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曹操漢中之戰,明明曹軍更有優勢,為何劉備反而贏了?

檀古今66


公元215年三月曹操為防止韓遂涼州勢力跟劉備聯合。於是決定率軍西征解決韓遂和吞併漢中。五月攻入武都郡,七月攻打漢中陽平關。而劉備此時率軍五萬正在荊州公安準備收復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劉備得知曹操攻打陽平關,於是跟孫權議和。孫權率軍進攻合肥,劉備則回到蜀地。曹操部下司馬懿、劉曄皆建議攻打蜀地,曹操並沒有接受。十二月曹操返回鄴城,留夏侯淵等人留守漢中。來洽建議放棄漢中,把人口都遷走,當時曹操並沒有接受。太祖克張魯,洽陳便宜以時拔軍徙民,可省置守之費。



在曹操攻下漢中時,黃權向劉備進言:"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黃權的意思是說失去漢中,則三巴之地就會受到威脅,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與臂膀。劉備於是派黃權率軍前去巴西迎張魯,但是張魯北上投降曹操。黃權率軍收復巴東、巴西。公元215年張郃率軍攻打下巴東、巴西兩郡,把人口遷往漢中。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劉備派張飛率萬人阻擊張郃,雙方在巴西郡宕渠縣交戰五十多天,張郃率軍退回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


但是劉備並沒有馬上攻打漢中,我認為是劉備得蜀不久的原因。公元217年法正向劉備進言:“曹操一戰就降伏張魯,平定漢中,但他沒有乘此破竹之勢而進取巴、蜀,卻留下夏侯淵、張郃鎮守漢中,自己率軍北還,這樣做並非他智謀不行,兵力不足,必定是自己內部有憂患迫使他這樣。現在分析夏侯淵、張郃的才幹謀略,並無比我國將帥高明之處,如果我們舉兵征伐,一定能取得成功。取勝之後,可以在那裡大力發展生產,廣積糧食,尋找時機出兵進擊,這樣上可以消滅敵寇、安輔漢室,中可以蠶食佔取雒、涼二州,開拓疆土,下可以固守險要,為長遠割據一方之計。這大概上天有意給我們良機,機不可失!”劉備接受法正的建議,開始著手爭奪漢中。


公元217年十月後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雷銅等駐軍武都郡下辨縣。公元218年三月曹洪率軍擊敗吳蘭、雷銅所部。馬超、張飛率部進入漢中,劉備率主力跟夏侯淵、張郃在陽平關對峙。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淵、郃等相拒。 劉備攻打漢中的人馬不詳,駐守漢中的曹軍不下五萬,個人推測應多於曹軍。又使徵西將軍夏侯淵等,率精甲五萬,及武都氐羌、巴漢銳卒,南臨汶江,扼據庸蜀。但是漢中依然不好打,漢中必競易守難攻,加上夏侯淵、張郃、徐晃、杜襲等非無能之輩。而且拖下去對劉備非常不利。劉備備派陳式等率軍絕馬鳴閣道,徐晃率軍擊敗。張郃則屯軍於廣石,劉備強攻不利。於是給諸葛亮寫信趕緊發援軍。諸葛亮詢問蜀人楊洪的意見。楊洪講:“漢中之地為益州咽喉,存亡的要害之機樞,如果沒有漢中則沒有蜀,這是家門口的禍患,如今形勢,男人應當參戰,女子應參加運輸,發兵往救還有什麼疑慮的!”


公元219年正月黃忠斬殺曹軍主帥夏侯淵、益州刺史趙顒等,曹軍諸將推舉張郃為統帥。劉備本來是要斬殺張郃非夏侯淵。當時劉備派精銳萬人攻打張郃所部。夏侯淵分兵助張郃,率輕軍救火時跟黃忠所部相遇而被斬殺。三月曹操從長安進軍至漢中,五月退軍。劉備遂佔據漢中西部,接著派劉封、孟達攻佔漢中東部四縣。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勝利而告終,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三個:


曹操支援漢中速度太慢:

公元218年七月曹操開始集結人馬支援漢中,九月到達長安。但是曹操直到公元219年三月才進軍漢中。(公元218年)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公元219年)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前後達八個月時間。

曹操既然決定支援漢中而且在公元218年九月已經到了長安。從長安進軍到漢中半個月就能到達。為何等到夏侯淵被斬殺才支援漢中。如果曹操大軍早點支援漢中,勢必能扭轉局勢。本來漢中守軍經過一年苦戰,已經疲憊不堪。而劉備得到蜀地的援軍,對比夏侯淵卻一直得不到曹操的援助。

曹操耗不起:

公元218年七月曹操決定支援漢中,九月到達長安。曹操沒有立馬支援漢中,我認為曹操在集結人馬和準備糧草器械。公元215年三月曹操徵張魯時就特意準備了很多糧草,五月到達武都郡,七月進攻陽平關不利。當時曹操就面臨糧草間題。既至漢中,山峻難登,軍食頗乏。

劉備得知曹操從長安來援,認為即使曹操率大軍前來也無用,漢中終歸是他的了。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劉備採取的策略是據險而守不跟曹操大軍交戰,曹操強攻傷亡很大。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公元219年五月曹操撐不住了,只得放棄漢中。

曹操內有憂偪:

公元217年法正對劉備講當初曹操得到漢中後不是不想進攻蜀地,而是內部有問題。至少什麼問題法正沒有明說。公元216年二月曹操回到鄴城,殺掉漢室宗親琅邪王劉熙。曹操不會無緣無故的殺掉琅邪王劉熙,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個人推測琅琊王劉熙做了不利於曹操的事。後漢書:曹操殺琅邪王熙,國除。

公元216年十月征討孫權,公元218年三月退軍。留下夏侯惇、曹仁、張遼等率二十餘軍防禦。于禁七軍都有三萬人,二十餘軍不下十萬。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

公元217年正月曹操征討孫權到達居巢後軍中暴發瘟疫。到居巢,軍士大疫。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王粲也死於這場瘟疫。瘟疫也隨之在北方暴發,家家都有人死,有的整個家族都死了。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

公元218年正月吉本、耿紀、韋晃、金禕、吉邈、吉穆等人起事攻打許昌丞相府營。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強盛,而王(曹操)在鄴,留必(丞相府長史王必)典兵督許中事。但是他們失敗了,曹操把他們都誅殺了。還把名義上參與救火的百官誅殺。王(曹操)以為"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皆殺之。

公元218年四月烏丸反叛,柯比能率數萬人觀望。曹彰率軍平定,當時曹操已到長安準備支援漢中。曹操非常擔憂,加上去年冬天的大疫,很多百姓病死,現在四處征戰,墾田大幅減少。王令曰:"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吾甚憂之。

