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晶鳳翎
在人類歷史上,真正將原子彈用在實戰當中的只有兩次,分別是美國原子彈轟炸廣島和美國原子彈轟炸長崎。
在二戰末期,還沒有出現能夠攜帶核彈頭的成熟的導彈技術,核轟炸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轟炸機頭上。
那麼轟炸機在投下原子彈後是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逃脫的呢?從提問者提到的四十五秒來看,應該說的就是美國在廣島投原子彈的行動了。
既然這樣,我們就以廣島投彈為例來分析下飛機在投下原子彈後怎樣逃出生天的。
首先,在投下原子彈後飛機逃脫還要依靠飛機本身較為出色的性能。承擔廣島核投彈任務的是美軍大名鼎鼎的“超級空中堡壘”B-29轟炸機。
B-29轟炸機採用四發佈局,且配有加壓倉,具有強大的飛行能力、巨大的載重和極高的升限,在萬米高空最大對空時速可達350英里。為了這次核轟炸,進行任務的B-29還進行了特殊改裝。拆掉了大量的遙控炮塔,只保留了尾部的機槍,以此來減輕自重。這讓飛機更加靈活,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出色的性能是飛機投彈後成功逃脫的最基本保證。
其次,飛機能夠免遭核爆之災也要歸功於飛行員操作得當。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的轟炸機機組成員西奧多·範柯克曾經講述了他在廣島投彈的情況。
根據他的描述,他們的飛機原本在10000多米的巡航高度飛行。在確認了廣島的目標後,他們開始下降。在7000米左右投下了一萬磅重的原子彈,原子彈在離地600米左右的時候爆炸。
從投下到原子彈爆炸的時間原計算的是43秒(一說45秒),而在實際任務中則要長一些。而當時的飛機駕駛員保羅·蒂貝茨曾經表示,原子彈爆炸蘑菇雲可以高達萬米以上,所以拉昇飛機躲避是不合適的。
在投彈後,他立刻操縱著飛機向右急轉,根據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建議向切角方向飛行。進行了159度的俯衝來增加速度,儘快離開已經爆炸的原子彈,以避免被核爆影響。保羅曾經進行過多次練習,在真正的任務中他不假思索就做出了正確的動作,飛機只用了40秒多一點點就離開了危險區域。在當時,飛行員正確的判斷和嫻熟的飛行技巧顯得尤為重要。
最後,投彈飛機的成功逃脫確實有客觀原因。當時的日本已經喪失了幾乎所有的防空力量——海軍航空兵早就在與美國在太平洋決戰的時候就全軍覆沒。
陸軍航空兵也是所剩無幾,地面火力也遠遠沒達到把B-29這樣強大的轟炸機擊落的地步。日本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B-29投下原子彈然後飛走。
在原子彈爆炸時,投彈飛機距離爆炸點已經有10.5 千米的距離。但是飛機仍然受到了接近2.5倍重力的衝擊,足以看出原子彈的威力巨大。在一聲巨響之後,廣島幾乎徹底消失。
在二戰期間,限於製造技術水平和目視瞄準的侷限性,進行轟炸的飛機飛行高度都比較低。p所以實行核轟炸對飛機性能和機組都是巨大的考驗,稍有不慎就有去無回。
現在,隨著高性能轟炸機和各種制導方式的出現,發動核襲擊並全身而退變得更加容易。
而隨著各大國核武器威力的增強與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逐漸成熟,防禦核打擊的難度加大。所以沒有國家敢於使用核武器,而核武器的作用也更多轉向威懾了。
史之策
原子彈扔下45秒後爆炸,投彈的飛機又是如何逃脫的?
