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為何不當“公務員”

在參觀北京香山正白旗39號的曹雪芹故居時,發現一件以前從沒有聽說過的事情,原來當年的曹雪芹,也曾當過“公務員”。

據曹雪芹故居的解說詞介紹,曹雪芹家道敗落之後,生活非常困難。到33歲的時候,終於得到一個機會,被安排到內務府當差,具體工作是在右翼宗學從事教學事務管理。但幹了兩年,他就宣佈辭職,回西山正白旗專心創作《紅樓夢》。


曹雪芹為何不當“公務員”


如果放到今天,對於曹雪芹的選擇,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理解。在內務府當差,是一份多好的工作!崗位體面,待遇優厚,還可以結交很多達官貴人的子弟。而曹雪芹呢,腦袋一熱,就不幹了。跑到西郊,埋頭寫書。生活來源,只能靠旗人的“低保”。以後過的,一直都是“茅椽蓬牖,瓦灶繩床,舉家食粥酒常賒”的日子。

曹雪芹的朋友,則大都支持他這樣做。其中的敦誠,當時正在長城喜峰口。聽到曹雪芹從右翼宗學辭職的消息,馬上寫了一首詩來安慰他。詩中說:“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在敦誠看來,只有“著書黃葉村”,才是曹雪芹人生最偉大最正確的選擇。細想也是,如果曹雪芹當初沒有辭職,還會有今天的《紅樓夢》嗎?可能,他會幹得好一點,得到領導的肯定,然後從“副科級”、“科級”……一直升到“廳級”。但那樣一來,他就沒有時間寫書了。更何況,要想在宗學和內務府一帆風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依曹雪芹放蕩不羈的性格,弄個“處級”,可能都非常困難。越升不上去,心理就越不平衡。越不平衡,就越沒有激情。別說創作上百萬字的《紅樓夢》,就連一篇兩千字的講話稿,也不願意動手寫了。


曹雪芹為何不當“公務員”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泰勒斯回答:“認識自己。”曹雪芹的確是個聰明人,因為他非常清楚地認識了自己。第一,他知道,自己的最大財富是經歷;第二,他知道,自己的最大能力是知識;第三,他知道,自己的最大特長是寫作;第四,他知道,自己寫作的最佳環境是西山。在一個紛繁複雜的時代,面對著眼花繚亂的誘惑,曹雪芹毅然決然,做出了多項選擇中的最佳選擇。不僅為自己鑄就了萬世英名,同時也為中華民族增添了燦爛篇章。


曹雪芹為何不當“公務員”


傳說有一天,曹雪芹和好友鄂比到一家小酒館喝酒,喝完了卻發現二人都沒有帶錢。於是曹雪芹拿出一張紙,在上邊抹了幾筆怪石,鄂比又畫了幾枝風竹,然後交給店主人。幾天後再來時,店主告訴他們,那幅畫他給賣了10兩銀子,除了酒錢,還剩8兩。可見當時曹雪芹賺錢也是很容易的。只是他不要錢,不要權,不要名,一生只幹一件事,專心創作《紅樓夢》。

有人適合當差,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差;有人適合做演員,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演員。就業選擇,不僅要看是否風光體面優越悠閒,更重要的,是看自己在這個崗位上,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特長和潛力。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曹雪芹不當“公務員”,留下的不僅是一部《紅樓夢》,還包括他超凡脫俗、術業專攻的人生經驗。

(摘自《洛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