公元218年十月南陽宛城守將候音扣扣南陽太守東里袞跟吏民一起起事叛曹,原因在於南陽吏民苦於徭役。公元219年正月曹仁、龐德率軍平定屠城。我認為應當是曹操準備支援漢中從南陽徵發大量徭役。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候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司隸州三川郡(洛陽所在)、弘農郡皆有吏民殺官員造反,他們造反的原因是因為苦於徭役,跟南陽郡侯音造反原因是一樣的。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縣邑殘破。這也許是曹操遲遲不能支援漢中的原因之一。


曹操在長安時,打算親自帶兵征討。劉廙上疏講:“聖人不以己之睿智而輕視普通人。王者不因身份的高低決定是否採納其意見。因此,能夠建功立業者,必能以近察遠,比專橫之人考慮周詳......自從您起兵以來,三十餘年,沒有打不敗的對手,沒有制服不了的強敵,如今,以精銳的兵馬,常勝的軍威,面對著倚仗天險的吳國孫權和拒不服從的蜀國劉備........並非是我們力量不如從前,只是因為自強者和自潰者的形勢地位轉換了。故此,當年周文王伐崇侯虎,三次沒攻下來,於是就退歸原地,修生養性,最後終於把崇侯虎制服了......臣下擔心吳、蜀邊寇的力量雖比不上先前六國,但卻不乏出類拔萃之才。征伐他們會不會重蹈秦國的覆轍,這是不能不認真思考的.......當今之計,不如研究周圍的險阻,選擇要害之地據而守之,再挑選天下甲士,而不斷更換駐守。這樣,您就可以高枕在大廈之內,潛心謀劃安邦治國之大計。鼓勵農桑,勵行節約,這樣整治十年之後,就一定會國泰民安。”曹操聽罷走到劉廙面前說:“不但當君主的應瞭解臣子,作臣子的也應瞭解君主。如今你想要讓我坐在這兒空行周文王的德政,恐怕是看錯人了!”太祖遂進前而報廙曰:“非但君當知臣,臣亦當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



漢中之戰雖然劉備贏了,但曹操也不見得就輸了。首先來說漢中人口大半已經讓曹操遷走了。前後遷了兩次,一次八萬人,一次數萬戶。這樣算起來曹操從漢中遷走不下二十萬。公元219年五月曹操從漢中退軍把漢中駐軍都帶走了,即使跟劉備交戰有所傷亡,也應該不下三萬人。曹操為防止劉備將來從武都郡進攻關中,又派張既把武都五萬多人遷往關中扶風郡和隴右天水郡。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這樣曹操前後遷走三十多萬人。史稱劉備得其地而不得其民。劉備所得的的漢中人口十多萬左右。因為公元220年漢中東部守將孟達降魏,以致漢中東部歸屬魏國。蜀漢所剩下的漢中西部只是數萬人口。當然蜀漢的門戶是漢中西部。


小鴻哥


漢中之戰,曹操軍打敗張魯佔領漢中,劉備得到消息後也非常震驚。劉備率軍準備攻打漢中,保住自己的生命線。曹操已經佔領漢中此戰非常有優勢,但曹操後院起火,後方發生叛亂不得夏侯淵、徐晃等將留守,前期戰爭曹操根本不在漢中指揮。

漢中的地理位置
漢中的重要性不比荊州差,劉備失去荊州還能生存,只是生存的艱難些;若是丟了漢中,蜀國相當於腹地對曹操打開,曹操隨時就可以由漢中長驅直入攻打成都。漢中市魏蜀必爭的地方,魏國佔領後隨時可以奇襲蜀漢老窩;而蜀國佔領漢中,漢中則成為蜀國抵禦曹操的第一道屏障。


戰爭過程

此次大戰開始的時候,曹操已經打敗張魯攻下漢中,劉備這邊也是剛剛在蜀中站穩腳跟。劉備知道張魯兵敗,曹操佔領漢中非常震驚。劉備率領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將起兵攻擊漢中。曹操這邊則是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將,而曹操確實因為後方叛亂不得不離開漢中。前期戰爭劉備身邊有文有法正、黃權出謀劃策,武有張飛、馬超等聽候派遣。所以曹操之前所佔的優勢盡毀,等到曹操趕回的時候已經沒有了繼續戰爭的必要,遷移走漢中管轄內的百姓,放棄漢中。


青梅煮酒品三國


漢中對於劉備的重要性,遠超對於曹操的重要性

漢中是益州北面的門戶,是通往關中的通道,當時曹操征討張魯的時候,劉璋就是害怕,才請劉備入益州,共同抵禦漢中。

作為只擁有益州和部分荊州的劉備來說,拿下漢中作為對益州的緩衝帶,是勢在必行的。而對曹操來說,漢中到京師洛陽之間,還要經過長安等地大約700多里的距離,即便漢中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也有長安作為京師的緩衝帶。

所以說漢中對劉備來說更重要。

漢中之戰,對曹操來說,只是一場局部戰爭,對劉備來說,確實一場舉國之戰

戰爭初期,劉備就投入了蜀國能調動的所有軍力,除了關羽的荊州軍和南中的駐軍之外,蜀國所有兵力約8萬於眾,盡數調到了漢中前線。

而魏軍在戰爭初期,只有夏侯淵統帥的關中軍約4萬餘人。

劉備軍團除了關羽,五虎上將悉數到場,黃權、雷銅、吳懿等益州一線主力上將也皆參與了戰鬥。

曹操軍團,夏侯淵、張郃、徐晃、郭淮等,主要就是關中軍團的主力將領。

由此可見,無論從人數還是上將質量,劉備軍團在局部的優勢明顯優於曹操,而並非曹操佔據優勢。

可見劉備對漢中這塊地的重視程度,要遠遠大於曹操。為了打漢中之戰,蜀國幾乎掏空了家底,當時戰爭消耗到什麼程度呢?劉備向坐鎮成都的諸葛亮調糧調兵,諸葛亮已經無兵可調,大臣楊洪獻策到“男子當站,女子當運”,就是說男的都送到前線去,女的負責運糧。

劉備是舉全國之力來打漢中戰,而曹操僅僅是在夏侯淵被斬後,才率領主力趕到漢中支援。而那個時候,戰爭天秤已經傾斜向劉備,士氣低落,如強行挽回敗局,很有可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曹操就順勢推出了漢中。


始終先生


如果比優勢,在漢中之戰中,恐怕劉備更有優勢。但僅有優勢,並不代表劉備就一定能贏,劉備能在漢中之戰取勝,除了劉備有優勢之外,還有正確的策略、合理的用人、必勝的信心。

漢中之戰前的雙方形勢

漢中之戰是在公元217年,由劉備發起的,在此之前,劉備已經精心準備了2年,2年前曹操趁劉備趕赴荊州處理與孫權關於荊州歸屬問題的爭論時,曹操發兵攻佔了漢中,逼降了張魯。

