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女人的自主和獨立,不是別人給的,不是嫁了一個有錢老公,振臂高呼“我發誓絕不依靠男人”就能顯示自己的骨氣的。

——遇·張竹君


2020年的春節,註定不平凡。

就在這樣嚴峻的情形下,卻有一個群體在危險面前挺身而出,轉身走向不見硝煙卻危機重重的戰場。

在他們中間,無數女性醫護工作者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事實上,不論是哪個時代,都不乏傑出女性的身影。

如果談論起歷史上中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西醫,那麼張竹君這個名字,必是繞不過的一座豐碑。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西醫”

出生於1876年的張竹君,絕對稱得上出身名門。

張竹君出生在廣州番禹,父親張世蒸是當朝三品大員,精通數學,著有《弧三角法》《測量備要》等書;二伯父張世熙,對機器製造工藝深有研究,同治十二年起任廣東機器局幫辦,後任石井兵工廠監工等職;從叔父張世鑑,畢業於中國第一家西醫院博濟醫院,為獨立開業的西醫;大哥張圻,畢業於南洋荷活士汽機專門學校工科,任製造西局幫監工

;二哥張焱,畢業於廣東軍事學校步兵科,充製造西局管料;三哥張鑫香港皇仁書院英文科畢業。

家境殷實,家裡從小就對這個女兒按“大家閨秀”的模式嚴加教導。

可惜,頗有主見的張家千金對那些“香閨技能”從小就秉持著排斥的心態,反而早早就立下了志願要當一名醫生——還是當時極為稀少的西醫大夫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清末的女性,慣常打扮還是旗裝,裹小腳依然是流行。西醫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不啻為“假洋鬼子”的唬人玩意

原來張竹君八歲那年,曾因患上嚴重的腦部疾病而導致半身不遂,家人遍請了附近的中醫大師情況都沒有好轉,後來在“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下,她被送到了西醫開設的博濟醫院,經過院長嘉約翰(John Glasgow Kerr)醫生精心醫治,張竹君竟然痊癒了。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張竹君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女醫生。

家人一開始覺得是小孩子玩鬧,也就沒有放在心上,誰承想她真的揹著家人跑去上了博濟醫院(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南華醫校,後轉入夏葛女醫學堂

在當年,這種行為可謂是離經叛道。

好就好在她家中前輩及兄長,多有留學背景,覺得自己家的姑娘學西醫雖然有點叛逆,但也不算大問題。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清末大家族的閨秀,嫻靜、端莊是首要任務,最好像個花瓶,可以嫁入一個門當戶對的婆家

時間到了1899年,張大小姐從博濟畢業,成為一名全科醫生

在她閨蜜徐佩萱(同盟會領袖黃興的妻子,後改名徐宗漢,廣東香山籍上海富商徐潤的侄女)變賣首飾的資助下,倆人大膽地在廣州荔灣開辦了一所名為禔福的醫院,自任院長,專為平民百姓看病。

因為她醫術高超,人又nice,沒有世族千金的架子,收費還很合理,所以醫院很快就聞名一方。

兩年後,兩姑娘一合計,又在珠江南岸的漱珠橋側開辦了南福醫院,同樣秉持為平民看病的原則。

同年在廣州創辦育賢女學,1902年又與馬勵芸、杜清持等女士一起創辦

私立公益女學

只這兩件事,就讓張竹君包攬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西醫” 、“女性創業辦醫院” 和“廣東開辦女校先驅”三個抬頭,被當時的世人尊稱為“女界之梁啟超”。

話說梁啟超人到中年才贏得社會上的認可和美譽啊,那年,張竹君才26歲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26歲時的張竹君,就已經擁有了超越年級的穩重。在那個時代,西學東漸已成為一種現象

遇言姐想說,今天我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說到這段往事不過短短几句話,可當年那種“大家閨秀還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佔主導的環境下,兩個女孩需要頂著多大的壓力才能完成這項壯舉?

這說明什麼?

