤禩用八千兩銀子和一個姘頭收買,洩露雍正府的消息,直接導致了鄭春華的死亡,而且差點害了十三爺,故此,雍正為了以儆效尤,用雪埋死了高富兒。這和電視上差別很大。
第二,雍正在登基前夜處置掉了一些專門為他做秘密差事的人。這些人是負責為雍正刺探別人的情報,傳遞秘密消息等一些見不得人的事。處置這些人並不是雍正主觀的意思,是聽從了文覺和尚的建議而做的。
文覺和尚之所以建議他這樣做,也是為他做了分析:作為一個帝王來說,他的行為必須是光明磊落的,不能有私事。而他為了奪位,在鄔思道和文覺等人的安排下,建了一個外書房,專門做一些秘密的事,這些事在他登基之前不算什麼,一旦他當了皇帝,這些人和這些事就會成為他的軟肋,成為別人對付他的把柄,那麼他的皇位就有可能丟掉,所以必須除掉這些人。這些人中就包括和李衛一起討飯的坎兒,後來改名叫做周用誠,在電視劇中,改成了高富兒。實際上是把兩個人合併成了一個人,讓人看得很彆扭。
看看文覺和尚的結局就可以看出雍正的為人了。文覺和尚並沒有被雍正除掉,而是被封為“國師”,成為雍正的佛家替身。
第三,關於鄔思道的結局,小說中寫了很多,對比電視劇中,小說寫得更精彩。
雍正登基前夜,與鄔思道有一段對話。當時十三阿哥來給鄔思道報喜,說雍正要為鄔思道報仇,之後還要重用鄔思道。因為鄔思道沒有名份,所以要開恩科,然後讓鄔思道通過科考名正言順的拜相入閣。但是事實上,雍正其實也有除掉鄔思道的想法,是因為怕鄔思道洩密,說他的皇位來路不正。
但是鄔思道為雍正做了一番分析,分析自己不可被重用的三個原因,雍正被打動了,而且想起了兩人十幾年的知己之交,所以雍正放了鄔思道,讓他去給李衛和田文鏡做幕僚。
後來,通過寶親王弘曆的說情,再加上鄔思道的表現,雍正終於放了鄔思道,回到無錫家鄉,隱居起來,悠遊林下,安度晚年。
所以,從這些來看,雍正並不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
此外,在《乾隆皇帝》一書中,藉著張廷玉的角度,觀察對比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個人的性格,有一段分析很到位。
張廷玉觀察到,在和重臣們議事的時候,康熙的表現是在上書房的青磚地上緩緩踱步,邊聽邊思考,說話態度溫和,不急不慢,而且康熙對官員們很寬仁,不輕易處置官員。
雍正在議事的時候,因為性格急躁,往往在青磚地上快速踱步,然後倏然停下,作出指示。而且雍正說話語言刻薄,經常會諷刺挖苦一些官員,不留情面,脾氣很不好。但是在處置犯罪的官員的時候,往往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不輕易殺人。對於要判處斬刑的官員,他在勾決的時候,經常猶豫很久,不輕易下筆。
以楊名時為例,楊名時出身書香門第,是士紳階層,在做雲貴總督的時候,反對雍正“士紳一體納糧”和“清理虧空”“設養廉銀”新法,又被人誣陷貪汙,觸犯了國法,被雍正批准革職下獄,關在昆明,準備殺了。原文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楊名時平素實在太清廉了,因為不收一分火耗,身居總督高位,有時窮得不能舉炊,他連家眷都沒帶,只有一個本家侄兒裡外照顧。這是雲貴兩省士紳百姓無人不知的事實。把家產抄了個底朝天,只尋得幾件打了補丁的破內衣和兩串青蚨。沒法交差的兩位欽差便把徵來的鹽規銀算成貪贓。這一來激怒了兩省人民。升堂刑訊那日,三萬老百姓聚到總督衙門外,人情洶洶,連衙門裡的戈什哈、衙役都一齊倒戈,大呼:“楊公受刑,還有什麼天日?我們反了!”還是楊名時披枷帶鎖出來申斥,命百姓“不得有違王憲”才算解圍。但這一來,朱、黃二人再也不敢動刑了。草草具本完結。雍正不知出於什麼想頭,定了楊名時絞刑,卻連著三年沒有勾決。”
乾隆二年,楊名時被赦,調回京任禮部尚書兼國子監祭酒,在面見皇帝時,對於自己的遭遇很委屈,乾隆見他神傷,也不禁黯然,許久才道:“這是沒法子的事。其實先帝也並不相信朱綱、黃炳的話。幾次勾決人犯,一到你的名字就放筆,繞室徘徊,喃喃說:“此人怎麼會有這種事?再看看,再等等……”
張廷玉還觀察到,乾隆皇帝在大臣議事的時候,是端坐在炕上,紋絲不動,對臣子也是和顏悅色,但是殺起人來毫不手軟,訥親、張廣泗,錢度,高恆,國泰,王亶望,都是高官,封疆大吏,乾隆說殺就殺了,毫不留情。從這裡也可以對照出雍正的性格和態度。
很多人覺得雍正睚眥必報,刻薄寡恩,性格陰鷙,對兄弟很殘忍。“九王奪嫡”中,他的弟弟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四胤禵結成一黨,與他爭皇位,多次要置他於死地。所以,雍正上位後,處置了他的兄弟。
事實上,我們來分析一下“九王奪嫡”中的雍正的兄弟最後的下場看看,雍正到底做得怎麼樣。
“九王奪嫡”是那九王呢?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奪嫡的結果是什麼?
