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週末帶著3歲的女兒去濱海公園看花海。走在公園的紅磚路上,女兒被路邊的落葉吸引了。開始撿地上的落葉,我們便停下來,任由女兒去撿。

起初我分享著女兒的好奇心,和孩子一起撿落葉。但今天驅車來公園的目的是看花海,撿樹葉耽誤了挺長時間,我便催促女兒先去看花海。

女兒似乎對落葉特別有興趣,不斷對比撿到的樹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女兒反對我的提議,她還要撿更多的落葉。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幾次與女兒溝通無果後,我開始不耐煩,我想強行抱孩子去花海那邊。女兒的反抗讓我突然意識到,孩子不願意離開,說明她現在對撿落葉更有興趣。

我之所以心生怒氣,是我覺得孩子打亂了我的安排。同時我主觀地替孩子做決定,認為花海比落葉更值得看。但我忘記了,帶孩子來公園的目的,是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我不能強硬的讓孩子跟著我的意願走,我需要丟掉我的不耐煩,耐心地等待孩子撿落葉,這裡有她最純粹的興趣。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孩子從不缺少父母的愛,每位父母都在盡最大的努力,力求給孩子最好的。缺少耐心才是作為父母的普遍現象。我們的節奏被迫打亂,孩子沒按我們善意安排行進,我們就會心生怨氣。

我們需要明白大自然有她的節奏,孩子的生長一樣有她的節奏。即使有時是混亂的,我們也需要按照孩子的節奏,我們需要耐心等待。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我們打算養育孩子之前,就明白對待孩子要有耐心,需要分出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孩子身上,但直到我們真正投入到父母這個角色中,我們才真正意識到:父母需要極大的耐心。

理論上我們明白,要耐心地去接受孩子的節奏,但生活實踐中,混亂會逼得我們不耐煩,不斷地去幹擾孩子。

耐心,不是要我們去忍受孩子,而是要去反思我們的行為,接受孩子的節奏。讓我們進入心平氣和的狀態。感受到:耐心,是對時間完全不同的感知方式;耐心,是更有效率的愛。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1、反思我們的行為,去觀察孩子

3歲的女兒喜歡滑滑梯,但她害怕從高處滑下來。每次都是從底部向上爬幾步,然後享受從低處緩慢下滑。傍晚來玩的小朋友多了,看著其他小朋友快速從頂部滑下來。女兒自覺地退到旁邊,等待滑梯空閒的間隙,重新爬上幾步滑下來。隨著孩子的增多,女兒只能眼睜睜的在旁邊看著,其他小朋友歡快地從高處滑下。

看著女兒徒勞地等待,我感受到自己的焦躁和不安,覺得孩子受委屈了,想把孩子抱到別處玩。但女兒靜靜在滑梯旁等待,讓我開始反思,是孩子想要離開,還是我想要孩子換個地方。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我們意識到我又缺少耐心了,孩子安靜地看著其他小朋友玩,並沒有急躁生氣。也許此時她正在學習其他孩子的動作。正在從同齡小朋友那獲取,從高處下滑的勇氣。

我需要丟掉我的不耐煩,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生活本就是充滿不確定性,孩子就是有各種可能。我要反思自己,去認識大自然的接受,孩子成長的節奏。

耐心不需要刻意去迎合孩子,只需要反思我們的行為,用孩子的方式去觀察,等待孩子是,享受時間前進,而不是祈禱時間快速跳躍。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2、給孩子預留時間,是更有效率的愛

週末帶女兒去電影院看動畫片,臨出門時女兒的各種瑣事接踵而來,喝水、臭臭、繫鞋帶、帶心愛的玩具。”快點,還要我等多久”,由於擔心錯過電影開播時間,便開始催促女兒。急躁的情緒,讓女兒感到不安,孩子開始哭鬧不配合。

衝突不斷的升級,我們在慌忙中趕到電影院,還是遲到了半小時,我與女兒在各自的怨氣中,草草的看完後半部動畫片。也許我給女兒預留10分鐘準備的時間,我就可以耐心地等待女兒出門,輕鬆悠閒地陪女兒看一部動畫片,享受親密的親子時光。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沒有耐心地根源在於,我們默認孩子能跟上我們的節奏。而事實是3-6歲的孩子,不可能有太好的條理性。對於有時間限定的親子活動,我們要預留出充足的時間,給孩子做準備和緩衝。

生活本來就是未知的,更別提正在照顧幼兒的父母,我們要接受孩子帶來的混亂和不連續,唯有儘可能的預留出彈性的時間給孩子,才能讓我們擁有耐心,不至於讓你措手不及。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3、接受孩子的節奏,才能耐心地品味陪伴孩子成長的愉悅

女兒經常會讓我一遍遍的讀同一本繪本,有時甚至會讓我重複讀同一個頁。孩子從出生到6歲,似乎就是在不斷的重複中成長。一遍遍的躲貓貓,一次次扔掉撿起的玩具,推倒疊高的積木重新疊。

每次遊戲結束之後,總能聽到孩子興奮地喊道:“再來一次!”前面幾次我們會覺得孩子很可愛,隨著重複次數增多,我們的耐心在一次次的重複中消耗,開始感到疲倦和厭煩。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我們放棄直達目的的慾望,去接受孩子的節奏。認識重複是孩子學習的過程,重複是孩子對事物感興趣,反覆學習、理解、吸收的過程。

接受孩子的節奏,而不僅僅把陪伴孩子,當成是父母養育孩子的一種責任。陪伴孩子是和孩子共同成長,這意味著陪伴孩子不是在一個慢動作的世界裡,不會讓人感到無比煎熬,而是愉快的感受時間始終存在,並在其中自由地徜徉。


“快點,還要我等多久”媽媽忍不住催孩子,你試試這3個方法


養育孩子面對的普遍狀況:重複說同一件事;時常被孩子打斷;調整自己去適應孩子的節奏;接受無序和混亂;放棄我們自己的計劃。

學會去反思、接受孩子的節奏,給孩子一點時間,也許你就是發現你身上新的能力--耐心。而耐心是我們養育孩子最基本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