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看见胸前的党徽,禁不住在内心对自己说,就是再累也要支撑下去打好这场硬仗。”2月11日,在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召开的企业复工恳谈会上,火炬社区党总支书记倪维鑫动情地说。
倪维鑫今年58岁了,担任火炬社区党总支书记已经18个年头了,从原来的自然村到现在的三个拆迁小区,他像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刻关注着这一片他挚爱的土地。“春节期间到来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考验,那就是在突发的公共事件面前,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惊有条不紊呢?”倪维鑫自问着。
四个“百分百”让居民安心
“从1月23日入户排摸开始,我们社区所有的工作人员就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百分百把好排摸关,不能漏掉一个从疫区归来的人;百分百把好排查关,不能漏掉一个从外地归来人员的信息核实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百分百做通思想观念,要让每一位医学观察对象配合好工作;百分百的做好防控关,全天候实施小区封闭措施。”倪维鑫介绍着疫情爆发以来火炬社区的实际做法。
从1月24日开始接到第一例从疫区归来人员的信息后,社区就联系到上级主管部门,采取了居家医学观察的办法,在被观察对象不和家人见面的情况下,很配合的实施医学观察。“我估计这也是在本街道最早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了,这还得益于我们前期工作的缜密。”倪维鑫说。
在倪维鑫的记忆里,1月23日一天里发生的事情终生难忘。“那天从下午三点起就和正在高速路上归来的居民一直沟通,到当日晚上十点半正式敲定医学观察方式,前后整整七个多小时。”“我只记得电话是不停的,脑子也是快速的转着,而当把这户居民送进那一层楼后,悬着的心也重于落地了。”
哪一次过年也没有像这个年那样的忙碌,而且心中的弦也总是崩的那么高。“说实在的,将近20天来,我没有吃过一次热饭,家就像饭店和旅馆,自己的行程总是满满的,脚步也总是匆忙。”
疫病防护工作管理有序,是如今的火炬社区一面明亮的旗帜。白天居民们偶尔出去购买些生活必需品,晚间万家灯火,防疫期间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安详。
“社区工作靠大家,火炬社区作为农村社区,我们面对的都是老面孔,尽管现在也有外来租户,但是细致的工作一定要到位,因为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乡亲们。”倪维鑫说。
四想法落实复工关
说起即将到来的复工关,倪维鑫同样有想法。“看到媒体上发布的市委朱建军书记的半夜语音后,作为社区的当家人,我也觉得很难,但是再难也要面对,这关系到我们怎样配合上级部门,配合企业夺回疫情造成的损失。”
白天抓管控和参加有关会议,晚上巡视完卡点工作后,回社区办公室还要和工作人员一起制定复工后的应对措施,看似矛盾的一对综合体,在老倪看来也不矛盾。
倪维鑫认为复工的当头,严格审核工人的来处和进一步强化内部(社区)管理是大方向。“这几天市、街道领导来调研,我也提出了这问题,只要我们海宁做好边界线的管控,接下去的工作我们社区也会协调企业一起做。”
摆在倪维鑫面前的一堆数据,也让他感到即将到来的返工潮将是一场硬仗,这不像前期的“堵”那样干净利落,“我们社区有495户本地户,正常情况下外来租客有接近7300人左右,今年过年不回去的有923人,有将近6300人要回来就业,社区压力是比较大。”
在倪维鑫的脑海里,这几天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本地居民对复工后返工潮的恐慌,如何把防控工作责任到出租户等相关事宜。“后期的工作还是要靠‘疏’,要以将心比心的态度留住外地工人,要以细化的工作让本地居民放心和安心,一起在后防疫期时段融合相处。”
“办法总是有的,我还是那句老话,依靠党和政府依靠全体居民,我相信我们能把复工后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化。”这位老书记的脸上露出了坚毅。
1米75的个子魁梧的身材,因劳累而显得疲倦的神态,倪维鑫带着全体社区人走过了艰难的二十多天。“那天我为什么对着同行们说起那句话,因为前一天刚好做通一户从四川回来的租户的思想工作,再加上前期一直工作到深夜,体力严重透支,以至于出现了头晕耳鸣等身体状况了。”倪维鑫回忆着,“所以回到社区后真想找个地方打个盹,但是慕然间看见胸前的党徽,就暗自对自己说,不能休息因为脚下的土地就是我的战场。”
让倪维鑫最感动莫过于他的乡亲们踊跃参与志愿行动。“1月27夜里我们通过发动居民参与志愿行动,截至今日共有80多人报名参与了小区的群防群治;还有很多的乡贤人士、普通居民及孩子们都来慰问志愿人员,我感觉了一种‘国难兴邦家难齐心’的场面。”倪维鑫感动了。
閱讀更多 浙江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