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做媽媽不久的我有一段時間非常焦慮。焦慮於宥寶有一陣子他什麼都想往嘴裡塞。首先是手,然後是玩具,再之後就是他能看見,並且拿到手裡的幾乎所有東西。
起初有段時間宥寶對於吃手錶現得又“痴迷”又“執著”。吃不到還會生氣,懊惱甚至發脾氣。家裡長輩也提出了老一輩的很多解決方法,比如,“手指上抹黃連水”、“用手絹把手指裹起來”、“打手”等等。出於受過現代育兒理念薰陶過的本能,我拒絕了這些建議,開始了查資料。最後“口腔敏感期”和“兒童敏感期”這兩個詞映入眼簾。
今天我就跟大家八一八“兒童敏感期”。
兒童敏感期,是由蒙特梭利,對,這位大名鼎鼎的兒童教育專家,提出的。在她所著的《童年的秘密》中,提出了5個敏感期的概念:秩序的敏感期、口手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社會性的敏感期、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我們國家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老師,經過20年的對上千兒童的觀察,形成了敏感期的理論系統,並將一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帶給了我們的家長。
兒童敏感期通常發生於0-6歲的兒童,而且也不僅僅侷限於0-6歲。如果兒童敏感期不被破壞,可以再延長6年,也就是幾乎整個童年時期。書中提到的兒童會經歷的敏感期以及大概的時間如下:
- 0歲-2歲
視覺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空間敏感期;細小事物;秩序;模仿;自我意識;審美;分享成長。
- 2.5歲-3歲
概念的建立;自我意識產生;秩序;分享成長
- 3歲—4歲
執拗;壘高;色彩;語言;詛咒;追求完美;剪、貼、塗;藏、佔有慾;邏輯思維;繪畫;延續秩序;人際關係;分享成長。
- 4歲-5歲
出生;情感;人際關係;婚姻;審美;數學概念;身份確認;性別;音樂;繪畫;符號;分享成長
- 5歲-6歲
婚姻;書寫;數學邏輯;社會性趣;動植物、實驗、收集;延續交往;分享成長
看到我以上羅列的敏感期,應該不難發現,相同的敏感期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重複出現。這種螺旋狀的敏感期有很多,這些都是兒童從1歲到12歲不斷出現的,只是深度和廣度會不同。具體關於敏感期內容的具體介紹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看書。
當敏感期到來時,孩子通常會出現一些讓大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或者非常“痴迷”於一些事情。比如像宥寶一樣,見啥吃啥。把“嘴巴”當“眼睛”,通過吃來認識事物。有的寶寶在一段時間手裡總會去握住一些東西,比如小筆芯、小木錘、小紙片、小線頭。有的寶寶吃輔食的時候會突然搶大人的勺子。還有的寶寶有一段時間會按照他自己的秩序做一些事情。比如,堅持爸爸只能睡床的左邊、一定要先穿襪子再穿褲子之類的……
敏感期的特徵在於兒童會受內在力量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的重複。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一旦獲得這種品質之後,這個敏感點或者敏感性就消失了。
作者告訴我們,作為旁觀者其實並不知道敏感期究竟幫助我們的孩子產生了怎樣的具體生命特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敏感期幫助一個生命成為了一個健全的、完整的、有品質的、精神的生命”。
如果我們家長阻止孩子哪些“怪異的行為”會怎麼樣呢?
往大的講,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而往微觀的講,孩子會在未來的時間想辦法彌補敏感期的發展。比如,口腔敏感期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會搶他人的食物甚至咬人。一個敏感期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其他敏感期也會順延……
說到這裡,並不是讓父母感到焦慮,也更不希望讀者媽媽們被這些談到的敏感期“綁架”。因為首先敏感期的窗口時間很長,同時,孩子也會自主的去彌補敏感期,進行自我療愈。只是可能會需要家長的多一些耐心。
那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去應對孩子某個階段的“奇怪”行為(敏感期)呢?答案是用愛、自由和規則。
首先通過對孩子的耐心觀察確定孩子進入了哪個敏感期。然後充分的支持孩子,讓孩子自由探視,以順利的度過該敏感期。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建立一些規則,以確保孩子自身的安全以及不要打擾到他人。
回到前文,我目前是如何支持宥寶體驗口腔敏感期呢?
- 在他活動的範圍內不出如剪刀、鑰匙、紐扣電池等一類危險物品。
- 給他提供牙膠、磨牙餅乾、布書等可以入口的東西,因為口欲期跟長牙期有重合,所以提供一些牙膠之類的物品也可以緩解出牙不適。
- 如果宥寶正在吃一些讓我覺得緊張的東西,一定密切觀察他。因為根據我之前的經驗,宥寶好像會辨認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他會把那些不可以吃的,最後給吐出來。
看完了這本書,我對於宥寶的“怪異”行為,再不焦慮了。
最後用一句書裡的話做結尾:不是所有的阻礙都來自外在環境,兒童本身也有成長的煩惱。但這些煩惱在愛的環境中,會塵埃落定,迴歸成長。
我是 ,有緣與你相識,如果你有很棒的育兒知識,期待與你交流。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閱讀更多 幾朵養娃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