大阿哥因為奪嫡過程中要魘鎮太子,並想借機除死太子,被三阿哥舉報,結果大阿哥被康熙圈禁於上駟院後瘋了,之後死於囚禁。
二阿哥也就是太子,被康熙兩立兩廢,最後圈禁至鹹安宮至死。
這兩個人都是康熙處置的,與雍正無關。
三阿哥因為舉報大阿哥,雖然沒有被圈禁,但是也失去了奪嫡的資格。
四阿哥也就是雍正,奪嫡成功,成為皇帝。
八阿哥、在雍正即位之初,作為上書房首席大臣,被雍正重用,但是之後奪嫡之心不死,與九阿哥、十阿哥聯合搞“八王議政”,企圖逼雍正下臺,之後,又煽動雍正的長子弘時與弘曆爭儲位,被雍正囚禁而死。
九阿哥,是“八爺黨”的軍師,雍正即位之初,為了分散“八王黨”,將他發往西寧,但他一直遷延不去。後又因為其他一些原因,以及“八王議政”之事被囚禁折磨而死。
十阿哥,因為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到京師拜謁聖祖梓宮,不久病卒,雍正命十阿哥送他的靈龕回喀爾喀蒙古,但是十阿哥到張家口之後拖延不去,惹惱雍正,被拘禁。於乾隆元年被赦,乾隆六年去世。
十三阿哥,雍正的左右手,助力雍正登基為帝后,全力輔佐皇帝,積勞成疾,於雍正八年病逝。
十四阿哥,雍正即位後就將他發配去守皇陵,也是為了分散“八爺黨”,後被囚禁,於乾隆元年被赦,死於乾隆二十年。
從以上九王的結局可以看出,真正被雍正處死的只有八阿哥和九阿哥,也就是說,雍正只是摧毀了“八爺黨”,處置了“八爺黨”的首腦人物,其他人只是分散囚禁而已,比起歷朝歷代皇帝動不動手足相殘,大肆殺戮,雍正的處置不算過分。所以說雍正刻薄寡恩,睚眥必報,這種論調失於公允,對雍正是不公平的。
最後,我們看看胤祥對雍正的助力有多大。
1、雍正登基前夜,胤祥殺了豐臺大營的提督成文運,率兵勤王,助雍正登基。
2、雍正登基之初,反對者眾多,“八爺黨”根基深厚,人物眾多,胤祥牢牢地掌握著兵權,成為雍正堅實的後盾。
3、康熙晚年,經濟、軍事、賦稅、刑獄等均已出現危機,哪一件都極為棘手,並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雍正初年到三年,胤祥開始擔任總理事務大臣、處理這一系列的政務,可以說,雍正朝初期的大部分重要政務都是由胤祥協助雍正處理的,其理事之才,識人之明達,手段之老練,完全不像個從未與政的皇子。這也堅定了雍正繼續重用他的決心。
4、雍正與胤祥從小關係就親密,多少年來手足情深,是雍正心中最可倚重的親兄弟。所以,他不會輕易失去這個弟弟和心腹大臣。
綜上所述,雍正從心底裡就沒有除掉胤祥的打算,所以,胤祥做了“鐵帽子王”,卻沒有任何事,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獨家看法只是基於小說而言,至於歷史上真實的雍正,近現代的史學家已經有公論,我在此不再贅述。
中醫饒大夫
第20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
因為老十三已經勘通了人情世故,有了自保之道,從以前的豪氣沖天變成了小心翼翼,所以老十三才沒有事。
接下來宋安之來說說。
在鄔先生半隱離開北京,老十三送別他的時候,鄔先生大為感動,曾對老十三說道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方可保一世平安。
然而後來老十三依舊成為鐵帽子王,還沒有事,這是鄔先生失算了嗎?
