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user
心理的话就是提前安慰自己。还有一种是心态
尽管我们更多时候都是鼓励人们对待事情要自信,肯定!但实际上现在的人都害怕失败,害怕遇挫!所以先给自己一个最差的结果,真是如此心理也有所准备,如果能更好,那便是意外之喜!
我并不觉得这种这种心理不好!如果处理的好这是一种自我情绪调节,我有时候也这样。
但这种心理也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题主说的那种极端的,遇到任何未出结果的事情都先往坏处想,并且跟身边的人大肆宣扬。我就知道是这样,也许有一种提前化解尴尬的心理,但是总体上是自尊心过强,经不起挫折的人一般会有这种表现。
另一种也是这样说,但是不会很丧!仅仅是一种自黑的心理,他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且已经真正做好承受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其实这种问题很普遍。
我们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上面的是我的理解,也许还有一种总结性的,我们都不愿意相信最好的自己,这个社会自傲的人已经不多。在这个大神遍地的社会,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多的是不自信,焦虑!
偶然在此的生物
身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特点,遇到点儿事情,还没有出结果呢,他自己先想出来个坏结局安排给自己,然后开始各种抱怨。
比如我之前有一位同事,有一次向他的好朋友借钱,信息发出去了,对方半个小时没有给回信儿。然后他就说“完了,还朋友呢,关键时刻都不敢回话了。”
可是真实情况呢?他的朋友那天碰巧手机没电,知道他急需用钱后,二话没说就转给他了。
还有一次,有一个非常好的升职机会,他和另一位主管竞选经理岗位。在知道了这个结果之后,他便私下里和几个平日里还算不错的同事说:完了,这次肯定没戏了,听说那个主管是走后门进来的,领导让我参与竞选也就是一个形式。
最后结果如何呢?他确实没有竞聘成功。但是,他失败的原因似乎和对方有没有后门没关,而是他在竞聘演说的时候有几个关键数据搞错了,直接导致了自己的落败。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凡事都往坏处想的人,有时候就算是给了他一手好牌,他也能够非常有信心地把它打烂了。
做任何事情确实要有风险意识,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对于那些凡事都往坏处想的人,他们看似风险意识很强,可是本质来看,往往是因为他们对自身信息心不足,所当对事情没有把握的时候,则很容易掉进自我怀疑的陷阱。最好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还有一类人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总是认为好运与自己无关,最后,过度的自我保护,往往会换来孤独和无助。
夜泊痕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比如,我们坐他的车,突然就听他嘟囔,'完了完了"。吓我们一跳,一问才知道刚才他错过一个路口,多大点屁事啊。遇到点事,就往坏处想,比如,你迟到了,他肯定想是不是在路上出事了。有时候还特别着急和暴躁,埋怨别人太乐观,只要真的出点事,就大叫你们看看我昨天说什么来着?!大家都烦他的。
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一种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一种是具有消极心理的人。根源是不自信,承受风险能力脆弱。比如,遇到考试,别人觉得很简单,他就觉得万一不及格怎么办?我肯定不及格,不及格之后,评不上职称,提不上主管,这辈子就完了。这种人,谁劝都不听,只能等结局公布。比如,拿到分数,他就喜笑颜开了。拿到分数前一分钟,还在内心默默祈祷。
这种人有两种走向:一种是胆小甚微,优柔寡断、一事无成,一种是小心谨慎、自卑但努力、不自信也不相信别人但自己挺奋斗。前者往往干不成大事,后者能干点事,但也缺乏大格局,成不了领导者。比如,某位著名演员,他就说他很不自信很紧张很自卑,但在舞台上尽心尽力。这类人心理素质比较差,能干成一定事情,但很少能当领导者。
在职场上,这类人占一定比例,凡是往坏事想,但也并非不努力。胆小甚微,但也并非不干事。小心谨慎,但也并非裹步不前。有些人常说,往最坏处想,往最好处做。凡是想的坏一点,表面上看悲观一点,消极一点,不自信一点,但好处是,考虑问题周全,方方面面,把不利的因素考虑充分,防止风险,做事谨慎、保守。这类人如果从事了比较对路的工作,比如,保守、谨慎、稳重、守成类的职业,就能发挥这种心理的优势。但是如果从事大胆开拓、创新创造、比赛竞赛类的职业,自己心理压力大,成功概率小。
职场火锅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什么事,在做之前,我都会做好最坏的打算。事实上,我这辈子经历过许多惨烈的事情,以至于现在的我,凡事都喜欢往坏里去想。
期许太多,往往失望也多。年轻时候经商,钱还没有挣到,就已经在想挣到的钱怎么花了。哈哈!那时候总喜欢把事情往好里去想,但事实证明,失败的概率往往比成功的概率更大些。若无忧患意识,失败只是早晚的事。