曹操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拿下了漢中,卻沒有趁劉備不在益州之際攻打益州,沒有乘勝進軍,反而將主力撤退回中原,僅僅留夏侯淵、張郃率領的關中邊防軍鎮守漢中,並且讓張郃率軍逐漸蠶食益州所屬的巴郡和巴西郡,劉備急令張飛抵禦張郃,最終將入侵益州的張郃軍打得全軍覆沒。

漢中是益州的北邊門戶,曹操想要奪取益州必先攻佔漢中,劉備想要奪取關中必先拿下漢中,漢中對於曹劉雙方來說,都一塊戰略要地,但對於僅有一州之地的劉備來說,則是生死存亡的必爭之地。

漢中對於曹操來說,雖是戰略要地,但是遠離中原,即使從關中進入漢中也是極其困難的,中間隔著茫茫八百里秦嶺險地,如果曹操想攻佔益州,就必須拿下漢中,但是曹操在拿下漢中時發出得隴望蜀的感嘆,放棄乘勝進攻益州。

法正看出了曹操的心思,認為曹操是因為內部有憂患,才不敢繼續進軍益州,事實上,曹操晚年面臨一系列內憂外患,讓曹操放棄了擴大戰爭的機會,於是法正勸劉備攻打漢中,劉備在經過兩年的休整之後開始攻打漢中。

雙方在漢中之戰中投入的實力對比

劉備一方投入漢中之戰的總兵力約有8萬人,除了關羽的荊州軍以及蜀漢南中邊防軍沒動之外,蜀漢在益州能調得動的軍隊全部調上了,劉備可謂是投入了血本。

曹操一方投入漢中之戰的總兵力只有4萬人,基本上是夏侯淵、張郃率領的關中邊防軍兵團,直到夏侯淵被殺前,曹操本人及所屬的曹魏中央軍都沒有出現在戰場,雖然夏侯淵戰死之後曹操率領5萬中央軍進入漢中,但此時戰爭的天平的已經向劉備方傾斜,曹操由於後勤補給、邊民遷移等原因無法擊敗劉備,只能以失敗退出漢中。

換句話說,夏侯淵被殺之前,劉備軍的實力雙倍於曹魏軍,夏侯淵被殺曹操進入漢中之後,兩軍的實力相當。

除了軍隊數量,還有將領數量,劉備方也投入了除了關羽之外的所有名將,劉備方參與漢中之戰的將領有: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黃權、吳懿、雷銅、吳蘭、陳式等,其本上益州將領全部參戰。

曹操方參與漢中之戰的將領有:夏侯淵、張郃、徐晃、郭淮、曹真、曹休、曹洪等名將,曹魏關中軍團主要將領全部參戰。從將領的數量上看,也是劉備軍佔優勢。

但是曹魏投入的兵力只是關中的邊防軍,而蜀漢投入的兵力是益州的中央軍以及能派得上的所有邊防軍、郡縣兵,同時劉備比曹操更重視漢中之戰,因為在持續兩年的漢中之戰中,曹操只參與了三個月時間,其餘時間都是夏侯淵在對抗劉備,直到戰死曹操才趕來漢中。

另外,劉備對漢中之戰的投入是相當大的,益州近百萬百姓基本上都在為劉備的漢中之戰服務,要知道劉備在前線的8萬軍隊,就需要16萬民夫來運輸糧食物資以及與戰爭相關的工作,甚至連益州的婦女都為漢中之戰運輸物資,劉備動用了全益州的益州才打贏了這場戰爭。

劉備是怎麼打贏漢中之戰的

劉備打贏漢中之戰的關鍵就是夏侯淵犯了致命錯誤,因為漢中之戰從217開始,一直打到219年正月,劉備都沒有取得任何勝利,對於堅守險隘的曹軍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這麼一直打下去,劉備根本沒有取勝的機會。

可是劉備在法正的建議下,改變了策略,使了一招引蛇出洞,劉備攻打併佔領了緊靠漢中治所南鄭附近的一座山-定軍山,引誘夏侯淵出關迎戰,當時夏侯淵軍緊守陽平關,劉備無法攻克。

夏侯淵聽說劉備佔領定軍山後,率領張郃出關爭奪定軍山,夏侯淵一出陽平關就意昧著失敗,因為他採取了錯誤的策略,在敵人預設的戰場與敵人進行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而且還中了敵人的聲東擊西、圍點打援之計,夏侯淵哪有不敗的道理。

定軍山是劉備選定的戰場,劉備先佔領這裡,搶佔了優勢地形和位置,利用聲東擊西、圍點打援的計謀,先攻打張郃,夏侯淵派兵救,就打夏侯淵,夏侯淵不派兵救,就吃掉張郃,夏侯淵放棄了陽平關的優勢地位,與劉備在定軍山爭奪,就註定了失敗。

換句話說,漢中之戰曹操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夏侯淵這個白地將軍作出了錯誤的決策,放棄了自已的優勢與劉備來爭處於劣勢的定軍山,還被劉備一系列的計謀所敗,連主帥都戰死了,漢中的曹軍粟然,選擇收縮並推舉張郃為臨時主帥才勉強穩定軍心,可是這個時候漢中大部分發都落入了劉備手中。

即使後來曹操親自趕到漢中,也無濟於事,因為劉備佔領了漢中大部分要地,並且固守以待,消耗曹操的糧食,同時派兵攻擊曹操的後勤補給線,讓曹操無法安心作戰,況且當時曹操的糧食要從關中運來,非常耗時,導致曹操最終失敗。

除了夏侯淵的錯誤決策,劉備在漢中之戰取勝,還採納了法正及下屬一系列正確的建議和謀略,並正確的實行了計謀和戰略,還包括劉備的合理用人,以及諸葛亮在後方的鼎力支持,最重要的還有劉備必勝的信心。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主要責任在夏侯淵,他身為主帥卻跑去一線修鹿角,結果被斬殺,導致軍心大亂,漢中形勢被逆轉。次要責任在曹操,漢中之戰前後打了兩年,曹操始終沒有親征漢中,直到夏侯淵被斬殺後才親征,錯過了擊退劉備的最佳時機。



夏侯淵被斬殺前,曹操的優勢很大。拋開曹操實力本身就強於劉備不說,曹操當時坐擁益州漢中、武都二郡,而且張郃還殺入了巴郡,在形勢上握有攻打劉備的主動權。

而劉備為了逆轉劣勢,拿下漢中,先後派了張飛、馬超、吳蘭、陳式等人迂迴攻擊,但除了擊退張郃外,幾次軍事行動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

