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真的打算以後子子孫孫都永遠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拋磚引玉者


《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真的打算以後子子孫孫都永遠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我是70後,獨子。在蘇州崑山打拼了近30年,當年準備在崑山買房的時候,爸媽哭的死去活來,死活不同意我在外面買房。理由是:我是他們的獨子,我在外面買房,就是不要他們了,再不能給他們養老送終了!

最後,儘管房也買了,也滿足轉戶口的所有條件,我還是把戶口留在老家。直到11年12年兩位老人前後去世後,才把我個人的戶口遷到崑山,妻子的戶口留在老家,只為能守住老人最看重卻又最不值錢的老宅。

15年的時候,兒子考上華中科技大學,戶口遷到學校。為了孩子將來能有多一份選擇,又在武漢買了一套房,落在孩子的名下。

在老人眼裡,那幾畝土地,那一棟老宅,不能守在身邊卻能在春節時如候鳥般如期而至的兒女,就是他們的全部。什麼希望,什麼鄉愁,都在圍爐夜話的低顰淺笑中煙消雲散。

農村現在的狀態就是:年輕人在外面打工掙錢養家,老人在家帶孩子,再有空閒的時間,就種上一點地,養上幾隻雞,得過且過。

作為70後,大集體解散分田到戶的時候正好趕上上學。小學,初中、高中、中專,畢業後出門打工至今。單純的生活軌跡讓我對農活一無所知,奔50的人了,卻真真的是“五穀不分,六畜不辨”。兒子作為90後,20好幾的人了,卻連豬和牛都沒有見過。對水稻🌾等農作物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收更是一塌糊塗。

所以,不是不想回農村老家!問題是回老家咱還能幹什麼?

純粹靠新農保那每月75元的養老金?估計餓死了都沒人知道!

西諺雲:三代培養一個貴族。

貧寒之家,不指望出貴族,只能努力把兒子推得離城市更近。一代不行,就兩代;兩代不行,就三代、四代……

現在的國情,寧做城市“狗”,莫做農村“人”!


harsny


當年我被這種思想害苦了 在外面掙錢 老了回老家養老 現實是不可能的 在外面時間長了 飲食 生活 思想全變了 甚至連身體都變了 建議在那裡工作掙錢 在那裡安家 像我的孩子都是在外地生的 長大 上學 讓他們孩子跟我回老家可能嗎

我身邊有些人在外面掙了錢回老家蓋樓房或者買房 現在大部分都是後悔 用蓋房子錢在外面買一套商品房增值一二倍


昌宏王


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買房子,是否還回老家生活?

我認為一旦在外面買了房子,就很難再回去生活了。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人,身邊有太多太多的人都是由農村進城的,這是我們國家城鎮化發展的必經之路。你現在去農村看一看,平時村裡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年輕人很少有在農村生活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我們村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一到五年級每個年級兩個班,每個班四五十人,而現在村裡的小學,一共兩個年級,一年級和二年級,總共一二十個人,三年級以上的都得去鎮裡了。之所以還有一二年級,那是因為孩子太小,去鎮上不方便。要不然估計小學早就沒有了。

國家的快速發展,要求我們有更多的人才輸出。很多人由農村走向城市,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舔磚加瓦。既然出來了,習慣了城市的喧囂,很難再回到老家去生活。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即便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我們的下一代考慮,相信大部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受窮。所以即便是花光了所有積蓄,即便是身背幾十萬的房貸,對於想要改變命運的我們,也在所不惜。因為我們這 一代所吃的苦,不願意讓孩子再吃一遍,都想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出人頭地。所以我們要買房,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城市教育,打破以前農村受苦受難的局面。

要說回去生活,也只是每年回去幾次,像度假一樣,因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經轉移,迫使我們要繼續回到工作場地,繼續為了生活、為了房貸而打拼。


幸福如我


我和老公都是70後,畢業後就到城市工作生活二十幾年了,但是我們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也就是說根還在老家農村。我是女兒,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但是父母都在,都會經常回去。我老公就兄弟兩個,老家沒有他的房子,因為他出去比較早他父母把老家的宅基地都給了他哥哥,可能當時考慮到我老公會在城裡安家落戶,逼著他去闖,沒留會回農村老家的這條路,因為他父親去世早母親在,所以每次回去都住在他哥家。

我想可能只有到我們這一代的人為止會念農村的老家,雖然在外面城裡安家,但是老家還有父母在,如果父母都不在了,也許就不怎麼回去了;更何況我們下一代子女們,他們從小在城市裡出生,已經習慣了城市裡的生活環境,對農村的環境,人情世故等等還不適應,應該不會回老家農村生活了。

雖然國家有城市包圍農村的經濟政策,但是隨著人民生活越來越好,農村人更願意到城市去生活,去接受更好的教育、醫療,養老環境等等,會去為更好的未來拼搏!