1945年的時候,在日本廣島的上空投擲了一枚原子彈,投放的時候才45秒,這個原子彈就當場爆炸,爆炸的威力使得整個廣島都成為了一片廢墟,所有的房屋建築物基本上都是化為烏有了。這顆原子彈從9600米高空墜下,導致了整個廣島8.8萬人的死亡,這對於日本來說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那麼我們就特別的好奇,這個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僅僅用了45秒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飛機的駕駛員到底是如何逃生的呢?小編給您解開謎底。
一、投彈飛—-B-29型轟炸機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有人敢接這個危險的任務,那麼必須有精英飛行員操作性能優異的飛機。為了保證任務圓滿完成,有幾十名飛行員接受了曠日持久的訓練,最後從中挑選了幾個飛行技術最好,投彈表現最出色的飛行員執行原子彈投放任務,他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最後執行任務的美國著名飛行員柏森斯上校。
當然,更重要的是一架完美的轟炸機才行,當時日本的防空系統在美軍的轟炸下已經形同虛設了,但為了執行此次任務,還得需要一架性能優越的轟炸機,在投完彈之後以最快速度逃命。當時美軍為了轟炸日本本土,在國內研發了很多性能優良的轟炸機,選擇了半天之後,美軍最終確定了使用B-29來執行此次任務。B-29是當時美國體積最大的轟炸機,並且質量也重,速度還最快,被世人稱為空中的超級堡壘。B-29的性能十分優秀,他可以在四萬尺的高空以350英里的速度航行,當時的日本和德國都沒有與此種轟炸機相媲美的飛機。
二、投彈過程—-六架飛機同時出馬
投入戰鬥的總共是6架B-29型轟炸機。兩架偵察、三架報告天氣,這5架飛機與原子彈保持的距離可以確保安全。最危險的就是裝載原子彈的82號轟炸機。
1945年8月6日凌晨2時40分,“509小組”準備起飛;
82號機命名為“依諾阿蓋依”號,這是飛行員蒂貝斯媽媽的名字。
柏森斯上校爬入彈艙,打開原子彈的保險裝置,裝上引爆器,為投彈做準備。
飛行目標:廣島。
7時35分,伴隨“依諾阿蓋依”號的兩架“509小組”飛機迅速離開。
8時整,為了防止強光灼傷眼睛,“依諾阿蓋依”號機組人員戴上了厚厚的墨鏡。
8時16分,飛機飛行速度是550公里每小時;5噸重的原子彈被推出彈艙。
45秒鐘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正下方是日本廣島市相生橋以西100米。強烈白色閃光,廣島上空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沖天而起,幾百根火柱直衝藍天。
三、安全距離——13公里
學過物理的都知道,轟炸機在投彈的時候還要將物體本生的慣性考慮在內,炸彈在出艙的時候還會保持一定的速度繼續往前飛,所以B-29在投放完成之後必須掉頭飛行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但是如果直接來個180度的掉頭的話,飛機本身是經受不住如此大的方向調動,所以並不能實現180度的掉頭,後來的科學家在試驗中得出結論,掉頭155度是飛機能接受的最大掉頭角度,而飛機和原子彈水平距離十三公里是絕對安全距離。
在實際操作中,飛行員為了保命,完全按照預先安排的流程來操作,投放之後155度掉頭,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離開此地。
根據美國後來披露,飛機的確按照原計劃返回,投彈時飛機飛行速度550公里每小時,10萬米高空,推出原子彈,然後飛機立即轉角155度調頭,向下俯衝,飛機下降300米,繼續以5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往回飛行。原子彈出艙後,飛機重量減輕,飛機利用45秒鐘飛行水平距離是:550÷3600×45=6.875公里,考慮飛機轉彎時間,飛機實際飛行水平距離大約是6.5公里。把原子彈、飛機兩者在反方向的飛行水平距離相加6.5+6.5=13公里,當原子彈在廣島上空600米處爆炸時,飛機已經遠離爆炸點水平距離13公里,正好處於安全區域。
不過根據機組人員的說法,B29轟炸機還是受到了衝擊波的影響,機組人員稱飛機像是被電杆狠狠地砸了一下。
本來還想殊死一搏的日本,在遭到兩個原子彈打擊後,很快無條件投降了。