激戰一年多後,公元218年七月,劉備被迫親征漢中,當時除了他親自去以外,換別人去打漢中,根本拿不下來。

不過,就算是劉備親自去,前半年時間也沒打下陽平關。

當時劉備的補給線長達1500多里,後勤負擔很重,如果這個時候曹操親征漢中,以大軍威脅劉備,劉備肯定會撒丫子跑路。

所以說,曹操的優勢是很大的。

但是,由於孫權此前攻合肥失利(即逍遙津之戰),讓曹操志得意滿,傲慢的認為自己的部署沒有任何毛病。只靠部將鎮守便足以震懾劉備、孫權鼠輩,因而便沒有親征,依然是讓夏侯淵領五萬兵鎮守漢中。(兵力數字引用陳琳發佈的《檄吳將校部曲文》)

曹操當時的這種大意心態,為後來他丟失漢中埋下了伏筆。

公元219年二月,為了儘管扭轉漢中不利的僵持局面,劉備在陽平關下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主力繼續圍攻陽平關,劉備親自率一支部隊沿狹窄的金牛道,向南渡過漢水,再冒險的翻越米倉山西北段,繞到陽平關的背後,找夏侯淵決戰。

劉備的這個決定,可謂是“反客為主”,改變了漢中戰事。



夏侯淵聽說劉備繞到了自己側翼,並在定軍山設下大營,做出與自己決戰的態勢後,感到莫名的緊張。他有點坐不住了。

於是,他留下徐晃和郭淮繼續守陽平關,帶著張郃一起殺到了定軍山下,與劉備決戰。

劉備聽說夏侯淵親自來了,很是謹慎,他沒敢立即下山迎戰,而是依山固守,跟夏侯淵相持起來。

按照劉備的設想,他在定軍山上,夏侯淵在山下,夏侯淵處於地利劣勢,只能仰攻,而他居高臨下,握有主動權。夏侯淵就憑手上那點兵力,肯定拿不下定軍山。

事後的發展果然如劉備所料,夏侯淵拿不下定軍山,就在山下紮營,修鹿角作圍(鹿角就是一種帶刺的防禦柵欄),以防劉備軍居高臨下攻他。

不過戰爭打到這裡,劉備仍然是被動的。

因為前面說過了,劉備從成都到漢中,補給線一千餘里,後勤供應困難。並且陽平關也掌握在曹軍手上,劉備的主力進不來,此時只要把劉備帶領的小股人馬趕出去,漢中局面依然對曹軍十分有利。

所以當曹操在長安知道前線情況,並根據此前長時間對峙,劉備佔不到便宜的經驗,他產生了一種錯覺判斷:他認為劉備只是在玩命賭博而已,不成氣候,便也沒有第一時間向漢中增援。

然而曹操沒有想到(劉備也沒想到),夏侯淵這個棒槌在關鍵時刻做出一個錯誤決定。

什麼決定呢?


劉備見夏侯淵和張郃在山下修鹿角,就派人去燒鹿角。夏侯淵見鹿角著火,就命人挑水去滅火。劉備見魏軍大亂,就派人去襲擊張郃,打的張郃軍心大亂。夏侯淵見張郃軍心大亂,擔心張郃被劉備打垮了,自己也會被包餃子,於是他就分出了一半的兵力去救張郃。

結果他這一分兵,就被劉備盯上了。



當時在定軍山上,劉備軍中有人發現夏侯淵居然分兵了,便立即告訴了劉備,而劉備聽說後也不含糊,立即派出一支精兵奇襲夏侯淵,打算渾水摸魚,趁機撈一把。

按照當時的形式,劉備的目的應該只是打垮夏侯淵,把他趕走,至於別的,肯定是不敢多想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當劉備的精兵衝到山下後竟然驚喜的發現——身為魏軍統帥的夏侯淵正帶著士兵在大營門口救火。

送上門的肥羊豈有不吃之理?劉備軍看見夏侯淵,當時就是全部衝了上去,把正在忙於救火的夏侯淵砍死了。

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三國志·夏侯淵傳》

夏侯淵既死,所有人全蒙圈了,張郃立即帶著人就往陽平關跑,因為他再不跑,就要被劉備包餃子了。

曹操在長安聽說後,差點沒氣死,之前他沒做什麼準備,現在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公元219年五月,曹操抵達漢中。但是正如前面說的,曹操由於準備不足,沒有提前在漢中儲備糧草,所以他的大軍所需的糧草只能從關中起運,走褒水河道,然後再從褒水轉漢江,最後再運到定軍山前線。


劉備當時早就最好了準備,他猜到曹操必然要以漢水運糧草,所以他提前派趙雲、黃忠把漢水河道切斷,導致曹操剛到漢中就斷糧了,軍心異常不穩。

曹操為了儘快拿下定軍山,及早班師,便令人強攻。結果曹軍強攻不克,死傷慘重。軍心士氣更是跌入谷底。

雙方在耗了一個多月後,就在曹軍士氣幾乎要崩潰時,曹操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導致自己陷在漢中(當時關羽在荊州,孫權在合肥,都在蠢蠢欲動),便趕緊下令撤軍,將漢中十多萬老百姓趕在劉備主力大軍進入陽平關前,火速遷出了漢中。

當時有一部分曹軍沒來得及撤離,就索性投降了劉備,這部分曹軍的老大就是王平。


以上就是曹操失漢中的大致過程。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劉備能打贏漢中之戰,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劉備決心很強。為了拿下漢中,劉備準備了兩年,苦戰了兩年,期間無數次被夏侯淵挫敗,以致很多人對拿下漢中的信心都產生了動搖,但是劉備依然很堅持。正是他的這份堅決,才最終拿下了漢中。

第二,劉備運氣很好。劉備繞開陽平關,在定軍山上紮營,這是一步險棋,弄不好,他會偷雞不成蝕把米。但誰也沒想到,夏侯淵會如此沉不住氣,竟然被斬殺了。魏軍主帥既死,後面戰事也就再無懸念了。

第三,曹操的心態鬆懈了。漢中之戰前,曹操抽空還伐過孫權(濡須口之戰),他對孫權的重視程度遠超劉備。他寧可親征不成氣候的孫權,也不親征劉備,瞧不起劉備,這也是他丟失漢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Mer86


1.漢中對於劉備很重要,對曹操無關緊要。

漢中是益州北面抵禦曹魏的屏障,也是通往關中的門戶與通道。曹操征討張魯的時候,昏庸的劉璋就有唇亡齒寒之感,才請同宗劉備入益州,共同對抗漢中。 而漢中之戰前,劉備只擁有益州和部分荊州,拿下漢中作為戰略緩衝,是形勢所迫。

而對曹操來說,漢中到距京師洛陽比較遙遠,中間還有長安等阻隔,即便漢中不在了 ,也有長安作為京師的軍事樊籬,對曹操來說,不是好重要。

2.張飛的巴西之戰鼓舞了蜀軍的士氣。

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奪取了漢中,他欲一鼓作氣,拿下巴州。但由於後方有事,他回師鄴縣。留夏候淵駐守漢中,還讓張郃領軍有條件成熟時巴州諸郡。 這時,益州已為劉備所有,又佔據了荊州的一部分(南郡、零陵、武陵等),與東吳有了表面的和平,劉備就開始鼓搗把漢中曹軍趕走的事。