有人说,悲观者,往往思维和洞察力都会比常人更深刻些,深以为然。我现在做项目计划,都是做“不可行性计划”,逆向思考,把各种可能导致失败的结果一个个列出来,然后在实施阶段,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那么,无论什么结果都是意料之中的,只是结果不是最坏,都成了惊喜。
江湖夜雨思归人
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是什么心里?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其实这样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焦虑症。
一件事情想要快速知道答案,比如老公出去卖东西,很久没有回来她就觉得是不是今天生意不好,卖不出所以老公才那么久没有回来,但事情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原来是老公卖完了又去帮她买了一套衣服,于是她告诉自己以后不能再这样瞎想了。孩子考试迟迟不出成绩就怀疑孩子是因为考不好才不敢拿成绩单回家,然而过几天孩子拿着成绩单回来发现孩子考试成绩并不差,于是又羞愧难当,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怀疑孩子,老公晚上出去应酬没有回来自己就睡不着,总觉得外面有其她女人,常常在猜疑和自责中度过,当有些事情被她猜中了会加重她的消极心理,这样的人看什么事情都是用消极的态度去看待,看报纸新闻那里着火了,井盖掉了,哪里出车祸了,她全部记得,好的,积极的事情往往都被她忽略或者屏蔽了。这里用女人做例子,其实不管男人女人都有这样的人存在,说白了就是这种人消极心太重,对自己没有自信,对别人也没有信任,天天在猜疑和等待结果中度日子,不是否定自己的猜疑,就是肯定自己猜疑。还是找心理医生做一下心理疏导比较好。
社会我舟哥人帅没老婆
情绪给人带欢乐,情绪给人带烦恼,环境使人多变化,心态改变观念增。
砍柴人江河
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往最坏的方面想,一般有两个原因导致。
1、焦虑症引发。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就是以焦虑情绪为主。
患者常常会出现没有原因和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不安;或者明明我们认为不算个事的事情,在他那里就是天大的事情,能搅得自己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好。
比方说,有个焦虑症的朋友,就是每天紧张兮兮的。
有次,我们一起吃饭,他突然大叫完蛋了,把吓了我们一跳,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原来,只是他点多了一个菜。
我们都不觉得这算个事,他却紧张得大喊起来。
我们都认为他不该这么大呼小叫。
他却说,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啊,我就是觉得这事挺严重的。
如果一个人的焦虑程度与客观事实明显不符的时候,我们都要往焦虑症方面考虑。
就像题目中说到的,一个人只要遇到事情,哪怕就是个屁大的事情,他都往最坏的地方想,都觉得坐立不安,别人怎么劝,他都无法放松,那他很有可能就是焦虑症。
2、心理阴影。
除了上面说的焦虑症以外,凡事都往坏处想,很可能是心理阴影导致的。
比方说,有个当事人曾经找我做心理咨询。他就是遇事情就往最坏想。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受过伤害。
以前他和朋友一起合伙做生意。本来生意还蛮红火的,没想到,朋友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从中使坏,挖了个大坑让他跳。
最后,钱没了,朋友也跑了,他还欠了一屁股债,好几年都没缓过劲来。
从那以后,他对人充满了防备,做任何事都往最坏的情况打算。
像这种受过伤的人,通常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平时很谨慎小心,遇到事情,也习惯往最坏考虑。
正常心理的人,一般都是积极向上的,遇事不会想得那么极端。
而遇事就很紧张,就往最坏地方想的人,往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我是柳柳老师,有趣有料的教育心理老师,情感导师。
关注我,更多实用知识推送给您。
有情感心理问题,可以私信问我哟~
柳柳老师
以前我觉得是习惯的问题,后来我觉得是教育的问题。
我家有个表弟就是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
譬如某次我去姑姑家串门,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表弟媳妇儿当时正在玩表弟的手机,然后看到群里有人发红包,立刻就抢了一个,正在沾沾自喜的时候,表弟抢过手机来说“谁让你抢我们同事发的红包了……”,然后说了一堆话,大致意思是“你抢我们同事的红包,我们同事会以为我贪财……”,表弟媳妇儿一脸无辜的辩驳说“今天端午,大家都发红包,抢红包,这不就个游戏吗?你用上纲上线的吗?”
