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晚年昏庸到了什麼地步?

魔力俠曹操


乾隆皇帝,算是歷史上譭譽參半的皇帝。和大多數“超長待機”的“明君”(如唐玄宗)一樣,前期是勵精圖治,一心想名垂青史,到了中後期就開始沉醉在過去的輝煌中不可自拔。最後,國家千瘡百孔,乾隆皇帝還在歌頌自己是個“十全老人”,說他昏庸一點也不為過。



01

大興文字獄

其實在乾隆早期,精確點說是乾隆十六年,他就開始了他的“文字戰爭”。如果說剛開始他的文字獄在前期還只是開端的話,在他的晚年完全就是高潮。

隨著乾隆的專治統治強化到了極點,只要是文章裡頭有點反清的意思,作者都會被其打入大牢,視作謀反。

由於清朝是異族入主中原,免不了有許多人私下議論,而乾隆到了晚年更是聽不得。為此,他開始了嚴厲地清查行動,但凡有點苗頭,立馬扔進大牢。


經過一段時間的大搜捕後,人們都只敢怒不敢言了,乾隆還是疑神疑鬼。既然現在沒人說,不代表之前沒人說。於是乎,他開始搜查明末清初揭露清朝罪行的書,甚至是隱晦地說到也不行。寫書或詩者,掘墓鞭屍,藏書者難逃一死。

對於當今官員上書呈見,若是乾隆哪天理解力不好,他就“誤”以為是謀反,這就比如說,“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這“壺兒”在乾隆眼裡就是“胡兒”,好大的膽子!

《康熙字典》是康熙欽定的書,自然是神聖而不可侵犯,至少在乾隆那裡,這本書就是真理。然而,《康熙字典》也不是盡善盡美,也有錯誤。恰巧,這個錯誤被學究王錫侯看到了,就私自刪刪改改。



這件事傳到乾隆的耳朵裡後,他立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在審理中,他又發現王錫侯竟然又犯了廟諱,簡直罪不容誅,於是按照謀反的罪名處決了他。

到了再後面,乾隆老了,卻又不想看到“老”字與“死”字,所以奏章裡凡是有這兩字出現的,都難逃一劫。

02

朕既已有武功,自當求文治輝煌

  • 所謂武功
  1. 緬甸之戰

藉著雍正留下的算是豐厚的家底,乾隆皇帝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以立“不世之功”。當年的漢武帝不是如此嗎?乾隆皇帝也想留下一個“精彩”的履歷。

乾隆三十一年,緬甸內亂,而且還不斷騷擾雲南邊境。乾隆一聽到消息,瞬間覺得機會來了。他派陝甘總督楊應琚任雲貴總督,全面處理緬甸事宜。

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下屬。楊應琚知道乾隆想要“武功”,所以就上奏乾隆說拿下緬甸不在話下。然而第一次作戰卻以失敗告終,雲南人民還受到極大的損失。



乾隆皇帝哪是個甘願失敗的主,聽到失敗的消息後,他立馬撤去楊應琚所有官職,派明瑞接替。然而,由於緬甸惡劣的天氣以及複雜的地形,再加上指揮者本人不冷靜,第二次徵緬之戰還是以失敗告終。

不過也不是沒有成效,至少緬甸被打怕了,派人來求和。目的達到了,乾隆總該收手了吧,可乾隆脾氣倔,他受不了一點“屈辱”,拒不接受和談,非要打。於是,第三次徵緬戰爭開始了。

然而,這一次,徵緬戰爭還是失敗了。當地的氣候實在是不適合清軍作戰,許多清軍產生厭戰情緒。主帥阿里袞病死,統帥傅恆也一病不起。最後,緬甸方再次求和,乾隆無可奈何才接受了和談。

2.大小金川之戰

三次徵緬戰爭,都是以失敗告終,而且損失了數萬士兵。“天朝上國”怎能接受這樣的失敗?“千古一帝”怎甘接受這樣的屈辱。恰逢此時,乾隆的“六十大壽”又要來臨。他又怎會接受這樣的“禮物”?

乾隆不服,也不願,他必須進行一場完美的戰爭,用碾壓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武功”。於是,在大小金川不守規矩,並騷擾四處土司後,乾隆發動了大小金川之戰。

不過清軍的戰鬥力著實低下,雖然初期收穫了不少勝利,然而又因內部不團結,剛得來的勝利又以三千士兵被全殲的失敗告終。



接著小金川勉強被收復,在攻打大金川之時又被敵人偷襲,清軍幾乎全軍覆沒。三千人戰死,萬餘人潰逃。小金川還沒佔熱乎,就被敵人奪去。

這次失敗之後,乾隆怒了,他派阿桂接替為定西將軍,重新作戰。並且,他在金川前線繼續擴充兵力,一直增到七萬餘人。

在長期的消耗下,大金川土司終於堅持不住(小金川五日而復,算是一振雄風),乞求投降,然而阿桂不同意。在四十一年二月,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終於取得了完全的勝利,然而死傷士兵多達萬人。

  • 所謂文治

在“武功”方面初有“成效”後,追求“完美”的乾隆又尋思“文治”。

為此,他開始了一場浩大的徵書活動。不過在此之前,乾隆正進行著“文字獄”,藏書者都害怕因獻書獲罪。為此,乾隆特意頒佈諭旨——“朕辦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於天下,豈有下詔訪求遺籍,顧於書中尋摘瑕庇罪及藏書之人乎?”

收這麼多書幹什麼?當然是編纂《四庫全書》了。客觀來講,乾隆的“文治”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然而也有不可忽視的弊端,比如“錯誤百出”,後期紀曉嵐等人校訂,就發現了千餘個錯誤和空白。還有就是“焚書”,乾隆皇帝話說的好聽,不計較什麼的,但還是把那些有進步意義思想的書給燒了。為什麼?妨礙自己的專治統治啊!

