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说,经济危机的时候,西方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分给穷人。这是真的吗?

灵通玉石


这确实是真的,每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想要有大的发展,就需要资金的融入,雪球才会越滚越大,经济才会越来越发达,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米国在历史上就经历过经济危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米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这就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物品或商品越来越不值钱时,商人没有了利润,加上各种保鲜,运输费用,成本加高,商人没有钱赚,资本家没有钱赚的时候,商人或资本家把物品卖给穷人也赔钱,大部分的人就没有了积极性,买了也赔钱,不如不卖,或干脆倒掉,有些人会说,那仍了,不如给需要的人啊,那这样别人不动就可以得到食物或水,就会加速物品的降值,更且不划算,就会导致危机的大爆发,其实这些事情,不是没有原因的,细细品味就可以得出其中的原因。



蓝晴浅


其实我上学的时候,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但是我之前始终无法理解这些资本家的行为,总认为这些资本家真是人性最丑陋的展现。但是,最近在这次疫情期间,我忽然通过出租房子的事件,想明白了这里边的人性。可能不见得是丑恶,也可能是无奈。

首先看看为什么资本家宁愿倒掉牛奶呢?

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应该知道,牛奶之所以卖不出去,大多跟供求关系有关。牛奶生产太多了,超出了需求,当然就卖不出去。不过,经济危机期间,今天买一瓶牛奶的钱,明天可能就得花10倍。

如果把牛奶分给穷人,那么资本家不仅需要承担原本卖不出去的亏损,还要承担分发牛奶产生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如果把这些牛奶分发给穷人,那么人们发现有免费的牛奶可领,谁还会愿意掏钱买牛奶。要知道,经济危机之下,大家可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啊。当大家都在等着领免费牛奶的时候,原本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这对于牛奶厂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会有更多的牛奶厂倒闭。

所以,资本家选择了最简单,最省成本,也是最现实的做法,就是直接倒掉。这看起来罪恶的做法,却是在困境下自救之法,救的不仅是资本家,还有其雇佣的工人。

再说现在疫情期间租房的事。我有一套房子租给了别人,这段时间他没有发工资,我同意他下个月再把租金补上。但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也是拷问我自己的问题。如果疫情持续好几个月,他一直没发工资,难道我就一直延期收房租吗?如果不这样,难道我把他赶出去吗?赶出去后,这段时间肯定也没人出来看房子,这房子也不太可能租出去,就只有空着。那么我是应该把房子免费给他租着使用,还是宁愿让房子空着呢?如果我选择后者,我是不是也成了“倾倒牛奶的资本家”?但是如果我选择前者,那么房子使用过程中的房子和家具家电的折旧和维护费用等其实就是我的成本,相当于我不仅没有出租房子的收入,我还得承担折旧成本,相当于是负收入。我不是富翁,我也有自己的经济压力,疫情期间我的收入也会受影响。如果是你,你愿意做一个“慈善家”,还是做“倾倒牛奶的资本家”呢!


老萌有个存钱罐


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我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这当然是真的。

我给你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你每天都在火车站附近接送乘客,但是由于晚间打车比较贵,你能拉到的客人很少,几乎每晚都有大半的时间是空闲的。

相对的,因为晚间出租车价格较高,所以很多人打不起车,他们都在排队等候公交车,甚至有的人因为贫穷只能走路回家。

请问,你愿不愿意利用你拉不到乘客的空闲时间去免费接送坐不起出租车的乘客?

我想,你是不愿意的。

为什么不愿意呢?

