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把木婉清、鍾靈、曉蕾等人納為妃子,為何還要出家?小說是如何描述的?

飛芸說史


1 首先,從小說的角度來說,更符合大眾認知的版本,段譽和王語嫣在一起的那個版本其實並沒有描述段譽出家的片段

其次,你說的情節應該是後續的修訂版,這個在讀者間的傳播程度相對原來的版本應該沒有這麼廣。

這個版本,金庸應該有完成一些細節的修訂,當然最大的改動來自於對主角的感情歸屬的表達。有這樣的修正大約金庸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自己心境的轉變,金庸曾經痴戀夏夢,到了那個時候大概終於放下了。第二,一本這麼長的書,一定會有一些前後對不上的BUG需要修復。第三金庸小說有一部分貼合曆史,所以要和歷史對的上。

所以,綜上所述,段譽出家和他是不是娶了妃子沒任何關係,而是第一金庸自己放下了,第二,大理信佛,這個人物的原型在歷史上是真的出家了


翦翦楓杏兒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段譽已經納木婉清,鍾靈,曉蕾等女子為妃,為什麼還要出家為僧?

首先,段譽納木婉清,鍾靈為妃,這二個女孩雖不姓段,卻是段譽之父段正淳私生女,而段譽是刀白鳳和段延慶一夜情所生。所以段譽雖有名份,卻非親生,木,鍾雖無名份,卻是私生女。所以,段譽和她們只是假兄妹,卻是能成為真夫妻。

曉蕾是虛竹妻子,那個西夏公主李清露的身邊侍女,就是當初在公主招親現場仰慕蕭峰的那位,由於李清露不想虛竹有這個“通房大丫頭”,就把她贈給段譽為妃了。

同樣原因,虛竹的四大侍女梅劍蘭劍竹劍和菊劍,都是嬌滴滴的大美女,人間絕色,再加上虛竹和段譽在靈鷲宮喝醉後,她們曾服侍虛竹洗澡,並換上內衣,該看的,不該看的,她們都看了,估計也碰過了。

李清露怕虛竹和她們玩曖昧,甚至召她們四位侍寢,也一併打包送給了段譽。

所以,段譽僅僅這幾位,就有七位后妃,加上與大理貴族政治聯姻的,至少有十位。我們可以想象,段譽子女肯定不少。

但是,段譽一定最愛這七位,因為這七位一者都感情深,二者都會武功,而且因為他身懷逍遙派“北溟神功”,一邊興雨布種,一邊還可以男女雙修,夫妻都能功力精進。

也因此,段譽左擁右抱,盡享齊人之福,直到六十歲才戀戀不捨地在天龍寺出家為僧。

一,六十歲這些妃子已老,不會再怪段譽不盡人事,沒有擔當。

二,段譽性格溫和善良,估計也看不慣那麼多子女奪嫡爭寵,眼不見為淨,出家就清淨了。

三,大理的天龍寺是大理段氏皇族的最終的一個歸宿。就象服兵役一樣,段家子弟,武功到了一定境界,必須到天龍寺出家,以研究段氏家傳武功。“枯榮大師”,段正明,甚至後來段譽的孫子“一燈大師”段智興,全部都到天龍寺出家了。

而段譽的“六脈神劍”是段家唯一能學全而且會使用的,更沒有理由懶在皇位上不出家!






南雷霆峰


在新修版的《天龍八部》中,段譽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來是母親刀白鳳和段延慶生下的自己,一時之間無法接受。

但是轉念即安,這樣一來他的那些同父異母的妹妹,都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了,在新修版中,段譽算是享盡了齊人之福,將木婉清、鍾靈、曉蕾等女子,都納為了妃子,而王語嫣,最後回到了慕容復身邊。

很多讀者可能不認識曉蕾,我在這裡用原著解釋一下她的身份:

李清露知他說的是當日問三件事的往事,臉也紅了,笑道:“曉蕾,你這哥哥,人品英俊瀟灑,性格文雅和順,今後你一心一意跟著他吧。”曉蕾垂低了頭,說道:“公主待我恩重如山,你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曉蕾原本是西夏銀川公主的侍女,後來被公主許配給了段譽,成了段譽的妃子。

那麼問題來了,段譽既然如此有這麼多佳人,為何還要出家呢?跟我來分析一下事情的真相吧!