張郃是魏之名將,聽從曹操的囑託,率先南犯。巴西之戰揭開了序幕,張郃文武雙全,領兵奪取了巴東和巴西兩郡,這讓劉備心急如焚。他知道 如果宕渠再丟失,魏軍兵鋒就可以直指江州了(重慶),那整個巴州也就完了,巴州一完,成都將危在旦夕。

張飛臨危受命迎擊張郃,二張在宕渠相持五十餘日。最後張飛利用地形,使魏軍首尾不能相顧,一舉全殲張郃所部,張郃從小路逃走。張翼德大戰張郃取得巴西戰役勝利,暫時穩固了益州安全,也大大鼓舞了劉備軍事集團的士氣。


2. 正面戰場上,曹操不在。夏侯淵不是劉備的對手。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法正分析了蜀漢軍事集團的處境,力勸劉備拿下漢中。 劉備就開始了籌備漢中之戰。

初戰劉備失利, 首先,張飛與馬超這路主力兵馬出師受挫。而吳蘭和雷銅又在武都被曹洪擊敗。吳蘭和雷銅相繼戰死後,張飛和馬超陷入孤立,只得向漢中敗退。 劉備又派陳式去攻打徐晃,也鎩羽而歸。這樣,劉備不敢輕舉妄動了,專心屯守陽平關與夏候淵對峙。

相持數月後,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春,即公元219年,劉備主動放棄陽平關,南下渡過沔水,進駐了定軍山。劉備要居高臨下,以動制靜,來對付足智多謀的夏侯淵。夏侯淵見定軍山丟失,就聯合張郃奪取定軍山。 劉備以逸待勞,趁夜襲擊曹營張郃部。夏侯淵見張郃防守吃緊,便分兵去支援。黃忠趁機率軍衝擊兵力已空虛的夏侯淵。在猝不及防的狀態下,夏侯淵被黃忠斬殺。


3.曹操來時,戰局已經有利於劉備了,曹操不能力挽狂瀾。

儘管殺了夏候淵,但曹軍各營有曹洪張郃徐晃等名將坐鎮,並沒有忙亂。張郃集攏殘兵退守到陽平關,很快穩住了局勢。

曹操於率軍趕到前線,已是三月份了,曹操這次是從長安出斜谷奔赴漢中的,道路嶇騎難行,後勤物流已經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 又漢中易守難攻,劉備佔據了漢中有利地形,縱使曹操親自率軍來攻,也佔不到便宜,又曹營前線部隊的最高指揮官犧牲了,的士氣低落。所以,二軍處於 相持,曹操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4 漢水之戰趙雲取作用。

曹操一心想奪回漢中,預先囤積了大量的糧草,趙雲與黃忠兩人知曹營必有重兵守護,相約讓黃忠先去探虛實, 黃忠率前行,果然遭遭到曹軍的伏兵,趙雲及時救援,黃忠得以脫險。曹軍緊追兩人不放,趙雲退回營寨後,大開營門,曹軍怕營裡有埋伏,只得退軍,趙雲趁勢率部掩殺,曹軍慌忙撤退,趙雲取得了勝利。

連日征戰,曹軍沒有功勞有苦勞,關鍵是沒有佔到絲毫便宜,反而一再損兵折將,曹營人人思退。趙雲和黃忠在漢水取得了勝利後,曹操知道奪回漢中已經毫無希望了。如果再再相持下去,成本會增加,曹操便 放下面子,撤軍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兩個原因:一是逼不得已;二是主動放棄。

曹操拼了老命是可以拿下漢中的,但是他最終放棄了。

這不是因為曹操怯懦,而恰恰說明了曹操的高明,敗在了戰場卻贏在了戰略。

1.逼不得已,因為夏侯授首

夏侯淵和張郃都是猛將,所部五萬自是精兵,但是卻輸給了劉備。這是曹操沒有想到的。因為漢中較量中,曹操的優勢比較大。

第一個優勢是政治優勢,割據漢中的老大張魯,是向曹操投降的,他可不是向劉備投降的,所以這一仗曹操佔理。

第二個優勢是先發優勢,漢中之戰不是曹劉兩軍拼腳力、看誰先跑到漢中插旗,而是曹操大軍已經佔定了漢中,而且在主要關隘佈防了。

第三個優勢是蜀漢力弱,劉備剛剛拿下益州沒多久,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鞏固政權、整理內政、安撫益州士族,這都需要時間和精力。

但是,夏侯淵卻偏偏被劉備打敗了。

是不是如曹操所說:

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夏侯淵真得是白痴將軍嗎?不可能,這是曹操在推卸責任。因為夏侯淵在漢中幹劉備的時候,曹操就在關中待著,沒有及時支援,曹孟德輕敵了。

夏侯淵是因為修鹿角被幹死的嗎?這倒是事實,但也只能說這個身先士卒的將軍,運氣實在太差,不能說他就是白痴。

如果真是白痴,曹操也不會派他去守漢中。

那麼,關中之戰,夏侯淵為什麼敗了?

因為劉備玩命了。劉備進攻漢中的時候,號稱: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老爺們去打仗、老孃們運糧草。這是把整個益州都發動起來了,劉備非要拿下漢中不可。

所以,在戰略決心上,劉備已經勝了曹操。

所以,劉備打敗夏侯淵之後又逼退曹操,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2.主動放棄,因為重心內政

赤壁之戰前,曹操無年不戰,打完袁紹打烏桓、打完北方打南方、打完荊州打江東。但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就消停了很多,一些仗能不打就不打了、一些地能不佔就不佔了。

因為曹操要實施工作重心的轉移,由征伐到內政。

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轉變?

