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明雪
杨得出“宇称是不守恒的”,他却没告诉别人“宇称为啥不守恒”?那么这个这个结果就显得很“鸡肋”。还得把“宇称”还给上帝。于是“上帝是左撇子”又变成真理。
也就是说“宇称不守恒”只是发现钴元素的某种τ射线的镜像不和本身不对称。
这种大自然“不对称”现象多的很,发现这个仅仅是颠覆一个人的主观认知的过程而已。比如一个化妆照像过程中,按主观主义或现有哲学或科学理论认为物体与镜像是对称的,其实不“对称”。比如某人化妆照像时,把化妆镜放月球了,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眼睛看到自己镜像是需要1分钟左右,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该人看到自己像时,立马戴上一枚戒指,一分钟之内把把化妆镜里图像保存,作为她化妆的最后效果,那么这最后戴上的戒指还属于她自己吗?答案是不属于。因为根据化妆图像,她没有戒指,她永远是一分钟后才能得到戒指。这就是“宇称不守恒”。
辉歌49
特意下载了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的这篇关于宇称不守恒的论文来看,如下所示(受制于篇幅,只截取了第一张。原文如有需要,可留言)。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翻译为中文就是: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作者是T. D. Lee and C. N. Yang。即李政道和杨振宁。
不过,虽然李振道排名在杨振宁前面,但可以看出的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杨振宁!按照学术上的规则,是杨振宁对此篇文论负责。从投稿开始,杂志社联系的就是杨振宁。我们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杨振宁他们是1956年6月22投稿,到当年10月1日出版。刚好是我国国庆,还真实一份不错的祖国贺礼。投文章到出版过程中,文章会经历同行评审。所谓的同行评审就是把文章给同领域的其他科学家审稿,看这些审稿人是否同意发表,有没有修改意见。一般都会有修改意见,分为小修后发表,大修后发表,拒绝发表。如果文章要修改,那么杂志社就会把意见发给通向作者,由通向作者负责修改并把修改后的文章上传。无疑,杨振宁就是文章的负责者。
在国内,一般文章的通向作者才是文章的所有者,而且,文章的思路往往也是通讯作者提供的。所以,单从这篇文章来看,杨振宁对此文的贡献,可能要超过李政道,尽管李政道是第一作者。另外,此论文的发表,也要感谢那些审稿这篇文章的人,没有他们同意,这篇文章不可能发表。所以,基于上述原因,诺奖颁奖时,杨振宁排前面,李政道排后面似乎也情有可原。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发现宇宙不守恒之后,杨振宁还发现了许多重要物理规律。比如和自己学生一起发表的著名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个理论直接催生了好几个诺奖获得者,而且该理论已经被发展成为了标准模型,是现在除了引力没有统一外,作为接近万物理论的理论。但是李政道除了这篇论文外,就几乎没有什么值得说到的东西了。所以,相对于杨振宁,李政道的名气要小很多。
科学探秘频道
宇称不守恒的功劳实际上应该是两人平分的,不存在所谓的第一作者。
声誉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宇称不守恒是李政道的终点站,却是杨振宁的一个中转站。
宇称不守恒存在”第一作者“?
宇称不守恒其实是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合作做出来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第一作者的说法,如果真的存在,李政道根本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第一作者身份,因为这差别其实很大。实际上,在诺贝尔奖颁奖之前,杨振宁和李政道商量,希望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李政道不愿意,后来在杨振宁和他夫人的反复要求下,才改过来的。原本应该是按照国际惯例来排的,也就是李政道的“L"应该排在杨振宁"Y"的前面。(这个说法来自于李政道自己的说词,网上都可以查到出处;杨振宁对此并没有发表过看法)
李政道为什么声誉没有杨振宁大?
