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行者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哥舒翰嗜酒如命,这放到现在应该就是酗酒了,酗酒的后果就是脑中风。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哥舒翰就因脑中风导致半身不遂。被唐玄宗点名后,哥舒翰勉力出征讨伐安禄山。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哥舒翰无力打理军务,只好交给手下三名将领。这三名将领却是互不服气,都想发号施令。结果士兵无所适从,导致军心涣散。人心散了,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失败在所难免。
潼关失守后,哥舒翰被手下捆缚送给安禄山。
虽然说虎老雄风在,但是如果虎老了却又病体缠身,就算没落平阳,也只能任由犬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就以哥舒翰当年威震边疆无人可敌的气势,就足以盖过好几个安禄山。
可惜,沉迷酒色的习惯导致了他最终的滑铁卢。
逸林迎月
哥舒翰,唐中期名将,军事家,西突厥人。
哥舒翰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哥舒翰的父亲名叫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今甘肃武威)使。哥舒翰世居安西(今新疆库车),他的母亲尉迟氏是于阗王的公主,家境豪富,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哥舒翰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显示了非同一般的资质,但喜欢喝酒赌博。
四十岁那年,哥舒翰的父亲去世,他按照汉家礼节,在长安客居三年,却为长安尉所轻视。哥舒翰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感慨之后发愤改变志向,到河西(今甘肃武威)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
之后,哥舒翰开始了开挂的人生。凭借着胆识与谋略 ,哥舒翰赢得了多场战争,受到玄宗赏识 。天宝十一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又官拜至凉国公,兼河西节度使 ,随后又进封 西平郡王,不久进太子少保 。
但因为嗜酒,好声色,又得了风痹,所以便养病在京师。这期间,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由于安禄山准备充分,而唐政府尤其是唐玄宗麻痹大意,毫无准备,导致形势对安史叛军势如破竹,很快攻下洛阳,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逃走,同时任命哥舒翰率兵赴潼关拒敌。
756年,叛军进攻潼关,由于部下投降,导致潼关失守,哥舒翰被俘,最终投降安禄山。
哥舒翰潼关失败,是其人生的最大败笔,特别是被俘投降。
哥舒翰如何失败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政局混乱
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从此君王不早朝”,崇信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二人相继为相,他们随意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使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
二、府兵制的破坏
唐朝实行府兵制,这是以均田制为前提的。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想方设法逃避兵役,府兵的兵源就渐渐枯竭,府兵制自武周开始废坏,到玄宗时走到尽头。
待之而来是募兵制。到玄宗开元年间,政府军队基本上被募兵制所代替。募兵制下,士兵的军器、衣梁均由政府发给,他们长期服兵役,是被征服雇佣的职业兵。但军备废弛,士兵战斗力低下。
潼关之战时,哥舒翰兵力有二十万,但部下都是杂凑的没有战斗力的兵士,诸将号令不一,加上轻敌被安史部将崔乾砧打得全军覆没。
三、盲目出兵,作战形势不利
潼关在哥舒翰的经营下,固若金汤,叛军主力对潼关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延续半年之久,都劳而无功,西进长安的目标变得十分渺茫。当时形势也确实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各地捷报频传,令唐玄宗重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杨国忠也不停地在一旁煽风点火,要求唐军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不断派中使催促哥舒翰,唐玄宗此时已经被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哥舒翰的金玉良言,反而严词苛责。最终,哥舒翰被迫出兵,然后战败。
基于以上原因,导致潼关失守。可见哥舒翰之所以失败更多的是客观原因。天时、地利都对哥舒翰不利,时也命也。
人文行天下
主要是多方面的原因:
1. 哥舒翰所带的部队组成:打仗经验丰富的老兵很少.被安史叛军打败过的菜鸟兵较多,吃饭吹牛逼是可能是把好手,打仗时属于那种听到敌人一喊冲啊就撒丫子跑的菜鸟.还有就是刚入伍的新兵.