揮霍無度,重用奸臣

要說之前幾項,還不足以提現乾隆的昏庸的話,那麼“揮霍無度,重用奸臣”則足以暴露他的“昏君”本質。

  • 揮霍無度

乾隆本來就是個好大喜功的主,尤其是在取得一系列“文治武功”後,乾隆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自我陶醉。

而且,他還特別愛和古代歷史上的帝王進行比較。這就比如說遼闊的疆土、豐盈的國庫、眾多的人口、以及自己的“文治武功”了。

在活到七十歲後,乾隆越感自己的長壽無人能敵,什麼漢武帝、梁武帝都不在話下。尤其是在自己的曾孫得子,五世同堂以後,乾隆又讓人查閱歷史上有多少人能如此,結果顯示歷史上可考的帝王之中獨乾隆一人,這又把他高興壞了。



於是乎,他就開始大肆封賞,只要曾孫結婚,他就大肆揮霍,賞賜禮品無數。民間若有五世同堂者,上報查驗後皆重賞。

在乾隆的七十大壽以及八十大壽時,他更是把揮霍盡到了極致。由於皇帝好面子,各位官員、皇子皇孫更是極盡諂媚之能,爭相進獻禮品,僅“無量聖佛”就有一萬七千九百六十三尊之巨。各國藩屬更是爭相祝賀乾隆大壽,乾隆得意得不行,高興的同時又賞賜了他們數倍的財物。

除此之外,乾隆還舉了兩次“千叟宴”,“凡內外文武官員年在六十以上者,皆與賜宴之列”。兩次大宴,乾隆共耗資百萬餘兩。



揮霍無度,由此可見。但是,乾隆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為此,他還曾狡辯,“天地生財止有此數,不散於下則聚於上。”意思就是,朕這哪是揮霍啊,完全是對百姓的“恩施”。

  • 重用和珅

和珅這個人,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從影視劇裡,還是從各類小說中,都可以看到這個大名鼎鼎的“貪官”。

不是還有那句話嗎?“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可見,和珅簡直富可敵國。用個詳細的數據來說明,和珅被抄時查得家產八億兩,清朝年財政收入也不過七千萬兩。



乾隆為什麼會重要和珅?一來和珅會拍馬屁,二來晚年的乾隆本就是個昏君,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乾隆想加強中央集權。

在乾隆的默許,以及和珅的操作下,忠直之士幾乎被批鬥(貶官、下獄甚至是處死)了個遍。一時之間,人心惶惶。而乾隆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實現了皇權的高度集中,就又可以和和珅一起過無比奢華糜爛的生活了。

乾隆晚年的揮霍無度、好大喜功,又在末年早到了報應。漸漸不理朝政,漸漸昏庸而且愈發專制的他,把官場搞得烏煙瘴氣,國庫也愈發空虛。由此,全國各地都是難民,什麼乾隆盛世,在後期完全就是人吃人的世界。如此“亂世”,百姓怎能不怨聲載道?怎能不反?

參考資料: 《乾隆皇帝》、《乾隆六十年》

千百年前


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在位長達60年,無論文治還是武功,都可圈可點,況且在位時間之長古今罕見,他對此亦十分得意。史載,乾隆四十五年(1780),弘曆70歲,自稱“古稀老人”,並製作了“古稀天子寶璽”。又因五世同堂,所以又鐫刻了“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璽”。乾隆五十年 (1785),為慶賀自己登極50週年,他特地在紫禁城舉辦“千叟宴” ,特邀朝野1000名年過古稀的老者入宴,以粉飾太平。當他80高齡時,又鐫刻了“八旬耄耋(念)之寶”。他自詡在中國曆代帝王中年歲最高,執政時間最久,實乃前無古人。

乾隆盛世被戲稱為“紅薯盛世”

史載,乾隆五十八年(1793),大英帝國派使團訪華,英使馬戛爾尼率使團遠涉重洋,從廣州登陸後取路北上赴京覲見乾隆皇帝 。這是稱霸地球的“日不落帝國”和清王朝的第一次正式接觸。

英使此行的目的表面是給乾隆帝祝壽,但其真正的目的是前來探聽虛實,以打破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僵化政策, 拓展英國的對華貿易。

從廣州到北京,馬戛爾尼一行以一個旁觀者的眼光如實的記錄了籠罩在“康乾盛世”光環下真實的中國,他在日記中描述道:“這個省(?)的農民大都一貧如洗。即便是那些被僱傭到船上來侍候使團的中國人,情景也好不了多少。我們把吃不完的殘羹剩飯賞賜給他們,這些人都會跪地磕頭,千恩萬謝。(北京)城內房舍老舊,街道狹窄、骯髒,一下雨就泥濘不堪,到處是大片大片的空地,不是荒廢了就是已淪為殘垣斷壁 ”。很明顯,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的“乾隆盛世 ”在英使的眼裡並不光鮮,馬戛爾尼等人描述的大清是一個龐大 、古舊甚至有些落伍的東方大國。

史載,乾隆末年,中國總人口已達3億多,這也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但彼時的中國人竟以紅薯為主食,所以“乾隆盛世”被學者揶揄為“紅薯盛世”。 乾隆帝卻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正是在他的統治下中國才得以進入到一個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

晚年的乾隆,養肥了清朝第一鉅貪和珅

乾隆帝對和珅異常寵信,30歲就擔任御前大臣兼都統,兼領侍衛內大臣,本兼數職,勢焰熏天。


和珅受乾隆倚重,遂有恃無恐,大開競奔之門,大肆索賄斂財。史載,和珅位高權重,每天到他門前行賄求職的人絡繹不絕,連門房、家人都跟著大發其財。據說,有人一次送上成百上千兩銀子,和珅竟然連他們的名字都記不住。在乾隆的默許、縱容下,和珅聚斂了龐大的家財,富可敵國。

1799年正月,乾隆駕崩。乾隆死後的第二天,大臣王念孫、廣興立即上書彈劾和珅貪贓枉法的罪行。 新君嘉慶迫不及待地罷黜和珅本兼官職,將其逮捕下獄治罪。當天還抄了他的家,並公佈了和珅專權20多年來犯下的20大罪狀,包括僭越、專權、違制、貪贓、納賄等等。

和珅到底有多富?從事後公佈的抄家清單看,和珅的全部身家大約在8——10億兩(蕭一山)白銀,相當於清廷10年的財政總收入。這個數字雖然不一定準確,但和珅在位期間聚斂了鉅額財富,是大清第一鉅貪,這點似乎是毋庸置疑的。

將康熙、雍正積攢下的家底揮霍一空,被史家稱作“散財童子”

史載:康熙時,國庫存銀5000餘萬兩;雍正六年(1723)時庫銀有6000萬兩;乾隆五十五年(1790)時達到8000萬兩。到乾隆末期,因他好大喜功,講究排場,盛世急轉直下,庫存告匱,僅剩200萬兩。大修避暑山莊,耗銀億萬;大修圓明園,又耗去億萬;為母親孝聖憲皇后祝壽以及為自己賀壽,更是花錢如流水。6次南巡,從北京到杭州修建了30處行宮,加上每次帶臣工2000多人出遊,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所耗費巨資,是康熙南巡的10倍。

史載,乾隆曾5次巡幸五臺山 、5次赴曲阜祭拜孔聖 、7次謁東陵、2次遊天津、1次登嵩山、遊正定,多次避暑熱河,“十全”用兵,耗去軍費一億兩千萬兩以上,到四十七年又增兵六萬,増餉300萬兩,如此浩大的開銷,大傷祖宗歷年積累下的元氣,屢屢奢華之舉,將雍正、康熙攢下的“家底”耗盡,故人稱“散財童子”。