首先,你无法分辨出,哪些人是真正坐不起出租车的人,你免费接送的人中,可能会有原本应该对乘坐出租车这个行为进行付费的人,所以你无形之中扰乱了这个行业的正常经营。

其次,就算你不是全免费,而是对打车费用进行折扣,那么真正受益的,也并不全是穷人,因为有许多穷人本就打不起车,你降价与否与他们无关,并不对你的收益有任何帮助。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奢侈品卖不出去宁可销毁也不会打折销售的原因。

最后,你好心好意的帮助行为,可能会占用你原本可以去创造效益的时间,比如你正免费拉着一位乘客,这时你突然看到路边有一个真正的乘客在招手,你不能把车上的乘客扔下然后接上新的乘客。

所以,就如同你不愿意免费拉乘客一样,资本家也不愿意把相对过剩的产品免费分给穷人,这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在现实中,这个理想化的行为根本无法实现。


薄利好食


你说得好幼稚!这种情况不仅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我们的牛奶企业也有的,但说这话都是断章取义。之所以宁可倒掉也不给穷人,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如果把牛奶给了老百姓,购买力就会下降,最终就是整个产业链受牵连,受伤的是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本家和产业工人。所以,只能牺牲源头小部分人的利益来维护大部分人的利益。另外,分给穷人怎么分?牛奶保质期短,杀菌、包装、设备设施、仓储、物流、人工、管理等费用谁𠄘担?还有别的风险,这些费用甚至比牛奶本身费用还高。比如,我把价值100万元的牛奶直接倒掉的话,只亏100万元,若分给老百姓,我还要倒贴以上的费用,亏200万都不够,你说该怎么处置?

其实,不光是牛奶,很多类似的事件在我们身边,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如大量的葡萄、柑橘、苹果、以及各种水果农作物都有过无人采摘,烂在了地里,种植户欲哭无泪,血本无归,而实际上,很多老百姓却需要这些东西,能说他是宁可烂掉也不不分给老百姓么?这其实都是市场客观规律在起调节作用,在某一时间段,供大于求,其它费用又增高,种植户得请人来收这些作物,但把这些作物卖了后连付这些人的工钱都不够,当然只能让这些东西烂在地里,牛奶其实也与此同理,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必定会出现的现象。

以前的教科书为什么会这么说,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的。那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完全对立的矛盾关系,而现在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存关系。


五月红棉


中学教科书中提到“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主要是在1929年到1932年大萧条时期。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人民连正常生活都无法保障,整个社会对于牛奶的需求大大下降,牛奶收购价大幅度下降,提供次级奶品的“独立”奶农无法受到价格保护,牛奶收购价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同时面临无法偿还贷款即将失去奶场的危机。在1933年,纽约州一牛奶协会组织奶农罢工,他们为了抗议奶价太低还倾倒了6000加仑牛奶。

紧接着,1933年罗斯福上台,《农业调整法案》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随即出台,试图提高牛奶价格与奶农的收入。《农业调整法案》规定牛奶和奶制品是基本商品,准备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 到了1933年9月中旬,联邦政府共拨款4300万美元收购了6000万磅黄油,想要提高黄油价格,结果过剩比起之前更加严重。基于同样的理由,联邦政府 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奶农宁可倒掉牛奶,也不愿意低价出售或者直接送人呢?

低价出售:牛奶并非生产出来马上就能卖掉,还需要一定的加工、包装、运输等工序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很重要的一点是,这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需要成本的。

免费送人:运输,劳动力都是要花钱的。

因此,无论送人还是低价出售,都是在增加成本,而奶农根本负担不起这些成本,为了避免这种持续亏损,就必须将牛奶浪费掉。“倒牛奶”是迫不得已也是必然之举,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泡面品人生


不需要看西方资本家這個历史,其实只要看看现在。我国春节,基本上都有花市,花农种花到市场上卖,一般會很貴,但是精明的消费者,往往會不在那個時候卖,他们等到除夕深夜快到初一凌晨时,花市结束,花农不会把未卖完的花帶回去,很可能會贱卖,就捡這個便宜,但是农民們也不是傻的,这种事多了,他们往往到时把花摔烂,也不会贱卖給那些人。這個道理其实跟资本家不肯把牛奶分給穷人是相通的,产品畢竟有成本,付出了劳动和支出,销售跟成本相称還可以接受,但絕不可能會亏本卖,送人更不可能,这次這麽做了,买家就會专门等這種时机,他们不会開這種先例,必须讓對方死了這種心态,不然以后不用做生意了。