在宋安之看來,鄔先生並沒有失算。
為什麼這樣說呢,彆著急且聽宋安之一一道來。
首先鄔先生為什麼要急匆匆的半隱呢,是為了避免兔死狗烹。這個分析很早以前宋安之就具體分析過,今天再大概說說。
大家想想雍正在繼位的當晚,不好好守靈,卻急匆匆跑回王府面見鄔先生,真的正常嗎?
其實那時候已經起了殺心了,所以用安排鄔先生等話來試探鄔先生。而鄔先生自高福死後,說出那句“殺高福者鄔思道也”。就已經明白雍正這個人了,所以當雍正試探他以後,馬上提出不要回報,並且要激流勇退,還以方便監視他的半隱方式來打消雍正的顧慮,才得以死裡逃生。
次日鄔先生離開,老十三遠遠追來,要送別鄔先生。想必鄔先生都有一些害怕,怕雍正反悔,所以當老十三拿出酒時,鄔先生並沒有第一時間喝,而是看著老十三喝完,老十三也豪爽,喝完碗底朝下讓鄔先生看了看,鄔先生才放心的喝了。
鄔先生放鬆警惕以後,但依舊有戒備,只是試探的問了一句聽說皇上要封老十三為鐵帽子王了,只見老十三說道:王不王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不過這個鐵帽子卻難得呀。
鄔先生聽罷,想說什麼,卻是欲言又止,還是對老十三有所戒備,轉身就要上車離去。這時老十三真情流露有些愧疚的對鄔先生說道:“鄔先生,我們對不起您吶。”鄔先生看到老十三如此表現,才放下心來,說道:“十三爺這話錯了,我是懷著為天下蒼生的心願,才輔佐四爺的,如今心願得償,夫復何憾呢”。
對老十三放下心來的鄔先生,看到老十三依舊是那個俠肝義膽的老十三,想起自己遭遇,終是不忍心,於是提醒起了老十三。說道:“十三爺,你我相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行俠仗義,我很佩服你的為人吶。臨別之時,有句肺腑之言啊,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至今尚未勘通人情世故,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意思是你小心點,好自為之吧。
老十三回道:“鄔先生,你放心,我不信四哥會做出鳥盡弓藏的事。”說明他很是很相信自己的四哥不是那種人的。
鄔先生並沒有多說,而是保持一貫的神秘作風,說道: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吶,府裡專一替四哥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老十三聽後眨眨眼,應該有些動搖。兩人一時無言,鄔先生接著說道:“不過十三爺你不用擔心,只要你收斂鋒芒,皇上不會怎麼樣你的。”
老十三回道:“鄔先生你也要多多保重啊。”雖然沒有正面回答鄔先生的話,但意思你也要多多保重,潛臺詞是我會好好保重自己的。鄔先生笑著說道:“不用為我操心,我有自全之道。”
明日的事情誰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是老四府裡的總管太監高勿庸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而老十三也是一夜之間似乎變了個人一般,小心翼翼到讓人不習慣。
大家可以看看老十三被放出來的當晚,前往豐臺大營奪取兵權,圈禁十年依舊沒有磨滅他的俠王本色,談笑之間,就將豐臺提督成文運殺死,成功的奪取了兵權。
而自鄔先生說那句話以後,過了明日以後,這位俠王歷經十年圈禁,都沒有磨滅的豪爽性子,卻是驟然之間,變成了小心翼翼的性子。
老十三不只是小心翼翼還變得中庸起來,像戶部鑄新錢有貓膩,上書房幾位王公大臣都沒有點破,愣頭青孫嘉誠點破以後,老十三都沒有說話,也就是張廷玉說了說。
雍正發現老十三如此這般以後,無奈之下只能通過下棋試探點醒老十三。
只見上書房會議散了以後,雍正單獨留下老十三下棋,這裡有一個細節大家注意一下,一般來說白棋為尊,所以老十三特意將自己手中的白棋遞給雍正,雍正一看並沒有高興,而是十分不滿意的看了看老十三。
下棋時雍正誇獎老十三的棋術在幾位阿哥中是首屈一指,而自己只是一般般。不過兩人下起棋來就不一樣了,老十三一直是猶猶豫豫的下和棋,而雍正在那裡是越來越生氣。
老十三應該是內心糾結了一會,才說起鑄新錢的事情,說道:臣一直在想張廷玉的話,朝廷一年多的賦稅,從銀錢兌換差價裡,都叫那些黑心的官兒給掏走了,發覺得終究不是事兒呀。
但生氣的雍正忍不了了,說道:不下了總是和棋,沒意思。又對老十三說道: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老十三跪下說道:皇上臣焉敢,君臣分際下不僭上,皇上臣是以理而行。開始了客套化回答。
雍正這時候見真招了,說道:朕看你越來越不像以前的允祥了,敢說敢為敢笑敢怒,聖祖親賜號拼命十三郎,現如今這這怎麼了這是?