毀書:清查銷燬了大批中國古代文化典籍

乾隆晚年,也搞起了文字獄,還下令各地呈交“違礙”書籍,運到京城統一銷燬。皇帝一聲令下,各地紛紛查交禁書,轉運北京,交到乾隆設立的“收書局”中,由四庫館從中查尋禁書。一旦查出違禁書刊,就送交軍機處,然後由翰林院仔細甄別、檢查,將“悖謬”之處寫上黃籤,貼在書眉上,由乾隆過目批准後,統一將書焚燬。據記載,僅浙江一省,從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就毀書24次,達538種、13862部之多。乾隆晚年共銷燬古代文化典籍3000多種,6、7萬卷以上。乾隆焚書,是中國封建時代規模最大的一次焚書,實為對中華古代文化的一場浩劫與摧殘。

乾隆遜位做太上皇,盛世轉衰,給嘉慶留下一副爛攤子

乾隆末年,由於老皇帝日益昏昧,政治癒發腐敗,破產農民也愈來愈多。嘉慶元年(1796),乾隆退位做太上皇,太子顒琰繼位,是為清仁宗。亦稱嘉慶帝。

乾隆退位後做太上皇4年。每有軍國大事,均由乾隆裁決,嘉慶不過是傀儡皇帝。彼時,社會矛盾激化,湖北、四川等地爆發了白蓮教起義,繼而波及到全國各地。乾隆帝留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嘉慶四年(1799),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壽終正寢,享年89歲。清王朝無可挽回的走上了一條下坡路。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不可否認,乾隆皇帝晚年的昏庸讓清朝經歷著王朝衰落的開始。昔日昌盛的輝煌仍浮現在表面,但在這表象下面,強盛的實質已經失去了。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軌跡看看乾隆皇帝是怎麼樣一步步走向昏庸。

乾隆皇帝(1736-1795 年), 雍正帝第四子。乾隆在孩提時深得祖父康熙的寵愛,他也立志要仿效祖父。 就性情而言,此二人確實非常相像,都很坦率、開朗,也相當寬厚。當 1735 年下半年乾隆 25 歲登基之時,他對天祈禱,希望儘可能像他祖父那樣長時間地在位,但不超過其祖的六十一年。



乾隆具備當帝王的良好素質,因為在當王子時就已嚴格接受了完美君王角色的訓練。10 歲半時受康熙之命進入上書房,在那裡有十名漢族業師和五名滿族業師悉心向他傳授儒家倫理和滿洲兵術。授課時間從黎明一直延續到正午或下午,課程包括研習 經典、歷史、文學、哲學、宮儀、孝道、禮典,後來還有治國之術。另外,他也練習騎射。

乾隆非常愛好歷史,尤其喜讀編年史, 因為這類書籍提供了歷史上完美的帝王之統治模式。他終身最喜愛的榜樣是英武神勇的皇帝唐太宗(公元 627-647 年在位),唐太宗統治時期武功的顯赫和物質的繁榮,加之太宗本人的謙遜和仁慈,令這位年輕的貝勒心馳神往。

在受業的歲月裡,乾隆認識到完美的君主應具『識才舉賢、 任用能臣之才智』,並能『竭彼等之智以佐國政』;還學會要避免偏信、提防朋黨傾軋和宦官專權,並應任人唯賢不避貴賤、師事 智者而不吝封賞。 因此,乾隆在登基時已完全掌握了君王的統治術。他行事認真負責,雖然也略有點浮誇。

正如他父親認為康熙朝太寬鬆一樣, 乾隆認為他父親的統治太過嚴厲,因此刻意宣稱自己傾向於『執中之道』。 在統治的初期, 由一些老練大臣輔佐, 如鄂爾泰 (1680-1745 年)和張廷玉(1672-1755 年)等。先輩開創的事業在他的時代開花結果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庫房充盈;王朝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富足景象。

在 1745 年鄂爾泰去世及四年後張廷玉致仕之後,乾隆開始親自主政。他學祖父般巡幸全國,六次南巡,名義上是為視察河工,但實際上是要享受南方諸省的富庶繁華;四次東遊,五次西 狩,多次參謁山東孔府,所到之處,都安排有精緻盛典恭迎聖駕, 一片奢華氣氛。 乾隆自視為文學的最高庇護人。他尊康熙之制開博學鴻詞特科,並遍邀名儒隱逸參政。

他本人在藝文上的成就並不十分突出, 雖然自詡寫了 43,000 首詩詞——如果撇開真偽不談,確是相當多產。 這些詩作中有一些無疑是由他手下的漢人學士幫忙寫成的。此外,乾隆喜歡在古蹟精品書畫上賦詩題詞或加蓋印璽,這個嗜好頗讓人對他的品味提出疑問。當他在一幅卷軸上擠上 54 條題詞、在另一幅上蓋上 13 個印章時,他並不顧忌藝術界對此的反應。 但無論如何,乾隆表現出了對藝術的濃厚興趣,收藏了許多繪畫、書法、瓷器和景泰藍精品。他的御窯燒出一些世界最精美的瓷器和景泰藍,其造型圖案時時顯露出受到歐洲風格的影響,因為有許多傳教士向中國的宮廷藝術家傳授了西洋繪畫, 並以這些成就取悅乾隆皇帝。比如,蔣友仁(MiChel Benoist) 在 1747 年建造了一座西式噴泉,朗世寧(G.Castiglione)則在 北京城西北約五英里處的圓明園設計了一些意大利式樣的建築。

乾隆發起的最大的文字圖書工程是編纂《四庫全書》。全書 有三萬六千多冊,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光是為這部大型文庫編印的《總目提要》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學術工作, 彙集了對 10,230 本圖書所作的簡要評論。《四庫全書》一共抄錄了七套,分藏於全國各處。

在某種程度上,乾隆發起各種文字圖書工程是受到政治動機的推動;這些工程提供了對所有書寫成文的東西進行有效控制和清除針對滿洲人的煽動性資料的途徑。假如發現有疑問和異端的觀點,便即進行壓制,至於作者將記錄在案。據軍機處的報告記載,在 1774-1782 年間,共發生了 24 次焚燬『禁書』的事件, 所毀圖書達 538 種共 13,862 冊。許多人認為乾隆的毀書是繼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焚書以來最大的浩劫。確實,在乾隆朝時期, 皇帝對學術的控制導致了六十多起文字獄。