所謂经济危机,是产量过剩,卖不出去,消费者消费不起,那是一种成本本身已經居高不下的状态,不是降价可以解决的,降到與成本持平穷人也一樣买不起,才會发生经济危机(想想我們的房价),已經血本无归,送人也是白送,宁可不送,把产品毁了。房子卖不掉,自己出钱拆了也不会贱卖給你。


TonyDeng


这是真的,在资本的世界里确实如此。估计99%的人认为及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也确实如此,很正常的现象。比方很多价格如果达不到预期拧可烂在手上也不会卖给你。

能持这些观点的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就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作为小集体或者个人资本,确实考虑的是自己利益,不能说你就是坏人,但你却不是高尚的人,你没意见吧?为什么说资本是冰冷的资本家是为富不仁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运作资本你要保护自己利益不受损害,那你就得拿出最恶毒最血腥的手段来活,这就是你的真实写照,你表面慈善背后的凶恶。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讲求集体利益的,即使在体制内你都会游离于外,考虑的是个人所得。什么是集体?就是大多数人的,假如国企在这个经济危机中是不会把牛奶倒掉的,即使它并不盈利。

所以人们非常矛盾,你在体制内工作考虑的是个人利益,那么你在体制外开公司、办企业、开工厂等又期望你的员工有主人翁精神、奉献精神为你忠诚,那不是自相矛盾吗?因为现实比较残酷,99%的人是注重个人利益的,没有利益的捆绑你得不到所谓的忠诚。

所以我活得比较随心,即使我并不富有,我回答问题也是我信仰的一部分,人有点目标就心智开阔,少了那些蝇营狗苟及算计,随遇而安,人生虽有遗憾但却无悔!以求得命运之善此善终。


笔锋冷


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应该把精力花在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而不是花在讨论倒掉牛奶是对是错。

1、倒掉牛奶的理由不明确。当运费高过牛奶的产销差价,实际上造成了卖掉赔十块,倒掉赔五块,你让奶农如何?又或供大于求太多,牛奶生产出后滞销,保质期过了,是卖变质奶还是倒掉?没有谁会愿意把自己的劳动成果随意浪费掉,既不符合经济利益,也不符合人类情感。

2、不要制造某种环境或条件来考验人性。假如经济运行正常,是不是就不会有这种损己行为发生了?那是不是这个问题产生的前提就不存在了?问题自然消亡。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和理想经济运行。但我们即使做不到理想那样完美,但要把目标定为理想状态然后为之而努力。好的经济制度把无赖变成君子,坏的经济制度把君子变成无赖。

与其讨论倒掉牛奶是对是错,不如讨论该怎么做,才能使得奶农不用将牛奶倒入河中。


用户8392534956553


过去教科书上说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肯送给穷人。其实这是个政治宣传。过去我们国家宣传总是从政治上站在穷人角度进行宣传,由于那时我们国家没有市场经济,即使有牛奶也是公家的,没有老板的。站在穷人的角度看,卖不完的牛奶免费给穷人当然是好事。但站在老板的角度,卖不完的牛奶如果倒掉,他损失的是倒掉的那部分牛奶,但把没卖完的牛奶送给穷人,那他以后的生意就不用做了,只能等到破产!因为不管穷人还是富人,都是逐利的,这次兔费送给穷人,下次富人也在等你送,没有人买牛奶。所以站在投资者角度看,这很正常。没有做过生意的人也许现在理解不了。


手机用户50442390051


现实中没有看到过牛奶倒掉,但是超市里很多牛奶是马上就要过期的,打折,便宜,买的人多,很快就卖完了,也就不存在倒掉的现象,这也算是一个折中,既不把牛奶倒掉,也不给你白吃,倒是有一些牛奶口感很差,感觉就是香精兑糖水再加点生粉明胶,然后包装的很华丽尽显高档,吸引眼球,引起人的购买欲,更有的牛奶还添加了OBO,也许还叫做什么BOB的,反正也不明白是什么东西,会不会吃了生癌,就是广告做的大,肯定买的人多,销路好了,为什么要把牛奶倒掉,没道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