2. 哥舒翰此人为将方可,为帅却不能胜任.冲锋杀敌他有两把刷子,但治军和看清战场形势的能力却一塌糊涂.当时的形势是北线的郭子仪李光弼的精锐部队正对着安史叛军穷追猛打,朝着安史叛军的老窝范阳狠杀过去。哥舒翰只要守住潼关天险,为北路军争取时间.安史叛军就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但他居然出潼关而战.
3. 罪魁祸首杨国忠.这货名字看上去忠君爱国,可干的全是坑国家的事,就是他向李隆基进言要哥舒翰带兵出关而战,说什么关外叛军人数很少,一打就跑.隆基什么草性大家也知道.听国忠一忽悠立马下令哥舒翰出关而战.
带着一盘散沙跟善于野战的安史叛军在关外打,想也知道必败无疑了.
淮左柒哥
哥舒翰,突厥人,唐朝名将、军事家。在对吐番的战争中屡立大功,被封为西平郡王、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等职。“安史之乱”时,哥舒翰以因病退职在家休养。
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为边兵,因在边关多年征战,战力很强。唐军在防御中节节败退,唐玄宗李隆基不得已征调哥舒翰带病出征。哥舒翰根据战场形势,率军据守潼关。
宰相杨国忠与哥舒翰不和、且不懂军事,向唐玄宗李隆基进言,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击,进攻叛军。哥舒翰多次上奏玄宗,陈述战场形势和利害关系,未得到认可。
唐玄宗李隆基强令哥舒翰出兵。哥舒翰不利己率军出战,中了叛军的埋伏,兵败被俘而降,一代名将晚节不保。后哥舒翰被安禄山之子安太绪所杀。
综上所述:哥舒翰战败的原因应该有自身的身体和精力、唐军的战斗力、将相的不和、玄宗的错误指挥等方面的原因。
林城布衣10001
我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从兵力上看,哥舒翰所部兵力并不弱,是可以与安禄山叛军抗衡的,但是,由于哥舒翰患病无法有效管理军队,再加上朝廷对哥舒翰的过于急迫的催促,导致了唐军在灵宝的惨败。
一、兵力对比
(一)安禄山
安禄山天宝十四年(755)造反的时候,其总兵力为15万人,号称20万人。这个兵力数据是基本可信的,安禄山当时担任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其中,河东是虚任,安禄山实际上无法掌控河东军,他实际控制的只是范阳、平卢二军,其中,范阳额定兵力9.14万人,平卢额定兵力3.75万人,合计12.89万人,再加上安禄山私下蓄养的兵力,例如八千“曳落河”,总兵力达到15万人是比较可信的。
但是,这15万人,并不都在潼关一线,当时,安禄山实际上至少在四个方向上作战,除了在潼关与哥舒翰对峙外,由于郭子仪朔方军、李光弼河东军当时已经攻入河北,安禄山派出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等大将在河北作战,从后来嘉山之战的情况看,其兵力当有数万之众;由于潼关暂时无法攻克,安禄山又派出武令珣、毕思琛南下进攻南阳节度使鲁炅;为了染指唐朝的东南财源之地,安禄山派出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向东南进攻。
因此,当时在潼关与哥舒翰对峙的安禄山叛军必然少于15万人,估测当在10万以下。
(二)哥舒翰
根据《通鉴考异》引用的《玄宗实录》记载:命翰為兵馬副元帥,統兵八万,镇潼关;
《肃宗实录》记载:以翰為皇太子先鋒兵馬使、元帥,領河、陇、朔方募兵十萬,并仙芝舊卒,號二十萬,拒戰於潼關
《禄山事迹》记载:翰為副元帥,領河、陇諸蕃部奴剌、頡、跌、朱邪、契苾、渾、蹛林、奚結、沙陀蓬子、處蜜、吐谷渾、思結等十三部落,督蕃、汉兵二十一万八千人,镇于潼关。
综合诸书记载的情况来看,哥舒翰总兵力号称20万(或者21.8万),其中,汉兵大概有8-10万人,主要是河西、陇右兵和一部分朔方兵。考虑到哥舒翰当时担任河西和陇右节度使,因此,这些河西、陇右兵8-10万人,应该是哥舒翰的主力,河西军额定兵力7.3万,陇右军额定兵力7.5万,合计14.8万人,可见,其大部分兵力已经调到了潼关。
以8-10万河西、陇右军主力辅之以蕃兵和新募兵,对阵安禄山10万叛军,哥舒翰在兵力上并没有太大的劣势。
既然如此,哥舒翰为何在至德元年(756)六月灵宝之战中一败涂地呢?