老十三慢條斯理的說道:此一時彼一時,情勢不同了。
雍正一看老十三還是這般客套的回話,氣的將桌上的棋子打了下去。頓了頓,雍正再度說道:朕要你做朕的十三太保。
老十三回道:皇上您知道,咱們宗室骨肉,為的就是這把龍椅,為了拔去我這根眼中釘,有人幾次擺圈套害我,你都應該知道的,我這十幾年如展薄冰步步小心,還是著了人家的道兒啊,在宗入府被皇阿瑪圈禁了整整十年啊。皇上整整十年吶,我是從荊棘叢裡爬出來,油鍋裡滾出來,地獄裡逃出來的人吶。
您看看我這頭髮,一多半都白了,您想過沒有,我今年才三十七歲呀,怎麼能指望那個死了的拼命十三郎,再去還陽呢?
老十三的回答很有意思,見雍正雍正追問。所以說了說這些年奪嫡的心酸,自己那麼小心還是被別人陷害,為此付出被圈禁十年的代價,現在才三十七歲就已經老成這樣子了,早就沒有當年的豪氣了,意思是自己已經被磨平了稜角,沒有鬥志了,只會隨波逐流了。
其實鄔先生那番提醒的話才是真正使老十三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但老十三總不能說我害怕四哥你吧,所以只能這樣說了。
雍正一看老十三這樣說,連忙扶起老十三並且說道:十三弟是四哥錯怪你了,朕這陣子心事太多,沒有顧及你的心境,朕是想讓你振作起來啊!意思是弟弟你的苦哥哥都明白,只是這段時間太忙了,所以有些沒有考慮你的想法。
老十三連忙說道:臣弟明白臣弟明白。
雍正說道:你不全明白,你要是明白的話,就應該打起精神來你要知道,朕現在是在火爐上烤,你也還在荊刺叢裡啊。意思是你還是不明白,我現在不好受,你跟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不好受,你也不好受啊。
老十三接著說道:請皇上明訓。
雍正繼續說道:皇阿瑪在世的時候,你和我就專幹這個差事,催討各省的虧空,結果呢我被撤了差,你被幽禁。這時候打起感情牌和說起曾經的追繳往事。
老十三疑惑的問道:那皇上,為什麼還要責罰孫嘉誠呢。其實老十三是看到雍正懲罰孫嘉誠,所以認為雍正也變了,所以嚇得不敢說話,現在正好藉此機會問問。
雍正開始解釋道:因為他上的條陳太早,朕不能一登基就授人以柄,給心懷叵測的人以可乘之機,孫嘉誠是個御史的材料兒朕不久會給他旨意。
得到自己滿意的回答,老十三開始常規化拍馬屁:皇上聖明燭照深謀遠慮,臣心領神受。
雍正叫老十三坐下以後,繼續說道:如今天下積弊如山,朕何嘗不曉得呀,現在吏治敗壞無官不貪,官員結黨成風朋比為奸。皇阿瑪在世的時候,就對此就痛心疾首啊,但是他老人家晚年龍體欠安倦於政事,你說這些事朕要不做,我大清何以為國呀。再次表達自己的治理國家的意思,表示自己懲罰孫嘉誠只是權宜之計,其實心裡清楚的很。
老十三見狀馬上表態:臣一身一命惟皇上是從,臣即前經請命願往青海與羅布增丹增兵車相會,一場大捷下來百邪全避。那時辰,皇上就能騰出手來清理更治了。意思是讓我繼續做我喜歡的領兵作戰吧,或者說給我兵權,讓我有安全感,還可以蕩平叛軍,為皇上你的新政鋪路。
雍正一看有效果,說道:不必拘禮,朕要的就是你這份心雄萬夫的壯志,但是青海你不能去,朕身邊沒有護駕的不成啊,朕已令入傳詔命年羹堯進京實補大將軍缺,有你和衡臣他們,朕跟前的事兒就好辦多了啊。意思是我不能放你走,不是我不給你兵權,主要我現在需要你在我身邊保護我啊!
