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對微信視頻號不同的頁面設計進行了梳理分析,展示了微信視頻號的現狀並對其未來發展進行了暢想。
“從產品的角度,來分析一個第一版的產物,僅僅是管中窺豹。”
如上文所言,分析這個內測版的視頻號,僅僅只是從一個側面來聊聊現在的它是什麼樣子,以及未來的它可能是個什麼樣子而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一、視頻號今生
在這部分中,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號現在的模樣,我會從自己的角度來暢想它的設計意圖與改進方向,純主觀。
1. 入口
有兩點可以引起注意:
①視頻號的入口設置在“發現”頁的朋友圈之下,其入口相對來說優先級較高,與朋友圈平級。
②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如果想要玩視頻號,需要在一個新的入口進行操作,用戶需要重新培育使用習慣,前期的冷啟動需要一個引爆點,比如“跳一跳”之於小遊戲,且後期需要形成社區生態。
2. 內容展示頁
對於這個頁面,目前由於是內測階段,其展示相對粗糙,其展現形式呈現出既不同於抖音的單列全屏沉浸式,也不同於快手的雙列點選,而是更像ins類產品的按時間順序的單列展示形式,相比於抖音,不夠沉浸,相比於快手,用戶選擇單一,其優勢可能在於保證了一定沉浸體驗的同時,對評論等內容進行一定展示,鼓勵用戶進行交互。
對於現在展現出來的產品形態,我有如下幾點發現與思考:
關於推薦機制:初次進入10個內容,7個是朋友點贊過,推測目前以社交推薦為主,算法推薦為輔(ps:今早點進去看更新內容新增了很多未關注的,感覺前期可能沒有很明確的推薦機制,或者在冷啟動階段,社交推薦內容過少的時候算法推薦進行更多幹預);
關於內容展現形式:內容展示為圖片/視頻+文字形式,文字展現在圖片/視頻之下,有字數限制,單個內容佔據大半個版面,但不可通過點擊等操作實現全屏展現,如果內容是視頻,會自動播放,不可暫停,切換到下一個內容之後,如果上一個內容是視頻,再返回會從頭播放;
關於交互形式:雙擊實現的是點贊功能,長按內容無作用,展示會有朋友贊過數量,但不會展現哪個朋友贊過,切斷了更深層次社交的可能性;
3. 評論頁
(1)評論在左下角,點開是遮擋內容卡片式的展現,展現順序優先級目前是是作者贊過>作者沒贊,在此基礎上遵從點贊數量與評論時間的順序進行排列。
(2)用戶可以對評論點贊or評論,展現形式是原評論內容+對評論內容回覆組合形式,同樣按照上述邏輯排列。
(3)評論與朋友圈類似,不支持圖片評論。
4. 個人展示頁
(1)個人頁展現是卡片式,一行展示兩個視頻,滑動展示餘下內容,沒有搜索功能。
(2)從個人頁點擊某個內容之後,滑動展現該個人創作的所有內容。
(3)用戶在“…”處可實現操作僅為推薦給朋友(分享給個人or群的方式),以及投訴(投訴陳列了多個理由,必須選擇並提供圖片or文字證明才可進行)。
5. 更多頁
在這個頁面中,主要分為兩列,上列主要提供分享功能,下列是提供對於內容不感興趣的負向操作功能。
目前分享僅限於微信生態,朋友or朋友圈or收藏。
對於“不感興趣”功能,目前支持對於單個內容的不感興趣,以及對於作者的不感興趣,其入口埋得較深,推測官方不太鼓勵用戶進行該操作。
6. 分享展示形式
這是我分享到群的展現形式,其形式類似於底部多了一個“視頻號名片”的微信名片,點擊進去是視頻號個人展示頁。
二、視頻號未來預測
通過在上一部分的闡述,相信大家對於視頻號現在的形態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們發散一下,聊聊未來的視頻號的形態和發展。
目前來看,我覺得視頻號的存在意義主要是將內容創作的權利交還到普通用戶身上了,但是短內容的形式,微信選擇完全從圖片和視頻作為切入口,而不能發佈單獨的文字,這樣子發佈短視頻的學習成本還是較高。
設想一:快手和抖音都推出了自己的視頻剪輯工具,微信將來可能要通過推出相應視頻剪輯工具來降低視頻創作門檻。
目前對於內容的可操作性維度較少。
設想二:視頻號內容會加入“長按”功能,通過長按實現不喜歡或者其他操作,同時新增圖片視頻全屏展示功能,提高沉浸體驗感。
目前視頻號內容與微信其他生態內容基本沒有打通。
設想三:短內容並不具備很強的社交連接屬性,所以我覺得短內容會愈加起到為長內容引流的作用,作為微信內容生態的補充,增強內容創作者(包括公眾號創作者等)與普通用戶的連接。
隨著內容生態的補全,我產生了這樣的疑惑:短視頻來了,直播還會遠嗎?
設想四:我覺得現在微信還不會做直播,直播分為秀場直播、遊戲直播、泛娛樂直播、資訊直播、購物直播,在微信的生態中,無論做哪種直播現在都會顯得不倫不類,熟人社交的生態不適合直播的形式。
閱讀更多 墨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