段譽<strong>生性善良,不懂帝王權術

原著中有這樣一件事情:

段譽後來稟告伯父本塵大師,將自己身世秘密對華赫艮、巴天石等親信說了,立木婉清為貴妃、鍾靈為賢妃、曉蕾為淑妃。

原著和電視劇中有所出入,電視劇中段譽只是把自己的身世秘密告訴了伯父段正明一人,段正明對段譽視如己出,自然不會把這個秘密傳出去。

但是原著中他不懂帝王權術,也不懂言語能害死人的道理,把這個驚天秘密也告訴了剩下兩位親信,這就容易引起了禍端,不得已才退的位。

贅述:

歷史上的段譽原型,卻比段譽幸福得多,不僅在位時間最長,還是一代明君,活了90多歲,深受百姓愛戴。


十點歷史君


在《天龍八部》的第三版,也就是王語嫣離開段譽,回到慕容復身邊這一版中,全書的最後一段提到:

據大理國史籍所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通常來說,出家之人都是看破紅塵、心無所牽,甚至是受過打擊、心灰意懶才會步入空門。但是段譽的出家,並不太一樣。

首先,段譽所處的大理國信奉佛教。

在當時的大理國,皇帝出家為僧司空見慣。大理是個信仰佛學的國家,歷代君主有很多都是禪位後出家為僧。

在金庸小說裡,就提到過幾個出家的皇帝。

比如《天龍八部》中段譽的伯父段正明,為退強敵,在天龍寺剃度,雖是權宜之計,卻也是段正明的“素來之志”。其後也是傳位於段譽,並未還俗。《射鵰英雄傳》中的段智興,書中說他出家的原因是,因為心中有怨氣,沒有出手相救瑛姑和老頑童的孩子。見瑛姑親手結束了孩子的痛苦,負氣而走後,“不飲不食,苦思了三日三夜,終於大徹大悟,將皇位傳給大兒子,就此出家為僧。”

而段譽因何出家,書中沒有提及。根據段譽原型來看,也許是因為段譽晚年,他的兒子們各自不合,為了誰做下一任皇帝而鬥個不停,段譽厭倦了這些,就把皇位傳給一個兒子後出家了。

其次,書中提到,段譽避位為僧時已經做了四十年皇帝。

此時段譽的出家,跟納誰為妃、納了多少妃子是沒有關係的,甚至跟與妃子是否情投意合也沒關係。因為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所以段譽不可能是為情所困而出家。

只就小說《天龍八部》來說,並未給出段譽出家的具體原因。


玲瓏書語


其一,段譽生性善良,對於帝王之事根本是不懂的,也不知道如何去做,也正是因為他不懂帝王權術,所以選擇出家,還有他向叔父本臣大師說,他向華赫艮、巴天石等傾訴了自己的人生經歷。這樣,情況就完全改變了,知道段譽身世的人也擴大了很多。宮廷裡有各種各樣的人物,因為段譽不善於玩弄權力。即使華赫艮、巴天石等親屬完全可以信任,也很難保證他們的後代會有不臣之心。

其二,對於段譽來說,一直愛著的還是王語嫣,即使身邊有木婉清等人,可他還是忘不掉她;

其三,大理這個國家是非常信佛的,國史上有9位國王出家,所以對於段譽出家,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的,包括以後段譽的孫子段智興,其實也都是出家了的,這更像是一個傳統一樣。

小說中段譽後來娶了木婉清、鍾靈以及西夏銀川公主的侍婢曉蕾。 新修版中,王語嫣因為傷心表哥慕容復的無情,不得已才在大海中抓到一根浮木,而這根浮木,就是段譽。後來,王語嫣沉迷於尋找“不老長春功”秘訣,以往“神仙姐姐”的形象,在段譽心中大打折扣。





萬彩視聽


段譽為什麼要出家,我想真正的原因是,歷史上的大理國王段譽,的確是出家了。

小說當然是虛構的,但是為了增加趣味性,有時會利用一些歷史真實的細節。金庸先生安排段譽出家,就是為了與歷史重疊,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至於說,有好幾個美麗的妻子,還要出家,這也並不奇怪。像清朝的第二任皇帝福臨,雖然說是萬千寵愛,集於董鄂妃一人,但也沒少見他跟別的女人生孩子。但是二十四歲,他就選擇撒手紅塵,五臺山出家,難道是缺少美麗的嗎?