葛大小姐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strong>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的時候,原子彈會打開減速傘,這也使得飛機會有足夠的時間逃
離現場。
當然這也是美國的軍隊經過長時間演練的結果,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才會選擇在規定的時
間投下原子彈。而且在當時日本已經並沒有任何的防空能力,足以對於美國的飛機造成
任何的威脅,所以飛機可以並不考慮日本軍隊的威脅。
投彈之後安全的逃出爆炸區是轟炸機和攻擊機的問題。
但是美國投放炸彈的飛機據說專門對於飛機進行了改造和培訓,改造的主要目的是順
利攜帶並且精準投放原子彈任務,第二就是安全返航。
當時的投放小男孩和胖子兩枚原子彈時候,美國專家是專門研究得出,必須的保持和爆炸中心13公里的距離才能安全的跑出來。
那次的行動是由B-29轟炸機實施的。在後來的過程中,B-2在飛機上進行了大範圍的減重B,首先是把飛機的裝甲卸掉,然後包括飛機上其他的一些不需要的零件卸掉,後來
安裝了更大馬力的發動機,保證在飛行過程中能瞬間加速,離開危險區域,經過這些改
造之後的飛機,明顯就是比普通的飛機更加耐久一些。
根據當時的飛行人員的描述,當時在丟完導彈,整個飛機瞬間輕了4.5噸左右,飛機會劇
烈顛簸,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及時及時控制飛機,並且迅速的飛離這個地方,兩架飛機的
飛行員都是有非常豐富的飛行經驗。
幾秒後的衝擊波就能在飛機上感受到了,整個飛機的尾部都在顫抖,他們要做的只有加
速前進,離開這裡,最後他們安全順利的離開了,並且返航。當時的飛行員說,當時接
受這個飛行任務的時候,已經做好了死的心理準備,不過還是盡力做到最好,以免自己
真的喪命了。
江水趣談
使用飛機投擲原子彈、原子彈扔下後45秒爆炸,由這些信息判斷,這件事發生在廣島原子彈事件中。
美國用B-29轟炸機將原子彈投放到鬼谷市上空,45秒鐘後,耀眼的閃光和天塌地陷般的轟鳴,造成十幾萬人死傷,廣島市幾乎被夷為平地。
如何實戰訓練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
計劃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不知道真實計劃。讓他們與其他B-29型轟炸機一樣,參加對日本各城市的空襲。
但是,他們每次只攜帶一顆5噸炸彈,每次投彈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要求彈著點準確,並在視力範圍內爆炸。
投彈後,用最大角度、最快速度折返飛回。
經過反覆實戰訓練,飛行員技術爐火純青,也收集了大量的飛行數據。
投放原子彈之前,如何要求機組成員
向廣島市投放原子彈前一天,蒂貝斯上校召集“509小組”全體人員開會。
他第一次宣佈,“509小組”訓練10個月,就是為了在日本投擲相當於兩萬噸TNT能量的原子彈。
蒂貝斯上校擔任主駕駛。
技術專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隨機飛行,一旦任務失敗且被捕,柏森斯應立即自盡。
如何向廣島市投放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實戰原子彈
投入戰鬥的總共是6架B-29型轟炸機。兩架偵察、三架報告天氣,這5架飛機與原子彈保持的距離可以確保安全。
最危險的就是裝載原子彈的82號轟炸機。
8月6日凌晨2時40分,“509小組”準備起飛;
82號機命名為“依諾阿蓋依”號,這是蒂貝斯媽媽的名字。
柏森斯上校爬入彈艙,打開原子彈的保險裝置,裝上引爆器,為投彈做準備。
飛行目標:廣島。
7時35分,伴隨“依諾阿蓋依”號的兩架“509小組”飛機迅速離開。
8時整,為了防止強光灼傷眼睛,“依諾阿蓋依”號機組人員戴上了厚厚的墨鏡。
8時16分,飛機飛行速度是550公里每小時;5噸重的原子彈被推出彈艙。
按照專家預設的引爆點,45秒鐘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正下方是日本廣島市相生橋以西100米。強烈白色閃光,廣島上空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沖天而起,幾百根火柱直衝藍天。
僅有45秒鐘,投彈的飛機如何逃脫的?
