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朝“忠肝義膽的蒙古人

1368年,大元帝國被要飯的朱重八《小名朱十六》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了,與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不同,末代元朝皇帝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既沒有戰死,也沒有自殺,而是率領著王族和所剩的軍隊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經興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國完成了一次外來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蹟”。


為“明朝“忠肝義膽的蒙古人

這得歸功於從成吉思汗開始的近似於瘋狂的擴張,使得蒙古帝國幅員遼闊,汗國、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圖只算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對於蒙古各大汗國和部落享有宗主權。只是使蒙古帝國失去了中國的領土,而蒙古國依然存在。明朝對境內外的元朝軍政集團,他採取一面軍事打擊,一面加以招撫的方針。對於俘獲、投降的蒙古上層人士加以優待。洪武三年被明軍俘獲的蒙古皇族、元順帝之孫、昭宗之子買的裡八剌,太祖皇帝加封為崇禮侯。並在4年後將其放還。投降明軍的蒙古騎士,往往被編入軍中。明成祖在靖難戰爭中就調用了朵顏三衛蒙古騎兵的力量。成祖為了紀念這場戰爭而繪製的《長陵八駿圖》顯示:戰鬥中護衛在他身邊的,幾乎全是蒙古軍官。

為“明朝“忠肝義膽的蒙古人

再說朱棣本來就是蒙古人,蒙古史書《黃金史綱》中記載說,朱棣是元順帝的一個妃子所生,而且是元順帝的骨肉。蒙古人是這樣記載的:元大都被攻破時,元順帝的一個妃子洪吉喇氏在逃跑中沒跟上隊伍,就藏在一個大甕中,後來被明軍抓獲,朱元璋見她長的好看有味道,就納為妃子。而此時的洪吉喇氏已經懷有三個月的身孕,朱棣由此誕生。蒙古史書上還明確記載,朱棣其實一直知道自己的身世,他對蒙古人也很好,他的貼身侍衛中有好多就是蒙古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下面這些人。

為“明朝“忠肝義膽的蒙古人

納哈出

納哈出(蒙古語:ᠨᠠᠭᠠᠴᠦ,鮑培轉寫:Naγaču;14世紀?-1388年),元末名臣,官至太尉,屬蒙古札刺亦兒氏。為成吉思汗四傑之一木華黎裔孫。初為太平路萬戶,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克太平時被俘,因其為名臣後人之故,好言勸降,未成,念其心繫元庭,遂給予銀兩放歸。 元順帝封其為丞相,後又封太尉。納哈出駐兵開元路(今開原)金山(今昌圖金山堡以北遼河南岸一帶),計有二十萬之眾。有史料言,曾封其為開元王。後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降明,明取得了遼東大部後,明太祖朱元璋數次遣使招撫,未得答覆。洪武八年(1375年),入寇遼東,兵抵金州,明遼東都衛馬雲、葉旺等將其擊敗。其後數入犯,皆敗。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令馮勝領軍二十萬進逼金山,又派故元將乃刺吾勸降。納哈出見大勢已去,遂降。降後,封海西侯,並賜以鐵券丹書。二十一年,傅友德出征雲南,納哈出通往,行至武昌,卒於舟中,葬於南京

滕定

滕定(?-1440年),蒙古人,祖籍不詳,明朝軍事將領,奉化伯。滕定父瓚住,原為元朝樞密院知院。洪武年間歸降明朝,授會州衞指揮僉事,賜姓滕。跟從燕王朱棣起兵,進燕山右衞指揮使。其去世後,滕定嗣官,屢從出塞,有功,進至都督僉事。宣德四年(1429年),封奉化伯,祿八百石。正統初年去世。子滕福嗣爵,為指揮使

金順

金順(?-1433年),本名阿魯哥失裡,瓦剌人,明朝軍事將領。順義伯。永樂年間,金順歸降明朝,授大寧都指揮僉事。跟從明成祖北征,接連擊敗本雅失裡、阿魯臺,累進都督僉事。宣德三年(1428年),跟從明宣宗巡北邊,有所斬獲。次年封順義伯,祿八百石。死後其子金忠嗣職,為指揮僉事。

金忠

(?-1431年),原名也先土幹,蒙古王子,明朝軍事將領,忠勇王。永樂二十一年,明成祖北征,在抵達上莊堡,金忠率妻子部屬來降。明成祖賜其姓名,封忠勇王。次年討伐阿魯臺,命其與陳懋為前鋒,阿魯臺逃至答蘭納木兒河。於是明軍被迫班師,明仁宗即位後,加封太子太保。宣德三年,明宣宗親征兀良哈,在寬河獲勝。金忠與把臺請求前往,宣宗答應。當時有人稱不可。宣宗答道:「去留就任其所欲了。我有了天下,難道還唯獨缺這兩人麼?」後兩人獲數十人、馬牛數百來獻。次年,加封太保。宣德六年去世。

