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面對抗擊疫情的戰場戰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度,芸芸眾生都是自己的主角,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舞臺,無論是不是足夠精彩。

01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劉雅峰的春節長假在正月初一(1月25日)畫下句點,和家人的西安之行也由此泡湯。

劉雅峰是一名京東健康的全職醫生,曾在河北省某三級中醫院從事臨床及管理工作19年,主攻呼吸、消化、血液系統等疾病。他知道,一天後京東健康將上線“新冠肺炎免費醫生諮詢”服務,他將面對大量求症問藥的人。

感染源會是什麼?肺炎會怎麼傳播?如果感染了要如何治療?又要怎樣隔離防護?一個個問題撲面而來,這是劉雅峰每天都要應對的場景。儘管與用戶從未謀面,劉雅峰還是在文字和語氣中感受到了他們的焦慮和擔憂。

劉雅峰曾接到過一通無助的電話,電話那頭的用戶是武漢本地人,他有著輕微腹瀉症狀。要知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初期症狀,就包括腹瀉。“當時患者恐懼得幾乎要哭了。”劉雅峰迴憶當時的場景。

經過再三確認,對方並未有與確診或疑似病例的患者,加上用戶前期進食了一些生冷食物,劉雅峰初步判定對方的病症可能是消化不良,給了他用藥建議和生活指導。當然,他還會在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方面給予對方建議,並安撫他的情緒。

望亭松是平安好醫生抗冠病毒指揮中心專家組成員、醫療院長。他還記得驚心動魄的那一幕。1月23日晚上8時,一位用戶連接了平臺的義診熱線,告知自己出現胸悶、發燒、無力的症狀。

患者曾在1月初經過武漢,因此懷疑自己感染新型病毒。更糟的是,這名患者已從山東某火車站坐上前往鄭州的火車,而且出門時未戴口罩!

在線醫生確診患者是新型肺炎疑似病例後緊急連線火車列車長,提供隔離防護的指導,同時聯繫當地疾控中心,安排其就近站點下車,有救護車送往當地有發熱門急診的醫療機構隔離篩查。好在,目前患者病情相對穩定。

從恐慌到平復,劉雅峰看到用戶們的情緒變化。最終他們會選擇積極應對疫情。

當看到武漢、湖北甚至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疑似案例上升時,劉雅峰難免感觸。他很想為患者們做些什麼。“這是醫生們的本職工作,既然上不了前線,那就守土一方。”

每天他會關注衛健委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數據和資料,也給患者帶去最新的指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是大多數醫生的問診結尾。

02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正月初五(1月29日),在新型冠狀病毒陰霾下的武漢突然放晴。對於圍城裡的人而言,或許這象徵著希望。

在武漢的醫院裡,消毒機器人已經上線運轉。這是醫護人員的希望。消毒機器人能夠替代人工在疫情區進行消毒工作,人機隔離、自主導航、自動避讓障礙物等功能,也能降低醫護人員受到感染的風險。

衝進滿是病人的發熱門診

第一次穿上隔離服的時候,武漢人杜僕還有著一絲新鮮感,但很快湧上心頭的,是忐忑。他是鈦米公司駐地武漢的銷售總監,與醫院溝通,協助部署人員調試設備、制定消毒機器人路線等是他的職責。

1月20日,他要協同調試機器人的工程師進入協和醫院的一間隔離室。空蕩蕩的房間裡是14位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安靜的房間,壓抑感鋪面而來。當時杜僕一定沒能猜到,接下來的日子裡,疫情肆虐,他要往返於各大醫院。

“目前武漢中心醫院的消毒任務還很重。”他說,儘管鈦米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也有合作,目前他主要對接的還是武漢中心醫院。

杜僕還記得進入醫院發熱門診時的場景。這是他最緊張的瞬間。科室裡聚集著大量疑似病例患者,大部分都在咳嗽,甚至地上還有病患咳出的血跡。他的身體下意識地抗拒,全身流出冷汗。帶著口罩的他甚至感覺到呼吸困難。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這或許是普通人的正常反應,而在疫情前,醫護人員仍在鎮定地向前衝。