其实简单来说,那就是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更大。杨振宁除了宇称不守恒之外,还有杨米尔斯理论,杨巴斯特方程等10多个科学成果,而且在很多领域都有成果。
可以说,在近代的物理学领域,他可以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是绝对的顶级科学家。
而李政道则相反,在宇称不守恒之后,他没有拿出杰出的科学成果。所以,宇称不守恒更像是李政道学术生涯的终点。
而科学领域其实是看科学成就高低的,科学成就越高,声誉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杨振宁的声誉要远高于李政道的原因。
钟铭聊科学
前几天看了一个消息,说是钢琴家郎朗结婚,本来是大喜的事,值得祝贺,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却认为女方是下嫁,以女方的条件,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云云。
这批人还顺带着贬低嘲笑了一下中国男人。当然,据说,这部分人主要是中华田园女权者。
说这个事,想表达什么呢,就是中国人真的很喜欢因为简单的个人好恶,然后肆意地恶意地评论、评价别人。
如果杨振宁不是娶了翁女士,并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我觉得至少有9亿中国人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更别说他在科技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为中国做的巨大贡献。
人云亦云,毫无主见,随大流,基础材料都不看一眼,就恶语相向,当然,他们也可能一点都看不懂,哪怕是最基础的物理学常识都没有。
反过来,国际上对杨本人及其取得的成就,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不单是诺奖。
其实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能明白杨的水平,你看看他的学术成就,是出现在小学课本,还是中学课本,或是大学课本。这就像牛顿爵士的东西,三百年前,有几个人能看得懂?
回到这个话题,李杨二人获奖的时候,杨还非常年轻,获奖后两个人的声誉应该也差不多。但事物是在变化的,杨在后期又出了很多成就,甚至远高于宇称不守恒。他的声誉,不是单单来自一次试诺奖,而是在数十年间做出的大量理论发现,以及他影响的一大批人。
拾字接头
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合作写了一篇名为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守恒问题的论文而共同摘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两人都很年轻,但是此后两人的发展,可谓是大不相同。
其实当初的这篇论文,第一作者是李政道,不过可能让很多人有所误解的是,把李政道的名字排在前面并不是代表着李政道所做出的贡献要强于杨振宁,根据某种说法,李政道的名字之所以排在前面是因为他的姓的首字母L是排在杨振宁的姓的首字母Y的前面,所以按照姓氏字母排序的先后顺序,杨振宁自然而然排在了李政道的后面。
但是排在后面就意味着杨振宁对于这一篇论文的贡献不如李政道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仔细看看当初的那篇论文,通讯作者是杨振宁,也就是说,在论文寄到出版社到出版社同意发表这篇论文之前,如果出版社认为这篇论文可以发表并且让论文作者进行一些完善的话,那么出版社都得跟杨振宁交通,论文需要做出完善的地方,也都是由杨振宁完成,所以你还觉得杨振宁的贡献比不上李政道吗?而且一般而言,论文的思路也是由通讯作者提供的,所以你觉得,到底是谁贡献得多呢?
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如果当初李政道和杨振宁没有合作,或许他们两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这一篇论文,他们两人的合作无疑是成功的而且幸运的,因为论文发表之后不久,宇称不守恒定律就被实验所证实,于是两人次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还是极为罕见的。在合作完这一次论文之后,两人再无合作,甚至两人现在分道扬镳,谁也不待见谁。
两人的名气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其实不应该通过一篇论文来反映,因为这一篇论文虽然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如果他们一生中只有这一个贡献的话,那么很快也会被人们所遗忘。李政道之所以后来名气比不上杨振宁,那是因为他除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之外,往后的余生,几乎少有贡献,不说超越这个了,就连是跟这个不相上下的贡献也一个拿不出来。而反观杨振宁,纵观其一生,宇称不守恒定律只能算是他的二流贡献,他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杨——米尔斯场论,这个可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因为它可是量子场论的理论基本框架。
杨振宁一生贡献颇丰,以至于美国氢弹之父泰勒都说杨振宁应该再得一次诺贝尔奖。再看看李政道,他就像是昙花一现一样,虽然起点很高,但是后劲不足,终究难以与杨振宁比肩。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性格大为不同,杨振宁比较外向,社交活动频繁,但是李政道却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了,不怎么参加社会活动。总而言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声誉,李政道都不如杨振宁,但是却一点也不冤。