早些年征戰太多,中原以及北方雖然佔領,但是曹操的權力並未對這些地方進行有效插手和深刻介入。

另外就是赤壁之戰把曹操給打清醒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經形成,統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還有就是中原已經殘破非常,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進行修復。這就需要曹操把精力用在內政方面。

而且,這個工作也只能由曹操親自去做。別人不行,不是鎮不住的問題,而是曹操都不知道派誰去幹。因為世家豪門還在尊漢獻帝,而不是真心尊他曹孟德。

所以,赤壁之戰前,曹操是丞相;赤壁之戰後,曹操就是沒完沒了地給自己封官,先是公爵後是封王,目的就是要鞏固權力。

那這跟漢中之戰有多大關係?關係很大。

首先,即便佔領漢中,曹操也沒有能力進攻益州,漢中就沒有戰略前沿的價值。所以,對曹操而言,漢中只能守。

其次,漢中要牽涉很大的精力和物資。關中與漢中之間隔著秦嶺,這是最考驗曹軍後勤運輸的;益州與關中隔著大巴山,這是最考驗劉備後勤運輸的,但大巴山比秦嶺好走。所以,佔據漢中、守住漢中,曹操的成本極高。

曹操佔據漢中的結果:他要翻越秦嶺向漢中輸送物資,那麼漢中是前線戰場而關中是後勤基地,曹操要拿出整個關中支援漢中。那麼,關中就可能被漢中拖垮。

劉備佔據漢中的結果:劉備要翻越大巴山向漢中輸送物資,那麼漢中是前線基地,整個益州就是後勤基地,劉備要舉國對抗曹操。那麼,益州就可能被漢中拖垮。

劉備佔據漢中,曹操就可以拒守秦嶺,秦嶺成為關中防線,而秦嶺完全能夠擋得住劉備。原因就是秦嶺真得不好走,要是好走,諸葛亮和姜維北伐,早就突破了。

利弊權衡,曹操放棄漢中,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3.戰略格局,曹操碾壓劉備

劉備對曹操的評價是“能”,就是這個人非常厲害。諸葛亮對曹操的評價是“其用兵也、彷彿孫吳”,就是這個人太能打仗。

但是,曹操還是個戰略格局的高手。他主動放棄漢中,且遷走漢中十餘萬百姓,給劉備留下了一片狼藉。這就是把矛盾和負擔,全都甩給了劉備。而自己呢?曹操可以踏踏實實地用秦嶺大山擋住劉備對漢中覬覦,秦嶺足抵十萬大軍。

曹操如此,劉備呢?

劉備有逼不得已的原因。就是大巴山雖然難走,從成都向漢中輸送物資,也需要上千公里的路程,但是他必須拿下漢中。因為漢中是益州門戶。

然而,劉備並非完全沒得選,他還是可以做出戰略選擇的。這個涉及戰略選擇的問題就是:在哪裡定都。

劉備選擇成都,這等於是把自己封死在了巴蜀之地。從成都,無論是奔向荊州、還是奔向關中,都會遭遇到運輸成本的問題。打仗,部隊得走到前線、物資得送到前線,而從成都給運物資和部隊,都是非常貴的。

那劉備應該怎麼選呢?劉備應該更有雄心一點,定都重慶。重慶這個地方,不僅能夠支援漢中,而且也能夠支援荊州。如果劉備在這裡定都,關羽走麥城,就可能不會發生。

所以,在戰略格局的問題上,曹操碾壓劉備。


減水書生


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大軍從張魯手中奪取了漢中,曹操本有大好機會以漢中為據點得隴望蜀,但這時,後方許都出現了問題,他著急回去滅火,就先率師回了鄴縣,留下夏候淵為主將駐守漢中,並讓張郃有機會就進攻巴州諸郡。

這時已奪取益州的劉備一面穩固內部,梳理對益州的統治,一面在外交上作出妥協,以平分荊州之地(江夏、長沙、桂陽歸屬東吳,南郡、零陵、武陵歸屬西蜀)換得和孫權的和平,加強兩家的聯盟關係,以便集中力量應對漢中的曹軍。

巴西之戰,提前預熱漢中之戰

曹軍佔據漢中對於劉備來說,就如身邊臥了只兇猛的老虎,隨時都會張口對自己撕咬,而張郃就是這頭虎的利齒,張郃率先南下發動巴西戰役。由於劉備剛得益州不久,對巴州地區的軍事防禦還未有效展開,張郃乘勢領兵奪取了巴東和巴西兩郡,並將兩郡的百姓向漢中遷移,接著又率兵進攻宕渠、矇頭、蕩石。巴東巴西兩郡的丟失對於劉備來說,就如割斷益州的股臂一般。

如果宕渠再丟失,張郃兵鋒必將直指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那整個巴郡也就丟失了。如果巴郡再落入曹軍之手,劉備就只能困守在成都一帶,不但與荊州關羽的聯繫會被切斷,而且曹軍就會以江州為據點進攻成都,形勢對於劉備來說是非常危急。

臨危受命的張飛率兵迎擊張郃,兩軍在宕渠一線相持五十餘日。張飛見正面硬攻無法擊退張郃,便一面用兵繼續在正面虛張聲勢迷惑牽制張郃,一面暗中率一萬餘精兵出小道從中截斷張郃所部,利用山路狹窄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兩相夾擊,一舉全殲張郃所部。張郃最後只得捨棄馬匹徒步攀越山崖,帶著十多名部下從小路才得以逃走。

張飛取得巴西戰役的大勝,也破滅了曹軍進犯巴郡的企圖,穩固了益州安全。

漢中之戰

解除了巴郡之危後,雖然使益州暫時度過了險境,但是漢中的曹軍對於劉備始終如芒在背,時時威脅著益州的安危。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作為傑出的謀士,法正自然更是清楚漢中對於益州的重要性,他對劉備建言,勸他積極拿下漢中。

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偪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 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聽從了法正建議的劉備便積極籌備著漢中之戰,準備一舉拿下這塊益州屏障。

而曹軍當時的防線佈置是,夏侯淵和張郃駐守漢中,居中策應各軍,徐晃駐守馬鳴閣道,保障漢中與關中地區的通道安全,曹洪駐防武都郡一線,保障漢中的糧道安全,曹魏這邊都是名將坐鎮。

初戰劉備失利 劉備先派張飛、馬超、雷銅、吳蘭等人攻打下辯,為正式進攻漢中打好前哨戰。而自己則率軍屯守陽平關,準備與夏侯淵的主力會戰。

但是,張飛與馬超這路兵馬出師不利,吳蘭和雷銅在進攻武都時,被曹洪擊敗,吳蘭的部將任夔等人斬殺,吳蘭在敗退到陰平道時也被氐族人強端所殺。在吳蘭和雷銅相繼戰死後,張飛和馬超也無法立足,只得向漢中敗退。

劉備見張飛兵敗,又派陳式去攻打馬鳴閣道,意欲截斷漢中與許都的通道,卻又被徐晃擊敗。在接連主動出擊都遭受失敗後,劉備便不再輕舉妄動,專心屯守陽平關與夏候淵對峙,等待戰機。

漢中轉折之戰 定軍山 在兩軍相持數月後,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春,即公元219年,劉備謀勢先動,放棄陽平關,轉而南下渡過沔水,進駐定軍山,搶先佔據有利地形。定軍山山勢奇險,是戰略要衝之地,劉備以動制靜,以佔據定軍山來調動固守的夏侯淵。

