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不幸的消息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散去,傳統的春節假期結束超過一週,汽車板塊的多半業務、多半從業者卻仍在遲遲等待著復工的消息。

巨大的經濟和環境壓力下,供應商選擇抱團取暖,嚴重者甚至遭遇了切斷物流的危機,這直接導致的是下游主機廠們停工停擺的尷尬。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可是,就A股股市清晰顯示的“萬綠從中一點紅”而言,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動力電池行業,似乎仍然擁有脫離苦楚的魔力,在烏雲壓頂之際,獨自轉變甚至進化著,儼然要形成新一輪震驚汽車圈的變化潮流。

漫天消息噴薄而出的背後,是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排列重組,是傳統供應商供需模式的變革,還是主機廠在講好品牌故事後的新一輪廝殺?在新能源汽車第一次迎來負增長後,新的希望又是否能隨著動力電池的競爭扭轉一同降臨?

這一切都需要在一個故事中尋找答案。

動力電池競爭“扭曲”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這個故事的起源於2月3日早7:30,寧德時代一紙《關於與特斯拉展開業務合作公告》的準時上線。儘管此前外界已經對這次合作知根知底,甚至寧德時代的股價也在正式官宣之前突飛猛漲了兩個交易日,但黑紙白字中的細節還是讓輿論掀起波瀾。

公告中的“長期合作”四個字言近旨遠,不僅意味著中國最大動力電池龍頭終於登上了“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快艇,更意味著中國力量在曠日持久的較量中,第一次在正式戰場擊敗了松下。

從我們的視角出發,這紙公告對股民,對投資者,對動力電池行業來說,這都是一塊比同BBA以及任何一家傳統車企合作更大的“金字招牌”。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然而,更有趣的一幕並沒有遲到太久。

在特斯拉宣佈將寧德時代納入為動力電池供應商的同一時段,被前者轉變成“半個前任”的松下完美復仇,與市值高於特斯拉的豐田官宣成立新合資公司,就此與上文串聯成了一條完美的“故事鏈”,但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動力電池競爭格局的扭曲。

為什麼說是扭曲?從動力電池的全球競爭格局來看,過往的全球動力電池巨頭雖然表面上互相不齒,卻大面積維持著“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的競爭形態。松下固守特斯拉、LG獨佔韓企,寧德時代虎踞一方的競爭格局清晰明瞭,企業之間的火藥味基本來自於“隔空對話”。

轉過頭來,自從補貼白名單被逐漸淡化以來,如今的競爭形勢變成了LG牽手吉利、松下結盟豐田、特斯拉兵分三路,更有數不勝數的供應、合作模式從天而降。如果詳細統計一遍,主機廠與電池廠商之間的關係大致如此: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在愈發混亂的“魚水關係”中,沒有此消彼長,沒有單一方面的“入不敷出”,三足鼎立之勢明顯更加強烈,業務割裂正在進行。

兩路分兵,會是殊途同歸?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有人說,主機廠對於動力電池的選擇更加多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已經意識到,單一的電池供應渠道不僅容易在供應方面受制於人,對規劃中的汽車產能造成負面影響,更有可能面臨供應商坐地起價甚至看心情“發貨”的被動局面。

此話不假,但並不是無懈可擊。

站在電池廠商的角度看待,爭取更多的車企合作以及訂單,對擴大經營範圍,增加利潤一定具有最大的正向意義。舊秩序的打破,也會意味著企業在世界領域的聲望和地位有望出現新的轉機。但這件事的另一面,夾雜著合作主機廠對產品要求日益嚴苛、對某一技術路線的執著不妥協的必然結果。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對主機廠來說,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中意味著風險分擔,但廣納四方的後果就是節外生枝,導致不同的技術路線發生。

往好的一面想,分擔風險能帶來的正面結果是汽車品牌間的技術差異化。譬如現階段的圓柱電池、刀片電池、方形電池等不同類別犬牙呲互難辨雌雄,但良性競爭之下總歸有一種會是最後贏家,讓自家產品凌駕於同行業之上。

陰暗面就是紛亂錯雜的愛恨糾葛。一旦電池廠商競爭進入同一戰場,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門派對立”,就會在主機廠內部展開恩怨情仇的直接對話,進而變成一碗水端不平的利益之爭,甚至企業層面的互相併購,坐地起價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消失。

正反兩面夾擊,催生出了合資建廠的新路數,它讓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感受到了平等合作的美妙。只是這樣的關係能保持多久,相比傳統供應關係的優勢能維持多久,近乎完全取決於雙方的野心能夠按捺住多久。

該不該“一統江湖”?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不必著急否認上邊這一種猜測,因為早有不在少數的主機廠已經向我們展示出了尖牙厲爪。

淺顯的例子如去年5月大眾豪擲10億自建電池廠,特斯拉斥資2.35億美元收購Maxwell,以及通用、戴姆勒、吉利對自建工廠的望眼欲穿。

深奧的例子如長安、東風通過入股的方式頻頻向寧德時代暗送秋波。他們對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的渴望就擺在那裡,不鳴則已,一鳴則“地動山搖”。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那時節,被人們嘲笑為“技術備胎”的將不只是寧德時代,還有松下、LG和數十家搖搖欲墜的時代棄兒。

那時節,如果他們仍然禁錮在小圈子中,仍然不疲於爭奪大企業的一紙合約,仍然夢想著在行業中一統江湖,等待他們的結局就只能像“一枕黃粱”一般殘酷。

看看過往,想想如今,若干年後,能夠引起動力電池的危機不在同行之中,而勢必在主機廠一方。能夠挽救電池行業於水火的不會是雪片般傾斜而下的訂單,而只有憑藉實力在技術上完全壓制主機廠的自己。

面對近在眼前的電池技術分水嶺,選擇鑽研技術爭取絕對優勢,還是繼續憑藉爭奪合作伙伴實現“一統天下”的夢想,利弊之間不難取捨。

寧德時代、松下“鷸蚌相爭”,主機廠坐收漁利

誘人的紅利是催人奮進的戰鼓,多多益善的合約是狂傲的資本。盛世之下,動力電池的明爭暗鬥仍將會繼續。

只是,疾風知勁草,逆勢見英雄,最終的勝利者不會在此刻出現,而用技術實力評定勝利者的標準,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改變。

我們期望能夠看到一統江湖的“武林盟主”閃耀在動力電池這個關鍵領域,更樂於看到核心技術走向成熟,甚至像內燃機一樣趨於一同,但不該為亂戰中的短暫勝利歡呼雀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