兩兄弟互相試探完以後,老十三覺得雍正還是當年的四哥,對於國事是瞭然於心,而且對自己也可以。雍正是明白老十三是害怕再被人下套,所以讓他寬心下來,好幫助自己。
於是雍正讓張廷玉當場擬旨封老十三為親王賞三眼花翎。
這裡再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雍正還讓張廷玉擬旨封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只見說這句話的時候,老十三和張廷玉都是不約而同的有些錯愕的抬頭看向雍正,但老十三並沒有勸阻雍正。
這說明什麼?
說明老十三還是對雍正抱有戒備,不敢暢所欲言。更是說明老十三已經勘通了鄔先生所說的人情世故,做到真正的小心翼翼,收斂鋒芒了。
老十三能明白鄔先生的話,並且做到鄔先生所說的勘通人情世故和收斂鋒芒,所以即使接受了鐵帽子王,也是沒有事的。
所以說鄔先生並沒有失算。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鄔先生的意思是讓老十三不要接受鐵帽子王,遠離政治事非,以保全自己,過上安穩生活。
但是沒想到老十三還是接受了鐵帽子王爵位,於是老十三在46歲的時候,就活活累死英年早逝了。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20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他給老十三算過命的,白天黑夜加起來92歲。就是說,並非雍正看老十三官大要殺他,而是老十三幹了鐵帽子王沒白沒黑的幹,白天黑夜不睡覺,46就死了。就是說要是隻白天干事,晚上睡覺,能活92,白天黑夜幹,46就死。
浩浩和湯湯
只能說鄔思道這個人也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鄔思道之所以會對雍正表現的很防備主要是從坎兒那裡得到的結論,當時他本來是給坎兒設計了一條自認為是活路的路,但是坎兒最終還是讓胤禛給滅了口。這使得鄔思道以為胤禛也如其他皇帝一樣冷酷無情,所以鄔思道才會想著奉勸十三爺辭掉鐵帽子王,但是顯然胤禛並沒有那麼狠。
從個性上看,胤禛這個人確實是有帝王之像。他屬於當斷立斷的類型,在對待坎兒的問題上確實狠了一點,但是回過來想則合情合理,因為殺坎兒的時候胤禛自己也自身難保,相當危險,為了以防萬一,他不得不殺了坎兒。而反過來在對待十三爺的問題上時候,這時候情況就不同了,這個時候的雍正沒有危險迫切感,他犯不著去殺了十三爺或者治十三爺的罪。
其次,時機未到。不管是十三爺或者胤禛都屬於過勞死,累死的。當時雍正定下了一套完整的發展國策:刷新吏治,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天下良田。而執行到前四步的時候兩人都死了,最後一步還得乾隆去實施執行。也就是說還不到兔死狗烹的時候。
優己
怎麼就沒事?怎麼就一世平安?十三爺活到46歲就掛了。
鄔先生勸誡十三爺的場景,是在《雍正王朝》全劇第21集,在20集中,雍正順利繼位,21集,鄔先生捲鋪蓋卷跑路,尋求“半隱”,之所以能成功跑路,一方面是因為他和雍正的對話頗為感人,打動了雍正,另一方面是雍正立足未穩,很多事依然需要他。
所以鄔先生在全劇中,唯一一次出場,是戴上了官帽的——
這是一個水晶頂戴的朝冠。
清朝的朝冠,依次為珊瑚、藍寶石、青金石、水晶、硨磲、素金、鏤花陰文金頂、鏤花陽文金頂。那麼鄔先生這個朝冠,是五品水晶。略低於他要去效力的李衛,田文靜的藍寶石、青金石。
鄔先生未曾科舉,這樣的朝冠他是永遠沒有資格戴的。導演在這時候給了他這個帽子,其實是道具為劇情服務,暗示,鄔先生將要發揮的正好是一個幫助四品大員做事的作用,在後來的劇情中,這個五品不在朝的鄔先生,幫雍正做了大事——給李衛出謀劃策,查翻諾敏,幫助田文鏡賑災,為年羹堯送糧,並且敦促年羹堯出兵平叛。
作為一個讀書人,鄔先生最大的願望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然而他沒有機會。最後以這種方式在暗中實現自己的夙願,是雍正最大的恩賜,同時也是自己的夢想實現。這是他和雍正兩個人的默契。