原子彈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已經計算好了,原子彈爆炸殺傷範圍是半徑13公里。
這就意味著,45秒鐘後,飛機與原子彈的水平距離必須不小於13公里,飛機才能夠保證安全。如何做到這一點?
出艙後的原子彈按照慣性、沿著飛機原來的方向繼續向前飛行,一邊飛行、一邊降落。
不考慮空氣阻力,經過45秒鐘,原子彈的飛行水平距離是:550÷3600×45=6.875公里。其中3600是一小時化成3600秒。
考慮空氣阻力,原子彈實際上能夠飛行的水平距離是6.5公里。
再來看看飛機能夠飛行的距離。
如果飛機沿著原來方向飛行,45秒鐘後,原子彈爆炸,飛機差不多正在爆炸點的上空。
因此,飛機最好的逃跑方向是與原子彈飛行方向完全相反,也就是飛機調頭180度,以最快速度飛回。實際上,飛機不可能調頭180度。
當時B-29轟炸機空中最大調頭轉角只能達到159度。
原子彈推出彈艙後,“依諾阿蓋依”號轟炸機飛行員嫻熟調頭,轉角達到155度,並向下俯衝,然後用最快速度往回飛行。
調頭轉角155度已經很成功了;向下俯衝,使飛行高度降低300米,有利於飛機用最短時間、實現最大飛行速度。
原子彈出艙後,飛機重量輕了不少,飛機利用45秒鐘飛行水平距離是:550÷3600×45=6.875公里,考慮飛機轉彎需要一點時間、以及調頭繞行的距離,實際上,飛機飛行的水平距離大約是6.5公里。
把原子彈、飛機兩者在反方向的飛行水平距離相加6.5+6.5=13公里,就是原子彈爆炸時,爆炸點與飛機的水平距離。這個距離正好是安全距離。
現在很清楚飛機是如何逃脫的:飛行速度550公里每小時,10萬米高空,推出原子彈;飛機立即轉角155度調頭,向下俯衝,飛機下降300米,繼續以5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往回飛行。
當原子彈在廣島上空600米處爆炸時,飛機已經遠離爆炸點水平距離13公里,正好處於安全區域。
45秒鐘後,看見白光閃爍、接著聽見巨大爆炸聲響,“依諾阿蓋依”號轟炸機上的飛行人員感到有一陣風從飛機後部向前吹過。
要不要發展核武器
原子彈的爆炸,給廣島市人民帶來的傷害,難以估量;但是,確實加速了戰爭結束的進程。
後來,研究原子彈的愛因斯坦很後悔參加了原子彈的研製,他本想讓原子能為人類造福。
今天的世界,原子能的研究已經遠遠超過1945年的水平,少數大國的核武器足可以將地球毀滅三遍。
要想在地球上,徹底銷燬所有核武器,儼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於我們來講,最好的方式是強大自己、守護和平。
數學張教員
在二戰的最後階段,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放了一枚原子彈,這兩枚原子彈都成功的爆炸,而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也都幸運的逃脫。根據當時的數據記錄,美國轟炸機從9000米的高空投彈,原子彈降落到距離目標地點上空500多米的時候,爆炸引擎啟動引發核爆炸。而這個過程僅僅只有45秒的時間,因此飛行員想要逃生,就需要在這45秒的時間內躲過爆炸的衝擊波區域。
在原子彈剛剛研發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成熟的導彈技術,因此想要把原子彈投放到日本的國土上,就必須要用轟炸機。杜魯門在高興之餘,也開始考慮投放原子彈對於自己支持率的影響。因為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和輻射,美國一直宣傳人權至上,不能像日本那樣進行自殺式襲擊,假如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不能夠安全返回的話,對於杜魯門執政期的口碑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因此在確定投放原子彈之前,美國的軍事專家們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計算,他們必須要保證B29轟炸機飛行員的安全,才能夠放手的進行這次核攻擊。