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疫”當中,堅守陣地前沿

2月2日,庚子年正月初九,是莒縣洛河鎮新年之後的第一個大集,與往年熙來攘往熱氣騰騰的“逢集”不同,今年的洛河大集緊急實行全封閉,取代繁華人群的,是幾名身著橄欖綠迷彩服、臂戴紅袖章的人,不停巡邏在大集南側的道路上。

一根手動升降杆,一張檢查登記桌,一間簡陋的板房,組成了堅守鎮駐地西大門、保護鄉鎮父老鄉親的疫情防控“主陣地”;一封寫著“自願衝鋒到防疫第一線,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行”的請願書和24個簽名的鮮紅手印,無言中傳遞了這些人的赤誠與決心。

他們是洛河鎮的退役軍人群體,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擊戰面前,他們主動請戰,全員、全力、全面、全速投身一線,在社區、村各個“戰場”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推動在外人員情況摸排、堅守24小時防疫檢查點、承擔公共區域消毒等,以最樸實、最堅定和最無畏的實際行動,彰顯著退役不褪色的責任擔當。

速度:大年三十晚上拉起防疫檢查線

大年三十晚上6:30,洛河鎮洛河崖村大隊院內,老兵單宗玲和於學堂像每年的這天一樣,聚在了一起。自從他們組成“老兵志願巡邏隊”、自願承擔起村裡365天不間斷的安全巡邏任務時,每年除夕夜主動帶頭在村裡巡邏,成了他們老哥倆不需 言說的默契。

可是這一次見面後,他們臉上都是一副凝重的神情:“聽說最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很緊張,咱們是不是做點什麼?”“咱村是鎮駐地村,回村過年的、來往串門的人多,得早下手安排佈置。”

意見迅速達成一致,接著便是分工:當晚巡邏老兵分為兩隊,一隊繞村巡邏,並排查檢查村內人員情況,另一隊到村西主路口站崗,對來往車輛人員,特別是外地車輛進行檢查。

消息傳得很快,單海雲來了、單宗勝來了……七八個老兵連夜趕來。

當晚,在中國最大的團圓夜、家家戶戶酒菜飄香的時候,這個檢查站便像釘子一樣,悄悄地、緊緊地釘在了洛河鎮西大門處,為老少爺們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大年初二,洛河鎮黨委部署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對46個村全部封村。此時此刻,他們已經交替堅守了近40個小時,參與的老兵也越來越多。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村黨支部書記單宗義執筆,24個人簽名按手印,一封飽含赤誠的請戰書送進了黨委辦公室:“我們雖然脫下了軍裝,但仍然牢記自己是一名軍人,請求衝鋒到防疫第一線!”

在這24個手印中,年齡最大的於學堂已經69歲,脫下軍裝34年的他,一邊站崗,一邊匆匆趕到大隊院帶頭簽下自己的名字。這不僅意味著,他原本就很少與兒女子孫一起團聚的時間變得幾乎為零,更意味著,他要面對更高的風險、更重的責任。面對家人的擔心,這位曾經在通訊兵崗位上戰鬥了6年、退伍回村義務巡邏了30多年的老兵卻說:“圍著村裡轉轉已經是一種習慣了,情況這麼緊急,不參與總是個心事,咱又沒啥文化,只要咱能幹的,就得為村裡盡點力!”

在這24個手印中,年齡最小的單洪遠年僅21歲,是個2019年剛剛退伍的新“老兵”。一回到家就被鎮上的“老兵之家”組織吸引,並第一時間加入的他也乾脆利落地在請戰書上莊嚴按上手印:“我的媽媽也是村幹部,也在為大家忙活,看著他們都這麼有幹勁,我坐不住。”

在洛河鎮黨委、政府的支援保障下,手動升降杆來了!消毒防疫物資來了!板房來了!被褥取暖衣物來了!志願加入的老兵也增加至48人,“洛河老兵義務檢查站”猶如豔豔的紅旗,醒目地佇立在路口。

“洛河鎮是莒縣北部的中心鄉鎮、樞紐鄉鎮,守好這個關口對於打贏防疫戰役有著重要意義。依託老兵力量,我們堅持24小時檢查執勤制度,進行測溫、登記、詢問、宣傳,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防控工作網絡。”洛河鎮黨委書記李衛國告訴記者,該鎮歷來有著崇軍尚武、參軍報國的優良傳統,激活退役軍人這一發展“紅色引擎”,打造“老兵之家”,讓這一群體更有歸屬感、獲得感和榮譽感,傳承好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的老兵精神。這些良好基礎為這次老兵上陣戰疫情,打下了深厚根基,創造了有利條件。

力度:俺們每個兵,都是一道防線

正月初七深夜,老兵單朋雲的手機顯示,他已經走了2800多步。室外氣溫已經下降到了零下三四攝氏度,他仍然站在老兵義務檢查站點上,不放過任何一點情況。

“越是晚上,越不能放鬆警惕,不能有任何一個人、一輛車的遺漏。”除了值班之外,還要負責人員編排、檢查交班、崗位督查等事務的他,嚴格仔細,十分認真。

寂靜的夜似乎十分漫長,特別容易消耗人的耐心。這群老兵相互打氣,誰實在冷了,就到板房裡靠一臺“小太陽”烘烘身、抱著金屬壁的電水壺暖暖手,但崗位上始終保持不少於4個人。如這樣,他們已經堅守了十幾個夜晚。