帝王用能人,功臣最畏懼的就是功高蓋主,而功臣那麼辛苦努力,功勞無以復加以後,就是和領導翻臉,自立為王的時候,古往今來,稍微處理不好,韓信、藍玉、等等,都是悲劇結局。但是也有姚廣孝,李鴻章這樣的大智慧。
鄔先生選擇不入朝就是不要任何功勞名譽,這樣就打消了雍正的顧忌,但是又選擇半隱起來幹活,又能幫到雍正。
當官不發財?天下誰這麼傻呢?恰恰鄔先生要的是自我實現。雍正懂了這一點,就放心了。
鄔先生能夠撤退,但是十三爺卻不行,十三爺是雍正的政治盟友,雍正搞改革,盟友本來就少,如果十三爺撤了,雍正孤掌難鳴,但是如果不撤,難免功高蓋主,擦槍走火。
所以鄔先生,是在提點十三爺,給他說了一個最好的境界,那就是像自己一樣,能夠做到全身而退,那就是什麼都不當,但是事情還要做。
鄔先生首先是告訴十三爺——
原因是——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你和雍正在一起,只能同患難,只能做事,吃苦,要想享福邀功,是不可能的。
但是十三爺理解錯了,他說,我相信四哥是不會做出鳥盡弓藏的事情的。
鄔先生在說這個話之前,其實就知道十三爺理解不到,所以就說了——
其實意思就是,有些事情,你還不懂,我說的話的含義,你還不能理解。
對於十三爺說四哥不會過河拆橋,鄔先生先就舉了一個例子反駁他——
但是,鄔先生並不是想說四爺是不是會處理十三爺,因為這個層面太低級了。
鄔先生馬上又說——
其實,該說的話已經點到為止了,如果就此十三爺學弘晝,當個逍遙糊塗王爺,真的能保一世平安,但是十三爺沒得選,他在新皇登基,新政推廣最需要人手的時候,選擇了毅然決然站出來。一方面,他要忍氣吞聲,收斂鋒芒,唯唯諾諾,不爭權力,一方面,工作上的事要兢兢業業地操心,最後的結局是悲劇的。
《雍正王朝》第41集,八王議政逼宮,十三爺帶兵平叛之後,體力不支要去世了。這一集是雍正權力真正穩固,所有發雜音的反對派都被幹掉了。
這時候有一段對話——
雍正說——
這裡專門引用鄔先生的話,說明他早就看透了。
而這個時候,十三爺也真正明白了——
十三爺和雍正君臣一場,兄弟一場,可以選擇隱退,但是他最終選擇了鞠躬盡瘁,視死如歸。耗盡自己生命,幫助了自己的四哥。他本可以像鄔先生一樣逍遙,但是最終沒有。這是這個劇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為震撼的一點。雍正的改革是利國利民之大道,無數志同道合的人,為了天下蒼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幫助和輔佐雍正。
《雍正王朝》每一句臺詞都有深意,每一幕都遙相呼應。是不可多得的經典。
HannibalLecter
雍正登基前的十三爺號稱“俠王”,助人為樂,性格豪爽,行俠仗義,相比於其他的皇子,他更是難得的有情有義。這是康熙皇帝常常對他稱道的地方,甚至在太子胤礽即將被廢的時候,也毫不避嫌,拉太子一把。
可是雍正登基之後呢,我們少見了十三爺允祥的豪情仗義,更多的是唯唯諾諾,謙恭卑微的形象,害得雍正皇帝大為光火,說:那個拼命十三郎到哪裡去了?雍正要的拼命十三郎,不是豪俠義氣,而是努力為雍正辦差,共度雍正朝的難關。
可是,正如鄔思道所說:與平民交,共患難難,共享樂易;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因為天子一人是皇帝,其他任何人都臣民,古有三綱五常,國有王法規矩,不可越雷池半步。雍正皇帝當王爺的時候,和十三爺是兄弟,地位平等,故沒有那麼多束縛,反而顯得自在。
鄔思道是看透了這一點,鑑於前若干年允祥為人的表現,於是臨行之際,讓允祥辭掉鐵帽子王,究其原因,還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看法。鄔思道以雍王府秘密辦差之人一夜消失為例,警醒十三爺。
但是,鄔思道很快又說:只要十三爺隱藏鋒芒,低調行事,皇上是不會把你怎麼樣的(大意)。這句話才是問題的重點。鄔思道的意思很明白,要是你像以前一樣行事,那麼最好辭去鐵帽子王,雍正鑑於兄弟之情,也不會把你怎麼樣。如果你行事低調,謹慎處之,那麼就算是接受鐵帽子王,也不用擔心。關鍵的關鍵,還是要收斂鋒芒,謹慎行事。