第一,有開明的家人很重要,第二,有一個“臭味相投”,還敢賣首飾幫襯的閨蜜很重要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張竹君不光醫術過硬,口才也很厲害,非常能帶節奏。

她創辦的兩所醫院都設有基督教福音堂,每到週末,張竹君就會召集一幫好友在福音堂內一邊傳福音,一邊大談時政新聞,倡導女權

就連著名的中國近代獲得德國工學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動家、教育家馬君武都忍不住為她傾倒。

馬君武喜歡張竹君,喜歡到了骨子裡,追求佳人未果到日本留學期間,還專門寫了《張竹君傳》刊登於《新民叢報》,裡面不乏 “女權波浪兼天湧,獨立神州樹一軍”的讚譽之詞。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和孫中山先生坐在一起,前排右一的就是馬君武先生,不得不說,年輕的馬君武絕對是鮮肉一枚,文雅英俊

還有另外一位名人胡漢民(他的履歷,好奇的遇親也可以去查一下,絕非凡輩)也經常在報紙上對張竹君讚賞有加。

張竹君自己也是戰鬥力爆表,曾經寫了一本名叫

《婦女的十一危難事》的書,一條一條梳理清末女性受到的壓迫和種種不公正待遇,把“女子無才便是德”罵得頭掉。

她在書中大膽鼓勵女性同胞尋求自身的解放

她說:

以為女人不可徒恃男子讓權,須自爭之;爭權之術,不外求學。

說白了就是一句,讓女性“向前一步”爭取自由

世人一般談起中國的女權運動,都以為是“五四運動”以後的產物,直到民國十一、二年後,北平、上海等地才有女權運動團體的公開組織。

其實人家張竹君早在民國前十二年,就已經開始搖旗吶喊為女性權益奔走了。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當時的“先進女青年”相,這件大衣和女孩的髮型,絕對是民國初年的先鋒造型

在她的帶領下,有一部分婦女真的扔掉了裹腳布,開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她們解放自身不要緊,卻嚇到了當時腦袋裡還纏著裹腳布不放的一部分

“社會精英”。

1903年《羊城報》記者莫任衡就在報紙上發表《駁女權論》文章,大談所謂“女權”是大不敬、是抽風,胡漢民馬上聯合擁護女權的《亞洲報》主筆謝英伯站出來回擊,雙方你來我往,熱度不亞於韓寒郭敬明當年打嘴仗。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此時的胡漢民,年輕有為,還沒有標榜抗日、剿共、反蔣三大政治主張

吃瓜群眾們或許只是為了看熱鬧,但不得不說,“女性權益”這個詞,從此在國人的心目中有了輪廓。

1912年1月1日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同年,張竹君參與組建中華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會,成為當時女權運動的中堅人物,因黨綱多次取消“男女平權”條文,隨唐群英等人多次實施暴力女權

說不動你,我就動手。

遇言姐想說,別說當年,就算放到現在,這位張小姐也絕對是一激進代表。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遮住這張照片中張小姐的嘴,你會看見她眼神裡的殺氣和銳利,那時的張竹君說到女權,是可以和人拔刀子的

激進女權主義者多宣揚男女對立的觀念,早年張竹君也未能免俗。

夫吾女子之險若此,豈天生女子必與以若是之厄境乎?抑吾人自造之孽乎?

推原其故,半由於男子之壓制,半由於女子之放棄。

彼男子之肉,其不足食矣。

——張竹君:《女子興學保險會序》

女子欲求自立,望諸男子,殆無望也。

——張竹君:《衛生講習會演說》

但這種“激進”的觀點,卻在她1904到達上海,並結識了滬上名紳士李平書後,逐漸平和下來。

她不再與同處清廷、外國勢力壓迫下的男子相對立,從原來注重向男子“爭權”

,轉而與主張平權的男子合作,共同推進“女益”(女性公益),以實事代空言。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滬上名紳士李平書,晚號“且頑老人”,寶山人,接觸洋務較早,在廣東為官多年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熱心辦事,可為中國四萬萬人模範”

1904年,日本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開戰,造成東北民眾民不聊生。

這邊的清政府卻宣佈“局外中立”,面對強國在自己地盤上的撒野束手無策。

一時間,東北大地炮火橫飛,死傷者無數,面對數萬的無辜平民,上海各界知名人士聯合籌組“上海萬國紅十字會”。

萬國紅會一經成立即組派救護隊赴東北救出難民3萬餘人、救濟難民2萬餘人、醫療傷病人員2千餘人、留養婦孺1萬餘人、資遣難民回籍13萬餘人、訓練救護人員數千人

而張竹君的身影始終出現在最前線。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辛亥革命,張竹君(前排右五)與紅十字會救護隊隊員在漢陽十里鋪前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張竹君緊急聯絡在滬革命黨人和士紳,於10月18日發起成立中國赤十字會,以示和原有的上海官方紅十字會有所區別。