果然,夏侯淵見定軍山丟失,只得放棄以前佈置好的防禦部署,聯合張郃率軍來奪取定軍山,並修築了大量外圍工事準備對定軍山進行圍困。

劉備趁夜襲擊曹營,先用火攻燒燬了曹軍設在外圍的鹿角防禦工事,同時又派精銳之兵輪番猛攻張郃,迫使夏侯淵派兵來救。夏侯淵果然中計,見張郃那邊防守吃緊,便分兵去救援。早得劉備吩咐的黃忠見夏侯淵這邊救援兵馬出發後,便依據定軍山的居高臨下衝擊兵力已空虛的夏侯淵。正率軍搶修被劉備焚燬的防禦工事的夏侯淵未料到黃忠會來襲擊,猝不及防之下被黃忠斬殺。主將戰死,曹軍失去了主心骨頓時潰敗,曹軍的益州刺史趙顒也被黃忠在此戰中所殺。

殺了夏候淵後,劉備從戰略上的被動頓時轉為主動,曹營此番也幸虧有名將坐鎮,在夏侯淵戰死後出現一陣慌亂後,前線將領積極推舉張郃暫領主帥一職,張郃集攏殘兵退守到陽平關止住了敗勢,積極組織防禦以防劉備的再度進攻。

曹操進軍猶豫貽誤時機 在劉備進攻漢中時,曹操其實就已在準備率軍救援夏侯淵。但由於進軍速度遲緩,直到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時,曹操才率軍趕到,以至夏侯淵被殺漢中丟失。這次曹操率軍從長官出斜谷奔赴漢中,一路嶇騎難行,為軍需後勤物質的輸送帶來巨大不便。

漢中的地勢險要,屬於易守難攻,在劉備佔據了漢中有利地勢後,即使是曹操親自率軍來攻,也佔不到什麼便宜,劉備可不是張魯之輩能相比,曹軍的幾次連番進攻都徒勞無功。久攻不下,曹營的士氣低落。

漢水之戰趙雲一身是膽 在兩軍處於相持階段時,黃忠和趙雲商議準備進攻曹營囤積糧草的重地,曹操由於一心想奪回漢中,而路途又不便運輸,就預先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兩人知曹營必有重兵守護,於是相約黃忠先率兵進攻以探虛實,若時間長了沒回,趙雲再去救援。

黃忠率部果然遭遭到曹軍的伏兵,幸得有趙雲及時救援才得以脫險,但曹軍卻緊追兩人不放,趙雲退回營寨後不但沒關營門,反而大開營門,故意虛張聲勢迷惑曹軍,曹軍怕營裡有埋伏也不敢攻營,只得退軍,趙雲見曹軍退卻,便率部從營裡衝出在後掩殺,曹軍原本就疑心趙雲有埋伏,這時見趙雲如此大膽又率軍衝殺出來,以為是真有伏兵,更是無心戀戰,都慌忙撤退,趙雲追殺一陣取得大勝。

無奈退軍 連日征戰,曹軍有勞無功,沒佔到絲毫便宜,反而在一些局部交戰中損兵折將,曹營已是人人思退。在漢水之戰中,又被趙雲和黃忠大勝一場,奪回漢中已經無望,曹操知道再相持下去,會遭受更大損失,只得無奈撤軍。

於是,漢中之戰最終以劉備取得勝利而結束,還趁勢派劉封、孟達攻取了東三郡(魏興、上庸、新城)。

結語

漢中之戰,基本薈集了三國時期劉曹兩方陣營裡的名將,像劉備陣營裡的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有都出陣,而曹營方面,夏侯淵、徐晃、曹洪、曹真、張郃也是悉數登場。

劉備拿下漢中,為日後拱衛西蜀數十年的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從北向南攻益州,必須要越翻險峻的秦嶺,而漢中據於秦嶺喉口,易守難攻,一旦沒有漢中的屏障,進攻方若以漢中為據點進攻益州,益州就很難防守。

曹操以強勢兵力卻丟失了漢中,一方面在於主將夏侯淵指揮失誤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曹操後方不穩固導致,許都的內亂。

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

許昌時不時的動盪,費了曹操不少心力。

劉備能取得漢中的勝利,主要因素在於曹操被掣肘的地方太多,先是許都大本營不穩,而孫權又在這期間圍攻合肥,所以,諸多因素造成曹操不能親臨漢中,只能委夏侯淵以重任,而夏侯淵卻又如何能與劉備抗衡?


飛越滄海新史觀


漢中之戰之所以劉氏集團取勝,主要原因是曹操當時掉以輕心,不在前線。


戰爭概述


漢中之戰是公元217年爆發,公元218年八月劉備親征漢中,才使得這場戰爭於公元219年五月結束。這場持續了兩年的戰爭,最後以劉備方獲勝。


戰爭伊始,曹操派遣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淵等人在漢中前線駐守,當然這些人在前期對於劉備的進攻還是起到了一定抵抗作用的。單單一個陽平關,劉備他們打了一年多才奪下來。

<strong>

公元219年2月,此時劉備還沒有奪得陽平關,於是他兵行險著,從金牛道向南渡漢水,再冒險翻越米倉山西北段,繞到陽平關的背後,駐紮在夏侯淵側翼定軍山,找夏侯淵決戰。


但是由於劉備他們的戰事補給線長達1000多里,補給困難,曹操覺得只要將劉備小部分軍隊打垮他們就會往回撤,可是誰知道劉備這次是鐵了心要拿下漢中。剛好這時候夏侯淵犯了致命錯誤,他和張郃在山下修鹿角,而張郃被攻打時,他又分兵過去支援,結果被黃忠斬殺,於是順利拿下陽平關。

曹操在這之前做什麼


公元217年漢中之戰爆發,二月,曹操率軍第三次攻打東吳濡須口,結果被周泰打敗,三月留夏侯悼、曹仁、張遼等屯居巢,自己退回北方。四月,漢獻帝在許昌詔令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依天子禮稱警蹕。十月,曹操在許昌封曹丕為為太子。


公元218年,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起兵誅曹操,曹操親往,夷三族。7月,漢中之戰膠著不化,於是親自前往,但是到了長安之後,就開始徵兵待發。

<strong>

直到公元218年3月,曹操才率眾趕到漢中前線,可惜此時戰事已經吃緊,來了之後沒到兩個月便全線撤退了。


曹操什麼時候來的,來了之後發生了什麼


公元219年3月,夏侯已死定軍山已丟,曹操此時才率軍趕到前線。可惜此時戰機已經錯失,劉備扭轉局勢,成為主動方。

<strong>

但是曹操因為一直待在長安,沒有充分準備,所以前線軍需物資不足,就只能從關中走褒水河道運糧過來,然後再運到定軍山和陽平關一線。可是劉備早就料到曹操肯定會走漢水逆流而上運輸糧草,於是就派遣趙雲和黃忠兩人在河道埋伏,切斷了曹魏的糧道。所以曹操軍心大亂。

<strong>

可是曹操為了穩定軍心,早日奪回失地,於是下令強攻關寨,但是劉備軍隊此時選擇死守,強攻不克,死傷慘重。

<strong>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月多之後,曹操堅持不下去了,再加上當時關羽和孫權分別在荊州和合肥兩地虎視眈眈。因此為了避免產生更大的損失,曹操下令撤軍,在劉備佔領漢中之前將其十多萬人口全部遷出漢中。最終劉備盡得漢中之地。

<strong>

總結

漢中之戰,雙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物力財力,但是前期曹氏集團還是佔據著巨大優勢,打得劉備這邊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戰事想持了一年多,直到劉備奪得定軍山之後,局勢開始轉變,最終贏得這場戰爭勝利。

<strong>

倘若曹操一開始就很重視這場戰爭,親自到前線指揮,或者當初攻打下漢中之後,不撤兵回許昌而是親自率軍繼續南下攻打巴蜀,說不定劉氏集團在那時就被滅了。

<strong>

可見漢中之戰這場戰爭,曹位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曹操掉以輕心,沒有及早上前線親自指揮。可惜歷史不能重來,倘若曹操早日到了前線,你覺得會發生什麼改變呢?