美國的軍事專家測算出原子彈的轟炸半徑大約在12英里左右,這樣美國的轟炸機需要在45秒內飛到投放點12英里之外的距離才行。這個距離對於B29轟炸機來說並不困難,不過這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假如轟炸機遇到襲擊,或者核彈的爆炸距離更廣,那麼轟炸機飛行員依然不能順利返回。
在開始攻擊之前,攜帶原子彈的B29轟炸機上的戰鬥人員內心繃得非常緊,因為他們不知道投彈後究竟能否安全返回。在投彈的當天,這架B29轟炸機並沒有受到日本空軍戰鬥機的攔截,也沒有被高炮發現。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已經掌握了決定性的制空權,日本的戰鬥機和防空部隊,剩餘的戰鬥力已經不足以對B29轟炸機產生過大的威脅了。
在完成投彈之後,B29轟炸機的駕駛員立刻猛踩油門加速逃離,因為內心緊張的原因,B29轟炸機的飛行員將油門踩到了底,這樣的操作激發了轟炸機的動力潛能,在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升起的時候,這架B29轟炸機已經逃出了18英里。不過根據機組人員的說法,B29轟炸機還是受到了衝擊波的影響,機組人員稱飛機像是被電杆狠狠地砸了一下。在兩次核武器攻擊成功後,想要頑抗到底的日本帝國主義最終低下了頭顱,原子彈投放不到十天,日本天皇就發表了投降宣言。
軍武小咖
美國是第一個擁有原子彈且首次使用的國家,對象是二戰的日本,當年日本跟美國打響太平洋戰爭,儘管美軍一路碾壓日軍,但美國依舊毫無顧忌地對日本的兩座城市廣島跟長崎使用恐怖的原子彈。當年負責執行投放原子彈的美國飛行員,明知道原子彈投下45秒後就會立馬爆炸,但他依然願意接受這次極具歷史性的任務,那麼當時這名美國飛行員如何在短時間內逃脫的呢?
有人說只要飛機飛得夠快就能擺脫原子彈的傷害, 那麼想要從45秒內掏出原子彈的傷害範圍,需要達成3個重要條件。1.首先作戰的飛機性能質量要過關。2.負責執行的飛行員有經驗有膽魄。3.計算時間精準。
在廣島上空投放原子彈非同兒戲,可以說是爭分奪秒,差一秒可能就會要的飛行員的性命。因此飛行的高度不一定要很高,如果太高,原子彈會在高空爆炸造成的破壞會很低,起不到美方預習效果,那麼這次任務等於就是失敗告終,說不定飛行員還得懲罰。所以當時飛機採取了低空飛行,儘量低飛投彈,以便給日本帶來更大的破壞傷亡,有人認為低至六百名左右較為理想。
當年負責攜帶原子彈去炸日本的是美軍B-29轟炸機,這種戰機擁有10000米高空上限,飛行速度在當時來說可謂是數一數二。而且駕駛B-29的飛行員在放開原子彈的那一刻開始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逃離,約需要在45秒時間內飛達12.8公里的距離,不然就會機毀人亡。
導致B-29轟炸機墜毀的潛在威脅不是原子彈的核輻射跟放射性汙染,而是爆炸那一瞬間的衝擊波,如果美方戰鬥機沒能在45秒時間內飛逃到安全位置,那麼爆炸衝擊波就會追上它,令其在空中被衝得失去控制導致墜毀。
根據當時執行原子彈轟炸任務的飛行員查爾斯·斯韋尼表示道:“oh my god,當時我滿腦子只有衝刺,感覺有一個巨人揮著電線杆抽打了我的飛機”。然而查爾斯·斯韋尼還是逃了出來,接著獲得美軍封予了少將。所以當廣島被原子彈襲擊成功後,美方緊接著又派出B-29轟炸機攜帶一枚原子彈飛至長崎上空,且叫飛行員再次重演了一次投彈逃離任務。
而這一次襲擊終於炸得日本人叫苦連天,開始哀求美國人別再這樣做了。可是美方看到自己的飛行員安全無事的歸來後,感覺投原子彈對自方來說並無更多風險,為此又發話說已備好第三枚原子彈準備去炸東京,這下日本人終於徹底服軟了,並且很快就宣佈了投降。