(順治皇帝福臨,出家於五台山,是一個古老的傳說。我不敢斷言這件事是否史實,但即使是故事,也可以作為佐證。)

另一個被史學界公認的故事,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他娶了美麗的表妹為妻,生活幸福,然而他在長子出生不久,就毅然決然地出了家。誰說妻子漂亮就不會出家了?

這位出家的印度王子,名字叫作釋迦摩尼。


棲鴻看紅樓


主要還是為了符合史實吧。段譽雖說是天龍八部中的人物,經歷都是虛構的,但是在歷史上真有此人,所以最後安排段譽出家,主要應該也是為了切合歷史事實。

段譽的出家並不突兀,首先在時間上看,段譽出家已經是做了皇帝四十年後了,將近六十歲的人,這一生榮華富貴,嬌妻美妾,兒孫繞膝,名動江湖,都經歷過了,俗世的榮光和感受全部體會過了,這個時候徹悟進而出家,符合常理。大理已經有接班的皇帝了,妻妾們也都已經年邁,阻力也不會很大了。

其次段譽對佛學的偏好,從出場到最後都有描寫。大理是崇尚佛教的,而段譽更是神迷其中,差點被鳩摩智殺了的時候,他都不忘他的佛經,可見佛經對他而言,意義有多麼大。在帝位的這幾十年,段譽應該也沒有放棄研習,反而可能越來越深入,最後出家,順理成章。

再者,即便是帝王,段譽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如意的,總還是會有求而不得的事情。比如名義上的父親和生母的死,結義兄長的死,心愛的美人王語嫣心有他屬等等。這種種不如意,是即使身為帝王也避免不了的,順治皇帝幼年登基,坐擁天下,也一定覺得苦不堪言,想要出家呢,段譽潛心佛教,但是作為皇帝,每天要處理的後宮事務和前朝事務都是很多的,權力必然伴生著心機和爭鬥,段譽厭倦了這一切,也是很合理的。

最後,我覺得段譽這個人物,是帶著一點作者的投射在裡面的。作者本人也同段譽一樣,曾有一段苦戀而不可得,最後隨歲月變遷,終於放棄,作者也在生活中經歷了諸如婚變、兒子自殺等悲痛的事情,曾經沉迷於佛經,解脫痛苦。也許作者本人也曾想拋開一切,真的出家,四大皆空,再無痛苦,但到底還是有種種羈絆,而他筆下的人物,就可以自在灑脫的,做出他無法實現的選擇了。


所謂人生啊十人九悲


關於王語嫣的歸宿,其實金庸在新修版中解釋得很清楚,段譽一直把王語嫣當作石洞中的神仙姊姊來愛,但終究王語嫣不是那個神仙姊姊,從樣貌到性格,王語嫣都沒相同點,段譽一直喜歡的是幻想,這種移情是不實際的,後期,段譽的思想逐漸成熟,他悟到佛理,不再執著於幻象,明白王語嫣始終還是喜歡慕容復的,所以讓她迴歸。

不單如此,金庸還添加了細節描寫,王語嫣在回到大理之後,有許多無理取鬧的行為,加深了段譽的反感,解釋他領悟的原因。


TonyDeng


真正的歷史去了解一下。

大理國包括國王在內全民信佛,以佛教為國教,國史上共有9位國王出家,包括段譽之前的兩位國王:伯父段正明和父親段正淳,當然也包括段譽的孫子段智興(即射鵰中的南帝、一燈大師)。所以段譽出家一點也不奇怪。

還有段譽出家時已經60多歲,主要是厭倦了處理政務,更厭倦幾個兒子為爭奪儲君而明爭暗鬥,才出的家


紘嫋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