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之間,越來越疏遠了

這些年,你是不是越來越感覺到親戚之間變得陌生了?並不是你不認識親戚了,而是你和親戚之間,共同語言少了,互相幫助少了,有的親戚已經看透了,覺得可有可無了。

有時候,去參加親戚家的喜宴,多半是送個紅包,然後隨便寒暄幾句,吃完飯,匆匆忙忙就離開了。記得以前,在老家辦喜事,大家熱熱鬧鬧吃幾天,還在親戚家住幾個晚上。一些表哥表姐,都在一起玩,好像是親兄妹一樣。

以前,放暑假的時候,也會去親戚家住幾天,享受“度假時光”,當然親戚家的孩子,也會來自己家裡住幾天,互相走動,也講究“禮尚往來”。遇到農忙的時間,很多親戚都會互相幫忙,插秧、割稻子,誰家辦喜事,很多親戚就提前幾天到了,幫忙準備東西。

現在的親戚,慢慢進城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生活節奏也更快了,但是利益看得更重要了。親戚之間的交往,越來越疏遠了。

親戚之間,越來越疏遠了

1.親戚就是某種儀式上必須到場的人。

有人說:“親戚就是某種儀式上必須到場的人。”比方說,誰家嫁女了,要辦酒席,就請來七大姑、八大姨、九大爺、還有舅舅、伯伯等,當然,親戚們也願意湊熱鬧,有的親戚,在某種酒席上,必須坐在上席的位置,如果沒有來,是會遭人嫌棄的。

現在的紅白喜事,多半是在城裡的酒店辦,大家吃一頓飯,就各自回家了,也沒有坐在一起聊天的熱鬧,也不能一起在曬穀坪上喝茶。一方面是場地有限,一方面是大部分的親戚都是開車來的,一會功夫就回家去了。一些老一輩的親戚,願意多聊一會,但是年輕人不願意,他們要趕著上班,會催促自己的父母儘快離開,不能耽誤了賺錢。

一些傳統的儀式,越來越簡化。比方說,在我們老家,辦結婚酒要三天時間,第一天是嫁女酒,第二天是結婚酒,第三天是回門酒,所有的親戚,熱熱鬧鬧度過三天,像過年一樣。現在辦結婚酒,就是一起吃一頓飯,在酒店裡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請個主持人講幾句話,有的親戚,在儀式都沒有結束的時候,就吃完飯,離開了,新郎新娘走過來敬酒的機會都沒有。

親戚之間的關係體現某種儀式上,但是這樣的儀式感也淡化了。儀式越簡單,親戚交往越不熱鬧,慢慢就疏遠了。

親戚之間,越來越疏遠了

2.過年時,走親戚也是“走馬觀花”。

以前過年,走親戚的時間要五六天,或者十來天。有的親戚,和家裡的距離很遠,但是我們走路都要去拜年。一年到頭,不去親戚家看看,就不放心,感覺失去禮節。

我的大姑距離我家五十多里路,走路要走大半天,但是我小的時候,每年都會去拜年,還在大姑家住兩天。大姑家常常是“客滿為患”,遠方的親戚來了,都要住下來,每餐都要擺兩桌。大人們喝酒聊天,小孩子吵吵鬧鬧,到處放鞭炮,好不熱鬧。現在,大姑一直住在農村,但是過年的時候,親戚們都不會去了,覺得路程太遠了,很麻煩。大姑的兒女回家,也是開著小車來,吃一頓飯,就開著小車回城了。

在城裡的親戚,現在走親戚都是一上午就走訪好幾戶人家,一天就拜訪了所有的長輩,大家互相送禮,但沒有時間閒聊。還有的親戚,就是互相發微信紅包,連拜年的程序都省去了。過年的時候,親戚微信群,倒是很熱鬧,大家搶紅包,發祝福,聊天。

“走馬觀花”式的親戚交往,讓親戚之間的瞭解更少了,因為彼此不夠了解,坐在一起也覺得尷尬,索性就不來往了。尤其是一些年輕人,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根本就沒有過年走親戚的打算。

親戚之間,越來越疏遠了

3.有些親戚,已經沒有來往了,也不想來往了。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有的親戚,你也不想交往了。比方說,非常勢利眼的親戚,看到誰家有錢有勢就去巴結,誰家窮一點點,就愛理不理,你要是去借錢,他一定會回絕你,還說一些看不起你的話。

有的親戚,你和他交往的時候,他就是說閒話,東家長西家短,挑撥是非。你聽了之後,感覺親戚之間的矛盾太多了,你就不想去“攙和”了。有的親戚,在你有錢的時候,他就來給你拜年,如果你過幾年變窮了,他就消失不見了,互相之間沒有聯繫了。有的親戚,他們家裡很有錢,但是你去了他們家拜年,他們反而會看不起你,把最差的食品拿出了,對待你這個“窮人”。

還有一些親戚,是一種“假客氣”,當面對你笑嘻嘻,但是他實際是“見不得你好”,暗中還搗鬼,破壞你的事業發展,挑撥你和其他親戚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親戚,很虛偽,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充其量就是一個熟人而已,真的希望一個都沒有。

俗話說:“親不親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但總有一些親戚不會把你當一家人,你也會拒絕和某些親戚來往,最後互相來往的親戚少了,真誠幫助的親戚就更少了。

生活中,親戚就是親戚;親戚僅僅是親戚。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