相關研究者認為,飛行員查爾斯·斯韋尼所以能成功逃離,主要因為廣島當天的天氣良好,風速不急。查爾斯·斯韋在投彈後,到底是採用直線飛昇逃離、還是直線加速前進、或者調頭就跑呢?按照我們所學的物理知識,瞭解到物體被拋出去後會存在一定慣性,若是採用直線前進的話,雖會跟原子彈拉開很大距離,但始終沒有反向距離好,故此認為查爾斯·斯韋尼丟了原子彈轉頭就跑的。
另有一說,稱1945年8月6號凌晨,美軍編號44-86292型B-29轟炸機,從美國佔領的天寧島升空,到達日本廣島時已經清晨七點左右,根據美方核彈專家的多次推算,這時投下原子彈立馬轉頭逃離是最好的。然而就當該戰鬥機逃竄了50餘秒後,卻被原子彈衝擊波追上,之後就失去了蹤跡。
貓眼觀史
德國投降之後,為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督促日本投降,美國行動起來對日本展開了最後的決戰,在幾次勸解日本無條件投降無效的情況下,美國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令這兩座城市頃刻間化為廢墟。原子彈的投放,最終迫使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那麼,面對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後,投彈的飛機是如何逃脫的呢?
關於這件事,英國報刊在2002年8月6日對當時駕駛飛機的保羅·提貝茲進行了獨家專訪,首次披露了大量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內幕,而其中,就有如何駕駛飛機逃脫原子彈爆炸波及的內容。
1944年9月的一天,時任B-29轟炸機駕駛員的保羅被美國第二空軍指揮官的烏扎爾·恩特叫走了,要他第二天早上九點去他的辦公室報到。並對他說道:“帶上換洗衣服,因為你不會再回來了!”
當時的保羅一點也不知道要去幹什麼,而他也沒太在意,以為只是一次常規飛行任務罷了。後來,他被告訴美國正在實施一項“曼哈頓工程”,目的就是研製一枚原子彈。而現在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但問題是必須有一架飛機將它投出去,而你就是被選中的那個人。
當時的保羅一點也不清楚原子彈的威力有多大,他只知道該怎麼組織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保羅學到了不少東西,他了解到原子彈爆炸時候的效果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
此外,專家還告訴保羅,在原子彈扔下之後,如何及時逃生是個關鍵問題。當時專家們警告保羅說:“過去在非洲和北非扔炸彈的時候,飛機都是在扔下炸彈之後,仍然是朝著目標方向飛過去的,而炸彈也是按照這種軌跡運行的。但這次卻不同,你不能直著往前飛,因為這樣一來,當原子彈爆炸的時候,你會正好在爆炸點的上空,肯定沒命!因此,你必須在扔掉炸彈後沿著衝擊波的切線方向飛行,而這段時間只有42秒。”
也就是說,在這42秒之內,保羅必須完成投彈、逃生這兩個目標。
42秒的時間對保羅來說實在是太短了,但他最終克服了這個困難。他反覆苦練,他把飛機拉到了7600多米的高度反覆練習——轉向、爬升、轉向、爬升……最終他終於在42秒之內完成了這一動作。
時間來到了1945年8月6日,星期天,保羅駕駛著裝載有原子彈的轟炸機來到了日本上空。終於,到了投彈的時刻,命令從保羅的口中發出:“一分鐘發射”,“30秒發射”,“20秒”,“10秒”,然後開始倒數,當說完“1秒……發射!”之後,保羅立即按照之前專家的囑咐和訓練,對機組人員大吼道:“夥計們不要發呆了,我們必須儘快離開這裡!”這一刻是8月6日上午9時15分17秒。