單朋雲告訴記者,為了保持戰鬥力和持續性,他們對48名老兵進行了排班,每班6人,由3名黨員、3名群眾組成,白天早晨7點到晚上6點是一班,晚上6點至次日早晨7點是一班,每班嚴格對過往車輛進行消毒,對外地車號、司機手機號、往來地區進行登記,到了夜間,不該放行的一律不放行。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不是自己值班也要來轉轉、看看,最多的一天到了17個人。”單朋雲一邊對記者說,一邊緊緊盯著他心中牽念的路口,“有心理準備,會一直堅持到防控結束。只要老少爺們都安全,值!”在這個樸實得不太說話的老兵眼裡,此時此刻,他就是一個戰士,身在戰場、責任在肩、寸土必守。

這種使命感在每一名老兵心裡,都根深蒂固。這是他們對家鄉的眷戀、對軍旅生涯的再現。

退伍軍人單曉晨是大年初二加入到這一行動中的。2016年於遼寧錦州某集團軍退役的他在青島工作,很少回家,並不是“老兵之家”的常客,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對“老兵之家”的情感。

“每次回來,老家的變化實實在在看在眼裡,這裡面有我們老兵的貢獻,讓人很自豪,大家聚在一起奮鬥,好像又回到了部隊生涯。”他的目光裡飽含對家鄉的深情。正月十七就要返回工作崗位的他,撇下8個月大的孩子,儘量把更多時間留給這個特殊戰場,“在家時間少,能多做點就多做點,我是個兵,該付出的就要付出。”

就這樣,每天經過洛河鎮這一重要路口的七八十輛車,他們一一登記在冊,無一遺漏;村裡每家每戶的情況,他們瞭如指掌,無一放過;出謀劃策將植保機改裝成為消毒車每天在村裡消毒,他們盡心盡力;宣傳防疫知識、檢查防疫措施,他們事無鉅細……“一聲到、一生到”,這是他們每個人用行動作出的回應。

為什麼有這樣的情懷?“老兵之家”的帶頭人單宗玲向記者解釋了答案:“俺們鎮上,退役軍人服務站‘不少一村’,退役軍人信息採集‘不落一人’,走訪慰問貧困戶‘不漏一戶’,光榮牌懸掛‘不少一顆螺絲釘’,免費查體、外出學習等關懷激勵‘不留一處空白’。”樁樁件件,使崇尚老兵精神、關愛英雄家人成為大家源於內心的自發行為,也激發了老兵們積極參與家鄉建設的使命感。如同單宗義所說:“越是這樣,關鍵時刻,老兵越是不能掉鏈子!”

溫度:緊張防疫下暖意湧動

2月3日12:14,宋為美帶著三四名婦女給駐守的老兵送來了熱騰騰的飯菜,炒茄子、菜椒肉絲、蘑菇雞蛋湯飄出熱絡絡的香氣。既是兒子、也是老兵的單洪遠從母親宋為美手中接過飯菜,大口吃著。

這是他們母子共同上陣的第十天,也是宋為美參與巾幗先鋒志願服務,在執勤之餘組織婦女動手為大家做飯、送飯的第四天,水餃、大包子、炒菜,每天換著花樣來:“吃得飽了,身上暖了,更有幹勁。”

如果認為,在洛河鎮民眾防“疫”戰場上戰鬥的僅僅是老兵,那就錯了。如同巾幗先鋒志願服務者一般,在這股精神的感染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群眾自發、自願、自覺投入到防“疫”戰役當中,以自己身為一分子而驕傲。

老兵林守文在執勤之餘,從自家經營的雜貨店搬來了10箱方便麵、600個口罩和一批礦泉水。面對記者的採訪,一有事就衝在前的他卻躲得遠遠的:“這有啥,都是在儘自己的心意。那些前線的醫生護士命都不顧了,俺們幹這點算啥,該上的時候就得上!”

“跟我上!”面對發放疫情宣傳手冊、普及防疫知識的任務,洛河崖村黨支部委員孫長娟第一個站了出來,撇下骨折在家休養的兒子,帶動婦女黨員及群眾安撫村民情緒,發放單頁,累計發放宣傳材料4000餘份。

“讓我來!”為了調度物資,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洛河社區黨委副書記、嵇家莊村“第一書記”史易可大年初一便四處奔走,幾經協調,終於帶著物資疾馳而來,並與全鎮46個村婦聯主席一起參與到值班執勤、殺菌消毒等工作中,肩膀被噴霧器勒出一道道印子,手被石灰燒出一條條口子,他依然堅守在防控一線。

就連十多歲的孩子,都沒有做這場戰役的“局外人”。這些孩子在“小兵聯盟”的組織下,在家學唱歌謠、錄製視頻,在各個群裡演示口罩科學戴法、洗手注意事項、疫情防護措施等,為一線“戰士”鼓勁,為武漢人民加油。

在共同的努力下,不能與親人團圓,無法與好友促膝,村民從一開始的震驚,很快轉為理解和支持。“在家好好待著,就是為社會作貢獻”,已經成為共識。

病毒來襲,這是一場時間長度和地域廣度對人的考驗。挺身而出,這是一次全民皆兵、全員參與、全體上陣給出的答卷。細看這張答卷的字裡行間,皆是涓涓深情。

“在這樣的氛圍中,面對‘戰時’狀態,洛河鎮有著足夠的信心,從‘認識到位、行動迅速、措施紮實、執行有力’入手,精準施策、黨員帶頭,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堅決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守好疫情防控的民生防線!”李衛國表示。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江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