微風細雨VVV


本人農二代,目前正在城市當房奴。

個人覺得題主的問題在我和我老爸兩代人的身上重演。

八幾年的時候,那是我還小的時候,老爸進城工作,本來有機會和資本在廣州深圳圈地買房,但因為像題主說的,他捨不得放棄當時的農村戶口,而且進城還得花錢,包括我幾兄妹擇校費啥的。還有當時的往返交通不便,認為進城後難以照顧家裡老父母(徵求爺爺奶奶的意見,人老了在農村落葉歸根,不接受進城)。就這樣,當在城市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技能也逐漸被時代淘汰,於是在2009年又回到了農村……

當年,他的幾個工友想法比較超前,也聽得進去當時老闆的意見,斷然買房落戶,現在聽到的消息,他們早就成為珠三角城裡人了,有的當起了有兩三棟房子收租的那種所謂“土著”了。

我2010年大學畢業因工作入城落戶。

這幾年,家裡輪到我當“話事人”了,雖然也考慮到進城後農村的地和房子該怎麼辦的事情。殘酷的是,農村的地和房子依然還是我們自己的(目前廣東各地農村應該都完成了土地房屋確權,房屋更是變成了具有永久產權的了),但進城買房的成本還得靠我這個農二代來承受,而且也還要掏空六個錢包才能付首付(2016年買的首套房)……

時代潮流永遠在往前走。抓好當下就不會後悔。


從負翁開始


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真的打算以後子子孫孫都永遠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我是一個70後,在我們小時候,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家裡分田到戶,兄弟姐妹也多,我年齡最小,兩個哥哥為了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復讀了好幾年,每年都是在收麥子的農忙時節,哥哥們參加高考,父母年齡大了,幹活的重點落在我和三姐兩個女孩身上,我的學習也很優秀,可是由於是女孩,只能聽天由命。

在關於對童年少年的回憶,都是幹不完的農活,從來沒有那種記憶裡的美好場景。

在我結婚後,我發誓要讓我的孩子一定要跳出農門,不再呆在農村受苦,我用了二十多年的努力,終於讓我的兩個兒女,在城裡紮下了根,我剛鬆了一口氣,這幾年面對的是來自老家,無休無止的指責,說我們一家忘了本,不回農村,讓我們煩不勝煩。我覺得這是典型的害紅眼,並不是我們做錯了,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我們有權利選擇在哪兒發展,我們在城裡定居沒有錯。


我這個人脾氣直,愛講實話,我今天也來說說心裡話:我們既然在農村受盡了生活的苦,為什麼要讓兒女繼續那種生活呢?讓孩子進入更高的階層,我想應該是每個做父母的心願,兒女懂事聽話,沒有辜負父母親的期望,學業有成在城市留了下來,有自己的生活,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也是父母最大的欣慰。

至於我們自己,會在老家再購買一座房子,留條後路,想老家的時候,可以回去住幾天,但是長期養老不一定,因為農村條件太差,冬天受罪。

這是我的心裡話,不喜勿噴。


TT社會問答達人


我也是70後,但是是尾巴上的70後,今年剛好40,前幾天回到四川農村老家,早上還在做著美夢,就被我65歲的老爸拎起來,督促吃早飯,準備好下地打穀子。二十年了,沒有從事農業生產了,一切是那麼熟悉和陌生。老父親還能背起兩袋穀子,而正當年的我一袋穀子就讓我氣喘吁吁,但是我也明顯感覺到父親的疲憊,晚上吃飯的時候,我又老話重提,讓父母不要在操弄莊稼了,願意到城裡含飴弄孫,還是在老家守著老宅。我都支持,畢竟父母有父母的生活。為人子當以順為孝,父母還是不願意到城裡和我在一起生活,我知道父母不願意給我增加負擔,也想守著他們建設了一生的家園。父母在這裡永遠都是家,一個可以慰籍心靈的港灣。父母不在,這裡就是故鄉,老家,一個記錄成長歡笑,苦樂酸甜的思念之源。對於我來說,不管走多遠,這裡我都會回來,但是我的兒子,也許城裡才是家,農村那是爸爸的老家,爺爺的家。






全盛餐飲技術工作室


子子孫孫都回去,有那麼多宅基地蓋房嗎?有那麼多田地種地嗎?想什麼呢?你自己是農民,你的孩子不是,孫子更不是,你喜歡回去,因為那是你的老家,而你的孫子可能一天都沒在那生長過,怎麼可能回去?


荷葉蓮蓮VCR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了我的一位領導,領導70後,在這座沿海城市奮鬥了二十多年,有兩套房,良好的事業,穩定的家庭。之前我也在想,這些人有考慮過回老家嗎?那天領導發了一條朋友圈,是他老家安徽的一條河,(聽說他老家拆遷已經沒有看房子了)配文字: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可是我的家在哪呢?我找不到家了。那時候我就在想,這些在大城市紮根的人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勇敢,義無反顧。都是生活罷了。


大臉突突


我老伴大侄在崑山買房安家,一家三口,大侄搞裝修,人工貴,掙錢容易,前年來淮南,大兒十年前買的新房,市府旁邊,高配房,即走道門廳都大,價也大,高20%,129平米,60萬,車位7萬,現價110萬,大兒媳退休才裝修入住。看到我大兒新房裝修,至少30萬,去傢俱也要25萬,大兒只花12萬,人工只有崑山半價,

崑山上海隔條小河,服裝加工業發達,口袋等小部件要用手工,拿回家做,不耽誤家務,每月掙6千元,老家沒有這個好事。上學,江蘇高考分數線低,必須是本市戶口,農村戶口轉走了,回不去了,老家有房,還是我設計的,地皮大大的,不考慮容積率,上海5.5以上,老家按0.5設計,即一平米地皮,建築面積0.5平米,兩層小樓,外走廊,大陽臺,

戶口不遷,兒子只能回安徽上學,上雜牌大學,去年畢業,牛得很,國企鐵四局都不願進,兒子更不會去崑山,老了,回老家,兄弟四人,三個在老家,家鄉條件好,主要是錢難掙,物價低,交通也好,離湯池風景區

7公里,我二姐二兒也一樣,在無錫買了140多平米房子,老婆兒子住,自己去青島包工程,老家有房,戶口不遷。老大,老三,也打工,未在城裡買房,戶口不遷,說明農村還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