45秒鐘之後,原子彈在離地600多米的空中爆炸。而保羅和他的機組成員則安全離開。
秦皇唐宗
答:美國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兩次原子彈,飛機都是從馬里亞納群島的提尼安島起飛、美國投放原子彈的具體路線和過程如下:
1.廣島
1945年8月6日凌晨1:37,三架氣象飛機首先出發,直奔日本。
凌晨2:45,“埃諾拉·蓋伊”號飛離提尼安島。
清晨5:05,三架執行任務的飛機在硫磺島上空飛向日本本土。
清晨6:00左右,“埃諾拉·蓋伊”號的電子專家雅各布·貝瑟爾看到了正在掃描的日本雷達。
7:09,氣象飛機到達廣島上空時,空襲警報開始響起。 8點15分17秒,“埃諾拉·蓋伊”投擲炸彈。
下午2:58,“埃諾拉·蓋伊”號返回提尼安島。
2.長崎
1945年8月9日凌晨3時49分,兩架B-29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從美國提尼安空軍基地起飛向預定轟炸目標日本小倉飛去。當飛機到達小倉上空時,因天氣狀況最終放棄轟炸小倉而飛向第二目標長崎。在長崎投彈完畢後,飛機返回提尼安島。
所以說,兩次投彈都是由三架飛機組成的。但是當時的核彈並不是在地面爆炸而是在空中600米出就爆炸發出高溫和強光,甚至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大。如果知道當地的風速,再加上原子彈自身重量等一些參數,就可以知道原子彈投放的最佳高度了。因此這個高度固定之後,就要考慮如何逃離的問題。如何讓飛機逃脫?
美國當時也的確考慮過這個問題,投放原子彈的是美國的B29轟炸機,這款戰機最大的升空極限是一萬米,平時訓練的時候,這些戰機一般都是飛在九千米以上。
那麼B29轟炸機的具體參數呢。最高時速574公里每小時。最高續航550公里。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也是當時集各種新科技的最先進的武器之一,被稱為“史上最強的轟炸機”。只有這樣的飛機才能完成有效的投彈任務並且順利返航。
另外駕駛員也非常重要。投擲原子彈的計劃可謂是非同小可,由於戰爭已經打到了1945年,當時日本的整個防空系統基本上全部癱瘓。所以說想進入日本領空容易,但是如何駕駛投擲不容易。
選誰比較好呢?一名來自肯塔基州托馬斯堡的美國陸軍航空少尉——蒂貝茨,走入了專家的眼中。為何他能夠擔當如此大任?
出生於1915年的蒂貝茨,22歲開始參軍,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航空兵,兩年之後升任少尉。後來美國被拖入二戰戰場,他則是被安排到了歐洲戰場。原子彈投放下來之後,B29轟炸機就要立馬離開現場,進行155度的大轉彎,之後在短時間內提高速度,向地面俯衝,這也要求飛行員必須具備極高的操作技巧和超強的心理素質,在面臨生死關頭也不慌亂,還能行雲流水的完成一系列操作。
當他做到了而且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但據他回憶說,當時情況是很緊急的,在他迅速掉頭後,已經都飛出了13公里的地方,卻非常清楚地記得當時原子彈爆炸給飛機帶來的巨大晃動,可見其威力。
戰爭的殘酷,唯有核武器最殘忍。
南閣水哥
“原子彈”這個詞,隨著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遞的兩顆“災難之星”開始變得廣為人知,原子彈成為了世界人人皆知的恐怖武器。同樣也是在二戰之後核武器被禁止使用,美國投遞的兩顆也成為了第一次和至今為止最後一次的原子彈的亮相。
當時原子彈是在被投擲後的45秒之後爆炸的,也就是說當時負責投擲原子彈的飛機只有四十五秒的時間飛離轟炸區。
而據瞭解,當時的兩架飛機事後都安全逃脫了,並沒有產生傷亡,那麼他們是怎麼在短短的45秒內逃出原子彈爆炸的波及範圍的呢?