吳允誠

吳允誠(14世紀?-1417年),原名把都帖木兒(蒙古語:Бат Төмөр / Batu Temür),蒙古人,明朝軍事將領。 永樂三年(1405年),把都帖木兒與其黨倫都兒灰帥妻眾部落五千餘人,向宋晟而歸依明朝。明成祖因蒙古多重名,於是賜其名吳允誠,任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封恭順伯。永樂七年(1409年),捉捕哈剌等二十餘人,進都督同知。次年跟隨明成祖北征,擊敗本雅失裡,進右都督、隨後升左都督。其與中官王安追闊脫赤,直至把力河捕獲。後封恭順伯,食祿千二百石,予世券。其多次跟從北征,鎮守涼州邊界。死後贈國公,諡忠壯。其有子吳克忠、吳克勤、吳管者。吳管者

吳管者,吳允誠次子,蒙古族,明朝軍事將領、廣義伯。吳管者與其父歸附明朝。吳允誠與吳克忠、吳克勤從軍時,其與母居涼州。當時番人虎保等誘脅允誠眾欲反叛,吳管者與母商議、並召部將都指揮保住、卜顏不花等擒其黨。朱棣聽聞後大喜,賜縑鈔羊米甚厚,授吳管者指揮僉事。洪熙年間,升至都指揮同知,封廣義伯。去世後,爵位傳子吳玘。吳玘死後,再傳吳克勤子吳琮。

吳克勤

吳克勤(14世紀?-1449年),吳允誠三子,蒙古人,明朝軍事將領。吳克勤早年隨父、兄吳克忠歸附明朝,後屢次與父參與明成祖北征。土木之變時,其與兄吳克忠俱歿於陣,其贈遵化伯,諡僖敏。有一子吳瑾。

吳克忠

吳克忠(14世紀?-1449年),原名答蘭,吳允誠之子,蒙古人,明朝軍事將領。吳克忠早年隨父歸附明朝,後屢次與父參與明成祖北征。吳允誠去世後,明成祖改其名為克忠,並襲其父恭順伯爵位,跟從北征。洪熙元年,晉為恭順侯,充副總兵巡邊。正統九年,統兵出喜峰口,徵兀良哈,有功,加太子太保。土木之變時,其與弟吳克勤俱歿於陣,其贈邠國公,諡忠勇。哈銘哈銘(15世紀?-1503年),賜名楊銘,明朝官員,蒙古人。 1449年土木堡之變時,明英宗被挾持北上,只有袁彬與哈銘隨侍左右。當時英宗在荒漠,上下山阪,涉溪澗,冒危險,均有兩人一旁照顧。當時,投降蒙古的太監喜寧為也先腹心,屢次欲殺害袁彬與哈銘。明英宗歸還時,哈銘跟從入朝,獲賜名楊銘。屢次奉召出使瓦剌、迤北等地。袁彬去世後,哈銘接替擔任錦衣衞都指揮使。明孝宗繼位後,大量裁汰官吏,但因哈銘此前在塞外功勳,獨自保持如故。弘治十六年,死於任上。

蔣信

蔣信(?-1454年),原名把臺,蒙古人,明朝軍事將領。把臺為金忠的外甥,隨其歸降明朝,授都督僉事。宣德年間,賜名蔣信。正統年間,封忠勇伯。隨明英宗北征,土木之變中被俘。其雖沙漠居住,卻心在中國。每次抵達英宗住所都大哭。之後英宗返回明朝,竟跟從回去,後恢復其俸祿。景泰五年(1454年)去世,贈侯,諡僖順。其子也兒索忽襲爵。薛綬薛綬(1417年-1449年),原名薛壽童,薛斌之子,蒙古族,北京順天府昌平縣(今北京昌平)人,明朝軍事將領,永順伯。薛斌去世時,薛壽童年僅五歲。其伯父薛貴引見給明仁宗時,立命嗣伯,賜名綬。其長大後驍勇善戰,正統十四年,與成國公朱勇等遇敵於鷂兒嶺。絃斷矢盡後被俘支解。隨後得知其為蒙古人,於是嘆道:「此人原來是我們同類,難怪勇猛如此。」諡武毅。明朝末年-明思宗崇禎帝時期:

滿桂

滿桂(?—1630年),蒙古族,明代宣府(今張家口宣化)人。明末抵抗後金的名將。從小練習騎射,入伍後以軍功先後任總旗、百戶、守備。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後,逐漸嶄露頭角,歷任遊擊、參將等職,天啟四年(1624年)署總兵銜,是“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的明軍主要統帥,功勳卓著。崇禎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630年1月28日),滿桂在保衛北京的戰鬥中壯烈殉國。天啟二年(1622年),大學士孫承宗巡視邊境,滿桂前去拜謁。孫承宗看他身形剽悍,又懂軍事,且為人忠勇,不好聲色,能與士卒同甘苦。等到孫承宗鎮守山海關時,就推薦擢升滿桂為副總兵,總領中軍之事。第二年,孫承宗與眾將領商議出關修復寧遠工事,任命滿桂等將領前往,他到了寧遠,修築城池,寧遠一時成了軍事重鎮。當時蒙古部落在寧遠東面駐紮放牧,遼東前來歸附的人們都遭到劫掠,孫承宗感到憂慮。天啟四年(1624年)二月,孫承宗派遣滿桂與總兵尤世祿在大淩河進擊蒙古部落,諸部落紛紛逃離,於是寧遠東面得到安寧。原來,寧遠城內外一片荒涼,在滿桂的治理下,也漸漸發展到5萬多家軍民屯田耕種,甚至遠至50裡以外地區。滿桂因此被擢升為都督僉事,加總兵官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