“怕也只能硬著頭皮進去,只有消毒機器人在運作,才會有更多醫護人員受到保護。”他說。也從那時起,他的心態發生了改變。這份工作轉變為個人的義務和責任。

等疫情散去,要和家人吃一頓火鍋

1月20日,武漢多雲。杜僕等待著鈦米一批消毒機器人和救援物資的到來,而他守候的那個人叫林風(化名)。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林風是CVM部署工程師,他瞞著家人請願前往武漢。他想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家人們一直以為,他要在上海加班而第一次錯過年夜飯。

到達武漢的那一天,他一定未能料到,3天后武漢會封城。此後連日的陰雨洗刷著這座城市,冠狀病毒確診、疑似案例的數字不斷上升。

或許唯一慶幸的是,20日當天,他打了一通電話,告知距離武漢千里之外的父母要做好防護工作。他的家人第一次聽說新型冠狀病毒。

不過,即便沒有封城,林風也做好不回家的準備。病毒有潛伏期,他不想令家人受到傷害。

杜僕也錯過了年夜飯。除夕夜他在協和醫院工作到了11點。晚上10點下班是他的常態,有時甚至熬到凌晨一兩點。

他期待著疫情散去的那一天,他會和家人團聚吃一頓火鍋,恢復到之前親密無間的狀態。而林風也在等待著與家人的下一次團聚。

03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一場疫情,讓互聯網菜場從偽需求進階為真剛需。這個春節假期,越來越多的市民將買菜從線下搬到線上,深夜蹲點在網上搶菜成了數百萬家庭的新操作。這對包括崔強在內的眾多生鮮電商從業者們而言,是一次考驗。

崔強畢業後就從事蔬菜零售的相關工作,目前是每日優鮮的一名蔬菜採購,負責華東區的蔬菜採購和供應。儘管他已擁有6年多的工作經驗,但從沒遇到像今年春節蔬菜需求量井噴的情況,“訂單量翻了好幾倍了。”

原有的工作計劃和節奏完全被打亂。按照原來的計劃,儲備的蔬菜量能供應到年初五,但現在很快就告急,這讓在1月22日便回到老家吉林的崔強只得匆忙開啟在家辦公的模式。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除夕夜,對著公司實時更新的後臺數據,他與各供應商協調不同城市的蔬菜供應。原來對接的不少供應商工人放假、人手不足,他又緊急聯繫山東、雲南的供應商,請求他們增加供應量。“這幾天就是打各種電話、接各種電話,供應商、公司內部都要協調溝通,夜裡接打電話已是常態。微信消息太多,根本顧不上,還是直接電話溝通效率高。”他說。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各個城市情況不同,給崔強協調各地蔬菜供應增加了難度。他說,華東區加工供應商集中在上海和南京,由於上海嚴控城市出入口,南京供應商的貨車不能及時進入,這是他所遇到的最大困難。“我們和有關部門溝通後,為這些供應商開具了相應憑證,交管部門很快就放行了。”崔強說。

04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對於生活在環武漢的三線城市黃石市民來說,沒有一個人可以拍著胸脯說自己絕對不會感染新型肺炎,同樣的,沒有一個人可以自信地認為自己從未接觸過病毒攜帶者,因此,在家隔離成了廣大黃石人民最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

從1月21日開始,葫蘆(化名)的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從慌張到焦慮再回落到平靜。剛聽說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時,葫蘆就為全家人準備了50個口罩,“還剩15個口罩,每天出一趟門就意味著少一個口罩。”疫情擴散的速度超出了葫蘆的預設,而家中口罩的庫存亮起了紅燈。

為了節約口罩資源,家裡的日常買菜一般只交給葫蘆去執行。但是,作為掌管廚房的一號人物,葫蘆母親更願意擔任買菜的角色,她的私心是可以藉著逛超市的由頭出去走走。葫蘆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父母經常趁著葫蘆還在睡夢中時,摸了個大早前去超市。