乾隆的軍事功績是非常卓著的,他一勞永逸地解決了自清初起一直困擾清廷的厄魯特部問題。事實上,他對擊敗厄魯特部信心十足,以至對俄國是否干預都不理會。1759 年,整個新疆被平定,隨後實行了軍事佔領,在伊犁設置了『總管伊犁等處將軍』,管轄天山南北兩路。大批軍隊和一些領隊、辦事、協辦大臣派駐要塞重地。1768 年,這個稱作『西域』的地區更名為『新疆』。

乾隆將中國統治伸展到中亞心臟塔里木盆地的赫赫功業, 使清朝躋身於同漢、唐、元三朝一樣的偉大王朝之列。 除了征服新疆外,乾隆在一些較小規模的軍事征討中也非常成功。

他對這些功績十分自豪,1792 年,賦寫了一篇誇耀這些成就的銘文,名曰。大肆宣揚自己的“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包括了兩次在北疆平定準噶爾部(1755 年,1756-1757 年)、一次在南疆平定回部(1758-1759 年)、兩次撲滅金川叛匪(1747-1749 年,1771-1776 年)、一次鎮壓臺灣叛亂(1787-1788 年)、降伏緬甸(1766-1770 年)、征服安南(1788-1789 年)及兩次收降廓爾喀人。

如果要正確地看待這些事件的話,我們必須認識到,無論從什麼標準來看,只有征服新疆才是巨大的軍事成就,除此之外,上列舉的其它勝利都只不過是一些綏靖性的行動或一些地方性戰役,並不值得特別稱道。但乾隆彙編這樣一份記錄,並自稱為『十全老人』的行動, 本身即表明了他洋洋自得和酷愛炫耀的性格。

確實,乾隆大有值得驕傲和感恩戴德之處,他統治了一個從北面的外蒙古延伸到南面的廣東、從東面的大海之濱延伸到西面的中亞的帝國。帝國內部一片安寧繁榮,還有無數週邊的國家前來進貢。帝國東邊、東南邊和中亞的幾十個國家都承認中國對它 們的宗主權:從東北邊的朝鮮到南邊的安南、緬甸和暹羅;西南邊的不丹、尼泊爾和廓爾喀諸部;以及中亞的一些汗國如浩罕、 布哈爾、布魯特、巴達克山、阿富汗和哈薩克諸部。乾隆自豪地掌管著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它的版圖大過漢朝和唐朝,僅次於十三世紀的蒙古帝國。乾隆朝是清朝歷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 ——的一個黃金時代。

但就在這王朝鼎盛之時,清朝最終滅亡的因素也已呈現出來了。乾隆的年邁體衰和判斷力減退,與王朝衰敗有莫大的關係。 乾隆在 65 歲時,垂青一位年僅 25 歲、英俊瀟灑的御前侍衛和坤 (1750-1799 年)。一年之內,和坤被連連擢升為戶部侍郎,兩個月後升任軍機大臣,一個月後更榮升內務府大臣——這些職位通常都是由那些功勳最為卓著的大臣擔任的。

1777 年,年僅 27 歲 的和坤便被授予了在紫禁城內跑馬的少有特權,這一殊榮一般是賜予那些年邁走不動路的極品勳臣的。後來,他又執掌戶部和工部,得以控制帝國的歲收,並能夠將心腹親信安插到一些要職和肥缺。1790 年,和坤的兒子迎娶乾隆最小的女兒,進一步加強了他對年邁皇帝的影響力。因為有皇帝的恩寵作後盾,和坤享受了充分的行動自由。他公開收受賄賂,大肆侵吞錢財。他在官場上的僚屬起而仿效他的做法, 而帶兵的同僚則毫無必要地拖延戰事,以便從不斷追加的軍餉中大撈好處。

乾隆朝的最後年月真是體面喪盡,雖然他在當朝六十年後於 1795 年遜位,但他仍以太上皇的名義垂簾聽政,一直到 1799 年 駕崩後,兒子嘉慶皇帝才得以處決和坤。從 1775 年得乾隆青睞到 1799 年去世,和坤肆意禍害朝綱,積聚了一筆令人難以置信的鉅額財富,查抄的家產總值達 8 億兩——大致相當於 15 億美 元。



和坤的行徑如同靛青溶水一樣四散擴展, 無論在京內或外省,無論是文臣或武將,也無論官階高低,一時間貪汙成風。旗人變得放蕩不羈,玩物喪志,完全不能再充任行軍打仗之職。漢軍綠營兵也備受種種不當舉措的困擾,從而大大喪失了以往的銳 氣,邊關軍務被漠然置之。

追求享樂和揮霍浪費的習性導致了道德淪落和王朝的普遍衰敗。乾隆的六次南巡至少耗費 2,000 萬兩, 而往東、西、北各方所作的其它諸次巡遊,究竟花費多少銀兩尚不得而知。他的『十全武功』耗掉了 1.2 億兩的代價,而其時的 平均歲入只有 4,000 萬兩左右。這些鉅額的開支和追求奢華的普遍風氣,給日後的政府機制運轉留下了巨大的財政困難。

這樣,在乾隆朝行將結束之時,中國正經歷著王朝衰落的開始。昔日昌盛的輝煌仍浮現在表面,但在這表象下面,強盛的實質已經失去了。正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西方人開始加強了打開中國貿易和外交大門的努力,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開始了。


常棣tandy


在古代歷史中,乾隆絕對稱得上是一位明星皇帝,他的人氣甚至比開國立業的唐宗宋祖還高。

乾隆在位60年!在如此之長的執政時間裡,乾隆將“康乾盛世”的局面推入頂峰。

乾隆時期,大清國的GDP達到世界總量的三成之多,國家富足、百姓幸福;乾隆時期,大清國疆域面積達到了1453平方公里,且實際控制力超強。

到了晚年,乾隆卻晚節不保,做出了不少昏庸之事,致使大清國由盛轉衰,漸漸落後於世界其他強國,甚至為大清國的滅亡埋下了大大伏筆。

究竟乾隆晚年做了哪些昏庸之事呢?二哥挨個給您說說。

大興“文字獄”,禁錮民眾思想

清朝的文字獄,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這是統治者控制民眾思想的措施之一。

乾隆晚年興起的文字獄竟有130多起!