除此之外,鄔思道實際上還有另外的意思沒有表明。
一是雍正皇帝沒有可信之人,十三爺是他唯一的依靠。從胤禛登基的過程來看,十三爺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是為最大的保障,要是沒有十三爺,很可能就會產生一場血戰,因為老八胤禩已經佈置妥當,就等京城大亂。老十三向來和胤禛關係最為要好,胤禛雖然兄弟多,但都是虎狼之輩,在雍正登基後,還有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虎視眈眈,雍正不可能自斷手臂,他還需要十三爺為他“清理路障”。
二是雍正需要十三爺作為表率。要是雍正真正對兄弟一網打盡,那麼從皇室到民間,雍正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本來在登基的問題上就含糊不清,再來一個全戮兄弟,那豈不是無道暴君在世,很可能就演化成亂子,為老八胤禩所用。所以,雍正需要樹立一個兄弟模範君臣的榜樣,讓那些說雍正不顧兄弟之情的人閉嘴。
三是雍正需要心腹。雍正登基之後,老八胤禩是最大的政敵,隆科多是先帝康熙手裡提拔的重臣,馬齊是貴族勢力的代表,張廷玉是漢臣。在各有心思的內閣,雍正不敢掉以輕心,如果他不依靠允祥如何實現內閣的制衡?內閣中五個重臣中,雍正起碼也要佔兩票才能擺平,這兩票當屬允祥和張廷玉。所以,沒有允祥,雍正也很難。
在上述情況下,鄔思道算是看透了雍正,故他才說只要十三爺謹慎行事,接受鐵帽子王也未嘗不可。只是,後來的允祥身上,在也沒有“俠王”的風範了,除了為劉墨林與蘇舜卿出過兩次頭之後,就只剩下一個唯唯諾諾的十三爺了。
自然,這個唯唯諾諾的十三爺接受了鐵帽子王,也沒什麼事。
青燈問史
在《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是個極度讓人容易看著流淚的人。
之所以流淚倒不是因為他的結局悲情,而是因為十三阿哥的離世突然讓人覺得遺憾,大眾骨子裡面好人長命百歲的念頭,給與了十三阿哥全新的靈魂寄託。
鄔思道對十三爺說的“辭掉鐵帽子王”一事,是在雍正皇帝御極帝位的時候說的,這個時候的鄔思道正好準備離開雍正皇帝,臨行之前鄔思道語重心長的對胤祥說了這番話,這番話是好意,也頗有深意。
鄔思道這麼做明顯就是不想讓這位王爺陷入“朝堂鬥爭”,作為俠客的十三阿哥很容易受到朝堂鬥爭的波及。雍正皇帝的上臺,必然要實行新的政策,在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同時也需要一些心腹的幫手,十三阿哥一旦接受了鐵帽子王,雍正皇帝的恩澤有加必然會使十三阿哥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做事。
於已經成為帝王的雍正而言,他的這位十三弟是手中最好的利劍。自己給與了十三阿哥如此大的恩惠,十三阿哥就是不想幫自己辦事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鄔思道的提醒的關鍵正是如此,接過鐵帽子王就是一輩子的差事。
自古君臣有別,曾經的兄弟在雍正登上帝位的那一刻已經不存在了。對於雍正而言,他是帝王,十三弟的臣子,頂著鐵帽子王恩澤的同時,也是一定要為雍正皇帝鞍前馬後的。
在看影視劇中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其實十三阿哥的前半生和後半生是兩個極端的性格。
前半生的他義薄雲天;後半生的他戰戰兢兢。
他害怕被雍正皇帝的憤怒波及,也害怕被八爺一干人引導的黨爭波及。所以十三阿哥在被從宗人府放出來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一點鬥志的,甚至有厭世的消極情緒。但是這一切雍正皇帝都看在了眼中,雍正皇帝激發了這位十三阿哥的俠士之風,讓他重新成為了一把利劍。
可令人遺憾的是,十年的圈禁生涯已經讓十三阿哥的劍氣全無,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復出的十三阿哥變成了一把重錘。