赤十字會成立後,張竹君多次冒著炮火乘小筏子過江,搶治受傷的官兵。

11月1日,張竹君因日夜搶救傷員感染細菌,手腫大併發燒,才回上海治療,併為部隊採購冬衣和藥品。

張竹君在上海張園各界歡迎會上,就組織赤十字會赴武漢前線搶救傷員事發表演說。

她說:

餘之制服是軍裝,是以欲脫離十字會而後定自己之方向。

十字會須確具有十字會資格,始無負厥職。

如以十字會為發財之媒介物,或以十字會為奸細之傳舍居,則大失其宗旨也。

十字會必須於罷戰時身入戰地,抬出受傷者為第一要務,其實效為補兩方衛生隊之不足;若待其送來,則死者已無數矣。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赤十字會的醫生護士在前線搶救傷員

她認為時間就是生命,醫務人員救死扶傷,就要深入前線親自抬出傷員到後方救治。

張竹君率領萬國紅會,出入槍林彈雨,在兩個月中救療受傷士兵1300餘人,不僅受到國人的敬仰,西方報刊也多次報道頌揚,被當時的媒體稱為“熱心辦事,可為中國四萬萬人模範”,成為中國婦女擺脫封建枷鎖登上現代文明舞臺的一個標誌。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獻身社會事業,終生不婚

張竹君的身上,擁有一股當時女性少見的“英氣”——敢說敢做,從不畏懼世俗眼光

她出外,常坐著三人抬走、沒有轎簾的藤兜,頭上梳一條“大松辮”,腳上穿一雙青緞面學士裝鞋,有時還把兩腳向前踏在轎槓上,人身和腳差不多成了一字形。

這種姿勢,旁人看來很不雅觀,尤其在熱鬧的市街,往來穿插,前呼後擁,一般人見著,多目逆而送,或者加以蔑視地不良批評。

她是滿不在乎,而處之泰然的。

她對友人說:

人生要求自由,男子可以梳大松辮、穿學士裝鞋,婦女為什麼不可以!男子坐藤兜(轎子),可以把腳提高,踏在槓上,婦女為什麼做不得!

任何非譏詆謗,任何恥辱犧牲,我都是不管的。

於是“張竹君坐大轎——倒看洋書”成為笑談,並愈傳愈廣,成了當時廣州流行的一句歇後語。

前呼後擁,意態凜然,路人為之側目。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張竹君的戎裝像,敢穿男裝,面對傷員奮不顧身,這樣的女性走到哪都自帶背景光

這樣的奇女子,敢上前追求的異性本就不多,再加上她一直醉心創辦女學、開設醫院,一來二去反倒錯失了姻緣。

但她依然會在有人問起的時候微笑回應——

其實在她年青時是有過不少浪漫史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個富二代盧少岐。

倆人感情好到已經訂了婚,盧少也是個開明的青年,希望能夠去日本留學,但是家裡不許,還是張竹君幫他掏了旅費。

結果盧少去了半年,盧府中的人就開始作妖想拿捏張竹君。

張小姐是什麼脾氣?一生氣,婚約都不要了,後來馬君武又現身追求,還在張竹君常用的扇子上寫求婚信。

樣式很新穎,但結局很無奈。

張竹君早已決定獻身社會事業,終生不婚

然而每到星期日或公共假期,她的家裡,總有二十個少男少女喊她

“爸爸”

這些“兒女”,都是她撫養的孤兒。

她特地讓孤兒喊她“爸爸”,是因為只有撫養教育的責任,而沒有經過生產的辛勞(陸丹林:《女權運動前輩張竹君》)。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她究竟多硬核

1964年,張竹君在上海壽終正寢,享年86歲

她的一生,用跌宕起伏來形容並不過分,生逢清末,歷經民國,中國近代史上的大動盪,她都曾親身經歷、體味。

在那樣一種環境中,身為一個女人,卻活出了令當代人也忍不住側目的勇氣和魄力。

遇言姐私以為,用她的一句話來總結最為恰當——

女人的自主和獨立,不是別人給的,不是嫁了一個有錢老公,振臂高呼“我發誓絕不依靠男人”就能顯示自己的骨氣的。

想做獨立女性,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有豐富的知識去支撐你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見識,那是一種有能力和異性平起平坐不覺弱小的自信,也是一種笑看狹隘的大度

所有的權益都是要靠自己爭取的,這不僅僅是女權,更是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權力。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