姑姑听见俩人的话,立刻对表弟说“我这有零钱,你赶紧在群里发个红包,快在群里解释一下,就说是你媳妇儿抢的,跟你没关系。”
我看见表弟媳妇一脸委屈的出去了……
突然觉得表弟媳妇在这样的家庭里真的挺不容易的,姑姑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厨房,怕别人给她下毒,她这辈子就一直以精神病的状态存在着,结果表弟也就这样了。
譬如姑姑来讲,她的确有同事被毒死了,所以谨慎一点无所谓,但是她从小恐吓教育表弟,对于表弟来讲,他没有什么心理可言,在他看来,外边的人都是瞧不起他,会害他,会把他拐卖了,不会真心对他……
我常慨叹教育的重要性……
秘语相传
哈哈哈,我曾经有段时间也是这样,我做金融行业,参与过14公司的投资,也是多家公司的股东和高层,有份不错的薪水的家庭,但是那段时间天天很压抑,遇到任何事情都觉得很迷茫,觉得人生超级没有意义,我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
最后发现,据研究,地球上85%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心态,所以有这种心理的人也可以说很正常的,同时也发现,大部分人也再找解决办法,我去上过各种课程,课程上的伙伴都是曾经出现过这种状态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的,有个伙伴1年内花了20多万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哈。
最后发现,出现负面心理的人,都是内在出现了不好的情绪,因为不好的情绪才会有往坏处想的心理,而情绪的产生是因为自己内在的深处潜意识的负面信念,而一般人都很难看到自己内在那些负面的信念,所有才导致这种想法,这些信念的产生跟一个人从小到大的记忆、故事又有很多关系。
但如果他是把自己底层的负面信念去掉或转化成正面的信念,他就不会有这种心理了哈,哈哈哈o(∩_∩)o
Steven哈哈哈
遇事就会往最坏的地方想,在心理上被称之为:灾难化想法。
例如在公司被领导叫去办公室,在去的路上就开始冒冷汗,想到自己被叫去签离职协议。随后回家待业,直至存款为零,无法生存。
但其实去了之后,领导只是跟他做个年终面谈。说是总裁办下达的最新指示,每个员工都要面谈,走个形式罢了。
若你要问他:“为什么你遇到点事,都会往最遭的结果设想呢?”,他也很难跟你说清楚。可能会说:“我这人一直就这样。我胆子小。我是悲观主义者”。
其实,对于这类人来说,如果去追溯他们的童年,往往能看出端倪。这种遇事做灾难化处理的习惯,是在他们幼年时形成的。
贵州高一学生王益虎在被送进“思想提高班”后,自杀身亡。
据孩子的父母说,每次孩子从“思想提高班”回来都会郁郁寡欢,拒绝饮食。并且之后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
其实当这个时候,父母再想去帮助孩子,已经很难了。
就跟我们想要去帮助那些已经具有灾难化想法的成人一样,你很难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想让孩子成长为内心健康、有修复力的人,在小时候父母就要用对方法。等到已经成人后,除非借助心理干预。想靠自己去改变的话,很难。
如果你现在已经是父母,你可以看看自己所用教养方式,是否适合你的孩子;
如果你是有类似状况的成人,你也可以看看以下的描述,然后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
【不过分溺爱】
过分溺爱幼小的孩子,等同于给孩子提供了过度的保护。
孩子在这个保护圈里,缺少了很多在安全范围内的受挫经验积累。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错觉:我是全能的,我想怎么样就得怎么样。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能提供的保护范围,也越来越有限。这时就开始出现孩子不能适应的情况。例如在学校里,老师布置作业,孩子就是不想完成。看上去是一个学习习惯的问题,但其实这是孩子从小就形成的理念。
因为小时候,父母让孩子做事,孩子不愿意,父母都听从孩子的。所以孩子自然也会认为学校老师,也应该跟父母一样,遵从自己的想法。
可学校老师工作本身就涵盖了纠正孩子错误行为,所以要么老师会严厉的管教孩子,这会激发起孩子的对抗。就此,孩子开始成为老师与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
要么老师觉得管理这类孩子太心累,于是睁只眼闭只眼任其自由发展。那么这类孩子将来到了社会上,会受到更大的打击和挫折,导致他无法适应社会。其结果可能会发展出抑郁、躁狂,甚至反社会行为等。
【提供必要的照看】
有部分父母与上面所描述的父母不同。他们可能由于较为年轻,还没有做好担任父母角色的准备,所以他们对于孩子的照看是不足的。
孩子在没有得到父母应有保护的成长环境下,会生存得很艰难。迎接他们的往往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例如:饿了,没有人及时过来喂;尿了,也只能裹着湿的尿布,等待着被父母发现后的照顾。
这类孩子长大后,会缺乏与他人共情的能力。对生活没有信心,所以很难成就自己的事业与人生。
那么怎样才算是恰如其分的照看呢?
举个例子来说,父母带孩子去小区楼下的绿地玩耍。
保护过度的父母,会一直拉着孩子的手,或不允许孩子奔跑。这样孩子虽然安全,但失去了跌倒后再靠自己爬起来的受挫经验积累。
这些孩子长大后,会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有义务,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与利益。
保护不足的父母,在到了绿地后,就自顾自的找个位置坐下来,低头看手机,任由孩子在一旁玩耍。当孩子摔倒之后,父母可能就看一眼,觉得没什么大事,让孩子自己搞定。或许还会有父母对着孩子说:“别哭,闹什么闹,自己起来。”
这样的孩子在遇到挫折事件时,不单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还受到责骂,他会认为自己就是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长大后,这类孩子仍然会觉得自己是不配得到认可的,这会限制他们的个人发展。为了减少自己受伤的可能,
这类人会更容易形成灾难化想法。因为这可以让他们尽量远离威胁事件。可是这样的人生也会很辛苦,一旦遇到点事,他们就会在担心惶恐中度过。恰如其分的父母,会在孩子摔倒后,立马跑过去安慰孩子。这样的鼓励会降低孩子对摔倒这件事的恐惧感。让孩子学会摔倒只要爬起来就可以了,父母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类孩子在今后会有更强的自信心与受挫修复力。
所以,孩子今后在学业、事业、人生的发展,都源自于早年父母对其的照顾与教育。这就是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