一把在關鍵時刻奮起一擊的千斤重錘。
雖然他仍然在位雍正服務,可是他早已經學會了收斂和服軟,也學會了頗受婆心的勸人,尤其是對於雍正的態度上,雍正其實是想把十三爺推到前線幹事的,但是十三爺並不想這麼做,他心理想做的事情就是維護雍正的執政方針,關鍵的時候援救雍正就足以了。
這樣一來,他在盡力在極為重要的關頭幫助雍正,也在拼命的保護自己免於政治鬥爭的波及。
在《雍正王朝》即將進入尾聲的時候,我們能夠感覺出來雍正對於十三阿哥有多倚重,十三阿哥儼然已經成為了雍正皇帝的救命稻草,可這也是十三爺最後替雍正皇帝所做的一件事情。
對於十三阿哥而言,自己替雍正皇帝做的事情越多,功勞也就越大,對於雍正皇帝也是一種潛在的威脅,所以十三爺之所以沒有聽鄔思道的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一旦不接受這個鐵帽子王,雍正不僅僅不會表揚他,還會對他頗有猜忌。相反,接受鐵帽子王反而能夠讓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納蘭仙花
鄔思道勸說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王,是因他通過與四阿哥胤禛多年來的相處,深知這位胸懷濟世安民志向辦差阿哥,同時又是一位猜忌成性、腹黑狠毒的政客。
當初,高福誤入歧途,鄔思道知道內情後,將計就計讓高福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偷”出,給到八阿哥胤祀手中,借八爺黨之手促成太子的第二次被廢。
鄔思道的打算,除了借刀殺人之外,另一層意思是讓高福戴罪立功,然後自己再出面求求情、說說好話,讓四阿哥胤禛饒了高福這一次。
哪成想,還沒等鄔思道開口,胤禛就已經讓高毋庸帶著毒藥,馬不停蹄得賜死了高福。
經過這件事的教訓,鄔思道徹底看清了四阿哥胤禛冷血無情的政客本色。往後的日子,鄔思道在雍親王府內,愈發顯得小心翼翼,處處為自己謀劃著將來的退路。
等到鄔思道離開京城,十三阿哥胤祥前來送行時,面對這位重情重義的“俠王”,鄔思道不禁交代起了幾句保身之道:
“十三爺,你我相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行俠仗義,我很佩服你的為人吶。臨別之時,有句肺腑之言啊!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拼命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至今尚未勘通人情世故,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得了鄔先生金玉良言的胤祥,在與雍正相處時,愈發注重禮數週全、謹言慎行,輕易不明確表態。
比如在跟雍正下棋時,以往在兄弟中棋藝突出的胤祥,對雍正是處處想讓,結局總是以和棋收場,從不敢贏一子半分,免得搶了皇帝的風頭。
這樣的胤祥,簡直與當年的康熙欽封的“拼命十三郎”判若兩人。
雍正對胤祥小心翼翼的樣子,也是十分得生氣,一番痛罵直接將兄弟兩人的隔閡,給捅了個底朝天,算是讓胤祥稍稍放下了一部分顧忌,開始大膽得承擔起朝廷的重擔來。
但與居功自傲、囂張跋扈的年羹堯不同,十三阿哥胤祥始終清清楚楚得擺正自己為人臣、為人弟的本分,從不越雷池一步,更加沒有得意忘形的言行舉止。
再具體看胤祥與清流理論禮法的那場戲。
關於劉墨林到青樓連破蘇舜清四關的事,清流的李紱和陸生楠認為這是道德敗壞行徑,簡直給讀書人丟臉,因而直接革除了劉墨林的功名。
雍正讓胤祥與清流理論,我們看胤祥的表現。
他先是抬出太監秦順,用一首山西男女唱和的小曲打開局面,繼而將話題延伸至詩經裡的語句,一番論證把清流們辯駁得理屈詞窮。
整個論理的過程,胤祥是有理有節前後連貫,哪裡還像當初到江南籌款賑災時表現的那樣,動不動就吹鬍子瞪眼,王八王八得張口就罵!
可見,當年鄔思道臨別之前說的那番話,胤祥是聽進去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