镜像科普
知道为什么李不跟杨玩了吗?一个实在做学术,一个善于推销自己!才品成就了李扬,人品成就了小翁
幽兰居士194
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个在1956年年的时候共同发表了证明宇宙不守恒的相关论文,在时隔一年之后的1957年,两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在这么短的时间能能评上诺贝尔奖,是非常罕见的,获奖地点虽然在美国,但是也不能掩盖两个是华人的事实,虽然说两个人加入了美国国籍,而杨振宁在2002年的时候恢复了中国国籍,也就是说他给中国人带回来了第一座诺贝尔奖。
在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开始恶化,原因就是起因于诺贝尔奖上面,两个人因为论文的落款名字位置前后发生了裂痕,从此两个人关系开始破裂,从此老死不相往来,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杨振宁和李政道先后多次回国对中国的物理教育研究方面做出了大贡献,而在八十年代的广州,国家一些领导人也试图从中间撮合两人和好。
两个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共同发表论文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杨振宁的声誉和名望远远超过了李政道,而诺贝尔奖的宇宙不守恒的成果其实李政道的功劳更大一些,但是为什么在国际上面物理界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认为杨振宁是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二并没有把李政道放在这样的高度。
李政道一生的最高成就就是宇宙不守恒,而杨振宁不只是在宇宙不守恒上有成就,还有在其他很多理论上面的成就影响着世界,最著名的就是杨米尔斯理论,这个理论厉害到什么程度呢,这个理论奠定了二十世纪后半段到现在的物理研究发展的轨迹,也就是说现在的许多物理研究发展都建立在这个理论上面,而还没有人提出质疑。
这就是为什么李政道和杨振宁同时获得诺贝尔奖而李政道不如杨振宁名气大的原因,就好比诺贝尔奖是一份100分的试卷,李政道和杨振宁都获得了一百分,而李政道的一百分是能力只能拿到100分,而杨振宁得到100分是因为试卷只有100分,虽然都是100分,但是里面的差别可是非常大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李政道不伟大,而是李政道能拿到诺贝尔奖就证明了他的伟大,但是杨振宁更厉害而已。
世界上为什么都公认杨振宁的成就高于李政道,虽然诺贝尔奖的理论主要来自于李政道,原因在于世界认可杨振宁并不是因为宇宙不守恒获得的诺贝尔奖,而是认可他的诺贝尔奖之外的成就贡献,杨米尔斯理论才是世界认可杨振宁的主要原因,这个跟他的诺贝尔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人获得诺贝尔奖是上限,有些人获得诺贝尔奖是下限,区别很大的,如果你知道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造就出来了六位诺贝尔奖你就不怀疑杨振宁为什么那么受到追捧了。
无法超越的足迹
从现在人们常识认知中,听到杨振宁的声音要比李政道多的多,很多一部分都是知道杨振宁后才知道有李政道这个人的,那要说在物理学上杰出贡献这方面,杨振宁确实要比李政道厉害点,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二个人都很牛。
那为啥李政道声誉影响要低于杨振宁呢?
科学领域
在科学领域范畴上说,二个人在物理学上贡献的理论都很伟大,二人在1956年一起提出了“守称不守恒”理论,并且在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在物理学界当时来说可以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尴尬的是在这之后李政道在物理学上并没有更为突出的成就,而杨振宁可谓是趁热打铁,在1967年提出杨—Baxter方程,一直到1975年发布了“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的论文 ,在这之间可谓每个一年或者二年都会提出一个震撼理论影响着物理学界跟数学界(物理牛的人数学也很牛,这个是肯定的);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守称不守恒理论对李政道来说摸索到了尽头,而对杨振宁来说才真正打开了在物理学界大门,后面的繁花似锦变得理所应当;
个人生活上
在现在这个流量社会,不管是什么人,有负面新闻或者炒作那肯定“红得快”(可能臭名昭著,也可能流芳百世);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明星一样,不弄点绯闻都感觉不知道自己是明星似的;而在李政道跟杨振宁的生活上,二个人可谓完全不一样;
(1)国籍问题
李政道现在为止依然是美籍,而杨振宁从中国变更到美籍在到现在的中国籍,这种变化给很多人带来了吐槽点,认为年前没给中国做贡献,反而老了到中国养老。
(2)个人情感
李政道可谓是钟爱一生,而杨振宁在结发妻子逝世后又再娶了现任妻子翁帆,很多人喷杨振宁婚姻上年龄的差距太大;
(3)观点与众不同
在最近杨振宁就中国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认为当前中国时机不够成熟,应该在等一等,引起很多学者不认同,觉得阻碍了中国在微观粒子学上的进步;
从上面说的这些事,并不刻意诋毁或者污言伤害,只是通过说的事情可以侧面反映出在这些事情的流量上对比,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差距也很大;可这种差距有时候也是好事,其实很多时候并不能以一个人的声誉大小论英雄,相对科研学术来说,我觉得李政道和杨振宁都很了不起,就像考试一样,考试分数高不代表以后成就就高(我是这么认为的).