當時美國派的轟炸機其實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的,飛行員是訓練過的,計劃投放原子彈的是B-29型轟炸機。
他們飛行時只攜帶一顆重達五噸的炸彈,每次投放的時候,都要保持一定的高度,要求彈著點必須準確,並且是在視力範圍內爆炸。
在投放完成之後,用最大的角度和最快的速度折返往回飛,經過了反覆的實戰訓練之後,飛行員的技術已經十分熟練了,而且也收集到了很多的飛行數據可以用作參考和計算,這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真正的實戰在作準備。
其實,當時投放炸彈的轟炸機只有一架,但是同時飛往日本上空的卻有六架,都是B-29型轟炸機,他們都是用於偵察天氣,然後報告天氣狀況的,畢竟這樣的行動是要保證萬無一失的,一旦有意外發生,他們都是要以死謝罪的,不過除了轟炸機之外,其他的飛機都已在投彈前的半小時返航了。
而當時轟炸機上除了飛行員之外,還有一位負責投放原子彈的技術專家,因為當時技術水平不支持自動投放,所以只能人工輔助投放才行。
經過反覆實驗之後,確定了波及範圍是12英里,所以只要飛機在投放後,保證可以飛行至離彈著點12英里外的地方就可以了。
當時在日本上空投放的原子彈是在一邊下落,一邊前行的,這是由於飛機帶來的向前的慣性造成的。而這就要求轟炸機在投放完成後不能繼續往前飛,而是應該折返往回飛,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拉大炸彈與飛機距離。
當時原子彈在下落到離地幾百米的空中爆炸,形成強光和巨大的蘑菇雲,而這時的轟炸機已經在離爆炸點十幾英里的空中了。
據說,雖然飛機安全距離,但飛行人員仍然可以感受到炸彈對於飛機的衝擊力,這說明雖然實驗的數據沒有出錯,但炸彈造成的衝擊波的威力,還是比想象中的大。 在原子彈被扔下的45秒內,真是可以算作驚魂時間了。
但是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收集數據之後,這樣看似危險無比的行為就已經算是有了比較大的安全保障了,只不過這樣的保障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只能說,投遞炸彈的轟炸機能安全逃脫是運氣加技術造就的結果。
夏目歷史君
廣島原子彈的燃爆半徑是4公里,衝擊波殺傷半徑是8公里。廣島原子彈爆炸的高度是在600米,也就是說實際上在8600米的高度就已經可以躲過原子彈的衝擊波殺傷了,這也是當時美國科學家要求載機必須在9000米以上才能投彈。
當時承擔投彈任務的載機是b29空中堡壘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在9000~10000米高度的飛行速度是760公里/小時,平均每秒可以飛行220米,45秒可以飛行9.5公里。所以呢,根據三角函數推算可以得知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b29轟炸機距離原子彈爆炸的距離是14公里,這已經遠遠大於原子彈衝擊波的殺傷範圍了。
其次,對於核輻射的防護。在當時的情況下空氣就是最好的防輻射措施,我們的大氣層厚度大約是20000~300000米,起主要過濾作用的是近地的10000米,當時的原子彈爆炸就在近地,14公里的距離足可以過濾掉大量的爆炸核輻射。
原子彈除了爆炸會產生輻射殺傷之外,放射性塵埃也是一種殺傷武器,但是這種放射性塵埃主要是通過空氣中的粉塵來接觸皮膚或者呼吸道。而b29是全金屬外殼,這種外殼可以隔絕內部的成員不受核輻射傷害,當然這架飛機飛回去就不能再用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