乾隆大興文字獄的目的是為徹底消除漢人的反清民族意識。文字獄大多是冤假錯案,更多是統治者望文生義的結果,實屬荒唐之舉。

比如安徽貢生方芬,其生前寫過一首抒情小詩,詩中因為有“清風”、有“明月”,竟然被刨墳掘墓、暴屍街頭。看來,在清朝寫詩是一個高危職業,稍不留神就會掉腦袋。

乾隆晚年對“老”、“死”很忌諱。直隸有一位才子名叫智天豹,他用了多年時間製作了一本萬年曆,為了討得乾隆歡心,於是將其獻給乾隆。

乾隆翻看後發現,這本萬年曆只編寫到了乾隆五十七年!“這不是在詛咒我早死嗎?”於是智天豹當即被斬首。這是史上拍馬屁拍出禍端的第一人吧。

乾隆後期,受文字獄影響,人人自危,人們不敢出書寫詩,甚至連說話交流都要格外注意,生怕陷入文字獄的懲罰之中。

乾隆晚年興起的文字獄,使得中國人的思想被牢牢禁錮起來,也錯失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大好時機。

重用和珅,貪汙腐化之風橫行

乾隆晚年喜歡親小人,遠賢臣!那些溜鬚拍馬的官員往往得到重用,比如乾隆對和珅格外寵信。

有乾隆的關照,和珅斂財變得肆無忌憚。

他的貪婪腐化甚至帶壞了滿朝文武,貪汙受賄的風氣愈演愈烈。當時和珅甚至掌握著官員任免的權力!而且各級官員也是明碼實價,想當官、想升職是需要花上大把銀子的。

那些不想拿錢也不貪汙的官員則在官場很難立足,漸漸被清理出官僚體系。貪汙成風直接造成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局面,基層官員收刮民脂民膏變本加厲,軍隊之中軍紀渙散,官員之間相互傾軋攀比,乾隆晚年的官場可謂烏煙瘴氣。

乾隆當太上皇的幾年裡,已經頭腦混亂,說話含混不清,和珅更是變成了乾隆的“傳聲筒”,乾隆有什麼旨意要傳達都是靠和珅來完成的,甚至有時和珅會假傳聖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和珅通過這種方式把持了朝政,就連貴為皇帝的嘉慶也要對和珅陪著笑臉,可謂荒唐至極。

乾隆一死,和珅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和珅被嘉慶革職抓入大牢。經過查點,和珅所貪汙的黃金、白銀、字畫、古玩不計其數!貪汙總額高達11億兩白銀,這比大清國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還多。

和珅可謂禍國殃民的鉅貪,而這也是乾隆晚年昏庸縱容的惡果。

乾隆晚年為下江南,甚至靠賣官籌措經費

乾隆六下江南,可謂勞民傷財。

乾隆每一次下江南都要耗時長達四五個月之久,隨駕護衛的官兵基本在3000人左右,使用的騾馬6000餘匹,船隻500餘條,此外沿途還要徵用大批縴夫、勞力,人數最多時竟能達到萬人。

乾隆六下江南,總計花了2000餘萬兩銀子,而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的軍費開支也才2000萬兩銀子,也就是說,乾隆六下江南的費用足夠打一場鴉片戰爭了。

乾隆晚年的兩次下江南,更是堪稱荒唐至極。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四十九年的兩次下江南,因為國庫無錢可支,乾隆甚至靠“賣官”來籌措費用。

江浙一帶的的鹽商們可謂是最大的獲利者,鹽商們除了捐錢討得皇帝歡心還買到了功名。

更為過分的是,乾隆還對鹽商們實行了放開政策!要知道,在清朝,鹽鐵屬於國家的專賣品,能得到乾隆的政策傾斜,就意味著財源廣進。

不過,花在乾隆身上的錢,官員們是要變本加厲從百姓身上收刮回來的。可以說,乾隆的“下江南”極大加重了百姓負擔,社會矛盾變得異常尖銳。

甚至有學者發表觀點說,大清國的衰落是從乾隆下江南開始的。

閉關鎖國、妄自尊大,錯過了向先進國家學習的最佳時機

大清國一貫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這項政策在乾隆晚年時表現得尤為強烈。

以前,大清國實行四口通商,到乾隆晚年時卻只開放廣州一地對外通商,而且嚴格限制對外貿易的種類和數量。

1791年,乾隆八十大壽!為能與大清國開展貿易,歐洲強國紛紛派人前來祝壽。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甚至派出了馬葛爾尼作為特使。為了表達誠意,使團幾乎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所有成果都帶上了路,蒸汽機、火炮、織布機、戰艦模型等先進之物應有盡有。

面對這些禮物,乾隆卻以蔑視的眼神置之不理,內心的潛臺詞只有四個字:雕蟲小技。

當馬葛爾尼對乾隆提出在天津、青島、寧波開展貿易,並在北京和廣東建立貿易中轉站時,乾隆不加思考便一口予以回絕。

在馬葛爾尼提出開展貿易談判的要求時,乾隆乾脆不予理睬。乾隆覺得自己的帝國物產豐富,應有盡有,又何必和外國人通商。

沒有了貿易,大清國也就失去了放眼看世界的機會,只能關起門來妄自尊大。

其實,閉關鎖國也是乾隆強化自身統治的需要,因為乾隆晚期的社會矛盾已經變得十分尖銳,如果放開通商條件,勢必西方的文化思想也會湧入國內!

民眾的思想活躍起來,自然難以掌控。從某種角度講,閉關鎖國是大清國愚民政策的必然要求。

所以,當國門之外的世界正在在蒸汽機的轟鳴聲中精進時,大清國在小農意識的自我陶醉中衰敗也就成為了歷史必然。

總結:可以說,乾隆晚年的昏庸直接導致了大清國由盛轉衰。乾隆晚期剛好處於世界發生鉅變的重要階段,如果當時乾隆是有道明君,大清國一定會搭上世界快速發展的快車。

只可惜,晚年的乾隆昏庸無道,一個本可以成為世界強者的機會就這樣被他斷送了。


二月二的二龍頭


乾隆皇帝,可不僅僅是晚年才開始昏庸,雖然普遍的認為,康乾時期是清王朝最鼎盛的時期,但實際上,康熙雍正才是開創了鼎盛大清王朝的最大功臣,而乾隆,只能算是一個二世祖,靠著祖上留下的基業,揮霍無度,肆意開戰,肆意遊玩,還給自己戴了一頂十全老人的高帽子。

當然了,儘管乾隆皇帝揮霍無度,打了不少仗,但這從另一方面來講也確實是一件好事。

年輕時候的乾隆皇帝就像漢武帝一樣,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準噶爾,也收穫了新疆,西藏,大清雖然是從乾隆時期開始衰敗的,但大清的領土也確實是在乾隆時期達到了巔峰。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這些與他而言,雖然極大的減緩了國力的發展,卻讓乾隆無比自豪。