葫蘆一家屬於樂天派,尤其是葫蘆的父母始終堅信全家人是處於流感的邊緣地帶。

2月1日發生的兩件事讓一家人警覺起來。當天,葫蘆父親所在單位出現了一個確診案例,一下子波及幾十位工位臨近的同事。另一件事是葫蘆的老婆沒有忍住,出門去超市採購。回到家後,妻子突然有些緊張,問:“如果我出去被感染了,寶寶不是也跟著遭殃嘛。”至此,一家人緊張的情緒達到了峰值,除了7個月大的寶寶無法共情人類所面臨的困境,他臉上始終掛著甜甜的笑。

在禁足的日子裡,焦慮和緊張的情緒逐漸消失,“如何抵抗無聊”成為全家人的新課題。五口之家的生活主旋律由策劃過年變成了日常輪流逗娃,而身為職業編劇的葫蘆開始籌備一系列封城日記vlog。葫蘆的封城日記非常質樸,主要片場是三室一廳的居室,客串演員是熟悉的一家人。

通過葫蘆更新的vlog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心跳在不斷放緩。黃石最繁華的街區一律關店,全城開始噴灑消毒,一向喜歡家長裡短的黃石市民也跟著安靜下來。

為了給自己找事做,葫蘆解鎖了新技能。在他的第7期封城日記上出現了Rap,觀看量一下子飆升至4萬,歌曲的內容無非是對當下慢生活的一種情緒宣洩。“習慣了大城市的規律,在老家很難撐夠一星期,只能多想些法子。”葫蘆無奈地說道。

還會不會更新vlog?素材夠用了嗎?封城日記更新到第十集,葫蘆收到了不少熱心網友的問候。“我當然希望自己能一直更新下去,如果哪天斷更了或許是我被確診了。”葫蘆不得不承認,黃石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消彌了他心中的倖存者偏差。

最近,經常把“我要出去走走”掛在嘴邊的葫蘆母親也抑制住了一顆蠢蠢欲動的心,開始頻繁地在封城日記中露臉,甚至還為葫蘆的vlog提了兩點建議:第一穿西裝效果肯定更好,第二不要把家裡拍得那麼亂。這是葫蘆度最漫長的假期,對於北漂5年的他來說,老家越來越變成一個暫時歇腳的地方。而這次疫情似乎再次讓葫蘆學會珍惜,他心裡想著等疫情結束後,一定要帶著老婆孩子常和父母聚聚。

2月4日晚11點,葫蘆照常更新了他的第12期封城日記,並寫下一行字“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05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印象中,春節對客服人員來說沒什麼不同,他們總是提供7×24小時服務。但這個春節卻不太一樣,他們不得不戴上口罩接聽電話,但用戶聽到的聲音依然溫暖。

日均250個電話、平均通話時長180秒,950名上海電信客服中心10000號員工堅守一線崗位,在“儘量不出門”的號召下,他們卻是一群“逆行者”,即使嗓音變得沙啞。

年初四,他們又接到一個特殊任務:對數萬條有湖北出行記錄的在滬用戶進行電話回訪,要求兩天內完成。也就是說,每位員工差不多每天要外呼200次。

面對疫情與任務,員工們沒有猶豫,紛紛投入到這場戰“疫”之中。

機器人、vlog、菜場......武漢封城日記裡的平凡網事

胡曉雲,是一名資深工單組班長,春節前父親剛剛做了手術,但接到指令後,她在安排好工單組員工的春節值班的前提下,投身到了一線疫情信息收集工作中。白天,她親自上陣打電話,晚上,回家照顧生病的父親。

黃焓,平日擔任數據分析員,兼職公眾號小編,這一次他“重操舊業”,白天支援一線打電話,晚上製作防疫工作的新媒體報道。

“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重新打電話,而且還是戴著口罩打。”黃焓半開玩笑地說,當然,遇到一個暖心的問候,這個大男生還是會感動,“今天,我打到一個運輸物資的人員,當電話那頭響起一句‘你們辛苦了’時,頓時心裡覺得很安慰。”

當然,最令客服中心10000號同事們難忘和感動的,還是大家的團結一心。“每天,早打完的同事會主動幫助其他同事一起撥打電話。另外,為了減少人員密集,每天會有專門的同事去食堂幫大家一起買飯,很不容易。”黃焓說。


作者/IT時報記者 孫鵬飛 李玉洋 徐曉倩 錢奕昀

圖片/IT時報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