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引發關於水產養殖的思考.

新冠”引發關於水產養殖的思考.

新冠”引發關於水產養殖的思考.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新冠””或多或少的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的正常生活和養殖進度,我們在積極應對“新冠”的同時我又不禁在想,這次的“新冠”是否和水產養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呢?就南美白對蝦來講,從三個方面進行簡單分析:

1.源頭:“新冠”的攜帶者是野生動物,如果按照當時情況分析的話,那位“嚐鮮”的男子應該也不知道他吃的BF身上就攜帶“新冠”病毒吧,就在不知不覺中把病毒吃進了嘴裡,看似在平常不過的小事造成了近3萬人的感染,後果和損失讓人扼腕

同樣,我們在養殖過程中要儘量阻斷和隔離有可能造成病害和損失的因素,指標不合格(pH、亞硝酸鹽超標、枝角類、原生動物超標等)的外源水不進或經過處理後再進入池塘,選用種苗時也要通過種苗的遊動狀態、體態特徵、整體規格等等進行選擇,不選用攜帶病原體的種苗。

2.預防:“新冠”的傳染能力相當之強,直接和間接接觸都有可能被傳染,我們阻斷“新冠”病毒的方式大致為阻斷和隔離,即控制人後流動及阻斷確診人群和待確診人群。相比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水產養殖是一個精細活兒,水體本身有一定的自我調節和改善能力,養殖動物的體質也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兩者相互依存,一旦超過它們自身的調節能力,系統崩潰,損失是難以估量的。

所以,我們需要在養殖前期進行精密的規劃,包括:選址,進排水口的位置、增氧機和水車的配置數量和功率,池塘的清淤、晾曬等等,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小事”也在極大影響著我們養殖成功的幾率。


3.應對方案:截止目前為止,全國“新冠”確診病例還是在持續的升高,但令人慶幸的是,在我們國家強大的醫療技術團隊攻克下,“新冠”死亡率得到了極好的控制,在確診病例不斷持續升高的同時,我又在思考,如果在疫情發生的同時,我們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自主做出有效的隔離,減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會等方法,這樣是不是也會為國家節省下來更多的物資和人力去到更多已經確診的地區解決更加重要的問題。講到這裡,想到前兩天看到的一篇文章。


新冠”引發關於水產養殖的思考.


新冠”引發關於水產養殖的思考.


在上面的圖片當中寫到的分別是全國、湖北和武漢的“新冠”病死率,其病死率都在2%以上,而在浙江,未出現1例死亡,這背後的原因肯定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點在圖片中可以看到,早在1月23日浙江人民響應下達,24小時排查和隔離到戶,動作之快之有效合理與其零致死率想必有很大關係吧。

而在我們的養殖中,在發生病害時如果也可以做到及時和有效的止損措施,我覺得也是很必要的。問題在於,各位會或多或少的存在僥倖心理,拿2019年的暴雨來講,和大家一樣,我們誰也沒有想到那場暴雨會那麼突然和劇烈,很多池塘的對蝦因為暴雨要麼流失要麼死亡,試想如果在暴雨之前能夠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的把蝦池的蝦及時的出完,轉換為實在經濟價值,是不是損失也會降低不少。

這三點除外,“新冠”的數據分析和總結也是值得引入到我們水產當中的,數據監控系統的價值在於可以幫助我們制定正確的方案對症下藥提前防範,從而避免出現問題以後病急亂投醫。我們通過數據指導提前對水環境進行調控,讓幾項關鍵水質指標能持續保持平衡穩定,達到真正的水平衡和營養平衡。


透過“新冠”、禽流感、非洲豬瘟、汶川地震、非典等等一系列的災害,我們不難看出,對於利與害、強與弱之間有絕對的平衡關係,就像草原上不能沒有狼,我們體內不能沒有白細胞一樣,在水產養殖當中,我們能做的就是追求這種平衡轉態,細菌殺不滅,纖毛蟲殺不絕,只要它們能不影響我們的正常養殖,能夠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我們沒有必要將它們一網打盡。所謂“水平衡”,說到根本就是在水質平衡和營養平衡兩個方面追求一個能夠使養殖動物在最舒適的環境下快速生長為高品質水產品,最科學得提高養殖效益。



新冠”引發關於水產養殖的思考.


新冠”引發關於水產養殖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