當然了,早年的他可能跟漢武帝有相似之處,晚年的他,跟漢武帝也有相似之處,同樣的晚年昏庸無為。

乾隆皇帝活了八十九歲,算是整個大清活的最久的皇帝了,他在位期間,朝政腐敗,朝中大臣貪汙事件頻發,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和珅,相信對於和珅,不少人都是知之甚多的,和珅就是一個大貪官,但他同時也是乾隆皇帝手下最好使喚的人,即使是到了臨終前,乾隆也告誡嘉慶,千萬不要動和珅。

和珅也是一個靠著科舉起家的人物,早年的他發奮圖強,但年紀大了,步入高位了,反而開始貪汙腐敗,也說不清是乾隆害了和珅,還是和珅加劇了當時官員貪汙腐敗的風氣。

乾隆當政期間,自然也少不了大興文字獄,雖然清王朝大興文字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但在雍正,乾隆期間,文字獄的嚴厲程度較之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文字獄,八股取士,不知摧殘了多少士子文人。

乾隆皇帝是一個喜好使用微服私訪形式調查民情的皇帝,這種方式當然有好處,那就是能夠讓乾隆不被百官矇蔽。

但在晚年,乾隆雖然也時有出訪,比如六下江南,卻是不再那般低調,反而是大張旗鼓,鋪張浪費,六下江南,可以說是乾隆腐敗的巔峰,有人就認為六下江南是大清盛極轉衰的標誌。

本來大清王朝就已經開始衰微,但乾隆晚年依舊熱衷於用兵,由於官員貪汙腐敗現象嚴重,各地開始出現農民起義,這時候,乾隆又開始計劃對緬甸,安南用兵。

總體來講,用兵四疆對大清來講,無異於雪上加霜,而乾隆雖然沒有打敗仗,卻是損失慘重,國力衰微,整個強盛的大清王朝在晚年乾隆的手中走向了低谷。

當然了,大清王朝的滅亡並不僅僅是某一位皇帝的過錯,大清實行文字獄,八股取士,閉關鎖國,這一系列的措施都將大清逼上了絕路,大清的滅亡雖然並不僅僅是因為乾隆這樣窮奢極欲的皇帝,但與這些皇帝的過失是脫不了干係的。

乾隆早年或許還有值得稱頌的地方,但晚年的他,確實是將整個大清推向了衰落。


魏青衣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和羨慕乾隆這個人,命真好。活了88歲,掌權中國這個老大帝國64年,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幾百位皇帝中最享福的了。

明明一代昏君,卻靠著吃雍正的老本,再加上一幫無恥的如紀曉嵐等御用文人,硬是被吹捧為聖明無比。

所以我覺得乾隆的一生過大於功,尤其是在晚年年老體衰以後。

大興文字獄

提到清朝皇帝的過錯,文字獄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乾隆時期的文字獄和他爺爺和老子一脈相承。

他自己沒文化,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幾乎都沒有流傳於世的(除了入選小學課本的那首)。卻硬是要歪曲別人的文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本來是一位官員拍他馬屁背出來的詩,卻惹得他龍顏大怒,差點殺了這位官員。

有記錄的乾隆時間的文字獄就有130多次,比他太爺爺、爺爺和老子加在一起還要多。他在位期間把文字獄發展到了巔峰。

妄自尊大,閉關鎖國

乾隆曾經頒佈“外洋通商案”,關閉了寧波等地的通商口岸,只允許歐美商人在廣東一地貿易。正因為如此,國人對外部的瞭解越來越少,只活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不能睜眼看世界。幾十年後的鴉片戰爭開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百年屈辱史。

海外蘭芳共和國本是一群中華移民建立的國家,曾要求加入中國,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卻被乾隆無情的拒絕了。

貪腐橫行、吏治不清

乾隆一生注重享樂,尤其是晚年。雍正留給他的遺產都用的差不多了。後來又有大小金川戰爭等花空了國庫。

這時候為了享樂,他開始公然的買官賣官,對於官位明碼標價,一個七品知縣只需要4000多兩銀子。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花錢買了官,自然要在任上撈回來。所以滿清從這個時候開始,吏治開始全面腐敗。

不僅如此,他還重用如和珅這樣的大貪官,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乾隆起了一個反面的表率。

他還推行議罪銀製度,官員犯了事可以拿銀子贖罪,真是前所未有。

好大喜功,貪圖享樂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開支巨大,耗費民脂民膏無數,很多沿途的老百姓都因此而破產。

晚年乾隆還舉辦過“千叟宴”,召集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到京城吃滿漢全席。僅僅是為了表現自己治下的太平盛世,很多老人不堪舟車勞頓,途中病得奄奄一息。

他一生作詩幾萬首,流傳於世的寥寥無幾。還自封十全老人,真是厚顏無恥。

(乾隆六下江南)


歷史小跟班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清朝第六任“領導人”,享年89歲,在位60年(退休後還幹了3年太上皇)。因此他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只比他爺爺康熙大帝少一年,算太上皇的總顧問時間那他就是雙冠王了)。

康熙和雍正這兩位前輩為他這個子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創了良好局面,祖孫三人聯手打造出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康乾盛世”,讓這個時期走上了清朝鼎盛期、封建社會歷史的最高峰。乾隆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人口破3億的記錄,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捍衛了西藏的主權完整,保衛臺灣的統一……這一切功不可沒,名載千秋。

可這位工齡最長、活得最久的皇帝,沒能善始善終,不管精力有限、心態變化,還是老糊塗了,晚年還是“留下不少遺憾”,有些還給大清留下致命隱患,因此有“成也乾隆,敗也乾隆”一說。

什麼生活腐化、貪圖享樂這些不說,辛苦工作幾十年,臨老奢侈一點也無可厚非。有些人將圓明園建設和六下江南耗巨資也拿來說事,我不贊同。首先圓明園建設他爺爺和他爹地才是主力,乾隆乾的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而且基本都是他執政中期就完成了。

至於六下江南只有乾隆四十五年和四十九年這兩次是他晚年乾的,而且就連最後一次,他還視察了江浙海防、接見越南使臣等。

而他晚年最大幾個問題則是如下:

1,聽信讒言,親小人,遠賢臣。朝中烏煙瘴氣,朝綱敗壞,和珅貪腐之流越來越多,整個官僚系統已係統性腐化。

2,不喑世事,對百姓艱苦和社會矛盾關注力嚴重下降,給後來農民起義創造了“動力”,白蓮教起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盲目自大,毫無前瞻意識,錯過歷史機會。當時的世界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乾隆拒絕了馬戛爾尼和平貿易的談判,讓接位的嘉慶也只好繼續閉關鎖國,這同時給四十年後鴉片戰爭埋下伏筆。