不住聊三國


漢中之戰是曹操與劉備為爭奪漢中地區而爆發的一場持戰爭,對於劉備來講,漢中之戰關係到他能否復興漢室大業,實在是他的生死之戰,所以此戰,劉備集團幾乎傾巢而出,除關羽鎮守荊州之外,所有文臣武將如諸葛亮,法正,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悉數亮相,可以說此時是劉備最為巔峰的時刻,曾經的織蓆販履之輩竟可以統率千軍萬馬與曹操列陣相對,這不得不讓人心生敬佩,而曹操方面也不落下風,夏侯淵,張郃,曹洪,曹真,曹休亦全部出戰,最終劉備戰勝曹操,奪取漢中地區,三國鼎立局勢已成。

如今來看,當年的這場大戰,曹操敗的實在太突然,畢竟論實力和當時的形勢,劉備遠不及曹操,當時雙方投入的兵力雖無史書詳細記載,但目前普遍的觀點是劉備十萬左右,而曹操則在二十萬左右,雙方兵力幾乎為一比二,如此一來很多人就很難理解曹操為何會敗,畢竟兵力佔據絕對優勢,且漢中早在劉備發兵之前就已經被曹操所佔,蜀中通往漢中的各大關隘也被曹軍嚴格掌控,在此情況下,劉備想奪取漢中非常難,可事情的結局往往就這麼的出乎意料,那麼曹操究竟敗在哪裡呢?小編下面來嘗試分析一下。

首先是曹操基於漢中的地理位置而引發的避戰心理

漢中之戰前,漢中地區本是張魯的地盤,後來曹操徵張魯,張魯投降,漢中這才落入曹操手中,可是漢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有多特殊呢,如今漢中和關中從行政劃分上來看同屬陝西省,但關中與漢中之間有秦嶺阻隔,雖同屬一省,但聯繫卻並不緊密,在交通發達的今天,兩地尚可往來日常,但在三國時期,關中和漢中完全就是兩個世界,曹操能如此順利的拿下漢中一來張魯勢弱,二來張魯與劉璋不和,曹操徵張魯時,劉備正討伐劉璋奪取西川,根本無暇顧及漢中,所以張魯去無可去,漢中之地只能落入曹操手中。

但是漢中對於曹操來說是一個非常難處理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為秦嶺所阻隔,曹操很難對漢中地區形成一個有效的控制,所以漢中地區對於曹操集團來說暫時還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地區。

還記得《三國演義》中楊修因何而死的嗎?

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

雖說只是演義,但“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句話不正是曹操當時對漢中地區的矛盾糾結之所在嗎?要了沒用,丟了又不甘心。

所以隨著戰爭時間的持續拉長,曹操更加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在漢中與劉備糾纏,白白消耗自身實力,因此最終退兵,將漢中讓給了劉備。關於此戰曹操敗的有多慘?除了折損夏侯淵這一大將之外,其實並沒有損失多少兵馬,《魏書》和《蜀書》對這場戰役結局的記載也都非常簡單

《魏書》曰“夏五月,引軍還長安”《蜀書》曰“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

兩國史書均不約而同的使用了“引軍還”三個字,這足以說明,曹操其實是不敗而退的,這也符合當時曹操對漢中地區可有可無的心理。

既然從心理上曹操覺得漢中其實是可以放棄的,那麼應該找一個什麼樣的藉口或者時機來退兵呢?這就牽扯到曹操退兵的第二個理由即大將夏侯淵之死。

夏侯淵之死

夏侯淵是曹魏上將,他的死給曹魏所帶來的震懾力是足夠大的,當時夏侯淵是鎮守漢中的主將,主將戰死,士氣自然低落。如果說定軍山之戰前,曹操還有力保漢中的想法的話,那麼定軍山之戰後,曹操更加覺得漢中就是一塊雞肋了,畢竟定軍山一戰,曹操看到了劉備誓奪漢中的決心,如果曹操力保漢中,那劉備一定會拼死一戰,此時劉備兵強馬壯,士氣正盛,雖然實力不如自己,但若真的打下去,即便劉備戰敗,自己也會損傷極大,在此之前,東吳已然在合肥蠢蠢欲動,荊州還有一個關羽,若此時與劉備兩敗俱傷,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夏侯淵死後,曹操便更加堅定了退兵的想法。

關於夏侯淵的死,這裡還有一點需要強調一下,有的人將夏侯淵之死歸結為他當初親自出營修復鹿角,其實這是不對的,當時劉備自金牛道出兵意圖先奪陽平關,後東進拿下漢中,而張郃與夏侯淵就鎮守在陽平關,陽平關北依秦嶺,南臨漢水,易守難攻,劉備無法攻取只能冒險南渡漢水到定軍山,意在從這裡突破陽平關,夏侯淵獲知後也趕到定軍山下安營紮寨企圖奪回定軍山,但劉備採用法正“聲東擊西”的計謀,分兵襲擊,當時張郃守東圍,夏侯淵守南圍,張郃最先抵擋不住,夏侯淵分兵支援張郃,而與此同時黃忠偷襲夏侯淵,這才導致夏侯淵的戰死。

所以,夏侯淵是面對劉備大軍的突然攻襲,力戰而亡的,當時形勢危急,夏侯淵兵力嚴重不足,只能親自上陣殺敵,而且他是因為分兵支援張郃,才導致黃忠有機可趁,如果說夏侯淵不分兵的話, 那麼死的就一定是張郃。

總之,定軍山一戰,是劉備的背水一戰,劉備出奇兵繞到定軍山,這是夏侯淵等人所意料不到的,再加上魏軍支援不利,夏侯淵戰敗則在情理之中,而非他本人指揮失當。

所以綜合來看,劉備此次是傾巢而出,勢要奪下漢中,而曹操則不想在這裡與劉備交戰消耗過多兵力,因此在夏侯淵戰死後,曹操退兵已成定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