二、哥舒翰战败原因
(一)哥舒翰身患重病,无法有效管理军队
哥舒翰在天宝十四年(755)二月的时候,在入朝途中得了风疾,此后就一直在长安休养,“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入朝,道得风疾,遂留京师,家居不出”(《资治通鉴》)。
哥舒翰身患重病,这对于他对军队的管控能力造成了直接影响。由于哥舒翰有病,军中很多事情无法具体管理,哥舒翰就把军务委派为御史中丞、行军司马田良丘,而田良丘在军队中的根基很浅,他也不敢做出决断,就让哥舒翰的两个部将按照兵种,各管一摊,王思礼管骑兵,李承光管步兵,而这两个人又互相争长,互不服气,结果整个唐军在管理上出现了严重的混乱,“翰病,不能治事,悉以军政委田良丘;良丘复不敢专决,使王思礼主骑,李承光主步,二人争长,无所统一”(《资治通鉴》)。
军队没有统一的管理,就是一盘散沙,很难打胜仗。
(二)玄宗催逼太急
从当时的情况看,由于哥舒翰的身体情况,唐军并不适合主动出击。当时比较合适的战略,就是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都赞同的,由哥舒翰率部坚守潼关,拖住安禄山叛军主力,同时,郭子仪、李光弼率部进攻河北,切断安禄山退路,“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潼关大军,帷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资治通鉴》)。
如果唐军当时真的能按此执行,即便不能全歼安禄山主力,但是,迫使安禄山撤回范阳是基本可以确定的,到时即便暂时无法彻底结束战争,但至少可以把战争的范围局限在河北北部。
但是,玄宗本来就急于平定叛乱,而当时杨国忠和哥舒翰之间还存在矛盾,杨国忠老是害怕哥舒翰拥兵自重,有一天会率军到长安把自己杀了,因此,他也向玄宗灌输安禄山叛军兵力不多的信息,让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
玄宗于是不断派出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催的非常急,“上以为然,续遣中使趣之,项背相望”。
由于哥舒翰是在玄宗的反复催促下才出兵的,因此,出兵非常仓促。当时,哥舒翰率军从潼关出兵东进,必然要走崤函谷道,而走崤函谷道最担心的就是对方有伏兵,后来,至德二年(757)十月,唐军出兵收复洛阳的时候,就是先派出军队搜索伏兵,“引军旁南山搜伏”。哥舒翰作为沙场宿将,不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发现,哥舒翰率军出征后,居然没有先派兵去搜索伏兵,其原因很可能就是被催的太急了,没有时间去搜索伏兵。
我认为,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才导致了哥舒翰所部在灵宝的惨败。
以上是我的一点简单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哥舒翰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出潼关与安禄山野战。为何出潼关全然是因为杨国忠惧怕哥舒翰带兵清君侧、因为当时杨国忠已然得知消息哥舒翰手握重兵要以保护玄宗之名办自己。所以向玄宗进谗言哥舒翰不出兵是要投降、并要求即刻出兵以表忠心。哥舒翰感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遂出兵与安禄山对战。奈何北军彪悍善于野战。就算哥舒翰在厉害也无济于事。收下士兵防守还行。对攻根本打不过北军。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