縱觀上述,乾隆晚年所釀之錯不容小覷,他接手一個方興未艾的盛世,而留給嘉慶皇帝卻是負遺產,一個爛攤子。


古今說史


乾隆與華盛頓是同時代的巨人,一個是清朝帝王,一個是美利堅的締造者。

華盛頓不僅是一位創業者,還能讓那片土地不再依靠他;乾隆的敗筆在於錯失與時代連接的機會,他只是在古代歷史原有的軌道上循環往復。

不管在正史還是野史上,乾隆都是一位很有爭議的皇帝,可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但有一點,爭議不大,那就是乾隆的晚年比較昏庸。

鋪張浪費的旅遊達人

乾隆在位期間,各種出遊活動達到一百五十多次,其中拜謁東西陵以及冬巡有六十六次之多,到避暑山莊五十二次,巡遊京畿附近天津、明陵共十四次,東巡山東八次,南巡江浙地區六次,西遊五臺山六次……他每年都會外出遊玩,名副其實的旅遊天子。

即使晚年,乾隆對旅遊依然有濃厚的興趣,在他七十三歲時,還特地跑去東北,離別時還曾感慨:“此別回瞻增有愴,再來度已恐無能。”可能乾隆也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會老家,因此,他特地舉辦一次規模宏大的謁陵大典,對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一些開國功臣表達懷念之情。對於留守東北的王公貴族,乾隆除了賜宴,還大加賞賜。

此外,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是在他五十歲之後,可見他是越老越意氣風發。

這些旅行活動,主要是政治目的,雖有爭取民心之意,籠絡士紳之效,尤其是木蘭圍獵,可以拉近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係,但花費也高得驚人。

這些錢財,不管是乾隆私人還是國庫支出,都來自於老百姓,給朝廷與地方財政造成很大負擔。乾隆每到一處,還要專門修建道路、行宮,地方官為了招待,也會變著法子講排場,導致奢靡之風興起,資源大量浪費。為了一人之舒適,沿途無不興師動眾,既擾民,也影響生產。

不惜巨資,建設各種離宮別苑

圓明園本是康熙賜給雍正的一所別墅,與暢春園相鄰。乾隆當皇子時,雍正讓他在圓明園的“長春仙館”住過,並賜他號為“長春居士”。乾隆上位後,在圓明園東邊,大力擴建,與原有的園林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大園林區,裡面還有各種西洋建築,古玩珍寶。

康熙時代的避暑山莊,雖已有三十六景的名目,但建築大多簡樸,花費不算太多。乾隆繼位,對山莊進行大規模地改造與擴建,直到乾隆五十五年才比較滿意地暫停建設,他除了將三十六景增加到七十二景外,還修建不少寺廟,形成“外八廟”系列群。在他七十歲生氣時,班禪親自從西藏趕緊來祝壽,乾隆特地下令,仿照班禪所居住的扎布倫寺,建造須彌福壽之廟。該廟鎏金銅瓦,金碧輝煌。

除了以上兩座大型土木工程,其他諸如紫禁城的贈修、香山靜宜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之類的小工程,多如牛毛,尤其是寧壽宮,堪稱奢華之典範,乾隆準備退休後到此頤養天年,但沒住幾天就閒置。這些建築,所花錢財不計其數,其中大多都是為了滿足乾隆的個人享受。

重用和珅,推行許多上不來臺面的賺錢方式

清朝帝王個人的收支,由內務府把持,與國庫是兩套平行的財務系統。乾隆要維持龐大的個人消費,大多錢財都是走內務府的賬。

乾隆個人的需求,尤其到了晚年,不斷膨脹,既要遊山玩水,還要收藏古玩字畫,而內務府經不起折騰,經常虧空。所以,乾隆不斷地想辦法,充實內務府,比如搞壟斷經營、轉口貿易,但由於工作人員無能,大多都是虧本買賣。

直到和珅的崛起,內務府才扭虧為盈。在和珅的操作下,建立起一套議罪銀製度,也就是官員犯錯,可以用錢解決問題。所得款項,全部進入乾隆小金庫,過程以及數量都不需要公開。

有些聰敏的大臣,領會到其中的奧妙。他們知道,交議罪銀就能巴結皇帝與和珅。因此,很多官員故意犯小錯而交大錢,比如河南巡撫何裕城不小心弄髒了奏摺,積極繳納罰款三萬兩。手筆之大,連乾隆都不好意思,於是連忙下旨,不要那麼多,加恩免去兩萬,只用交一萬。

議罪銀製度的執行,引起極其嚴重的惡果,既縱容了不法之臣,也滋長了官場的不良風氣。許多地方官吏,即使原來奉公守法,也會因議罪銀製度而揮霍公款,收受錢財,在他們看來,即使東窗事發,交點錢就能搞定。

為了擴大收入來源,乾隆也會經常利用皇家慶典,請來各地富商,暗示他們捐款。比如,太后八十大壽時,乾隆召各地鹽商進京,讓他們負責西華門至西直門的裝修支出;每次乾隆過壽,也會大量接受地方進獻的各種禮物、份子錢。

皇帝穿“新衣”,大臣歌頌盛世

晚年的乾隆,已經失去上位前期勵精圖治的進取精神,開始自欺欺人,得過且過。從朝廷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和珅”多如牛毛,造成各地財政虧空。

這種局面,許多臣子心知肚明,但乾隆自詡“十全老人”,穿著皇帝的新衣自我陶醉,大家都不敢也不願意戳破,因此,舉朝上下,報喜不報憂,甚至為粉飾太平而編造各種謊言。

有極少數的有識之士指出問題,比如尹壯圖,曾要求停止議罪銀製度,但都被乾隆壓制。

為了給自己的“功勞薄”鍍金,乾隆到處用兵,一度打到廓爾喀;面對世界潮流,乾隆固步自封,拒絕馬戛爾尼;面對人口壓力,馬爾薩斯陷阱的到來,乾隆拒絕移民邊疆和東北……

所有的矛盾集合到一起,終於釀成了白蓮教起義,直接撕裂了所謂的乾隆盛世。這場起義,久久不得平定,主要是因為軍餉都被級官吏中飽私囊,以及當時清軍的戰鬥力也大不如從前。

秋媚說:早年的乾隆,是一位優秀的君王,勵精圖治、開疆拓土,將大清推向了極盛。但晚年的乾隆,垂垂老矣,寵信和珅,思想上沒有進取,施政上缺少作為,心安理得搞個人享樂主義,親手推倒了自己建立的盛世。


秋媚讀史


乾隆皇帝晚年昏庸到了什麼地步?