蜗牛科学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杨振宁先生及其研究成果和对世界的影响有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杨老的理论太过高深,他的工作大量的科学家都理解不了,遑论普通老百姓。但关于杨振宁先生对人类科学进步的突出贡献,我们老百姓却是可以了解的,事实上也应该有个基本的了解。
毫无疑问,杨振宁先生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科学家。
一方面,杨振宁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职业高度,年纪轻轻就拿下了诺贝尔奖,在物理学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另一方面,因为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又长年遭受道德的诘难和周围异样的目光。
杨老在科学上的地位到底如何?
总的来说杨老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中排前20基本没有争议,争议最大的是能否排进史上前五,甚至前三。牛爵爷、爱神前二没问题,但之后还有麦克斯韦、狄拉克这种大牛的存在。
l 丁肇中先生评价杨振宁:“中国人在国际科学上有建立不朽功勋者乃由杨振宁开始”;
l 夸克之父莫里·盖尔曼称杨振宁为当时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不亚于爱因斯坦;
l 2000年
Nature评选过去1000年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是健在的唯一一个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l 1997年日本《かがくしゃ》将杨振宁列为第11位;
l 1999年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将杨振宁列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学家之一;
l Albert在科普随笔《弦论能否在低能态验证》里,认为杨振宁可排古今最重要的10位科学家之一;
l 弗里曼·戴森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界物理学最卓越的设计师;
l 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可以算为全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老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众多,尤其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场论和凝聚态物理领域,都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且是fundamental层面的。下面列举杨老最主要的几个里程碑性的贡献。
l 弱作用宇称不守恒(诺贝尔奖工作)
l Yang-Mills非交换规范场理论(弱电统一的基础理论)
l 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
l 非对角长程序(凝聚态物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l 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把微分拓扑引入物理学)
l Lee-Yang单圆定理(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
l 2D lsing mode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l 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远见的理论,50多年后才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1957年,时年35岁的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理论杨老的贡献是最大的,诺贝尔奖他当之无愧,但这在他所有里程碑式的贡献中只排第二。
杨老排第一的贡献是Yang-Mills规范场理论,这是整个离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标准模型的两大部分电弱统一模型和量子色动力学(QCD)都是靠Yang-Mills规范场理论建立起来的。
标准理模型的建立已经成全了7次诺奖,2013年Peter W. Higgs获奖是最近一次。按理,再给杨老几次诺奖都不为过。
1955 年 4 月 18 日,爱因斯坦去世,他耗费半生精力研究的统一场论(Unified Field Theory)以失败告终。杨老的规范场却完成了统一场论的四分之三!
世人望尘莫及的诺贝尔奖只是杨振宁年轻时的一个小成就,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的荣光,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可以说,杨老是当之无愧的华人最伟大的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之一。基于对科学的尊崇和对科学家的敬畏,我们需要珍惜、敬畏这样一个天才。毕竟,他在科学中的伟大是历史级别的伟大。
综上,楼主的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回答。
太极熊家庭实验室
在近代所有的杰出物理学家之中,杨振宁教授有一个出类拔萃的长处——数学特别好,如果不是从事了物理学研究的话,杨振宁教授完全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有了这个长处,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杨振宁要比李政道的成就高很多了。因为,任何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终究都是要转化为数学公式的。再伟大的思想,也得有一种脚踏实地的论述吧?而数学公式,就是落实物理研究成果的具体途径。
所以,物理、数学,两项全能的杨振宁教授能与很多物理学家合作,取得一个又一个诺奖级的重大研究成果。但是,离开杨振宁之后的李政道教授,再也没有取得过诺奖级的成果了。至于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称不守恒”研究成果,杨、李具体谁的贡献更大?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