乾隆在位期間,是清朝發展的最高峰,俗稱“康乾盛世”西方稱"High Qing" ,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不過很多人對此持不同的意見,認為可以稱“康雍盛世”,這乾隆就是一個“富三代”,最懂得享受,生活奢靡,朝政腐敗,他死後,大清朝也開始走向衰敗。不過不管大家持何種意見吧,這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好命”皇帝。

爺爺穩固了江山,開拓了疆土。父親發展了經濟,充足了國庫。到他做皇帝的時候,清朝的文治武功達到了頂點。不過乾隆也是做出了一定功績的,持續發展了經濟,平定了準噶爾與回疆大小和卓之亂,使川黔等地改土歸流。清朝國土大大增加,史稱“漢、唐以來未之有也”。不過這一切都無法掩蓋乾隆晚年的問題。說乾隆晚年昏庸,大致涉及下面幾個問題。

01 寵信權臣和珅

乾隆晚期,乾隆帝寵信和珅,在和珅的影響下,大批官員腐化,政治大壞。但乾隆對和珅極其信任。這裡也有一段野史說乾隆和和珅有非同一般的關係。

據說弘曆(乾隆)年輕時和一個小宮女嬉鬧,不慎被小宮女的梳子打中額頭。正巧被母親鈕鈷祿氏看到,認為她是在勾引自己的兒子。而且這個所謂的小宮女就是年貴妃是雍正爺的女人,更是道德敗壞,於是下令賜死。弘曆知道後非常傷心,拿硃砂在小宮女耳朵後面點了一點,說是有緣來生再見。這一晃就過去了20年,弘曆也繼承了皇位成了大清國的乾隆爺。一次外出,儀仗隊出現問題,乾隆大怒。這時一個年輕人跑了出來,說願意承擔所有責任。乾隆一聽,聲音好耳熟,就叫這個年輕人抬起頭來,一看吃了一驚,這和小宮女何其相似。於是讓他上前,一看耳朵後面果然有一粒硃砂痣。這個年輕人名字叫和珅。至此,乾隆寵信了和珅一輩子。當然,這只是野史記載,用來埋汰乾隆和和珅的,又不敢說他們有不倫之戀,於是借用故事隱喻。不過乾隆確實寵信和珅,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與和珅結成了兒女親家。電視劇中王剛老師把和珅演的奸和詐演的入木三分。不過和珅可是一個美男子,而且才能卓越否則也不會做的這麼大了。影視劇是把他醜化了。

乾隆皇帝做了60年,為避諱康熙,選擇讓位於嘉慶,不過他退而不休,依舊把持著朝政。後面幾年乾隆話都說不清楚了,就靠和珅在旁邊傳達旨意。大家可以想想,這和珅權利大到什麼程度了。嘉慶帝在他面前也要和顏悅色。所以乾隆死後,嘉慶馬上抄了和珅的家。民間有句俗語叫“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據說和珅貪汙的贓款是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大約為十億白銀,但具體數字卻有待評估。和珅下面又有大批的官員買官賣官,波及之大,前所未有。大清朝至此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02文字獄達到了頂點

據統計乾隆時期與文字有關的案件共計一百三十餘起,且判罰極重,死刑居多,文字獄達到了頂點。 而且很多案件,其牽強附會、捕風捉影,多數以皇帝的價值作為全部判斷標準,這不僅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更弄得天下文士,人心惶惶。最後文字獄也被別有用心的人當成搞倒政敵的工具。一時間,滿朝文武也是人人自危。

03國庫空虛,閉關鎖國

乾隆為體現自己關心民情,曾六下江南。每到一處,當地的官員極盡討好,鋪張浪費至極。而且擾民嚴重。連年的對緬甸征戰,致使國庫嚴重損耗。而同時期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始蓬勃發展,從乾隆三十年到嘉慶年間,英國的紡紗機、蒸汽機、郵輪等工業逐步完善。中國老百姓還在手工製造產品的時候,英國人已經使用機器了,效率何止幾十倍。乾隆末期,華盛頓就任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任總統。乾隆死於1799年,僅40餘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大清朝徹底被英國人打懵了。而國內,由於人口暴增,土地兼併嚴重,很多農民失去土地後無法生存,在乾隆晚期和嘉慶時期就陸續爆發民變。

內憂外患下,清朝國力日衰,這和乾隆晚年的好大喜功和自大狂妄有很大的關係。至此,中國遭受了長達百年的恥辱。乾隆的子孫無力改變這一現狀,最後大清國也是轟然倒塌。


嘉興微同城


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在位六十年,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長達六十三年。

乾隆從小才智過人,勤奮好學,他在位時,平定緬甸,準格爾,在他的統治下清朝版圖大大擴張,到乾隆三十年大清帝國王朝國庫充實,百姓生活富裕,史稱乾隆盛世。

但是乾隆到了晚年的時候就變了。

他越來越貪圖享樂,先後六次下江南,耗費了大量的資產,圓明園也是那個時候斥巨資建造的。他沉浸於紙醉金迷的生活中,貪婪各級官員呈上的奢侈貢品,導致貪汙腐敗之風盛行。

又比如不諳世事,聽信讒言,乾隆晚年‘親小人,遠賢臣’,喜歡那些阿諛奉承之人,尤其寵信大貪官-和珅。

乾隆對百姓艱苦,社會矛盾的尖銳完全不顧及,而這也是造成了後來農民起義越來越多。川陝白蓮教起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乾隆也因此在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也沒能在有生之年等到大捷的喜訊。

同時,乾隆一再打擊大臣的尊嚴並致力於奴化他們,導致整個官僚系統的道德極為敗壞,加上百姓的發聲渠道被完全阻斷,等到乾隆晚年,整個官僚系統已經系統性的完整腐化。

縱觀全清朝,在諸多皇帝中,只有乾隆最為高傲,乾隆晚年自詡“十全老人”,盲目自大,一味自足於自己創下的諸多歷史之最,認為中國才是天朝帝國,外國都是蠻夷小國。

他看不見全球化的趨勢,沉溺於繁榮昌盛的假象,殊不知,當時的世界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拒絕了馬戛爾尼和平貿易的談判,給四十年後鴉片戰爭埋下伏筆。

十八世紀的世界已經出現全球化趨勢,英國完成工業革命,美國在華盛頓領導下蒸蒸日上,只有大清王朝故步自封,自視甚高。



他繼位時雍正留下的是一個在嚴苛統治下井井有條的朝廷,而他留給嘉慶皇帝盡是負遺產——盛行的腐敗之風,龐大的人口基數。

而嘉慶皇帝又是一個優柔寡斷,知識結構封閉的人,縱使他保持禁慾和節儉,並且勤於朝政也沒能阻礙大清國勢日漸衰退。後來制定的閉關鎖國國策,更是讓清朝徹底落後於世界的步伐。

乾隆早期創下的豐功偉績不能忘卻,但乾隆晚年所釀成的大錯也不容小覷。成也乾隆,敗也乾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